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入WTO后,我国的出版业正直面融身于国际化市场这一竞争课题。而抓住人世的有利时机深化出版改革,推动事业发展,是我们应对WTO最根本的措施。目前,我國的出版业从组建出版集团、积极推进出版单位内部改革、建立现代出版营销体系等方面推进改革,力求尽快将出版业做大做强,以迎接挑战。在出版的市场化、国际化的环境中,提高编辑的自身素质无疑显得非常重要而又关键。那么,如何提高编辑的自身素质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提高政治素质。
作为一名编辑,所面临的是世界各国的精神文化产物,但是由于意识形态、政治立场等巨大差异,编辑在策划选题时,首先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警觉,在涉及到政治、思想、法律、宗教、历史、民族、版图等问题时,应慎之又慎。在平时的工作中,编辑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关心国家大事和时事焦点,能联系工作实际,做到与时俱进,做好书稿的政治把关工作,时刻保持政治警觉。
二、提高文化素质。
当今社会,随着教育进步、时代进步,我们的读者群的心理、思维、审美、情感已大大不同于以往(也许多年以后发展更快),面对如此状况,我们不仅要掌握读者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懂得一般文化常识,更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编辑应坚持“博中求专、以专促博”的指导思想,多学习、多动脑、多积累,不仅要广泛了解多学科、多领域、跨行业的知识,使自己具备广博的知识面,还要具备一两门专业知识,努力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图书编辑不仅要熟悉策划选题、组稿、审稿、文稿加工等日常业务,还要了解图书的印刷、发行、市场营销等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业务知识,要积极参加出版社举办的各种专业培训和知识讲座,不断了解新学科、新知识,扩大视野。平时要关注文化发展新动态,特别是事关出版方面的新知识、新发展,随时汲取最新文化成果。此外,编辑还应加强学习与出版有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出版管理条例》《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等,做到“心中有法,依法而为”。
三、提高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是人利用信息的品质和素养。编辑的信息素质是编辑工作的基本素质之一,包括信息意识和信息实践能力。信息意识是人脑对于信息存在的反映,它表明了一个人的信息认知水平。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预测人类知识在当今每3—5年增长一倍。面对与日俱增的信息,编辑只有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才能编出读者需要的图书,有效地将信息传递给读者。有强烈的求知欲、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收集、利用信息的角度观察事物,是编辑实践现代信息意识的主要手段。信息实践能力包括信息的获取、过滤、组织和传输能力四个方面。对于来源多、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信息,编辑不仅要领先一步搜集,而且还要学习掌握。编辑传统的获取信息的方法有:关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到图书交易场所调研等,而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给编辑获取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例如,编辑需要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只要在计算机内敲入“克隆”这两个字,通过“Google”等搜索引擎在Internet上搜索,几十秒后就能通过网络获得几千条有关克隆的消息。信息获取之后就要进行信息的过滤,这并不是做简单的加减法,而是对信息进行甄别、提炼。还是以“克隆”为例,几千条有关信息中,有些是重复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编辑要过滤掉其中的“垃圾信息”,最终使读者获得准确而全面的信息。然后,编辑要善于将零散无序的信息整合加工成人们能直接利用的资源,在加工时,编辑应采取容易被读者接受的方式,如少儿读物类编辑应尽量使表达富于童真、童趣,科技类编辑应尽量使表达富于逻辑性、严谨性。总的说来,编辑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之外,值得注意的是编辑还应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和外语知识。计算机、网络和外语不仅是编辑快速获取最新信息的工具,也将成为编辑对外交流的主要工具。通过Internet,编辑可以快速、及时地与作者、专家、读者交流;通过出版单位内部局域网,编辑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内部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网上书店,编辑可以及时掌握第一手图书需求和销售情况……这一切都大大提高了编辑的工作效率。而在出版市场化、国际化的大环境带动下,版权贸易日益活跃,出版资源有了跨国开发的可能,因此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这对于信息的获取和过滤有很大的帮助。
四、提升策划意识。
一部(套)精品图书,来自一个好的选题;一个好的选题来自于好的策划;好选题是出版社的灵魂,决定着出版社的命运。在信息密集、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市场竞争就是信息的快速甄别及占有,就是出类拔萃的点子及策划的竞争,谁有好的策划,谁就有可能优先占有市场,树立品牌,或更大份额地占有市场,成为众多“冲浪者”中的佼佼者。作为编辑,一定要有很强的策划意识,首先要形成自己的编辑思想,明白自己要编哪些书,擅长于编哪些书,其次是能对各类学术文化创新活动进行前瞻性的预判和组织参与,并且尽量把它转化为市场所能接受的形式,当形式确定以后,一定要学会从市场出发,从读者的需求出发来操作,以最终形成文化产品。在策划选题的过程中,编辑要做到四勤:眼勤、耳勤、手勤、腿勤,方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那些有着敏锐触觉,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且进行严密的市场调研分析的编辑策划出的选题,才能被广大读者接受和喜爱。
五、提高审美素质。
俗语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的享受,也是人的一种本能和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对编辑来说,审美素质具体体现在图书的装帧设计上。一本书摆在读者面前,撞击视觉的首先是封面,它是图书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也是图书能否一下抓住读者目光的关键所在。每当读者手捧包装精美的图书饶有兴趣地翻阅,图书订货人员拿起一本本色彩鲜艳的图书翻看时,如果我们细心品味读者和订货人员的言谈举止,或许就可以悟出其中的道理——图文并茂。“并”表示两种事物同时存在,“茂”表示丰富精美,“图文并茂”指同一书刊的图画和文字都很丰富精美。当图书达到这个效果时,它就会给人带来美感、愉悦人的身心。作为图书编辑,应准确把握好书稿的内容特点,多与美编沟通,尽量使封面和版式设计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和独特的创意构思,平时生活中,要多看、多观察,努力去发现美,接触美,多了解、学习优秀插图和装帧设计,注意积累,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修养。
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编辑,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我深信,只要我们编辑人员踏踏实实做好以上五个方面,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出版环境中不断地开拓创新,我们就一定能为广大读者出更多更好的图书,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提高政治素质。
作为一名编辑,所面临的是世界各国的精神文化产物,但是由于意识形态、政治立场等巨大差异,编辑在策划选题时,首先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警觉,在涉及到政治、思想、法律、宗教、历史、民族、版图等问题时,应慎之又慎。在平时的工作中,编辑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关心国家大事和时事焦点,能联系工作实际,做到与时俱进,做好书稿的政治把关工作,时刻保持政治警觉。
二、提高文化素质。
当今社会,随着教育进步、时代进步,我们的读者群的心理、思维、审美、情感已大大不同于以往(也许多年以后发展更快),面对如此状况,我们不仅要掌握读者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懂得一般文化常识,更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编辑应坚持“博中求专、以专促博”的指导思想,多学习、多动脑、多积累,不仅要广泛了解多学科、多领域、跨行业的知识,使自己具备广博的知识面,还要具备一两门专业知识,努力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图书编辑不仅要熟悉策划选题、组稿、审稿、文稿加工等日常业务,还要了解图书的印刷、发行、市场营销等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业务知识,要积极参加出版社举办的各种专业培训和知识讲座,不断了解新学科、新知识,扩大视野。平时要关注文化发展新动态,特别是事关出版方面的新知识、新发展,随时汲取最新文化成果。此外,编辑还应加强学习与出版有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出版管理条例》《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等,做到“心中有法,依法而为”。
三、提高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是人利用信息的品质和素养。编辑的信息素质是编辑工作的基本素质之一,包括信息意识和信息实践能力。信息意识是人脑对于信息存在的反映,它表明了一个人的信息认知水平。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预测人类知识在当今每3—5年增长一倍。面对与日俱增的信息,编辑只有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才能编出读者需要的图书,有效地将信息传递给读者。有强烈的求知欲、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收集、利用信息的角度观察事物,是编辑实践现代信息意识的主要手段。信息实践能力包括信息的获取、过滤、组织和传输能力四个方面。对于来源多、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信息,编辑不仅要领先一步搜集,而且还要学习掌握。编辑传统的获取信息的方法有:关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到图书交易场所调研等,而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给编辑获取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例如,编辑需要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只要在计算机内敲入“克隆”这两个字,通过“Google”等搜索引擎在Internet上搜索,几十秒后就能通过网络获得几千条有关克隆的消息。信息获取之后就要进行信息的过滤,这并不是做简单的加减法,而是对信息进行甄别、提炼。还是以“克隆”为例,几千条有关信息中,有些是重复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编辑要过滤掉其中的“垃圾信息”,最终使读者获得准确而全面的信息。然后,编辑要善于将零散无序的信息整合加工成人们能直接利用的资源,在加工时,编辑应采取容易被读者接受的方式,如少儿读物类编辑应尽量使表达富于童真、童趣,科技类编辑应尽量使表达富于逻辑性、严谨性。总的说来,编辑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之外,值得注意的是编辑还应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和外语知识。计算机、网络和外语不仅是编辑快速获取最新信息的工具,也将成为编辑对外交流的主要工具。通过Internet,编辑可以快速、及时地与作者、专家、读者交流;通过出版单位内部局域网,编辑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内部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网上书店,编辑可以及时掌握第一手图书需求和销售情况……这一切都大大提高了编辑的工作效率。而在出版市场化、国际化的大环境带动下,版权贸易日益活跃,出版资源有了跨国开发的可能,因此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这对于信息的获取和过滤有很大的帮助。
四、提升策划意识。
一部(套)精品图书,来自一个好的选题;一个好的选题来自于好的策划;好选题是出版社的灵魂,决定着出版社的命运。在信息密集、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市场竞争就是信息的快速甄别及占有,就是出类拔萃的点子及策划的竞争,谁有好的策划,谁就有可能优先占有市场,树立品牌,或更大份额地占有市场,成为众多“冲浪者”中的佼佼者。作为编辑,一定要有很强的策划意识,首先要形成自己的编辑思想,明白自己要编哪些书,擅长于编哪些书,其次是能对各类学术文化创新活动进行前瞻性的预判和组织参与,并且尽量把它转化为市场所能接受的形式,当形式确定以后,一定要学会从市场出发,从读者的需求出发来操作,以最终形成文化产品。在策划选题的过程中,编辑要做到四勤:眼勤、耳勤、手勤、腿勤,方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那些有着敏锐触觉,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且进行严密的市场调研分析的编辑策划出的选题,才能被广大读者接受和喜爱。
五、提高审美素质。
俗语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的享受,也是人的一种本能和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对编辑来说,审美素质具体体现在图书的装帧设计上。一本书摆在读者面前,撞击视觉的首先是封面,它是图书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也是图书能否一下抓住读者目光的关键所在。每当读者手捧包装精美的图书饶有兴趣地翻阅,图书订货人员拿起一本本色彩鲜艳的图书翻看时,如果我们细心品味读者和订货人员的言谈举止,或许就可以悟出其中的道理——图文并茂。“并”表示两种事物同时存在,“茂”表示丰富精美,“图文并茂”指同一书刊的图画和文字都很丰富精美。当图书达到这个效果时,它就会给人带来美感、愉悦人的身心。作为图书编辑,应准确把握好书稿的内容特点,多与美编沟通,尽量使封面和版式设计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和独特的创意构思,平时生活中,要多看、多观察,努力去发现美,接触美,多了解、学习优秀插图和装帧设计,注意积累,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修养。
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编辑,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我深信,只要我们编辑人员踏踏实实做好以上五个方面,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出版环境中不断地开拓创新,我们就一定能为广大读者出更多更好的图书,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