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档案工作能否走出一条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服务的新路子,是档案馆及全体档案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本文试从档案馆对精神文明建设、廉政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进行论述。
关键词: 档案馆 和谐社会 服务
一、准确定位是搞好服务的前提
党的十七大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倡导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单位,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是构建和谐社会优秀的文化基础。档案真实记载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反映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对于国人的民族精神和心理培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档案育人具有真实、生动、新颖、直观、易为大众接受等特点,档案馆可以对民众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传承知识、凝聚思想、开发民智、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发展历史进程,完成构建和谐社会重要任务具有深远而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而,重视档案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教化作用,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走出一条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服务的新路子,是档案馆及全体档案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
发达国家重视档案服务的社会化,重视档案的教化作用,通过向社会发放各种参考资料,发行检索工具,发表评论文章,公布档案开放的消息,举办讲演、讨论会,发表档案研究的学术论文,举办档案展览等方式,激发广大用户对档案的兴趣,了解档案的作用和馆藏内容,从而扩大档案的利用范围和档案馆的影响。大多数国家档案馆都设有永久性的档案展览室,陈列重要档案,借此展示历史、联系社会,以此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不少国家不但注意档案的教化作用,而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为民众服务。有些国家为把有价值的私人档案会聚到国家档案馆里来,拨出专款,以政府的名义奖励捐赠,使私人档案持有者乐意将有价值的档案捐赠、移交给国家档案馆。档案部门购买和接受移交、捐赠、寄存私人档案以丰富馆藏,优化馆藏结构,增强为社会服务的实力,扩大了档案服务范围。
尽管许多国家与我国的国情不同,但从其开展档案利用的情况可以看出,档案馆可为社会及公众提供的服务甚多,利用档案向公民进行各种教育的方式新颖多样,他们一些好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档案部门一直是国家政治机器的组成部分或其附属,档案较多强调的是政治性、机要性,其造成的结果是使公众望档案馆而却步,加之长期以来国家对档案事业投入有限,所以档案的育人作用无从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档案在为社会、为大众服务方面逐渐与世界接轨,档案已跳出档案部门的铁皮柜,其视线和触角己延伸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档案为社会服务的范围也将会越来越宽广。
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国家档案局在《关于在全国档案系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中,要求档案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充分利用史志档案资源的优势,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基本国情、省情教育。许多档案馆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档案工作可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档案工作应改变过去默默无闻的状态,从后台走向前台,展示档案的依据性、凭证性和不可替代性。通过展示形式多样、展出内容丰富、展现手段现代化逐步让大众认识和接受,档案馆要逐渐满足民众的精神生活需要,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搞好服务,让档案的价值和作用得以最大体现和发挥。
三、为廉政建设服务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档案文化事业建设,注重利用档案向全党同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周恩来同志曾要求“用档案来印证历史”,在全国许多革命历史圣地,都有以我党辉煌历史档案为根据建立的不同形式的纪念馆和专题展览,这些纪念馆是永久性的教育基地。许许多多珍贵的文物、感人的故事,昭示着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真挚的爱,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体现了政府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公仆情怀,档案馆对传承历史,端正党风,促进廉政建设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四、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档案部门曾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大到导弹发射、卫星上天、航天飞机升空、三峡大坝建设,小到一份凭证决定官司的输赢,一个数据解决一个技术难题。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程的深入,面对社会日益增长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需求,档案部门立足“服务”进行了积极探索,及时把有用的档案信息开发出来,为经济建设服务,注重科研成果档案的信息开发和技术转让,进行档案咨询工作,开展档案法律、档案管理、档案鉴定评估、档案缩微、人才培训、代为保管档案等业务;立足于服务这个出发点,通过对一些新建单位建档工作战略和工程项目档案的咨询论证评估,为有关机构和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帮助单位档案达标升级,抓重点,抓新建单位,抓薄弱环节,为基层档案事业建设发展服务,将工作着眼点放在社会新经济领域、新经济增长点等方面的档案课题的开发与研究,使档案咨询向更高层次迈进;为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代整、代存、代管、代理各种档案业务;为个人代存字画、邮票、古书籍、古钱币、各种凭证等档案资料,使档案部门在为社会精神文明服务的同时,更好地为社会的经济建设服务。
五、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档案与社会文化紧密相关,正是有了社会文化的产生、积累和发展,才有了档案事业的产生、兴盛和发达;而档案事业为社会开展全方位服务,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司马迁和班固利用档案编写出流传千古的《史记》与《汉书》;马克思的《资本论》、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著作,都是在大量利用官方或非官方的档案材料的基础上完成的。就连许多档案的附加成分,如邮票、邮戳、旧书信封套、装具函匣等,也都蕴含着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对提高公众的文化鉴赏品位大有裨益。
区域文化的相对滞后绝非完整意义上的实现现代化,居民文化生活的贫乏不可能促进社会主体——人的全面发展。尽管我们现在人均文化消费水平还比较低,但随着生活的逐渐富裕,人们开始由实物性消费转向服务型消费。档案工作者应及时抓住这一特点,利用档案馆自身优势服务社会,丰富民众文化生活,让档案馆更好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先进文化,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适时制定一些亲民、便民措施,为解决就业、生活等问题实施免除档案利用咨询费、档案利用保护费、档案证明费、接受委托代查档案服务费等措施。同时为实现与大众的亲密接触,在馆内完善服务设施,改善服务条件,向居民开放庭院,提供晨练场地,开放馆内会议室、多功能厅、教室、健身房等,使该馆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基地。
我们坚信,在为期不远的将来,档案馆一定会与图书馆、博物馆一样,成为我国文化设施的三大支柱之一,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个方面服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向明.论档案馆的功能.档案学通讯.
[2]冯惠玲.公共档案馆的“亲民”战略.上海市档案局编.新时期公共档案馆建设.
[3]黄禹康.城市化与档案工作创新.中国档案.
关键词: 档案馆 和谐社会 服务
一、准确定位是搞好服务的前提
党的十七大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倡导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单位,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是构建和谐社会优秀的文化基础。档案真实记载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反映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对于国人的民族精神和心理培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档案育人具有真实、生动、新颖、直观、易为大众接受等特点,档案馆可以对民众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传承知识、凝聚思想、开发民智、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发展历史进程,完成构建和谐社会重要任务具有深远而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而,重视档案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教化作用,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走出一条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服务的新路子,是档案馆及全体档案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
发达国家重视档案服务的社会化,重视档案的教化作用,通过向社会发放各种参考资料,发行检索工具,发表评论文章,公布档案开放的消息,举办讲演、讨论会,发表档案研究的学术论文,举办档案展览等方式,激发广大用户对档案的兴趣,了解档案的作用和馆藏内容,从而扩大档案的利用范围和档案馆的影响。大多数国家档案馆都设有永久性的档案展览室,陈列重要档案,借此展示历史、联系社会,以此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不少国家不但注意档案的教化作用,而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为民众服务。有些国家为把有价值的私人档案会聚到国家档案馆里来,拨出专款,以政府的名义奖励捐赠,使私人档案持有者乐意将有价值的档案捐赠、移交给国家档案馆。档案部门购买和接受移交、捐赠、寄存私人档案以丰富馆藏,优化馆藏结构,增强为社会服务的实力,扩大了档案服务范围。
尽管许多国家与我国的国情不同,但从其开展档案利用的情况可以看出,档案馆可为社会及公众提供的服务甚多,利用档案向公民进行各种教育的方式新颖多样,他们一些好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档案部门一直是国家政治机器的组成部分或其附属,档案较多强调的是政治性、机要性,其造成的结果是使公众望档案馆而却步,加之长期以来国家对档案事业投入有限,所以档案的育人作用无从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档案在为社会、为大众服务方面逐渐与世界接轨,档案已跳出档案部门的铁皮柜,其视线和触角己延伸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档案为社会服务的范围也将会越来越宽广。
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国家档案局在《关于在全国档案系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中,要求档案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充分利用史志档案资源的优势,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基本国情、省情教育。许多档案馆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档案工作可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档案工作应改变过去默默无闻的状态,从后台走向前台,展示档案的依据性、凭证性和不可替代性。通过展示形式多样、展出内容丰富、展现手段现代化逐步让大众认识和接受,档案馆要逐渐满足民众的精神生活需要,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搞好服务,让档案的价值和作用得以最大体现和发挥。
三、为廉政建设服务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档案文化事业建设,注重利用档案向全党同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周恩来同志曾要求“用档案来印证历史”,在全国许多革命历史圣地,都有以我党辉煌历史档案为根据建立的不同形式的纪念馆和专题展览,这些纪念馆是永久性的教育基地。许许多多珍贵的文物、感人的故事,昭示着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真挚的爱,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体现了政府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公仆情怀,档案馆对传承历史,端正党风,促进廉政建设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四、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档案部门曾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大到导弹发射、卫星上天、航天飞机升空、三峡大坝建设,小到一份凭证决定官司的输赢,一个数据解决一个技术难题。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程的深入,面对社会日益增长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需求,档案部门立足“服务”进行了积极探索,及时把有用的档案信息开发出来,为经济建设服务,注重科研成果档案的信息开发和技术转让,进行档案咨询工作,开展档案法律、档案管理、档案鉴定评估、档案缩微、人才培训、代为保管档案等业务;立足于服务这个出发点,通过对一些新建单位建档工作战略和工程项目档案的咨询论证评估,为有关机构和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帮助单位档案达标升级,抓重点,抓新建单位,抓薄弱环节,为基层档案事业建设发展服务,将工作着眼点放在社会新经济领域、新经济增长点等方面的档案课题的开发与研究,使档案咨询向更高层次迈进;为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代整、代存、代管、代理各种档案业务;为个人代存字画、邮票、古书籍、古钱币、各种凭证等档案资料,使档案部门在为社会精神文明服务的同时,更好地为社会的经济建设服务。
五、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档案与社会文化紧密相关,正是有了社会文化的产生、积累和发展,才有了档案事业的产生、兴盛和发达;而档案事业为社会开展全方位服务,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司马迁和班固利用档案编写出流传千古的《史记》与《汉书》;马克思的《资本论》、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著作,都是在大量利用官方或非官方的档案材料的基础上完成的。就连许多档案的附加成分,如邮票、邮戳、旧书信封套、装具函匣等,也都蕴含着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对提高公众的文化鉴赏品位大有裨益。
区域文化的相对滞后绝非完整意义上的实现现代化,居民文化生活的贫乏不可能促进社会主体——人的全面发展。尽管我们现在人均文化消费水平还比较低,但随着生活的逐渐富裕,人们开始由实物性消费转向服务型消费。档案工作者应及时抓住这一特点,利用档案馆自身优势服务社会,丰富民众文化生活,让档案馆更好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先进文化,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适时制定一些亲民、便民措施,为解决就业、生活等问题实施免除档案利用咨询费、档案利用保护费、档案证明费、接受委托代查档案服务费等措施。同时为实现与大众的亲密接触,在馆内完善服务设施,改善服务条件,向居民开放庭院,提供晨练场地,开放馆内会议室、多功能厅、教室、健身房等,使该馆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基地。
我们坚信,在为期不远的将来,档案馆一定会与图书馆、博物馆一样,成为我国文化设施的三大支柱之一,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个方面服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向明.论档案馆的功能.档案学通讯.
[2]冯惠玲.公共档案馆的“亲民”战略.上海市档案局编.新时期公共档案馆建设.
[3]黄禹康.城市化与档案工作创新.中国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