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专业实验室自身特色服务功能弱,探索其开放导向模式尤其重要。分析专业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性,探讨专业实验室开放模式体系及运行机制,旨在更好发挥专业实验室作用,为今后高等院校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专业实验室;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6-0123-02
1 前言
我国高等院校是培养各专业领域技术型人才的教育基地,也是以国家及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文化平台。高校实验室是学生接受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尤其是专业实验室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如何,更是衡量一所高等院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1]。专业实验室特色是定位精准,服务专业性较强,实验课程严格依据其专业理论课配合安排;但其特色也造成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高以及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的缺点,导致专业实验室的服务功能削弱。
目前,高校优质实验室资源相对紧张,资源的紧缺与需求日益提升之间的矛盾愈大,因此,提高实验室的服务功能也愈加重要。近年来,诸多高校围绕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提高实验室运转效率、提升实验教学的目的优化实验室资源[2-3]。与一般实验室相比较,专业实验室因其自身特色,服务功能本来就更弱,因此,探索其开放导向模式尤其关键与重要[4]。
2 专业实验室概述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于人才的标准也在逐渐提升,各行各业的发展需要更多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扎实的理论功底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我国高等学校作为学生的重要教育基地,担负的责任必将加重。高校实验室是学生在校进行实践操作的重要场所,更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专业实验室,其服务于专业性强、受众面窄的专业课程,是学生在本科阶段对于本专业进行较为深层次实践操作学习的重要场所,对于培养学生本专业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6]。专业实验室主要开设专业课程,面向对象为有一定理论基础及操作能力的大三学生,其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以及帮助学生开发创新性。专业实验项目对实验课教师的要求也较高,通常由教研室内部的实验技术人员或理论课教师兼任。
3 专业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性
资源优化 我国高校以院系为单位,一个学院一般设置几个不同专业,因此,学院就需要建设几个相应的专业实验室。与基础实验室相比,专业实验室定位更为精准,课程安排严格按照理论课的进度,但是这也局限了专业实验室的使用率,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在学院内部较难实现资源共享。专业实验室因其特殊性,一方面需要很多仪器满足实验教学;另一方面面向学生较少,仪器利用率并不高,甚至导致一些仪器被闲置,造成资源浪费[7]。另外,不同专业实验室中不可避免会有设备重复的情况,尤其是一些大型贵重仪器,重复性高也是一种资源浪费。鼓励专业实验室开放,即是避免资源浪费,以进一步提升资源共享。
鼓励教学 首先,目前专业实验教学项目类型较为单一,难度比基础实验项目稍大,本科生普遍是在开展实验初期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随着实验教学项目的开展,兴趣逐渐被消耗殆尽。通过提高专业实验室开放性,可增加实验类型及授课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8]。其次,本科生毕业后无论是继续深造读研还是就业创业,都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提高专业实验室的开放性,有助于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多思考以提升创新能力。最后,对于授课教师而言,开放型的实验室有利于开展多类型的教学模式,进而增强教学效果。
4 开放模式体系
近年来,高校实验教学一直不断寻求改革创新途径,以求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而开放式实验教学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开放式实验教学主要从实验仪器开放、实验空间开放、实验方式开放上寻求开放模式机制。
演示型实验 了解一些本专业常用的大型仪器是现如今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之一,但由于大型仪器普遍较为昂贵,在本科生实验教学体系中一般较少配制,无法满足一般的实验教学模式(即以组为单位使用仪器进行实验,一般一人或两人为一组)。此种情况下,可通过演示性实验开展实验教学:由实验课教师讲述实验原理、演示实验操作步骤流程,学生通过观察进而学习相关知识。演示性实验项目虽不如一般性实验项目动手能力强,但其開展也弥补了大型仪器难以为本科生实验教学项目服务的不足。
综合型实验 此类实验需学生在掌握相关专业基础实验操作能力的基础上,使用多种实验技术来完成最终实验[9]。
正是因为需要用到多种实验技术,综合型实验对于仪器的开放性及实验室的开放性要求更高。与基础验证型实验相比,综合型实验更能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在专业实验课中应当占有一定比例。
开放创新型实验 开放创新型实验旨在提高学生的科研积极性,要求学生围绕主题开展实验设计与操作,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开放创新型实验具备诸多优势,更能起到锻炼学生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开发创新性,因此应考虑在专业实验课中安排相关实验项目。但由于其对实验室的开放性要求更高,对于实验室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此种实验模式在总实验学时中所占比例值得商榷,应加强相关实验的管理,探索更好的管理模式,比如实行实验室预约机制,避免造成实验室使用混乱等情况。
理论结合实验教学 专业实验室一般是面向相关专业的大三学生使用,受众面较窄,开放程度小,利用率较低。可考虑面向其他专业学生开设理论加实验型选修课,即设定某一方向实验内容,先开展一定学时的理论学习,再开展相关实验项目,一方面可提高专业实验室的开放性及利用率,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跨专业学习空间。
5 开放运行问题与机制 开放运行容易遇到的问题 专业实验室在开放模式下面对的教师和学生人数多,容易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如仪器故障问题、试剂使用管理问题、实验室安全卫生问题等。这就要求制定有效策略来应对这些问题。
机制 基于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导向模式要与学院的人力资源及物力资源等相匹配,只有在良好的管理机制下开放,专业实验室才能合理运行。
1)人力支持。专业实验室的运行需要人力资源作为基础,实验室管理人员作为其看护者,必须兢兢业业,保证实验室安全。专业实验室内一般存放大量化学试剂和物理仪器,尤其是很多化学试剂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即专业实验室本身就是较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在专业实验室开放的情况下,学生由于经验不足及容易大意,易发生损坏实验室仪器及安全问题等事故,一旦发生,后果严重。这就对专业实验室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细致管理仪器试剂,也要严格要求学生。同时,指导教师也应充分发挥作用,认真指导学生操作,避免错误发生。
2)制度支持。实验室管理制度必须清晰明确、不断完善,以使实验室管理人及实验室使用人依照制度管理及使用实验室,从而保障实验室良好高效地使用。一旦出现问题,应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3)激励支持。在专业实验室开放上要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的重要性,不但要完善制度严格要求三者,也要制定相应激励制度加以引导和鼓励。对于实验室管理者及任课教师,应根据完成任务的优劣情况,对绩效或工作量有奖有罚,促进其工作顺利开展;对于学生,应根据其行为在平时分上有所体现,从而调动其积极性。
6 结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已明确提出高等院校应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10]。专业实验室是培养具备高素质、高专业能力的综合型人才的基地,应不断加大其开放性,提高其使用率,不断完善使用管理制度,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其实验能力,同时不断推动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参考文献
[1]郜维超,黄刚,尹婵娟,等.开放导向模式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7):235-238.
[2]张卫国,姜晓童,高正.多专业实验室资源优化研究[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12):66-67.
[3]王松武,王伞.开放实验室中创建实验室文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0):154-156.
[4]李强,明艳.专业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2):224-226,263.
[5]刘平辉,郭福生,孟显云.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浅谈[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86-89.
[6]谢细香.提高专业实验室利用率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9):92-95.
[7]田汉梅.高效实验室资源优化利用的研究[J].科技创业,2008(9):62-63.
[8]黄和,曹湛慧,李秀娟,等.食品专业实验室开放式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5):24-26.
[9]吴碧丹.实验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121-125.
[10]許辉,魏莹,侯海鸽,等.地方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及运行机制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1,14(2):148-151.
关键词 专业实验室;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6-0123-02
1 前言
我国高等院校是培养各专业领域技术型人才的教育基地,也是以国家及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文化平台。高校实验室是学生接受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尤其是专业实验室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如何,更是衡量一所高等院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1]。专业实验室特色是定位精准,服务专业性较强,实验课程严格依据其专业理论课配合安排;但其特色也造成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高以及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的缺点,导致专业实验室的服务功能削弱。
目前,高校优质实验室资源相对紧张,资源的紧缺与需求日益提升之间的矛盾愈大,因此,提高实验室的服务功能也愈加重要。近年来,诸多高校围绕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提高实验室运转效率、提升实验教学的目的优化实验室资源[2-3]。与一般实验室相比较,专业实验室因其自身特色,服务功能本来就更弱,因此,探索其开放导向模式尤其关键与重要[4]。
2 专业实验室概述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于人才的标准也在逐渐提升,各行各业的发展需要更多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扎实的理论功底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我国高等学校作为学生的重要教育基地,担负的责任必将加重。高校实验室是学生在校进行实践操作的重要场所,更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专业实验室,其服务于专业性强、受众面窄的专业课程,是学生在本科阶段对于本专业进行较为深层次实践操作学习的重要场所,对于培养学生本专业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6]。专业实验室主要开设专业课程,面向对象为有一定理论基础及操作能力的大三学生,其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以及帮助学生开发创新性。专业实验项目对实验课教师的要求也较高,通常由教研室内部的实验技术人员或理论课教师兼任。
3 专业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性
资源优化 我国高校以院系为单位,一个学院一般设置几个不同专业,因此,学院就需要建设几个相应的专业实验室。与基础实验室相比,专业实验室定位更为精准,课程安排严格按照理论课的进度,但是这也局限了专业实验室的使用率,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在学院内部较难实现资源共享。专业实验室因其特殊性,一方面需要很多仪器满足实验教学;另一方面面向学生较少,仪器利用率并不高,甚至导致一些仪器被闲置,造成资源浪费[7]。另外,不同专业实验室中不可避免会有设备重复的情况,尤其是一些大型贵重仪器,重复性高也是一种资源浪费。鼓励专业实验室开放,即是避免资源浪费,以进一步提升资源共享。
鼓励教学 首先,目前专业实验教学项目类型较为单一,难度比基础实验项目稍大,本科生普遍是在开展实验初期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随着实验教学项目的开展,兴趣逐渐被消耗殆尽。通过提高专业实验室开放性,可增加实验类型及授课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8]。其次,本科生毕业后无论是继续深造读研还是就业创业,都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提高专业实验室的开放性,有助于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多思考以提升创新能力。最后,对于授课教师而言,开放型的实验室有利于开展多类型的教学模式,进而增强教学效果。
4 开放模式体系
近年来,高校实验教学一直不断寻求改革创新途径,以求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而开放式实验教学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开放式实验教学主要从实验仪器开放、实验空间开放、实验方式开放上寻求开放模式机制。
演示型实验 了解一些本专业常用的大型仪器是现如今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之一,但由于大型仪器普遍较为昂贵,在本科生实验教学体系中一般较少配制,无法满足一般的实验教学模式(即以组为单位使用仪器进行实验,一般一人或两人为一组)。此种情况下,可通过演示性实验开展实验教学:由实验课教师讲述实验原理、演示实验操作步骤流程,学生通过观察进而学习相关知识。演示性实验项目虽不如一般性实验项目动手能力强,但其開展也弥补了大型仪器难以为本科生实验教学项目服务的不足。
综合型实验 此类实验需学生在掌握相关专业基础实验操作能力的基础上,使用多种实验技术来完成最终实验[9]。
正是因为需要用到多种实验技术,综合型实验对于仪器的开放性及实验室的开放性要求更高。与基础验证型实验相比,综合型实验更能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在专业实验课中应当占有一定比例。
开放创新型实验 开放创新型实验旨在提高学生的科研积极性,要求学生围绕主题开展实验设计与操作,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开放创新型实验具备诸多优势,更能起到锻炼学生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开发创新性,因此应考虑在专业实验课中安排相关实验项目。但由于其对实验室的开放性要求更高,对于实验室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此种实验模式在总实验学时中所占比例值得商榷,应加强相关实验的管理,探索更好的管理模式,比如实行实验室预约机制,避免造成实验室使用混乱等情况。
理论结合实验教学 专业实验室一般是面向相关专业的大三学生使用,受众面较窄,开放程度小,利用率较低。可考虑面向其他专业学生开设理论加实验型选修课,即设定某一方向实验内容,先开展一定学时的理论学习,再开展相关实验项目,一方面可提高专业实验室的开放性及利用率,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跨专业学习空间。
5 开放运行问题与机制 开放运行容易遇到的问题 专业实验室在开放模式下面对的教师和学生人数多,容易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如仪器故障问题、试剂使用管理问题、实验室安全卫生问题等。这就要求制定有效策略来应对这些问题。
机制 基于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导向模式要与学院的人力资源及物力资源等相匹配,只有在良好的管理机制下开放,专业实验室才能合理运行。
1)人力支持。专业实验室的运行需要人力资源作为基础,实验室管理人员作为其看护者,必须兢兢业业,保证实验室安全。专业实验室内一般存放大量化学试剂和物理仪器,尤其是很多化学试剂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即专业实验室本身就是较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在专业实验室开放的情况下,学生由于经验不足及容易大意,易发生损坏实验室仪器及安全问题等事故,一旦发生,后果严重。这就对专业实验室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细致管理仪器试剂,也要严格要求学生。同时,指导教师也应充分发挥作用,认真指导学生操作,避免错误发生。
2)制度支持。实验室管理制度必须清晰明确、不断完善,以使实验室管理人及实验室使用人依照制度管理及使用实验室,从而保障实验室良好高效地使用。一旦出现问题,应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3)激励支持。在专业实验室开放上要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的重要性,不但要完善制度严格要求三者,也要制定相应激励制度加以引导和鼓励。对于实验室管理者及任课教师,应根据完成任务的优劣情况,对绩效或工作量有奖有罚,促进其工作顺利开展;对于学生,应根据其行为在平时分上有所体现,从而调动其积极性。
6 结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已明确提出高等院校应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10]。专业实验室是培养具备高素质、高专业能力的综合型人才的基地,应不断加大其开放性,提高其使用率,不断完善使用管理制度,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其实验能力,同时不断推动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参考文献
[1]郜维超,黄刚,尹婵娟,等.开放导向模式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7):235-238.
[2]张卫国,姜晓童,高正.多专业实验室资源优化研究[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12):66-67.
[3]王松武,王伞.开放实验室中创建实验室文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0):154-156.
[4]李强,明艳.专业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2):224-226,263.
[5]刘平辉,郭福生,孟显云.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浅谈[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86-89.
[6]谢细香.提高专业实验室利用率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9):92-95.
[7]田汉梅.高效实验室资源优化利用的研究[J].科技创业,2008(9):62-63.
[8]黄和,曹湛慧,李秀娟,等.食品专业实验室开放式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5):24-26.
[9]吴碧丹.实验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121-125.
[10]許辉,魏莹,侯海鸽,等.地方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及运行机制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1,14(2):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