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嫣:博士后新农人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zg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嫣带着二十几个小伙伴经营的“分享收获”农场位于距离北京市区40公里远的顺义区龙湾屯镇庄户村。“分享收获”以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模式运营。石嫣十年来一直致力于这种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从硕士论文到博士、博士后的理论研究,从“小毛驴”市民农园到“分享收获”农场的实践,从未离开过。
  一进农场,秋日景象扑面而来,架子上收获后的葡萄藤在渐浓的秋意作用下金黄、火红、橘绿穿插着,大大小小的葫芦挂在藤上,刚收获的花生凉晒在地上,一只大黄狗在悠闲自在地吃着什么。
  这里的农作物不用农药不施化肥,除草除虫等工作靠雇佣附近的村民来完成,原生态的种植,做到“肉有肉味菜有菜味”。再往后走,是十几个大棚,里面种植的西红柿、豆角等各类蔬菜茁壮成长着。
  大概十分钟车程远的地方还有200多亩地,是果园和养鸡场,因为大面积种植梨树,被称为“梨园公社”。这里一排排果树甚是壮观,工作人员章亚敏介绍,因为不打药,套袋子也经常被乌啄掉,所以这里的梨树产量不高,“果子也没那么漂亮,但味道非常甜美,尤其是被虫子吃的那个”。养鸡场是果园边上圈起来的一大块地,一群幸福的小鸡跑来跑去,还有一只小狗跟他们作伴,隔壁是一群大白鹅的家。
  果园边上有十几间房子,装修成小清新版美式乡村的感觉,是农场会员周末来可以住的民宿,工作人员宿舍也在这里。
  CSA是何?
  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来自于美国,提倡:食在当地,食在当季,本地生产,本地消费(buylocal,buy fresh);社区的消费者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不管未来收成如何,都与农民共担风险,基于相互信任,提前预付款项,购买农场来年的收成,愿意的话还可以自己参与种植;农场则遵守承诺,完全不用化肥农药,尽量使用人工耕作,生产多样、优质的食物,生产过程透明,保证农产品的纯天然无公害。
  自2012年5月成立以来,经过五年的发展,“分享收获”目前已经在通州区西集镇马坊村拥有60亩蔬菜种植基地和110亩林地养殖基地,在顺义区龙湾屯镇拥有50亩蔬菜种植基地和230亩果树基地,在黑龙江五常拥有60亩大米种植基地。在北京服务会员数量1000多户家庭,年生产和配送有机蔬菜量超过1001屯。
  因为希望提供会员家庭生活需要的大部分农产品,但有些“分享收获”生产不了,如面、米、各种油等。分享收获通过考察和CSA协会推荐,与符合生态农业标准的就合作,相当于卖“农友”的产品,为会员提供更多的选择。这样形成了单品优质农场 会员制农场 社区 会员家庭的大CSA格局。
  2017年农场收入约为900万元,净利润接近10%,并为社会创造了50多个就业岗位。参与平台农户平均收入比之前提高了5倍。
  “小毛驴”到“分享收获”
  可以说,“分享收获”是2011年石嫣博士论文《替代食物系统的信任机制研究》的继续,这也是中国第一篇关于CSA模式的博士论文。从石嫣硕士期间接触CSA到如今,她已在这个领域研究和探索了十年。
  2008年4月,石嫣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发展学院读硕士期间被公派到美國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农场学习半年。这半年她每天的任务就是下地干农活,“没有学到什么种植技术,更没有学到先进管理经验”,却接触到了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社区支持农业。
  她慢慢发现这种农场经营模式,虽看起来效率低,但“农业作为人类和自然予求予得的直接对话,必须尊重自然”。这是一种“人类真正和土地友好相处的可持续农业模式”。
  一回国,她就开始着手在中国推行CSA农业模式。
  2009年,石嫣跟几个学生小伙伴,在北京市郊凤凰岭脚下的一块试验田上,开始了她的CSA“实验”,“当时没有考虑什么商业模式的事情,更多想的是怎么能将这个CSA模式实现出来”。
  市民们很快被这种新模式吸引,“一个月后就招到17位自己到农场种地的会员和37位配送农产品到家的会员”。国内外几百家媒体纷纷报道,这头“小毛驴”一下火了,到2011年就有800多个会员家庭。
  与此同时,很多问题也在农场出现,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农业设施不足,应季蔬菜的品种很少,几乎连续一个月都是绿叶菜。甚至有次刚送到的菜被扔了出来,会员在屋里说:“我们脸都快吃绿了!”
  回想起那段经历,石嫣说,“小毛驴”的三年为我们的成长交了不少学费。
  当然,学费不能白交,石嫣一直没有停止对CSA的思考和实践。“应季蔬菜品种少,菜的口感老,不能选择等问题直到现在还在很多刚开始做的农场中徘徊。”石嫣说。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如何完善CSA农场的经营,如何把CSA农场做成事业呢?
  2011年,石嫣把她的思考写成博士论文。毕业后,她选择开始创业,不做别的,还是她爱的CSA事业。
  2012年5月,“分享收获”农场正式成立。这次石嫣和团队的小伙伴们选择与当地的一个农户进行合作种植,农户按照“社区支持农业”的方式按照有机的标准种植,石嫣团队负责寻找会员,并提供技术支持。她想,如果菜种植得好,能卖上好价钱提高农户收入,这种合作模式可以在全村复制推广,实现她的社区支持农业设想。
  最初,他们先在通州的马坊村租了个农民的院子,办公加住宿。这个院子也是第一个合作农户郎叔家的房子。郎叔是村里远近闻名的种菜能手,可这合作的第一年就出了问题。
  有一天早晨,同事秀才如往常一样到地里查看种植情况,他发现已经开始结果的茄子叶片上有异样,便跑去问郎叔。郎叔如实说:“用了药。”
  也许是郎叔想试探“分享收获”对标准的坚守,也许是遇到害虫他太担心没产量,但当时摆在石嫣面前的就两个选择:第一,把挂了果的茄子全部摘掉,再长出来的可以销售;第二,茄子全部拉秧,告知会员真实情况,今年不配送茄子。   最终,团队开会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将近半亩地的茄子拔掉。石嫣坦言:“心里还是觉得特别可惜,但我们也是用这次事件进一步建立了跟郎叔合作的标准基础。之后,就没有再出过问题。”
  2012年9月,“分享收获”开业以来的第一筐菜被保质保量地送到会员家中。
  一切按部就班进行着,谁料,竟然碰到三十年一遇的寒冬。郎叔地里仅有的四个大棚和少量阳畦及冬储蔬菜,无法满足会员的需求,只能选择隔一周配送一次。
  石嫣说,虽然经历过许多小风波,但是农户的收入比之前翻了一番。然而,在与农户合作的几个月中,她也发现:农户生产的产品单一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新技术接纳程度低不利于应用推广,生产设施不齐全不能保证作物季节性生产……所以决定建立自己的农场生产基地。
  农人有尊严
  当然,所谓把“分享收获”不断扩张做大做强,也并不是石嫣希望的。“可能生态农业占农业供给的10%就刚好,我并不是认为CSA模式能成为农业供给的重要力量,也并不是要做到这样。”
  因此,这也是这些年来,石嫣不愿做连锁加盟的模式,而是推动在地化的产消結合,“尽可能搭建平台,建立当地的农民和消费者的信任关系。”
  石嫣理解,社区支持农业的发展理念关键是希望人们有真正意义上选择的权利,市民选择在城市中吃有机食品,有些人选择成为农人、生活在自给自足、自己认为幸福的环境,或者选择做别的。
  在“分享收获”,所有的农户、员工能拿到北京的平均薪资水平、包吃包住,享用最安全、自然的食物。有大学生来求职或者来体验这种模式,都非常受欢迎,如果有人想回乡尝试这种模式,更是会被无条件帮助。
  “让农人成为有尊严的农人”是“分享收获”的追求。“这些年来国家变化这么快,人们离开乡村走向城市,现在城市房价飞涨,又有很多人到乡村、到风景优美、可以自己种植的地方去购置住所,追求宁静。人们从离开的地方又花大代价回去,关键是开始真正地选择自己想要的,追求自己的价值。”石嫣说。
  石嫣说,每5户消费者的加入,就可以让一亩土地得到改良;每30户消费者的加入,就可以让一个农户采取可持续的耕作;每100户消费者的加入,就可以让一个年轻人返乡做“新农人”(是相对农场雇佣的具有30年以上农耕经验的“老农人”说的)。
  其实,农村一直不乏热血青年试图做点事,但往往结果并不如人所有愿,石嫣认为,“要想我农村做点什么,最根本的还是要成为他们的一份子,不生活下来,终归是外来人”。
  十九大报告说“需要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石嫣感觉“那一段话就像出自我们之口,跟我们的观点都很一致”。
  2015年和2016年“分享收获”和“小毛驴”联合承办了国际CSA大会和第七届、第八届中国CSA大会。现在CSA的理念和实践已经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000多个CSA的项目,近50万消费者通过CSA农场吃菜,近10万亩土地得到生态耕种。
  在多年的社区支持农业的实践中,石嫣也致力于培养更多来掌握农业技术、了解市场、懂作物管理的新农人。在“分享收获”,你可能会碰到全国或者全世界的社区支持农业农场主,各种交流和讲座活动给新农人很多的学习机会。这些新农人成为了回乡创办CSA农场的主力。
其他文献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Magazine Varsity》  在斯坦福大學,戴夫·比奇(Dave Beach)教授绝对是一位灵魂人物,他是斯坦福大学产品实现实验室(Product Realization Lab)主任。46年来,戴夫教授一直向斯坦福学子传授着他的“魔术”——当设计、材料、工程、工艺和美学相融合,“魔术”便会发生。每年近1000名斯坦福学子是实验室的常客。
编者按: 2013年5月4日到20日,一批天文爱好者为追逐“火之环”日食盛况,跋涉西澳洲。本文的作者贾大耗子追逐过7次日食,足迹遍布世界各大洲。他是亲历这次“火之环”日食的天文爱好者之一,拍摄并记录下了这一盛况美景。  2008年8月,我站在新疆广袤的戈壁滩,亲眼目睹了月亮的影子扫过大地并吞噬掉透过月亮边缘的最后一缕阳光的壮景,见证了昼夜瞬间的交替和一轮黑日当空的奇迹。那之后,我成为了日食爱好者。
在欧洲做导游许久,整片欧罗巴大地走遍,很想让爸妈也来看看这美丽浪漫的地方。  爸妈不懂英语,没出过如此远门,自然不放心他们独自出行,跟团又惦记他们玩得紧张,不能尽情放松。  终于,在2014年9月,我提前请好了十一黄金周之后的假期,  前后凑出了14天空闲,准备带着爸妈,好好去欧洲转转。  自助行从前期目的地选择、出行预定、花费预算开始,就是一项耗时间的头疼事儿,更何况加上两位“皇上”,就显得格外
孙秋爽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 2015届本科毕业生  四年前,面对高考录取通知书上的“工艺美术方向金属艺术专业”其实我是凌乱的,我只知道自己上了梦寐以求的清华美院。一年的专业基础学习之后,我发现金属浮雕、图案课、雕蜡精密铸造等,看上去可能有点枯燥的课程,我却像着了魔似的每天泡在工作室里,沉浸在创作的喜悦当中。  日本传统银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银壶的壶型已经相对完善,但是在壶型和工艺技法的
我的毕设  我的毕业设计由七款包三双鞋构成。我是一个热爱生活,总是发现生活中小小的乐趣的人,因此希望通过“趣味”来表达自我,进而表现对生活的态度。在箱包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我选择了手绘。除此之外,如何将这些元素更加有趣味性地进行组合,则是我设计的重点。  第一系列的其中一款包,设计灵感来源于一顿美味的早餐。某天我在好姐妹的家里,两个人在暖暖的阳光下一起做早餐,把捣碎的牛油果加入胡椒粉抹在吐司上,再配
入学后,我非常认真地读书,希望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甚至在大一时就选了大三的课,还同时选了经济学双学位,比其他同学修了更多的学分。我生怕自己读的书少,于是一学期下来买了200多本书,堆在宿舍的床上,只要一睁开眼睛一有时间就想读书,这样下来一学期也大概读了80余本,还非常诚恳地写了上万字的《读书心得与思想演变状况回顾》。  读书这件事情很奇妙,读的越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也就越多,自己要学的东西也就越
编者按:莫言老师6月2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演讲, 6月27日在汕头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因北师大的即兴演讲在流传中被断章取义,莫言老师在汕大演讲前一晚写了文字稿。  在本刊发表这两篇演讲稿时,莫言老师又特意审阅并拟了标题。  各位老师、同学们,很高兴来参加今天的毕业典礼。26年前,我也参加了一个毕业典礼,那是北京师范大学跟中国作家协会合办的一个文学创作硕士研究生班的毕业典礼。我在这个班
人常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似乎已成为谚语的例子。以为倾付了两年的心血就理所应当收获一个满意的结局,以为苦读了数十本的大学书就理所应当收获一个圆满的结果。那天晚上,处于混乱和茫然中的我终于明白,我还未能“把艰辛的劳动看作生命的必要”,只肤浅地期待收获的降临。换句话说,在耕种的季节徒羡别人满园的硕果,就是最大的作死——更何况耕种的季节也不仅在春天,劳动是生命的必要。  挫折塑造了孙少平,同样也塑造了我。
大多数人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考虑的都是“庆功宴”、“去哪玩”,但对于贫困家庭而言,要考虑的却是“学费从哪来”。录取通知书的到来,既是一条光明之路,也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8亩田换不够学费 涂亲亲  和其他同学不同,高考过后,涂亲亲的暑假是在稻田里度过的。涂亲亲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在改嫁后,把她送到了爷爷奶奶家照顾。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所以在暑假的“双抢”时节里,涂亲亲成了家里唯一的劳
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活动周以“创业创新?汇聚发展新动能”为主题,为创客搭建思想交流的平台、创意诞生的襁褓、梦想实现的工场。除了位于中关村的主会场外,北京、上海、沈阳、武汉、成都、西安、深圳、合肥等地还设立了分会场。  活动周期间,记者来到本次活动的主会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虽然天空飘着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