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从小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

来源 :妇女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biw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
  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偷”东西的情况。对于幼儿来说,“偷”的原因有多种,比如对“别人的东西”根本没概念,或者明知东西是别人的却又非常想据为己有,也有可能是觉得“偷”东西刺激又好玩,或者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被父母忽视想获得更多关注等。不管孩子为何“偷”别人东西,对家长来说,都是培养孩子物权意识的契机。
  儿子的两次“偷窃”,成为我培养他物权意识的契机
  (方先生,30岁,投资经理人)
  我儿子1岁半的时候,随我逛超市期间拿了货架上的巧克力攥在手里。同行的女儿说:“我弟偷东西了。”我告诉女儿:“拿了别人的东西藏起来,故意不让别人看到,才说明他有偷窃的主观故意。显然,弟弟没有这样做,你不能说他是偷。”随后我告诉两个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未经主人许可不能拿走。女儿能够理解超市里的商品没有付钱不属于自己,但儿子懵懵懂懂。
  在儿子5岁时的一天,我爱人在收拾房间时发现一支来历不明的玩具手枪,便问儿子枪哪儿来的。儿子先说是他自己的,又说是跟朋友借的。得知他没跟朋友打招呼就“借枪”回来,我爱人责备他:“你这不是偷吗?”女儿也在一旁帮腔:“对呀,他小时候就偷过超市的东西,现在又偷了。”儿子听了委屈地哭了起来。
  我从儿子口中详细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意识到他对“偷”这个词已经有了羞耻感,他边哭边说姐姐坏。我安抚他的情绪之后,问他为什么“借”朋友的枪,他说:“我就是想有个玩具枪。”
  我记得作家三毛有篇文章,写她偷妈妈5块钱的经历。当妈妈发现钱不见了的时候,喃喃自语:“奇怪,才搁的5块钱怎么不见了?”三毛感觉到,口袋里的5块钱,就如同汤里滚烫的小排骨一样在烫她的腿。于是,她把钱扔到了墙的夹缝里,故作轻松地提醒妈妈去捡。那次之后,父母给了她零用钱,而她再没偷过父母的钱。
  儿子情绪稳定之后,跟姐姐一起看电视。我约爱人散步,边走边聊这件事。我把三毛的故事跟爱人分享,并与爱人达成一致:了解孩子的需求,放下评判的态度,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不能让类似的事情再发生。
  当晚,我爱人与儿子沟通,兒子说:“我好喜欢奇奇(枪的主人)这把枪,可他不借给我玩。”顺便说一句,我家不允许孩子打打杀杀的,所以从来不买枪械类玩具,这也导致儿子非常渴望有一把玩具枪。我爱人说:“宝贝儿,妈妈知道你特别喜欢这个玩具。但是,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带回家。在别人不知道或不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拿走,就是偷,是很严重的事情,会被警察抓起来。”女儿则给弟弟出点子:“你可以拿个你喜欢的玩具跟奇奇交换,不能偷。”随后我们再次温习了基本的物权原则: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回家。
  第二天,我带儿子去奇奇家归还玩具枪。儿子有些紧张、害怕。我陪着他,鼓励他勇敢面对,也让他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加深他的印象。
  奇奇的家长通情达理,笑着安慰我:“小孩子分不清你的我的,喜欢的东西就想据为己有,很正常。”然后又表扬我儿子知错能改。回家的路上我再次跟儿子强调:“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回家。这次爸爸陪你归还,下次你得自己处理。”
  儿子保证今后不再拿别人的东西,又怯生生地问:“我想要一把玩具枪,能给我买吗?”回家后我跟爱人商量:“男孩子大都喜欢枪械类玩具,爱玩枪战类游戏,这跟暴力没有关系。儿子渴望有一把玩具枪,应该满足他……”爱人被我说服,认同玩具枪与暴力没有必然的关联,同意满足儿子的愿望。
  从那以后,儿子拥有了一定的自主购买玩具的权利——他可以用自己的一部分压岁钱买他想要的玩具。当他不再眼气别人的玩具后,偷拿别人玩具的行为自然也就消失了。
  先把物权保护好,才有成长与分享
  (孙女士,27岁,全职妈妈)
  我是一对龙凤胎的妈妈。儿子西西在两岁时迸发出强烈的物权意识,恨不得全世界都是他的——撕纸的碎屑舍不得扔;妹妹碰一下他的水杯他就挥拳相向;与妹妹并排坐在沙发上时,他恨不得在两人之间画一条“三八线”……
  看他如此斤斤计较,还对妹妹推搡动粗,我很担心他养成自私、不友爱的坏习惯,于是发动家人故意让他分享食物、玩具给妹妹,他因此更加讨厌妹妹。
  一天,一位做早教工作的大学同学来我家玩,目睹了我家俩孩子之间的抢玩具大战。我责备西西太小气,同学问我:“那你能不能把你的老公、钻戒、名牌包与我分享呢?如果不能,为什么要西西分享给妹妹呢?你要换位思考,西西连基本的物权安全感都没有,每天都在捍卫自己的物品所有权,怎么会愿意分享呢?”
  同学告诉我,男孩发育慢,往往要再长大一点,小脑瓜儿再聪明一点,才会明白互惠互利的道理。同学建议我,在西西开窍之前,一定要尊重他的物权,让他对属于自己的东西有安全感。她说:“孩子在秩序敏感期都有很强的物权意识,这个东西是他的就是他的,不能随便和别人分享。你一旦强迫他分享,他就会不安。”她还说,这么大的孩子,需要在足够明白自己的物权受保护的情况下,才不会去侵犯别人的物权。
  经同学指点,我与两个孩子一起制作了一些姓名贴,分别贴在他们的玩具、杯子、小椅子与书包上。日常用的洗手液、擦手毛巾之类的我都买双份,让他们各用各的,尽量避免共用物品导致西西觉得自己的物权受到侵犯。我还告诉西西:“你保护自己的东西是对的,但对妹妹动粗是不对的。你可以用语言表达,比如告诉妹妹:‘这是我的,你不要动我的东西。’”
  我也看到西西强烈物权意识的背后,有很多优点。比如他秩序感很强,自己的玩具自己会收拾得很妥当。如果我的鞋子乱放,他会帮我归类摆好。但如果一家人一起从外面回到家,把鞋子一脱胡乱放在一起,他会急得哇哇叫,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他是想让大家都把鞋子放好,但表达不出来,所以才会着急。于是我告诉他,家里有些区域是公共的,大家的东西都可以放在那里。我们都先各自管好自己的区域,把自己的东西摆放整齐,再考虑如何管理公共区域和别人的东西。   对比我的两个孩子,女儿理解能力更强,早早体会到分享所带来的好处;儿子却体会不到分享的乐趣,反而觉得自己是被欺负的,有种“东西被抢走”的憋屈。他听不懂“一会儿就还给你”“不要小气”等话语的含义,而且表达能力有限,只会以抱住自己的东西不撒手、发脾气、往回抢、动手打人等肢体语言来捍卫自己的物权。
  鉴于这种情况,我将“分享”这个词改为“交换”。比如,他想玩妹妹的滑板车,妹妹让他用自行车来交换。一物换一物,他渐渐接受了交换的概念。我又教他第二个词“借一下”。西西逐渐意识到“人家借我的东西”与“我的东西被人夺走”是有区别的,体会到分享可以玩到更多种类的玩具,那是一种更高的乐趣。
  每当西西表现出小家子气时,我就想办法尽量消除他对自己的东西会被夺走的担心,比如建议他与别人约定可以玩他的玩具多长时间,损坏了要赔偿等。有小伙伴来玩的时候,我允许西西藏起他不想分享的东西,告诉他剩下的东西就是可以分享的。这样既能培养他的分享意识,又能保护他的物权。
  西西偶尔对妹妹慷慨时,我就及时表扬他,为他的进步鼓掌。在妹妹那里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后,西西也渐渐学会了与其他小朋友分享。之前他经常自己玩自己的,只关注自己的东西;现在他一边自己玩,一边观察别人怎么玩,与小伙伴之间有了更多互动、互助。
  培养孩子物权意识的几个雷区不要踩
  (周园长,幼儿园特级教师)
  大多数孩子在两岁左右开始探索自己对物品的所有权,物权意识渐渐变得敏感,进入物权意识敏感期。表现在语言方面,孩子会重复使用“我的”等词汇;动作上会伴随攻击行为;情绪方面会对“入侵者”表现出激动、敌对等。美国有首儿歌名为《幼儿所有权法则》,生动表现了这一时期孩子的物权敏感:如果是我喜欢的,就是我的;如果东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如果能从你手中夺过来,那东西就是我的;那东西我刚拿过来,就是我的;如果东西是我的,不管怎样它永远不会看来是你的;如果我在搭积木,所有的积木都是我的;只要看来像我的,那就是我的;如果是我先看到的,那就是我的;你的玩具放回原处时,它自动变成我的;如果东西损坏了,那就是你的。
  這首儿歌也说明,幼儿的物权意识处于混沌状态:一方面强烈渴望物权,另一方面对于“我的”“你的”“公共的”概念不是很清晰,有时会分不清某个东西到底属于谁的。
  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不仅要让孩子更好地进行分享,还要让孩子拥有自尊自主的意识,帮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尊重别人的物权。
  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时有几个雷区,家长千万不要去踩。
  强抢孩子手里的东西,或强迫孩子分享。孩子的小主人精神与责任感,是与某些物品相关联的。大人若强行从孩子手中抢夺东西,会给孩子造成阴影。他会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这些东西的主人,甚至产生自卑情绪,引发心理焦虑,甚至形成讨好型人格,变得胆小、怯懦,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总被强迫分享的孩子,则会从根本上缺乏对物权的尊重,他会觉得,既然我要大方地分享我自己的东西,那别人的东西我也可以随便拿。
  真正的分享,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从动机上,孩子的分享行为是主动自愿的;从形式上,孩子与他人是共享资源的;从情感上,孩子通过这种行为能获得愉悦和满足。
  以不恰当的语言逗弄孩子。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宝宝在吃零食,家长说:“让我尝一口吧?”宝宝真要让家长吃的时候,家长又说:“我不要,我是逗你玩的。零食都是我买的,我就是看看你大方不大方?”
  家长一定要记住,当孩子愿意分享时,要接受并说“谢谢”。不然,孩子会把分享和失望联系在一起,或是习惯这种“假分享”而拒绝真给予。另一方面,既然零食给了孩子,那就是属于孩子的,说“零食都是我买的”,会让孩子对零食的所有权感到困惑。
  擅自处理孩子的物品。有的家长不征求孩子的意见,擅自处理孩子的衣服、玩具,甚至把孩子积攒、收藏的小玩意儿扔掉,这不但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同样会给孩子带来物权混乱,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物权意识。
  【编辑:冯士军】
其他文献
周五下午一下班,我便兴冲冲地给男友程旭打电话:“这个周末我终于不用加班了,我们一起去森林公园玩吧!”电话那端沉寂了半天,才传来程旭的呼吸声。我问:“你在听吗?”又是一阵沉默后,他来了句:“不行,我有事。”然后就把电话挂断了。  我发微信过去,他只回了一个字:忙。任我再说什么,再无回音。  晚上翻看和程旭的微信聊天记录,我发现一段时间以来,我俩的对话都是我说得多他说得少,确切地说,都是我在说,他只偶
期刊
妹:“我欠了你吗?就算我欠了你的,你说个数,我到底要还多少?”   姐:“你就是欠了我的!这辈子都还不清!”  我跟崔振又吵架了,因为赵娟。  赵娟是我姐。她长得好看,学习成绩也好,可高考发挥失常,只过了专科线。她想复读一年,老妈死活不肯出学费:“我供你读了这么多年书,已经够了。你是家里的老大,赶紧给我挣钱去。”  无奈,赵娟找人借钱读了师专。  三年后,我参加高考,考上了医学院,一年学费要600
期刊
和前夫離婚后,为了维持我和儿子的生活,我开了一家便利店。  林哥是我店里的常客。有段时间我儿子迷上了打游戏,我不放心他一个人在家,只好放了学把他带到便利店,一边监督他写作业一边营业。有次儿子吵着要我关店回家,正巧林哥来买烟,对我说:“让他爸接他回家吧!”我笑道:“我们离了。”林哥一愣,什么也没说,走了。  第二天,林哥早早来买了一瓶水,对我说:“昨天你儿子在,说话不方便。看你每天这么快乐,我还以为
期刊
當我再次见到梁成雨时,我就认定他了。他是我高中时暗恋的男同学,长得帅,学习好,当时很多女生喜欢他。高考时,我勉强考上专科,他进了一所名牌大学。我本以为,他会从此成为我青春岁月里的一个梦。  没料到,毕业一年后,我在单位见到了他。原来,他大学毕业后考取了公务员,刚来单位报到。我问他:“你不留在大城市,干吗回来啊?”相信我花痴的眼神出卖了我的内心,他开玩笑说:“因为这里有女孩等我啊。”  他工作忙,经
期刊
离婚两年多来,两人各有新欢,都尝试与别人过日子,但最后发现——  三年前,张雯决定和伍志明离婚。  伍志明经营着一家水电器材公司,经常有应酬,对张雯不愿陪他出席应酬深感不满。  两人开始还会争吵,后来疲惫了,张雯选择沉默。冷战久了,张雯提出离婚。两人很快达成协议,两套房子,一人一套,儿子归张雯。  可是,走出民政局大门,两人同时蒙了:怎么跟儿子说?怎么跟父母说?双方父母关系融洽,对他们关怀备至;儿
期刊
我和赵辉是高中同学。大学毕业后,他留在省城工作,我回到老家地市当了一名美术老师。我是独生女,父母反对我跟赵辉异地恋,并给我介绍了对象。  赵辉的父母都是农民,他是家里的老大,还有个弟弟正读大学,家庭条件比较差。为了爱情,他愿意为我放弃优渥的工作回老家发展。在我的坚持下,我父母同意了我们的婚姻。  我父亲经营一家木材厂,我家经济条件不错。为了我的幸福,我和赵辉婚礼的费用全部由我家出。结婚后,我们和我
期刊
给她送钱送衣服,帮她找工作,帮她树立自信,鼓励她报考育婴师,给她讲人生的哲理……19年过去了,患尿毒症的她生活得多姿多彩——  生病后,不忍心让父母受苦,她连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知心大姐被她的孝心感动,送给她一件崭新的连衣裙  2012年7月的一天,在江苏连云港一家医院做完透析的张红丽正躺在床上休息,一位女子来到她床前,亲切地对她说:“红丽妹妹,我要出院了,这件衣服你看喜欢不喜欢?”  接着,那
期刊
编者按:  《民法典》以现行《婚姻法》《收养法》为基础,制定了专门的“婚姻家庭编”。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婚姻家庭编对《婚姻法》及《收养法》的部分规定进行了修改,并增加了若干新的规定。2021年《民法典》实施后,老百姓的婚姻大事将由新的法律规定调整——  婚后他发现妻子患有精神病,感觉被骗,找丈母娘讨说法。丈母娘倒打一耙:“我女儿跟你结婚时好好的,现在成了这个样子,我还没找你算账呢!”《民法典》实施前
期刊
稚童年幼,因顽皮被保姆体罚,家长要求保姆赔偿精神损失费——  渐渐对保姆放心,对监控不再查看  家住江苏省南京市的张敏,在电商企业做产品经理,她的丈夫凌晓庆在互联网公司做IT工程师,两人工作都很繁忙。2017年9月,张敏生下儿子鹏鹏。当时两人有房贷要还,经济压力比较大,因此一休完产假,张敏便急着上班。因双方父母都在外地,均未到退休年龄,不能帮忙带孩子,夫妻俩遂请了保姆专职带鹏鹏。但是,连续三任保姆
期刊
1.大明买了新音响,电源开了,录音光盘也放了,为什么还是没有声音?  2.千米高空掉下来的东西砸在一个人头上,他为何没有受伤?  3.什么东西总让人哭笑不得?  4.为什么说父母要两个孩子刚刚好?  5.屋子里到处都在漏雨,为什么没有人被淋湿?  6.动物园失火后最先逃出来的是哪种动物?  7.如果西瓜和葫芦能生孩子,它们会生出什么来?  8.老王的头发已经掉光,为什么他还常往理發店跑?  9.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