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谈影调层次,不谈创作理念<<
黑白摄影是摄影的基础,就像小说与影视剧,简单的黑、白、灰展现了五彩斑斓的世界,延伸出奇妙无限的遐想。当年亚当斯,根据自己的需求创立了18度灰和区域曝光法,从高光到暗部以及中间过渡的灰调,从简单的画面中凸显出一个视觉焦点,从而使作品极具艺术魅力,并形成了自己的摄影风格。F64小组中,个个都是玩儿大画幅黑白摄影的,都追求“纯摄影”细腻、优美的摄影品质,但每个人的风格却迥然不同。
在国内被玩儿黑白摄影推崇备至的亚当斯之风格——照片真实,影调清晰而丰富,层次分明,被视为评判黑白摄影作品优劣的标准。然而,我认为,黑白摄影是以影调、层次见长的摄影门类,但无视被摄对象的特点而一味强调黑、白、灰的渐变,就会失去拍摄内容的本质特色的表达,同时也失去了个人的风格树立。
到底应该用什么来评判黑白摄影的优劣呢?只能依据拍摄内容和创作者观念的表达来判定,同时也是选择丰富灰阶中所需灰度的标准。
>>强调技术,却鲜见实践<<
当年,亚当斯在柯达公司出品的8度灰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0个阶层。我们如今把亚当斯奉为祖师般崇敬,但谁又曾将先贤们创造的黑白摄影拍摄技法和暗房技法全都实践过一回呢?更别说发明创造了!哪种镜头配哪种胶卷,能达到最佳效果,发挥设备的最优品质,有谁实验过?我们的一些摄影人,一看到人家的作品不错,头一句就是问,用啥相机拍的?用啥胶卷拍的?在哪儿冲洗打印的?从来不想一想,我自己的风格适不适合这种技术,我自己拍摄实践一下看行不行。
有人说,数码时代的黑白摄影远不如传统黑白。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数码还是传统之争已没有谈论的必要。玩儿不好传统的同样玩儿不好数码。虽然暗室到明室,给拍摄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数码时代,黑白照片的反差通过计算机及图像处理软件来控制,其精确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暗房,我们的选择更多,但如何选取却给我们出了新的难题。
>>没有美学基础,不看经典,看不懂经典<<
据说布列松、萨尔加多、亚当斯、韦斯顿……这些黑白摄影里点得出名的大师们,其美学功底均都了得。反观我们的摄影师,本来摄影的门槛相对美术就低,再加上社会浮躁,人浮于事,耐读耐看的作品越来越少。我不希望看到初学黑白摄影的朋友,经典作品都不读,就敢买大画幅直接按快门。
黑白摄影是一个系统工程,相机的选择、胶卷的选择,选景、构图、用光、拍摄乃至后期冲洗、印放、影调的压缩和夸张、电脑后期调整等等,画面所表达的质感、肌理、意境等等,每个环节都不能有失误,都要和谐一致,系统把握,某一个环节上出现失误均可导致创作不成功,所以从事黑白摄影必须有相当的技术功底和美学修养、艺术修养。
>>底片是乐谱,印放是演奏<<
从照片后期处理加工的角度来考量,黑白摄影更具有让摄影家发挥想象力的余地和空间。我们国内的黑白摄影,在80年代人们普遍喜欢高反差,现在变得温柔起来,讲究层次和细节,降低了反差。摄影师要面对社会的需求,很多摄影师不会把握自己作品的调子,不知道影调是什么,利用影调来表现什么。后期印放是二次创作,后期印放必须融入主观的东西,我们在前期拍摄的时候就应当想到后期冲洗,印放该如何去做,前后要统筹安排,这样的作品才会具有艺术感染力,才会有自己的风格。
在数码大潮中,人们存在一个误区,把照片的效果好坏放在了后期调整上。可是如果前期拍得不好,后期是怎么也调不出来的。
看起来一切照相机的镜头是向外的,它直接对准了一个外在的客观世界,它所记录的内容也是客观的。实际上,事实并不是这样的,镜头的背后隐藏了一双发现者和思考者的眼睛,以及眼睛背后的心灵,这是摄影家个人的语言。
传统相机拍摄 暗房叠加 崔茂元 摄
黑白摄影图书推荐
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400
本刊推荐
作品最全、版本最权威的中文版亚当斯画册——《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400》现已面世。
作者:安德里亚·G·斯蒂尔曼、冯建国(译)
开本:16开 本刊邮购价:178元
《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400》是浙江摄影出版社花巨资从亚当斯生前指定的专有出版者——Little, Brown and Company引进的第一部由亚当斯基金会授予中文简体字专有出版权的作品集。
该书由亚当斯生前的得力助手安德里亚·G·斯蒂尔曼精心编辑而成。书中所收录的作品不乏业已成为20世纪摄影艺术典范的经典影像,更收录了部分首次在中国面世的稀世作品,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
该书图片以年代为序编排,基本以十年为界,精要洗练的文字概括了亚当斯每一阶段的艺术特色。
全书末尾特别设置“摄影作品选注”单元,精选部分重要作品,听亚当斯讲解自己的拍摄心得。这种身临其境的解读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理解亚当斯摄影理念的发展变化,理解大师是怎样铸就、经典是如何形成的。
男人和女人之间
如影随行推荐
喜欢里面的照片,每张照片中黑、白、灰简单色调的运用,人物的动作、表情都透出摄影师的智慧。喜欢里面照片的编排方式,纸张的边缘成为摄影师取景中的框架。每翻一页,都会惊讶,怎么可以是如此的合适与契合。
作者是汉斯·法梅耶(Hans Fahrmeyer),在时尚摄影和艺术表达上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有评论人说,“汉斯的黑白裸体艺术已超越了传统的性别内容,上升到了更广泛的层次领域。身体被雕刻成作者的一个用光创造的感觉。”个人网址:www.hansfahrmeyer.com
韦斯顿父子的沙丘
中国互动出版网推荐
市场价 :643.50元
校园优惠价 : 546.98元
这本书是韦斯顿父子,这两位20世纪现代摄影界响当当的人物所拍摄与收集的沙丘照片的首次公开发行。之前,这些光影错落,线条优美的沙丘作品只是作为介绍艺术家的一般图书中的插图。而在这个豪华版图册中,让他们父子的摄影风格尽显无遗。此外,本书中还有布列特·韦斯顿的挚友约翰·查尔斯·武兹的随行游记。
黑白摄影是摄影的基础,就像小说与影视剧,简单的黑、白、灰展现了五彩斑斓的世界,延伸出奇妙无限的遐想。当年亚当斯,根据自己的需求创立了18度灰和区域曝光法,从高光到暗部以及中间过渡的灰调,从简单的画面中凸显出一个视觉焦点,从而使作品极具艺术魅力,并形成了自己的摄影风格。F64小组中,个个都是玩儿大画幅黑白摄影的,都追求“纯摄影”细腻、优美的摄影品质,但每个人的风格却迥然不同。
在国内被玩儿黑白摄影推崇备至的亚当斯之风格——照片真实,影调清晰而丰富,层次分明,被视为评判黑白摄影作品优劣的标准。然而,我认为,黑白摄影是以影调、层次见长的摄影门类,但无视被摄对象的特点而一味强调黑、白、灰的渐变,就会失去拍摄内容的本质特色的表达,同时也失去了个人的风格树立。
到底应该用什么来评判黑白摄影的优劣呢?只能依据拍摄内容和创作者观念的表达来判定,同时也是选择丰富灰阶中所需灰度的标准。
>>强调技术,却鲜见实践<<
当年,亚当斯在柯达公司出品的8度灰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0个阶层。我们如今把亚当斯奉为祖师般崇敬,但谁又曾将先贤们创造的黑白摄影拍摄技法和暗房技法全都实践过一回呢?更别说发明创造了!哪种镜头配哪种胶卷,能达到最佳效果,发挥设备的最优品质,有谁实验过?我们的一些摄影人,一看到人家的作品不错,头一句就是问,用啥相机拍的?用啥胶卷拍的?在哪儿冲洗打印的?从来不想一想,我自己的风格适不适合这种技术,我自己拍摄实践一下看行不行。
有人说,数码时代的黑白摄影远不如传统黑白。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数码还是传统之争已没有谈论的必要。玩儿不好传统的同样玩儿不好数码。虽然暗室到明室,给拍摄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数码时代,黑白照片的反差通过计算机及图像处理软件来控制,其精确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暗房,我们的选择更多,但如何选取却给我们出了新的难题。
>>没有美学基础,不看经典,看不懂经典<<
据说布列松、萨尔加多、亚当斯、韦斯顿……这些黑白摄影里点得出名的大师们,其美学功底均都了得。反观我们的摄影师,本来摄影的门槛相对美术就低,再加上社会浮躁,人浮于事,耐读耐看的作品越来越少。我不希望看到初学黑白摄影的朋友,经典作品都不读,就敢买大画幅直接按快门。
黑白摄影是一个系统工程,相机的选择、胶卷的选择,选景、构图、用光、拍摄乃至后期冲洗、印放、影调的压缩和夸张、电脑后期调整等等,画面所表达的质感、肌理、意境等等,每个环节都不能有失误,都要和谐一致,系统把握,某一个环节上出现失误均可导致创作不成功,所以从事黑白摄影必须有相当的技术功底和美学修养、艺术修养。
>>底片是乐谱,印放是演奏<<
从照片后期处理加工的角度来考量,黑白摄影更具有让摄影家发挥想象力的余地和空间。我们国内的黑白摄影,在80年代人们普遍喜欢高反差,现在变得温柔起来,讲究层次和细节,降低了反差。摄影师要面对社会的需求,很多摄影师不会把握自己作品的调子,不知道影调是什么,利用影调来表现什么。后期印放是二次创作,后期印放必须融入主观的东西,我们在前期拍摄的时候就应当想到后期冲洗,印放该如何去做,前后要统筹安排,这样的作品才会具有艺术感染力,才会有自己的风格。
在数码大潮中,人们存在一个误区,把照片的效果好坏放在了后期调整上。可是如果前期拍得不好,后期是怎么也调不出来的。
看起来一切照相机的镜头是向外的,它直接对准了一个外在的客观世界,它所记录的内容也是客观的。实际上,事实并不是这样的,镜头的背后隐藏了一双发现者和思考者的眼睛,以及眼睛背后的心灵,这是摄影家个人的语言。

传统相机拍摄 暗房叠加 崔茂元 摄
黑白摄影图书推荐
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400
本刊推荐
作品最全、版本最权威的中文版亚当斯画册——《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400》现已面世。
作者:安德里亚·G·斯蒂尔曼、冯建国(译)
开本:16开 本刊邮购价:178元
《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400》是浙江摄影出版社花巨资从亚当斯生前指定的专有出版者——Little, Brown and Company引进的第一部由亚当斯基金会授予中文简体字专有出版权的作品集。
该书由亚当斯生前的得力助手安德里亚·G·斯蒂尔曼精心编辑而成。书中所收录的作品不乏业已成为20世纪摄影艺术典范的经典影像,更收录了部分首次在中国面世的稀世作品,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
该书图片以年代为序编排,基本以十年为界,精要洗练的文字概括了亚当斯每一阶段的艺术特色。
全书末尾特别设置“摄影作品选注”单元,精选部分重要作品,听亚当斯讲解自己的拍摄心得。这种身临其境的解读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理解亚当斯摄影理念的发展变化,理解大师是怎样铸就、经典是如何形成的。
男人和女人之间
如影随行推荐
喜欢里面的照片,每张照片中黑、白、灰简单色调的运用,人物的动作、表情都透出摄影师的智慧。喜欢里面照片的编排方式,纸张的边缘成为摄影师取景中的框架。每翻一页,都会惊讶,怎么可以是如此的合适与契合。
作者是汉斯·法梅耶(Hans Fahrmeyer),在时尚摄影和艺术表达上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有评论人说,“汉斯的黑白裸体艺术已超越了传统的性别内容,上升到了更广泛的层次领域。身体被雕刻成作者的一个用光创造的感觉。”个人网址:www.hansfahrmeyer.com
韦斯顿父子的沙丘
中国互动出版网推荐
市场价 :643.50元
校园优惠价 : 546.98元
这本书是韦斯顿父子,这两位20世纪现代摄影界响当当的人物所拍摄与收集的沙丘照片的首次公开发行。之前,这些光影错落,线条优美的沙丘作品只是作为介绍艺术家的一般图书中的插图。而在这个豪华版图册中,让他们父子的摄影风格尽显无遗。此外,本书中还有布列特·韦斯顿的挚友约翰·查尔斯·武兹的随行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