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求实以“议”求真以“创”求新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unshi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学议创”教学范式;教学课例;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1-0063-02
  【作者简介】孙晓华,江苏省东台创新高级中学(江苏东台,224200)副校长,一级教师,东台市语文教學能手。
  “学议创”构建了“以生为本”的课堂,实现了“师与生”,“教与学”主次关系的“翻转”。“学”是播种,重在求实;“议”是开花,旨在求真;“创”是结果,贵在求新。本文以苏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归园田居·其一》的教学为例,呈现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实践“学议创”范式的情况。
  1.导入明标。教师呈现出课题后,首先以“问题”导入:我们已学过不少古诗,通常情况下,学习和欣赏一首诗从哪里入手呢?学生自然想到:作者是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进而,教师和学生一起商讨出本课的学习目标:(1)了解陶渊明;(2)能够背诵课文;(3)欣赏本诗的写作手法;(4)理解作者在本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分析作者个性。
  2.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完成两个任务:(1)回忆以前所学并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陶渊明其人、其事;(2)扫清文字障碍,用白话说出诗的内容。学生通过查阅身边的工具书,小组交流自学的成果。学生前后左右交流,相互纠正,会读和理解生字,达到疏通文意的目的。
  3.合作探究。我们将“议”分为两个层级:一是“小组相互讨论”,二是“班级展示点评”。小组相互讨论阶段,教师在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后,以“问题教学法”推动学生思考,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讨论,集中讨论意见,推荐一名成员在全班展示。小组讨论的问题:(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围绕这个字,作者写了哪几个方面?诗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是写这几个方面的?(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陶渊明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法?
  “班级展示点评”阶段先让各学习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再让其他小组发表评价意见,或肯定,或否定,或补充,或修正。以学生点评为主,教师适时引导,最后基本达成共识。如第(1)题,“诗眼”为“归”,分别写了“从何而归”“为何要归”“归到何处”“归后如何”;第(2)题,本诗表达了陶渊明厌恶官场、热爱自然的情感;第(3)题,本诗运用了比喻、白描(诗中有画)、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艺术手法。
  “议”的过程是要引发、引导、引领学生思考,在形式和本质上保证学生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议”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互帮互助,取长补短。通过讨论,争论,辨别真伪,求得真知。
  4.拓展创新。我们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第(1)题:在你心目中,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2)题:对当年陶渊明“辞官归田”的举动,你怎么看?
  对陶渊明的为人,学生的评价基本是一致的。但对于陶渊明“辞官归田”的举动,学生却有不同的看法。持肯定意见的学生说:“陶渊明弃官归田是对的,因为他看不惯官场的污浊风气,不愿与那些官员同流合污。他一生正气,为官清廉。他遵循的是‘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所以他弃官归田。”持否定意见的学生说:“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追求功名俸禄,追求荣华富贵,在当时读书人眼里是光宗耀祖的盛事。陶渊明弃官归田不符合他所处的时代。”
  姑且不论“肯定派”和“否定派”谁是谁非,我们认为,学生能从不同的视角去看问题,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这正是新时代的人所需要的思维品质,也是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要求。过去那种由教师一锤定音、学生只记“标准答案”的做法是极为落后的。我们的教学不能再用统一的答案去束缚学生,而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创新思维。
  这节课最后,我们除了要求学生背诵本诗外,还布置学生自学《归园田居》另外四首诗。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增强整本书阅读意识,拓宽知识面,积累丰富知识。再通过同步练习,巩固深化学习效果。这体现了语文课程中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要求。从“听、说、读、写、思”的评价维度,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实践和课改探索使我们认识到,“学议创”教学范式只是基本范式,各学科可根据其自身特点加以调整。不同课型,如新学课、复习课、评讲课、实验课等,教学步骤也会有所变化。同一学科、同一课型因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变,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目的不变。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研究1.5T MR腕关节平扫增强在痛风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 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痛风性腕关节炎患者10例,14个腕关节。对所有患者的14个腕关节都进行CT检查及1.5T MR检查。 结果 1.5T MR检查在骨内及软组织内痛风石、软组织肿胀及关节积液方面的病变检出情况显著多于CT检查(P<0.05)。14个腕关节全部表现出软组织肿胀及滑膜增厚
【摘 要】高三英语试卷讲评课上教师要勇于让位,努力做到限时讲授,通过教师的“少讲”实现学生的“多学”。教师在学生思维卡壳时要适时补位,点拨、引领、启迪学生换个角度思考,渐学渐得。当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进行,学生的思维在活跃,学生的“真学”就发生了。  【关键词】让位;补位;“真学”;限时讲授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67-0043-03
【关键词】特色办学;科学素养;办学样例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67-0061-01  為了积极推动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和转变育人方式,上海市教委启动了特色高中创建,旨在引导高中从“分层教育”走向“分类培养”的改革探索。徐汇中学作为上海市特色高中之一,其样本意义突出。笔者以为,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特色基因深厚。徐汇中学有170年的
【摘 要】单元设计是实现课堂教学转型的支点,但如何进行单元设计尚缺乏操作指导。整合是进行单元设计的关键,策略之一就是以概念为中心的整合。具体设计路径是:以概念性理解为本的单元目标设计——注重概念迁移应用的单元评价设计——以概念进阶为路线的单元活动设计。  【关键词】大概念;单元设计;表现性评价;力与运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5
【摘 要】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是本轮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让学生的活动中体验,在体验活动中生成认知,在探究活动中润育情感、在实践中达成内铄,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才持久而有实效。  【关键词】主体活动;教学设计;政治认同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5-0056-02  【作者简介】邹秀平,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中
【摘 要】教学立意是教学的灵魂,教材解读则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提炼教学立意,会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境界:熟读精思,以教材的显性主题作为教学立意,解构重组,从教材的隐性信息中发掘教学立意,征引学术,从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中寻找新的教学立意。三重境界有深浅之分,但无高下之别,教学立意不应一味追求专业化和学术性,而应从实际出发,选择更加适合学情的教学立意。  【关键词】教材解读;教学立意;境界;
特等奖(10篇)  实验小学:从身份符号走向强教地标  陈 克 宜兴市实验小学  教海探航:从“后台运行”到“前台运用”  李大森 连云港市黄海路小学  从“隐性饥饿”走向“供需平衡”  刘 佳 宜兴市城南实验小学  跨界思维:“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潘香君 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  “思维转型”与“技术升级”的教学意义  王金涛 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湖学校  言语品质:语文教学
【摘 要】当下的作文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何使之常态化、科学化实施?本文重点讨论作文课堂教学需要做到的三个坚持,从学生主体地位确立、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写”“讲”关系平衡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给语文教师实现高效作文教学带来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作文;课堂教学;三个坚持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王星,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
主持人语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成长=经验 反思”;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优秀教师=教学过程 反思”。可见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教学能力的增强、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一个教学实践的过程,更需要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本活动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要想使自己快速成长为一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
【摘 要】深度教学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初中英语深度教学需要教师以恰当的角色展现在学生面前。相对传统教学而言,深度学习要求教师完成角色转变。基于学生的批判反思、建构等能力的培养,从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目标出发,教师需要从传统角色向深度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评价者转变。  【关键词】初中英语;深度教学;教学角色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