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两位“婆婆”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198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身边有两位“婆婆”,一位“王婆婆”,一位“刘婆婆”。“王婆婆”的慈爱叫严厉,“刘婆婆”的慈爱叫温暖。
  “王婆婆”的严谨和严厉是出了名的。一个人上课,团队中所有的人都要共同参与全过程,备课、说课,试教,每个人都要参与,所有人共同成长。所有教案中的每一句话都要经过慎重的思考,课件和教具不仅要实用还要美观。如果去听你的课,那你的丝毫问题都别想逃过她的眼睛。周围的年轻人对“王婆婆”既敬又畏。有一件小事让我们对“王婆婆”的严厉有了新的认识。
  那年,我们一年级有三位年轻老师,其中一个刚送走六年级下来,另两个都是第一次接触一年级的语文。在刚开学不久,当我们快教到复韵母的时候,“王婆婆”通知要随堂听课,我们三人上同样的内容。当时我们的紧张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我,被安排在最后一个上。为了稳定情绪,前两节课我什么事也没干。也干不了。坐在办公室的我焦躁不安,实在“熬”不住,走出了办公室。就在这时,我偶尔听到了刘老师和“王婆婆”的对话。九月的天气还是很热,“王婆婆”要一连听三节课,一会还要逐个给我们评课指导,加之“王婆婆”已经年过八旬,刘老师劝她歇一歇,实在不行就把后面的课放在明天。可是,“王婆婆”回绝了,她的话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她们都是小年轻,那么关键的内容现在不告诉她们,难道等她们教过学生再说吗?她们教不好,学生就学不好……”就在这一刻,我明白了“王婆婆”的那份期望、责任和爱护。原来有一种慈爱叫严厉。
  我们身边还有个温暖的“刘婆婆”。我们的所有备课、说课、试教、反思和总结,“刘婆婆”都会和我们一同经历。“刘婆婆”在我们出错、挨“王婆婆”训的时候,会偷偷给我们安慰和鼓励,让我们在被“打击”时仍能寻到前行的动力。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个小年轻因为试教不成功,被“王婆婆”狠狠“骂”了一顿,大家灰头土脸留下来加班。晚上,正当我们饥肠辘辘时,“刘婆婆”给我们送来了蒸香肠和蛋炒饭。我们一边吃,“刘婆婆”一边安慰说:“你们也别怪‘王婆婆’今天话说得重,“王婆婆”这是急啊!你们想,还有三天就去比赛了,这教案还磕磕碰碰,她老人家能不拉脸嘛。今天晚上。你们再苦苦,明天好好上,注意对学生的点评,保管她露笑脸。”等我们吃完,“刘婆婆”又陪着我们揣摩每一句话,预设每一个问题。“刘婆婆”的指导和安慰给了我们信心和动力,经过几天的苦战,那次赛课我们取得了第一的好成绩!
  每当我们稍有倦怠时,总能在两位“婆婆”的眼中看到鞭策和希望;每当我们取得进步时,总能在她们的脸上找出喜悦和幸福。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谢谢你们,两位好“婆婆”!
  (钱辞苑,南京市长江路小学优秀青年教师)
其他文献
最爱说的话呀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    作为语文教师,每每新接一个班,总爱带着孩子们款款吟诵这首《中国娃》。因为我知道:这其间有最深情、最丰富、最大气、最无痕的语文;因为我知道:我们的小学语文,应该满怀爱与深情,在或吟或诵中,在对汉语自身魅力的感知中,被慢慢唤醒和开启;因为我还知道:在“疯狂英语寂寞汉语”、语文教育
所谓“齐读”,强调的是一个“齐”字,为了保证整齐,学生一方面要放大声音,一方面要一字一顿,如此训练下去,久而久之,极易造成学生“唱读”的坏习惯。如何解决“齐读”过多呢?  一、选准话题,边读边思  对话需要话题。话题的选择对阅读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尤其对改变“齐读”的现状,也是十分必要的。为此,话题选择既要准确,又要集中,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思考性,便于指导学生有效朗读。特别要指出的是,选择
曾经早早地仰慕过她——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学艺术大家、江苏省教育界的泰斗级人物、优秀语文教师团队的旗帜,几十年来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高徒名师,用和谐教育的理念及实践写下了师徒传承的动人佳话。  曾经远远地凝视过她——满头银发一丝不乱,映衬着时尚鲜亮的衣裙,淡妆轻扫的面庞,显得那样高贵得体、美丽雍容。眼神炯炯,体态轻盈,让人丝毫看不出已是年过八旬的耄耋老人。  曾经聆听过她的教诲——几年前,参与拍摄
王兰教育思想的一个核心观念,就是和谐。  首先,她爱学生——“爱生胜子”。她说:“我们要对学生充满爱,要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点成功。”这爱体现在王老师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在她工作的全过程。她教艺的精湛,教态的亲切,根子全在于此。一句话,可以说,这是她成功的根本动因,又是她一切方面和谐的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