关于生态语言学下高校英美文学教学开展思考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ll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语言学下的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以师生和谐课程交流,营造文学氛围为主,学生通过对英美文化审美的鉴赏品析提高英语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英美文学;教学方式
  将生态语言学与英美文学教学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对英语语系的环境与文化审美进行了解,培养学生建立英语人文主义精神、独立特性,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互相配合,从不同角度立意了解作品内容的利益点,以英语逻辑思维进行作品的深入了解。
  一、生态语言学概述
  生态语言学即语言生态学,将人类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语言科学与生态学进行结合,借鉴生态学原理对语言进行研究,生态语言学重在语言的互动性与多样性[1]。英语与中文属于不同语系,为深入学好英语构建跨语系沟通桥梁,应注重英美文学学习。通过对英美文学的学习,体会作品所传达出精彩英美文化,尝试以英语本土语言作家的角度看待作品的独特之处。
  二、生态语言学与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的有机结合
  (一)统筹全局
  基于生态语言学的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教师应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统筹全局改变传统师生两方面教学体系,建立教师、学生、教学环境三方面整合教学体系,通过教学体系中三个因素的互相作用进行教学[2]。在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多角度立意为学生讲解作品的重点内容,还需引导学生对作品中包含的审美角度、人文精神、感情表达进行剖析,使学生通过作品透视作品创作时的社会背景,激发学生对作品的认同感。
  以英美文学课程英国文学教学为例,教师在为学生讲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时,通过小说《傲慢与偏见》作品进行讲述,首先,教师为学生播放同名电影节选,营造有点忧郁的英式爱情氛围。接着,教师为学生讲解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内容,并请学生运用英语谈谈自己的感想,学生向教师讲述自己的感想,教师进行评价趁势引出问题,小说中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感情?学生思考后进行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小说中描写了中产阶级男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作者以轻松诙谐的手法评判现实生活。最后,教师请学生谈谈对英国浪漫主义小说的看法
  在生态语言学背景下进行英美文学教学,重视环境对语言学的影响,营造与课程内容相符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感情。
  (二)多样化教学
  教师进行英美文学授课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改变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体现英美语言的特点[3]。与此同时,多样化教学方式不仅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先进工具,还可以基于作品本身进行多样化教学,教师对作品进行剖析解读,了解作者创作年代以及作者的经历,选择引导教学角度。使学生感受英美文化的内涵。
  如讲授评判现实主义时,讲述狄更斯作品《雾都孤儿》,教师从作品语言入手,为学生讲述蕴含其中的批判主义文化,并使学生从作品中感受作为批判现实主义代表狄更斯犀利的视角。讲述勃朗特姐妹作品《简爱》《呼啸山庄》时,教师从作者身世与背景入手,为学生讲述作者孤独、不幸、苦闷的生活对作品的影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这种从不同角度进行教学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对于英美语言的把控能力,有助于学生建立英美语言逻辑思维。
  (三)实践互动能力提升
  生态语言学背景下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互动实践能力。英美文学课程作为一门对英语语言不同流派作品分析鉴赏的课程,应增强课堂因素的实践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实践互动、学生与学生进行实践互动、教师营造课堂氛围、学生营造课堂氛围,在实践互动过程中提高学生对英美语言的掌握程度。与此同时,进行实践互动教学时,教师应把控课堂中心,避免学生营造课堂氛围、实践交流过程中偏离课堂中心。
  以英国维多利亚中后期的文学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请学生进行实践交流,查阅汇总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作品、著名作家等,学生通过自主实践交流,对维多利亚时代特点进行了解。接着,教师与学生一起以讨论的形式进行维多利亚中叶诗歌的学习,体会丁尼生《鹰》中消极的解读与积极的解读,了解勃朗宁戏剧性独白诗《我已故的公爵夫人》的魅力。在教师与学生讨论学习完毕后,教师再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唯美主义流派王尔德的作品,营造课堂氛围,并请学生自愿组成小组,对王尔德代表作《快乐王子》进行节选表现,使学生在实践互动中体会这位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艺术家的魅力。最后,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梳理维多利亚晚期哈代、萧伯纳的创作思想,并请学生谈一谈维多利亚时代最喜欢的文学艺术家,并将喜欢的文学艺术家介绍给大家。
  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实践完成课程内容学习,使学生身临其境般体会维多利亚时代文学艺术的魅力,掌握19世纪中叶到世纪末期间的文学艺术审美。
  三、结语
  在生态语言学角度下进行高校英美文学教学,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探索,不断满足英美文学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根据生态语言学的理念重视语言与环境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逐渐建立英美语言逻辑思维,有助于学生日后对英美语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尹根德. 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的高校英美文学教学[J]. 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04:104-106+131+226.
  [2]张宏明. 基于生态语言学的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探究[J]. 牡丹,2016,04:141-142.
  [3]卢华.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高校英美文学教育研究[J]. 科学中国人,2016,15:292.
  [4]黄勇,方莉.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高校英美文学教育研究[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4:158-159.
其他文献
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使当下的中国成为一个高度物质化的社会,举目望去皆是物的光影和物欲的流动,找不到文化的踪影,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社会的精神家园和情感纽带。没有文化融入的现代化,必定是一个畸形的社会,它的发展未来是令人堪忧。因此,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执政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命题。文化建设成为中国社会的宏大实践。在这样的历史与现实的背景之下,文化志愿者呼之欲出,
放大电路是中职电子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难点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占用资源多而效率低,教与学都比较困难。但结合极优秀的Proteus仿真软件构建虚拟实验室进行教学,融
十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通过,它的颁布实施,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积累了经验。1998年11月4日,《村委会组
在年轻化、知识化一代掌握网络话语权的今天,网络语言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它已不仅仅被视作一种词汇现象,其产生更被看作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和需求。网络语
国际合拍纪录片文本编辑过程中,构建跨文化性的关键是在国际化与本土化、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之间寻找平衡点.一方面,从文化的相似性入手聚焦全球共同主题,在认知维度上针对
本文从分析孔子言行冲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逻辑意义,认为孔子“经”、“权”建立在言论建构策略的基础上,“学”是其实现天命人间化的手段.
摘要:1978年发掘于中国湖北随州的曾侯乙编钟,以其高度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成为三十余年来中外学者,以及广大的研究家们借此专研中国(华)文化历史的一个重要参照和引用对象。但是,对于其文化所包涵的深意、历史究竟的价值,乃至当下时代的合理开发,运用等都亟需有一个适度的理性认知。  关键词:曾侯乙编钟;楚文化;历史意义;创新文明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我们研究编钟文化就要清楚“楚”文化的渊源。楚文化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