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比”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的特殊句式之一,是比较句中的一种常见类型。本文通过探究“比”字句的常见类型及变换句式,旨在说明“比”字句在语形、语义及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以使我们在日常语言表达中更准确、恰当地使用这种特殊句式。
关键词:“比”字句 比较视点 比较类型 结构类型
一、“比”字句及其构成
“比”字句是指有“比”字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句子。其中心语是谓词或谓词性短语,用来表示甲乙两物或两事在数量、性质、程度上的差别,又叫差比句。“比”字句在语义上由四个方面的五项要素构成,即参比项、比较、比较视点、比较结论。例如“他比你个子高”中,“他”为比较主项,“你”为比较客项,“比”为比较,“个子”为比较视点,“高”为比较结论。由于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比”字句在实际运用中,“比较视点”有时可以省略,这种省略不影响对句子的理解,常常可以从“比较结论”意会,或通过上下文补足。例如:
(1)哥哥比弟弟高一些。
(2)小王比小李大两岁。
(3)他的身体比我好。
(4)他学日语的时间比学英语短。
上面四例,依次省略了比较视点“身高”“年龄”“身体”“时间”,但这种省略并不影响对句子的理解,我们可以从“比较结论”意会,或结合上下文补足。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发现“比”字句视点的显现位置与方式可以不同。比较视点的不同语义类型及其语形表现,使得汉语“比”字句的形式变化多样,因此,对比较视点的识别,也就成了认识“比”字句的难点和关键。
二、比较视点的显现位置与方式
对比较视点的观察与理解,是把握“比”字句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比”字句中,比较视点可以在句子的前、中、后三个不同的位置出现,即“比”字句可分为前视点“比”字句、中视点“比”字句和后视点“比”字句。在显现方式上,视点词有单现与复现两种,复现只限于中视点句。
(一)前视点“比”字句。表现点的词语位于参比主项的前面,其句式可描述为:视点+主项+比+客项+结论。例如:
(5)外语他比你好。
(6)就用途而言,手机比座机要多一些。
(二)后视点“比”字句。表现点的词语位于参比客项的后面,其句式可描述为:主项+比+客项+视点+结论。例如:
(7)他比你外语好。
(8)手机比座机用途多一些。
(三)中视点“比”字句。表现点的词语与参比项连在一起,包括视点词单现和复现两类。
1.中视点单现“比”字句。表现点的词语位于“比”字的前面,与参比项连在一起,其句式可描述为:主项+视点+比+客项+结论。例如:
(9)他外语比你好。
(10)手机的用途比座机多一些。
2.中视点复现的“比”字句。表现点的词语在“比”字前后,在前与参比主项连在一起,在后与参比客项连在一起,其句式可描述为:主项+视点+比+客项+视点+结论。例如:
(11)他外语比你外语好。
(12)手机的用途比座机的用途多一些。
从表意上看,例(5)至例(12),是两个句子的四种不同说法。这四种不同说法,语义相同,语形不同,语用价值上略有差异。
从语形上看,一个句子的四种形式之间是一种变换关系。如例(7)中的“外语”是比较视点,在例(9)和例(11)里变换到句中的不同位置,在例(5)里变换到了句首。
三、“比”字句的比较类型
“比”字句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有多种多样的表达形式,从语形和语义相结合的角度看,“比”字句在比较类型上一般可分为整比、偏比和领比三种(不含特殊“比”字句类型)。
(一)整比。即表达整体与整体的比较,其语形表现为:A比B怎么样。例如:
(13)彩棉比白棉贵。
(14)她的舞蹈成绩比她的声乐成绩好。
(15)他的手机比座机用得多一些。
以上三例,“比”字前边有的是词,如例(13),有的是名词性短语,如例(14)和例(15)是定中短语;后面的参比项,有的跟前面的词语形式相同,如例(13)中的“彩棉”和“白棉”,例(14)中的“她的舞蹈成绩”和“她的声乐成绩”;有的则不一样,如例(15)前面是定中短语“他的手机”,后面是词语“座机”。但是,不管“比”字两边(除结论项以外)的语言形式如何,都是表达整体与整体的比较,其语形都可以替代为:A比B怎么样。
具体地讲,例(13)的整体比最明显,是“彩棉”和“白棉”比较。例(14)是同一人两门成绩的整体比,可变换为例(16)或例(17):
(16)她的成绩,舞蹈比声乐好。
(17)她舞蹈成绩比声乐成绩好。(“成绩”是比较视点)
例(15)是两种通讯工具的整体比,可变换为:
(18)他,手机比座机用得多一些。
从语形看,如果A、B两项是定中短语,被比的整体不是开头的领属定语,而是定语的中心语。整体比是对被比较对象的说明,因此又称为直接比。
(二)偏比。偏比是客项用“的”字短语代替整个定中短语的整体比。例如:
(19)老师的见解比我们的见解深。(一般整体比)
(20)老师的见解比我们的深。(特殊整体比:偏比)
(三)领比。这类“比”字句的参比客项,其词语形式与参比前项短语的领属定语语义类型相同。例如:
(21)他的薪水比你多。
(22)小红的脸色比你好看。
这类句子是通过定语中心语(比较视点)的比较,间接论述其领属定语的,故这种比较称为领属比或间接比。这类比较的定语中心语可变换到句首作大主语成为前视点“比”字句。如例(21)、(22)可分别变换为:
(23)薪水,他比你多。
(24)脸色,小红比你好看。
由定中短语构成主项的句子,有的容易构成歧义句。例如:
(25)他的儿子比你大。
例(25)的一个意思是他的儿子比你的儿子大,句子是领比;另一个意思是(他的)儿子比你大,句子是整比。运用这种句子,要注意避免产生歧义。
四、“比”字句的结构类型
从前面所述“比”字句的定义中可以得知,“比”字句是指有“比”字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句子,其中心语是谓词或谓词性短语。从句型角度看,构成“比”字句的谓语常见的有3种类型。
(一)谓语是状中短语。例如:
(26)他的记忆力比我的记忆力好。
(27)你比他有经验。
(28)小王学日语的时间比她学英语的时间短一些。
(29)妈妈比爸爸起得早。
在这类结构中,介词短语“比X”与受它修饰的部分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受“比X”修饰的部分;有的是词,如例(26)中的“好”;有的是动宾短语,如例(27)中的“有经验”;有的是动补短语,如例(28)中的“短一些”和例(29)“起得早”。不过,例(28)和例(29)的被修饰部分是有差异的,例(28)被修饰的部分完全是比较结论,而例(27)被修饰的部分是比较视点“起”和比较结论“早”。
(二)谓语是主谓短语。例如:
(30)百米短跑,他比你快一些。
(31)女儿的学习成绩,高二比高一好。
(32)来我国学汉语的外国人,今年比去年多一倍多。
在这类“比”字句中,介词短语“比X”虽然也是作状语,但是它是与被修饰的部分一起充当句子谓语的一部分,即主谓短语充当句子谓语,“比X”是主谓短语里的状语。从另一方面看,好像其主语是“比”字句以外的部分,但是如果从“比”字句的语义构成看,“比”字句是包括句子大主语的。
(三)谓语是动补短语。例如:
(33)女儿长得比妈妈高。
(34)他睡得比我晚得多。
(35)病人的头肿得比原型大三倍。
在这类“比”字句中,“比X”充当句子补语的一部分。动补短语的中心语是比较视点:例(33)的比较视点是中心语“长”;例(34)的比较视点是中心语“睡”;例(35)的比较视点是中心语“肿”。
五、“比”字句的否定句式
“比”字句是表达比较结论的句子。其肯定句式“A比B怎么样”可以变换为相应的否定句式,即“A不比B怎么样”。例如:
(36)哥哥比弟弟高。→哥哥不比弟弟高。
(37)他的身体比我好。→他的身体不比我好。
(38)他睡得比我晚得多。→他睡得不比我晚。
从上述肯定式与否定式的变换比较中可以看出,二者在表意上是有差别的。前者是揭示差异,即示差“比”字句。如不论是说“比弟弟高”“比我好”,还是说“比我晚得多”,由于语形是肯定句式,其意思都是显示双方的差异。而其否定句式则是言同,是对差异的否定,即“A和B差不多”。因此,用“不”表达的否定“比”字句是“返同”比较句。即不论是说“不比弟弟高”“不比我好”,还是说“不比我晚”,都是对“比弟弟高”“比我好”和“比我晚得多”的否定,并且都是想表达双方差不多的意思。
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发现,“比”字句的否定式也不是唯一的。从表意上看,我们还可以用“没有”和“不如”来否定。例(36)可变换为“哥哥没有(不如)弟弟高。”可见,没有(不如)否定句也是示差比较句,因为“没有(不如)弟弟高”同样表达不一样的意思。
当然,“比”字句还有许多变化类型。如:拿A和B比,A怎么样;拿A和B比起来,A怎么样;以A比B,A怎么样;比较起来,A比B怎么样;比之B,A怎么样等等。这些属于特殊类型“比”字句,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通过上述列举分析,我们意在说明“比”字句有多种类型和变化句式,在日常语言运用中,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选用其中的类型,准确、恰当地用好“比”字句。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6).
[2]刘焱,邢贺.“比”字句中比较点隐含的认知考察[J].上海大学
学报,2004,(3).
[3]余敏.“比”字句的否定形式“不比”的语用分析[J].重庆三峡
学院学报,2008,(1).
[4]季艳.特殊“比”字句的语用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05,(5).
(张昕 陕西宝鸡 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 721013)
关键词:“比”字句 比较视点 比较类型 结构类型
一、“比”字句及其构成
“比”字句是指有“比”字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句子。其中心语是谓词或谓词性短语,用来表示甲乙两物或两事在数量、性质、程度上的差别,又叫差比句。“比”字句在语义上由四个方面的五项要素构成,即参比项、比较、比较视点、比较结论。例如“他比你个子高”中,“他”为比较主项,“你”为比较客项,“比”为比较,“个子”为比较视点,“高”为比较结论。由于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比”字句在实际运用中,“比较视点”有时可以省略,这种省略不影响对句子的理解,常常可以从“比较结论”意会,或通过上下文补足。例如:
(1)哥哥比弟弟高一些。
(2)小王比小李大两岁。
(3)他的身体比我好。
(4)他学日语的时间比学英语短。
上面四例,依次省略了比较视点“身高”“年龄”“身体”“时间”,但这种省略并不影响对句子的理解,我们可以从“比较结论”意会,或结合上下文补足。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发现“比”字句视点的显现位置与方式可以不同。比较视点的不同语义类型及其语形表现,使得汉语“比”字句的形式变化多样,因此,对比较视点的识别,也就成了认识“比”字句的难点和关键。
二、比较视点的显现位置与方式
对比较视点的观察与理解,是把握“比”字句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比”字句中,比较视点可以在句子的前、中、后三个不同的位置出现,即“比”字句可分为前视点“比”字句、中视点“比”字句和后视点“比”字句。在显现方式上,视点词有单现与复现两种,复现只限于中视点句。
(一)前视点“比”字句。表现点的词语位于参比主项的前面,其句式可描述为:视点+主项+比+客项+结论。例如:
(5)外语他比你好。
(6)就用途而言,手机比座机要多一些。
(二)后视点“比”字句。表现点的词语位于参比客项的后面,其句式可描述为:主项+比+客项+视点+结论。例如:
(7)他比你外语好。
(8)手机比座机用途多一些。
(三)中视点“比”字句。表现点的词语与参比项连在一起,包括视点词单现和复现两类。
1.中视点单现“比”字句。表现点的词语位于“比”字的前面,与参比项连在一起,其句式可描述为:主项+视点+比+客项+结论。例如:
(9)他外语比你好。
(10)手机的用途比座机多一些。
2.中视点复现的“比”字句。表现点的词语在“比”字前后,在前与参比主项连在一起,在后与参比客项连在一起,其句式可描述为:主项+视点+比+客项+视点+结论。例如:
(11)他外语比你外语好。
(12)手机的用途比座机的用途多一些。
从表意上看,例(5)至例(12),是两个句子的四种不同说法。这四种不同说法,语义相同,语形不同,语用价值上略有差异。
从语形上看,一个句子的四种形式之间是一种变换关系。如例(7)中的“外语”是比较视点,在例(9)和例(11)里变换到句中的不同位置,在例(5)里变换到了句首。
三、“比”字句的比较类型
“比”字句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有多种多样的表达形式,从语形和语义相结合的角度看,“比”字句在比较类型上一般可分为整比、偏比和领比三种(不含特殊“比”字句类型)。
(一)整比。即表达整体与整体的比较,其语形表现为:A比B怎么样。例如:
(13)彩棉比白棉贵。
(14)她的舞蹈成绩比她的声乐成绩好。
(15)他的手机比座机用得多一些。
以上三例,“比”字前边有的是词,如例(13),有的是名词性短语,如例(14)和例(15)是定中短语;后面的参比项,有的跟前面的词语形式相同,如例(13)中的“彩棉”和“白棉”,例(14)中的“她的舞蹈成绩”和“她的声乐成绩”;有的则不一样,如例(15)前面是定中短语“他的手机”,后面是词语“座机”。但是,不管“比”字两边(除结论项以外)的语言形式如何,都是表达整体与整体的比较,其语形都可以替代为:A比B怎么样。
具体地讲,例(13)的整体比最明显,是“彩棉”和“白棉”比较。例(14)是同一人两门成绩的整体比,可变换为例(16)或例(17):
(16)她的成绩,舞蹈比声乐好。
(17)她舞蹈成绩比声乐成绩好。(“成绩”是比较视点)
例(15)是两种通讯工具的整体比,可变换为:
(18)他,手机比座机用得多一些。
从语形看,如果A、B两项是定中短语,被比的整体不是开头的领属定语,而是定语的中心语。整体比是对被比较对象的说明,因此又称为直接比。
(二)偏比。偏比是客项用“的”字短语代替整个定中短语的整体比。例如:
(19)老师的见解比我们的见解深。(一般整体比)
(20)老师的见解比我们的深。(特殊整体比:偏比)
(三)领比。这类“比”字句的参比客项,其词语形式与参比前项短语的领属定语语义类型相同。例如:
(21)他的薪水比你多。
(22)小红的脸色比你好看。
这类句子是通过定语中心语(比较视点)的比较,间接论述其领属定语的,故这种比较称为领属比或间接比。这类比较的定语中心语可变换到句首作大主语成为前视点“比”字句。如例(21)、(22)可分别变换为:
(23)薪水,他比你多。
(24)脸色,小红比你好看。
由定中短语构成主项的句子,有的容易构成歧义句。例如:
(25)他的儿子比你大。
例(25)的一个意思是他的儿子比你的儿子大,句子是领比;另一个意思是(他的)儿子比你大,句子是整比。运用这种句子,要注意避免产生歧义。
四、“比”字句的结构类型
从前面所述“比”字句的定义中可以得知,“比”字句是指有“比”字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句子,其中心语是谓词或谓词性短语。从句型角度看,构成“比”字句的谓语常见的有3种类型。
(一)谓语是状中短语。例如:
(26)他的记忆力比我的记忆力好。
(27)你比他有经验。
(28)小王学日语的时间比她学英语的时间短一些。
(29)妈妈比爸爸起得早。
在这类结构中,介词短语“比X”与受它修饰的部分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受“比X”修饰的部分;有的是词,如例(26)中的“好”;有的是动宾短语,如例(27)中的“有经验”;有的是动补短语,如例(28)中的“短一些”和例(29)“起得早”。不过,例(28)和例(29)的被修饰部分是有差异的,例(28)被修饰的部分完全是比较结论,而例(27)被修饰的部分是比较视点“起”和比较结论“早”。
(二)谓语是主谓短语。例如:
(30)百米短跑,他比你快一些。
(31)女儿的学习成绩,高二比高一好。
(32)来我国学汉语的外国人,今年比去年多一倍多。
在这类“比”字句中,介词短语“比X”虽然也是作状语,但是它是与被修饰的部分一起充当句子谓语的一部分,即主谓短语充当句子谓语,“比X”是主谓短语里的状语。从另一方面看,好像其主语是“比”字句以外的部分,但是如果从“比”字句的语义构成看,“比”字句是包括句子大主语的。
(三)谓语是动补短语。例如:
(33)女儿长得比妈妈高。
(34)他睡得比我晚得多。
(35)病人的头肿得比原型大三倍。
在这类“比”字句中,“比X”充当句子补语的一部分。动补短语的中心语是比较视点:例(33)的比较视点是中心语“长”;例(34)的比较视点是中心语“睡”;例(35)的比较视点是中心语“肿”。
五、“比”字句的否定句式
“比”字句是表达比较结论的句子。其肯定句式“A比B怎么样”可以变换为相应的否定句式,即“A不比B怎么样”。例如:
(36)哥哥比弟弟高。→哥哥不比弟弟高。
(37)他的身体比我好。→他的身体不比我好。
(38)他睡得比我晚得多。→他睡得不比我晚。
从上述肯定式与否定式的变换比较中可以看出,二者在表意上是有差别的。前者是揭示差异,即示差“比”字句。如不论是说“比弟弟高”“比我好”,还是说“比我晚得多”,由于语形是肯定句式,其意思都是显示双方的差异。而其否定句式则是言同,是对差异的否定,即“A和B差不多”。因此,用“不”表达的否定“比”字句是“返同”比较句。即不论是说“不比弟弟高”“不比我好”,还是说“不比我晚”,都是对“比弟弟高”“比我好”和“比我晚得多”的否定,并且都是想表达双方差不多的意思。
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发现,“比”字句的否定式也不是唯一的。从表意上看,我们还可以用“没有”和“不如”来否定。例(36)可变换为“哥哥没有(不如)弟弟高。”可见,没有(不如)否定句也是示差比较句,因为“没有(不如)弟弟高”同样表达不一样的意思。
当然,“比”字句还有许多变化类型。如:拿A和B比,A怎么样;拿A和B比起来,A怎么样;以A比B,A怎么样;比较起来,A比B怎么样;比之B,A怎么样等等。这些属于特殊类型“比”字句,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通过上述列举分析,我们意在说明“比”字句有多种类型和变化句式,在日常语言运用中,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选用其中的类型,准确、恰当地用好“比”字句。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6).
[2]刘焱,邢贺.“比”字句中比较点隐含的认知考察[J].上海大学
学报,2004,(3).
[3]余敏.“比”字句的否定形式“不比”的语用分析[J].重庆三峡
学院学报,2008,(1).
[4]季艳.特殊“比”字句的语用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05,(5).
(张昕 陕西宝鸡 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 7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