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运会象棋冠军杨官璘

来源 :新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于1959年在北京举行,来自各地的一万余名运动员在各类比赛项目中展开了争夺。在中国象棋比赛中,有一位三十多岁的运动员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冠军,他就是代表广东参赛的一代象棋宗师杨官璘。
  赴港锻炼
  1925年,杨官璘出生于广东东莞凤岗镇,父亲是个小商人。杨官璘自幼聪慧,十分喜爱象棋,牙牙学语时就目不转睛看大人下棋,4岁即识字学棋,两年之后全乡的孩子没有人能赢得了他。到了10岁时,方圆百里所有棋手都已成了杨官璘的手下败将,因而被乡邻称为“乡下棋王”。成年之后,杨官璘获得了“东莞棋王”的称号。可是,杨官璘并不满足一乡一市的冠军,他总想知道自己在全国范围内究竟是怎样的水平。
  为此,杨官璘开始游学四方,第一个目的地是广州。广州在四五十年代是全国象棋水准最高的城市,藏龙卧虎,能者颇多。杨官璘初出茅庐,和名手对弈,初期还是负多胜少。广州棋坛“华南四大天王”黄松轩、卢辉、冯敬如、李庆全,当时硕果仅存的卢辉已经看出了杨官璘的天赋,对人说:“杨君的棋艺现在虽逊于我,但将来一定超越老夫。”后来证明,卢老前辈的话是完全说中了。
  1950年,香港举办港、穗,澳三角象棋赛,杨官璘从东莞出来参加。他的棋艺虽已有了提高,但和一流棋手相比尚有差距,在象棋圈里也还没有什么声名。杨官璘感到无师必须觅师,他所觅的“师”就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棋谱。在香港这段期间,他闭门修炼,推演古今名谱,研究高手对局,豁然贯通,还修正了古谱的一些错误。通过刻苦修炼,杨官璘功力大进,已跻身一流之列了。就在那年,香港象棋会举办了一次会员赛,他击败卢辉的高徒李志海,获得冠军,自此奠定了自己在棋坛的地位。
  在香港,靠象棋吃饭实在不易。杨官璘没有圆滑的交际本领,又没有那些有钱人在后面捧场,尽管棋下得好,但找口饭吃有时也成问题。在香港修顿球场摆棋摊,是失意的职业棋人的“出路”,做的是五角一元的“生意”,生意不好时还要喝西北风。幸好,朋友们告诉他在大陆艺人受到优待,凡有一技之长都有发展。于是,杨官璘辞别香港,回到了他那古老又年轻的家。
  回乡参战
  杨官璘1951年回到广州,不久就在上海举行的华东华南区际赛上荣获冠军。第二年,他和华南另一名手陈松顺联袂北上,与上海、汉口、北京各地名手较量,未输一局,震惊了整个象棋界。棋坛好手都认为他的棋艺超妙稳健,已集“南黄北周”(黄松轩与周德裕)于一身,而且有凌驾之势。
年轻时的杨官璘。

  陈松顺是华南“棋怪”钟珍的第一个徒弟,钟珍的棋阴险毒辣是出了名的。当年“华南四大天王”之首的黄松轩以中炮夹马、大刀阔斧的攻势见长,但对钟珍却毫无办法。陈松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深沉善变,尽得师父棋艺的精髓,绵密精炼更胜其师。他在抗战期间走遍湘、桂、黔、滇,未逢敌手,又曾参加穗、港、澳比赛,获得“常胜将军”称号。新中国成立后,陈松顺远游上海、南京,战绩非凡。1953年,杨官璘北征载誉归来,两雄相遇,在广州岭南文物宫举行10局大赛,赛程非常紧凑,结果杨官璘4胜3和3负,多胜一局。其后两年,两人又分别在广州、上海作10局大赛,结果都是杨官璘获胜。
  董文渊饮誉棋坛20余年,未满20岁,即击败当时的国手“七省棋王”周德裕,震撼棋坛。杨官璘初到香港时,也曾败给董文渊一局。但自1952年后,杨董先后比赛数十局,都是杨官璘获胜。尤其是武汉之战,杨官璘更是大捷,在8局对赛中,董仅胜一局。何顺安是华东一流高手,成名在董文渊之后,攻杀凌厉在董之上,曾先后打败陈松顺、李义庭、朱剑秋等高手。但何顺安在上海和杨官璘进行10局大赛,结果杨官璘以5胜5和的压倒优势大胜。
  广州是全国象棋高手云集的城市,曾主办过七雄夺鼎赛,参赛的杨官璘、陈松顺、卢辉、袁天成、覃剑秋、朱德源、陈鸿钧都是棋坛上顶尖的人物。结果杨官璘雄据擂台,任由“六雄”轮流攻打,保持不败的纪录,夺得银鼎。李义庭是最突出的新秀棋手,1953年在上海棋坛崭露头角时年方16岁,就击败朱剑秋、侯玉山,逼和陈松顺、董文渊、何顺安等名手。杨官璘和他对弈4局,没有败局。后来李义庭到广州比赛,再次击败陈松顺,声名更盛,有“棋坛慧星”之称,但最后碰到杨官璘,以4和2负落败。杨官璘初遇李义庭时,大概因摸不清对方路数,才战成平手。其后,杨官璘每战都采取紧密缠打的对杀战略,李义庭欠缺经验,走对攻局就不是杨官璘的对手了。李杨几次对弈,都是杨官璘占优。
老年杨官璘。
杨官璘(右三)为棋迷讲解。

  走向巅峰
  1956年,杨官璘参加首届全国象棋赛,预赛他在第四组,战绩是4连胜,局数是7胜1和;复赛在第一组,战绩是3连胜,局数是5胜1和;决赛战绩为3胜1和1负,局数是4胜4和2负。杨官璘以总战绩为16胜6和2负,成为新中国第一位象棋全国冠军。
  1959年的全国棋赛是作为第一届全运会竞赛项目进行的。根据规程,共有26个单位的26名运动员参加比赛。预赛分4个小组,杨官璘在第四组以3胜2和积8分轻松取得第一。决赛为4个小组优胜的8个人单循环,杨官璘5胜2和积12分排第一,王嘉良和李义庭都是3胜4和积10分,并列第二。由此,杨官璘成为新中国首届全运会中国象棋比赛冠军。
  杨官璘在象棋界居功至伟,著述颇丰,是对中国象棋发展最有贡献的人之一。武侠小说作者梁羽生著文说,杨官璘是成就最大的棋人前辈。第一,他没有师承,高超的棋艺全靠天才加毅力,在名手中不可多得;第二,他曾一度扫荡群雄:1951 年杨官璘在上海获华东、华南区际赛冠军以后,遍游大江南北,身历数千战而所向披靡。梁羽生在描写杨官璘时说他“拙于言辞,长于思考,从外表看来,他像诚朴的乡下人,智慧的光芒,并不炫露;但他已是大智若愚,以朴实无华的作风,潜心研究,一步步走到了光辉的顶点”。文中所说的光辉顶点,其中之一是 1956 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象棋锦标赛上,杨官璘获得新中国象棋史上的第一个全国冠军。此后,杨官璘又获 1957 年和 1959 年的象棋冠军。1999年 9 月,在新中国成立50 周年前夕,杨官璘、胡荣华和吕钦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新中国棋坛十大杰出人物象棋界三人,这也是对杨官璘从一个走江湖的民间棋手到人民功勋运动员的最大肯定。
杨官璘(左一)与老对手王嘉良对弈。
杨官璘(左)给青年象棋冠军发奖。

  楊官璘战绩卓著,对中国象棋发展的推动功不可没。他成名以后,著书立说,编写象棋杂志,为青年人讲解象棋,培养出吕钦、许银川、庄玉庭这样的象棋国手。2008年,一代象棋宗师杨官璘因病逝世,享年83岁,他的功绩永载中国象棋史册。
其他文献
201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前行。小岗村的“红手印”,拉开了农村改革的伟大序幕;蛇口湾的摩天大楼,见证了不可思议的中国奇迹;黄浦江的滔滔江水,回响着浦东崛起的铿锵足音;中关村的创业大街,孕育着科技强国的澎湃动力;白洋淀的荡漾碧波,畅想着雄安新区的千年大计……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突破口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素质教育下的班级工作为广大班主任献身教育事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具体班级管理中,事倍功半的现象仍有存在。这时,我们不妨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人手,寻求提高班级整体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一、“那是一张废折,给我玩吧”    我班丽丽,天生聪明伶俐、热情大方,是艺体组的拔尖人才,多次参加市级乒乓球比赛
〔关键词〕社会性退缩行为;聋生;辅导案例  一、个案介绍  小庆,男,14岁,某校七年级学生,三年级时从老家的普通学校转入特殊学校聋哑班学习。  初次见面,就觉得三年级的他与其他孩子有诸多不同:面色憔悴,个子比同龄人瘦小;喜欢独处,不爱与人交流,不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上课从不举手发言,打手语幅度极小,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与家长谈及小庆的异常表现时,家长的回答是:孩子性格内向,胆子小,胃口不好,之前由奶
《史记》是一部读不完的书。  《项羽本纪》中记载鸿门宴的一段,短短千余字,太多细节值得发覆。其中记座上诸人位次仅一句,曰:“项王、项伯东乡(向)坐,亚父南乡(向)坐。……沛公北乡(向)坐,张良西乡(向)侍。”余英吋先生就此句写成《说鸿门宴的座次》(收入《史学、史家与时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二00四年版),提出项羽面东,乃自居尊位,刘邦面北,居臣位。由此,他指出项羽不以宾主礼招待刘邦,而将他当成自
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契合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这样的诗句,可以成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心性的好的儿童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一种色彩,烙上一种印记,带来一种节奏。和天真可爱的儿童在一起,我们每天可以感受到他们童真、清新而富有张力的语言。细细品味这些稚嫩的童言童语是那么充满想象力
摘要:江塘乡是安徽省太湖县下辖的一个乡,位于太湖县西南部,全乡总面积101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3000公顷,林地3200公顷,是县城区的后花园和农副产品供给基地。全乡总人口3.6万人,辖11个行政村,315个村民组。建立健全江塘乡农业发展体系,推动江塘乡现代化农业发展有助于改善广大农户的种植和养殖的经济效益,改善江塘乡农业发展水平。本文将对江塘乡种粮大户的发展趋势进行介绍,旨在为江塘乡的农业科学
〔摘要〕初中生有着强烈的社会交往愿望与需求,如果既往的失败经验引发的恐惧情绪没有得到疏导,会加剧交往困难甚至发展为交往障碍。一名初三女生因小学遭受过欺凌导致对人际交往产生了认知偏差,疫情后甚至出现无法在教室里和同学相处,头晕、心慌、出冷汗等躯体反应。心理教师通过共情和具体化技术,帮她疏导情绪,改善其躯体症状,消除人际交往中不合理的认知,帮助她恢复了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关键词〕人际交往障碍;中学
东京奥运会新落成的新国家体育场外景“复兴奥运” 困难重重  从东京奥运会组委会获悉,奥运会的棒球和垒球比赛将不在东京举行,迁至北部的福岛,这样就可以让日本政府和东京奥组委有机会圆了“复兴奥运会”之梦。  此举源于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二战之后,日本被美军占领,军事统治长达19年。直到成为奥运会在亚洲第一个东道主,标志着“日本复兴”。半个多世纪之后再次举行奥运会,在日本人看来,可称再次复兴,借助奥
〔关键词〕自我意识;青春期心理;辅导个案  一个初春的午后,我正在办公室整理资料,突然听到急促的敲门声。随着我的一声“请进”,一个高大的男生走进来,表情略显焦虑。他说:“老师,我叫李××,是高一的学生,我现在想跟您聊聊,请问您有时间吗?我有许多问题想不明白。”  “你好,李××,很高兴你在遇到困惑的时候能想到我。”说话间我放下手头工作,把他引到了隔壁的个体咨询室。坐定之后,我说:“有什么地方我可以
我们常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其实,换个视角思考,走路者和路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就是过去所有人生体验的总和。人们每天所走过的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自己的视野范围、认知角度、思考方式。可以说,道路如同“压模”一般,于无声中在个人身上留下印记,并塑造着我们的处事态度、行为习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虽不易察觉却客观存在。  因此,走什么样的路,不仅仅是一种选择,也体现为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