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驴友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eenliu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观寺院的时候,导游常会这样解释:“有头发的是佛,戴帽子的是菩萨,光头的是罗汉……”菩萨怎会戴帽子呢?其实是菩萨头顶着五方五部佛,每部都像莲花一样盛开着。
  这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开花”,是智慧花开,顿悟空性就成菩萨了。我们的生命之花现在还闭塞着,心里没有那么多色彩,是黑暗的,是含苞待放。所以,“心如莲花开”,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目标追求。
  一棵小草也会开花,一朵小花也能发出幽香,人会不会开花呢?《道德经》里说“长而不杀”,人若好好修行,自然也会开花。想想看,医院里病患很多,社会上亚健康的人更多,生命硬撑着,真正符合健康指标的却很少。
  好比世上识得“慈悲”二字的人虽然多,但能够切身感受其内涵还是不容易的。人皆有佛性,偶尔的机缘下,我们生命中或许会如灵感闪现般放射出慈悲的生命火花,偶尔触碰到这种高贵的生命情怀;而佛菩萨是“永恒的慈悲”,我们很少能体悟到这种慈悲,这将是我们生命中的一种特殊经历。就像商人时时处处寻找的商机,要理解佛菩萨的这种“慈悲”,就要有一种生命的期待,哪天你真正感受到了,“生命之花”就结果了。
  内心绽放的慈悲之花和慢慢熏陶中的慈悲,是不一样的,后者是生命内涵的提升。观音菩萨是慈悲的本尊,若对着蚂蚁、蟑螂念观音心咒“唵嘛呢呗美吽”,对那些待杀的、死去的动物念“唵嘛呢呗美吽”,看到众生面临灾难时的苦而内心在颤抖,不经意间就会撞开慈悲的大门,就像身陷地震废墟而呼喊孩子的妈妈那样,容易找到这种感觉。
  食物只是用来维系生理的生命,慈悲的情感才是提升精神生命的食粮。有了慈悲之念,生命就不会孤单,没有寂寞更没有烦恼,但要把“慈悲”变成人生的实践是有很大难度的,然而这个难度又是我们必须要去面对和实践的,尽管这是一条艰难曲折之路,而一旦走过会发现这样的人生才是值得的。
  爱好旅游的“驴友”,经常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是不需要导游的旅行者,三五成群结伴而行,带着必需的装备,和通常的旅游有着明显的区别。当驴友们经过长途跋涉,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上不挨天下不着地、身临绝境时,才能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那种自信自励的人生豪迈,无限风光在险峰。人生如此,修行莫不如此。
  唐僧西天取经,猪八戒老惦念着回高老庄,那种状态是走不到西天、取不到真经的。做生命的修行者,春耕夏种才会有秋收的喜悦,人生的收获里也有丰硕的果实等待采摘。
  人生要有信仰,修行是生命的真理,是圆满的教育,是光明的教育。现在很多人迷失在滚滚红尘中,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在烦恼中挣扎,在痛苦中滚爬。这需要有生命大智慧者悉心地去栽培,要耐心地等待其因缘成熟。
  “法如明镜”,映照着我们去擦拭脸上的灰尘。“明镜高悬”,识见高明,洞察一切,反观自己的起心动念,自我剖析,佛法称“自证智”即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要把“镜子”擦亮,身不杀盗淫,口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不贪瞋痴,从“身口意”的不善业中觉醒它、戒除它,将“不善业”转为“善业”,令身、口、意“三门”清净;唯有戒恶修善,勤修戒定慧,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有了坚定的信仰,我们就能够忍住自己的狭劣,开始真正地“自我反省”。佛家有云“一个能忍的人,是一个大力的人”,王侯将相杀人无数,一将功成万骨朽,征服的是别人;修行者是自己征服自己,只有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是最有力量的人!中
其他文献
在爷爷的葬礼上,我认识了一位老人。和他交谈,几乎成了我那几天唯一的慰藉。他是一名蒸饭的厨师,看样子上了年纪,行动却十分矫健,和我爷爷很像。  我是怎么注意到他的呢?在爷爷走后的第一天,家里的院子就来了专门做红白喜事的人。十来个餐桌摆起来,大篷搭起来,平常清净敞亮的院子瞬间就有了葬礼的仪式感。当第一顿午餐许多人都围在一个大木桶前盛饭时,大家立马就发现了这米饭的与众不同。  首先是那氛围就很特别——有
1934年秋,由于中国共产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形势已经变得十分严峻。就在蒋介石决定最后剿灭红军的危急时刻,一份神秘而十万火急的绝密情报送到了江西瑞金,这份关乎大局的绝密情报究竟写了什么,而又是谁在危急时刻将情报送到苏区,挽救了红军?  一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了100多万军队和200架飞机,亲自坐镇指挥,对江西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