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白摄影之怪现状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_lang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谈影调层次,不谈创作理念<<
  
  黑白摄影是摄影的基础,就像小说与影视剧,简单的黑、白、灰展现了五彩斑斓的世界,延伸出奇妙无限的遐想。当年亚当斯,根据自己的需求创立了18度灰和区域曝光法,从高光到暗部以及中间过渡的灰调,从简单的画面中凸显出一个视觉焦点,从而使作品极具艺术魅力,并形成了自己的摄影风格。F64小组中,个个都是玩儿大画幅黑白摄影的,都追求“纯摄影”细腻、优美的摄影品质,但每个人的风格却迥然不同。
  在国内被玩儿黑白摄影推崇备至的亚当斯之风格——照片真实,影调清晰而丰富,层次分明,被视为评判黑白摄影作品优劣的标准。然而,我认为,黑白摄影是以影调、层次见长的摄影门类,但无视被摄对象的特点而一味强调黑、白、灰的渐变,就会失去拍摄内容的本质特色的表达,同时也失去了个人的风格树立。
  到底应该用什么来评判黑白摄影的优劣呢?只能依据拍摄内容和创作者观念的表达来判定,同时也是选择丰富灰阶中所需灰度的标准。
  
  >>强调技术,却鲜见实践<<
  
  当年,亚当斯在柯达公司出品的8度灰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0个阶层。我们如今把亚当斯奉为祖师般崇敬,但谁又曾将先贤们创造的黑白摄影拍摄技法和暗房技法全都实践过一回呢?更别说发明创造了!哪种镜头配哪种胶卷,能达到最佳效果,发挥设备的最优品质,有谁实验过?我们的一些摄影人,一看到人家的作品不错,头一句就是问,用啥相机拍的?用啥胶卷拍的?在哪儿冲洗打印的?从来不想一想,我自己的风格适不适合这种技术,我自己拍摄实践一下看行不行。
  有人说,数码时代的黑白摄影远不如传统黑白。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数码还是传统之争已没有谈论的必要。玩儿不好传统的同样玩儿不好数码。虽然暗室到明室,给拍摄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数码时代,黑白照片的反差通过计算机及图像处理软件来控制,其精确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暗房,我们的选择更多,但如何选取却给我们出了新的难题。
  
  >>没有美学基础,不看经典,看不懂经典<<
  
  据说布列松、萨尔加多、亚当斯、韦斯顿……这些黑白摄影里点得出名的大师们,其美学功底均都了得。反观我们的摄影师,本来摄影的门槛相对美术就低,再加上社会浮躁,人浮于事,耐读耐看的作品越来越少。我不希望看到初学黑白摄影的朋友,经典作品都不读,就敢买大画幅直接按快门。
  黑白摄影是一个系统工程,相机的选择、胶卷的选择,选景、构图、用光、拍摄乃至后期冲洗、印放、影调的压缩和夸张、电脑后期调整等等,画面所表达的质感、肌理、意境等等,每个环节都不能有失误,都要和谐一致,系统把握,某一个环节上出现失误均可导致创作不成功,所以从事黑白摄影必须有相当的技术功底和美学修养、艺术修养。
  
  >>底片是乐谱,印放是演奏<<
  
  从照片后期处理加工的角度来考量,黑白摄影更具有让摄影家发挥想象力的余地和空间。我们国内的黑白摄影,在80年代人们普遍喜欢高反差,现在变得温柔起来,讲究层次和细节,降低了反差。摄影师要面对社会的需求,很多摄影师不会把握自己作品的调子,不知道影调是什么,利用影调来表现什么。后期印放是二次创作,后期印放必须融入主观的东西,我们在前期拍摄的时候就应当想到后期冲洗,印放该如何去做,前后要统筹安排,这样的作品才会具有艺术感染力,才会有自己的风格。
  在数码大潮中,人们存在一个误区,把照片的效果好坏放在了后期调整上。可是如果前期拍得不好,后期是怎么也调不出来的。
  看起来一切照相机的镜头是向外的,它直接对准了一个外在的客观世界,它所记录的内容也是客观的。实际上,事实并不是这样的,镜头的背后隐藏了一双发现者和思考者的眼睛,以及眼睛背后的心灵,这是摄影家个人的语言。
  
  
  传统相机拍摄 暗房叠加 崔茂元 摄
  
  黑白摄影图书推荐
  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400
  本刊推荐
  作品最全、版本最权威的中文版亚当斯画册——《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400》现已面世。
  作者:安德里亚·G·斯蒂尔曼、冯建国(译)
  开本:16开 本刊邮购价:178元
  《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400》是浙江摄影出版社花巨资从亚当斯生前指定的专有出版者——Little, Brown and Company引进的第一部由亚当斯基金会授予中文简体字专有出版权的作品集。
  该书由亚当斯生前的得力助手安德里亚·G·斯蒂尔曼精心编辑而成。书中所收录的作品不乏业已成为20世纪摄影艺术典范的经典影像,更收录了部分首次在中国面世的稀世作品,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
  该书图片以年代为序编排,基本以十年为界,精要洗练的文字概括了亚当斯每一阶段的艺术特色。
  全书末尾特别设置“摄影作品选注”单元,精选部分重要作品,听亚当斯讲解自己的拍摄心得。这种身临其境的解读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理解亚当斯摄影理念的发展变化,理解大师是怎样铸就、经典是如何形成的。
  
  男人和女人之间
  如影随行推荐
  喜欢里面的照片,每张照片中黑、白、灰简单色调的运用,人物的动作、表情都透出摄影师的智慧。喜欢里面照片的编排方式,纸张的边缘成为摄影师取景中的框架。每翻一页,都会惊讶,怎么可以是如此的合适与契合。
  作者是汉斯·法梅耶(Hans Fahrmeyer),在时尚摄影和艺术表达上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有评论人说,“汉斯的黑白裸体艺术已超越了传统的性别内容,上升到了更广泛的层次领域。身体被雕刻成作者的一个用光创造的感觉。”个人网址:www.hansfahrmeyer.com
  
  韦斯顿父子的沙丘
  中国互动出版网推荐
  市场价 :643.50元
  校园优惠价 : 546.98元
  这本书是韦斯顿父子,这两位20世纪现代摄影界响当当的人物所拍摄与收集的沙丘照片的首次公开发行。之前,这些光影错落,线条优美的沙丘作品只是作为介绍艺术家的一般图书中的插图。而在这个豪华版图册中,让他们父子的摄影风格尽显无遗。此外,本书中还有布列特·韦斯顿的挚友约翰·查尔斯·武兹的随行游记。
其他文献
山竹本是一种水果的名字,而且我认得它的样子,紫色的外皮,厚厚的壳,剥开里面像大蒜瓣。可是我不知是啥原因,我一直没有买来吃吃是啥味道。直至9月16日的台风以“山竹”的名字登陆珠海,我才想细细研究这个水果来。    我不想说水果山竹的味道,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就像这台风一样,我讨厌它像个魔鬼一样,气势汹汹地扑来,凌厉,残暴,无情到极点,卷起狂浪,泥沙,折断树枝绿叶,所向披靡。它让我有一种由恨生怨,而对它
歌德说过:“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对于喜爱摄影的朋友,旅游的乐趣还在于旅途中捕获到优秀照片时的激动和兴奋。    摄影与旅游,仿佛天生的孪生兄弟。尤其是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摄影艺术也成为一种生产力。河南云台山就是摄影促进旅游的典范,各地摄影创作团的繁荣就是摄影带动旅游的证明。  旅游摄影有好多种玩法,可以报团游、也可以自助游。可以呆得时间长,也可以短
当都市类、消费类报纸大量出现后,除了获得新闻信息外,人们会习惯于从厚厚一沓报纸中寻找、欣赏那些漂亮或是有创意的图片,虽然是出现于“新闻纸”上,但却是通过构思、摆拍获得,这样的图片在杂志和报纸中越来越被重视。这类图片,可以在《美国新闻摄影教材》、《图片编辑手册》等国内外教材中找到它的解释——摄影插图。      加利福尼亚的汽车与自行车Eric Sander 摄  加利福尼亚可以说是“奇异汽车”之都
古代园林除皇家园林之外,还有一类属于王公贵族,商人、士大夫乃至地主等私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的发展    在西汉以前中国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主,但唐宋之后,随着商业的发展,地主富豪及贵族的私宅、园亭、别墅逐步渐多,水平也渐高,而到了清代,皇家园林反到转而向私家园林取经学习了。    江南私家园林的特点    江南地区如苏州、无锡、扬州等地的私家园林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甚至可在较
整整一年的“李媚视点”专栏,每个月都必须写,有时候真不知道该写什么是别人愿意看的。后来我似乎有点明白,其实这个年代大多数写字的人基本是自言自语。明白这一点对我是一个打击,让我清楚地知晓写字必须出于自己内心需要。好在这是最后一期了,片断性地把最近干活儿中的点滴感受写一两段,算是结束。    一    最近一段时间都在编辑《庄学本全集》,难得中华书局愿意出这种可能是赔钱的书。难得有时间、有心情、有精力
纪实摄影师似乎特别钟情于使用35mm镜头,像我们熟知的许多大师都是35mm镜头的忠实主顾。35mm镜头是小广角,便于交代环境,使照片更加有冲击力。今天我们向大家推荐的这位来自法国的年轻纪实摄影师,也是一位喜欢用35mm镜头表现他所看到的真实世界的人。他说用这样一款“经典”的镜头,让他拍摄时常常能找到“经典”的感觉。不知您看后有什么感觉。黑白影像、粗颗粒的厚重感、画面流动感乃至画面所带着的“气场”,
焦距越来越长,性能越来越好,这是各大厂商近年来竞争大变焦数码一体机的一大焦点。奥林巴斯SP-590UZ具有26倍最大光学变焦比,最长焦距676mm,被誉为“天下第一长”,也荣登最大变焦比的榜首,成为一台远近适宜的全能数码相机,令人刮目相看。    “打鸟”的震撼  与其说“天下第一长”给我带来好奇,不如说它拍摄的图片引发我心灵的震撼,676mm长焦拍摄能力,首先让我想到可以用来“打鸟”。  由于使
“哈苏大师奖”一直备受业界人士关注,但“大师”二字,又让普通摄影人望尘莫及。不过,如今已不是靠一张照片吃一辈子的年代,当头脑、创意、基本功等综合素质成为衡量摄影师的标准时,更多的摄影平民也将有机会跻身“大师”行列。近来,哈苏做出的新规定,让我们看到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正在缩小——哈苏的网站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宣言:“无论是著名的摄影师,还是刚刚踏入摄影行业的那些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摄影师,都可以成为哈苏大
如今,国内、国际摄影比赛非常多,数字后期技术是被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数码时代,后期处理是必须的,千万不要抵触,因为适当的后期处理技术不仅可以更好地展示理想中的艺术效果,还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使一些非常普通的照片转化为成功之作;也不要畏惧,因为后期处理看似繁复,但只要熟练掌握其中的几个常用的功能,一样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梦想。  当然这里所说的数字后期,是针对非新闻类的各种艺术、生活类的摄影比赛。新闻概念
新闻摄影就是拿照片讲故事,要具有起码的新闻要素。在一张新闻照片中,读者能看清楚这个人是谁,他(她)在干什么。再好看的照片也要具备这些基本要素。体育摄影是新闻摄影的一部分,它也要符合这个规律。  新华社摄影部体育组的李岳在完成本职的发稿任务的同时,对体育摄影潜心研究,运用独特的拍摄手法——慢门拍摄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体育摄影作品。      俄罗斯运动员斯鲁斯卡娅    把脸拍实    这意味着照片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