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f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学体育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一)社会的发展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在的知识经济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的基地担负着圣神的使命。体育学科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大部分是在实践中进行的,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这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学生的成长规律要求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是六、七岁的儿童进入系统性学习和正规学习的阶段,这期间,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应该抓住小学学生的关键期着重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创新来达到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学生的成才需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体育课是一节开放的课程,在体育课堂上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他们的新想法的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激发,更好的参与课堂的活动中,同时也会将这种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延伸到其他学科以及其自身的成长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成才。
  二、小学体育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激发学生主体性,唤醒学生创新意识。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学生有其独特的属性,学生是自觉的完整的个体。体育教师在教学的活动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的特点明确教学的目的,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爱好深入了解。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的参与体育教学过程,尽快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体育的课堂上满足自己的兴趣,实现目标,真正的体现学生的主体的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可以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从而唤醒学生创新意识。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的个性乐观活泼心情舒畅,学生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激起学习的兴趣。小学对老师的有着特殊的依赖感,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敢于创新。
  (三)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在体育的教学中,要想法设法为学生安排“创造”的机会,并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方式,从调查的数据显示当前体育创新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情景教学法占32%;启发式教学占42%;学生的自主学习占21%;开放式学习占5%。从老师的面谈和学生的交流中,情景教学方式是最课堂效果较好的一种的方式,学生的参与性较高,思维也更加的活跃。
  三、小学体育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
  (一)学校领导的重视是重点。学校的领导者对体育创新教育的重视程度与体育的创新教育的实施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领导对体育重视可以促进教师的大胆的创新,同时可以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培训提供良好的平台,激发教师的思想活力和提高创新能力,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教师素质的提升是关键。体育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是创新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和实践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是一个富有个性和创新意识的人。体育教师应该改变观念,在课堂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的训练,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学校应建立健全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的管理机制,要分期分批培训教师,以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教育技术武装教师要组织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从中扩展视野,激发教师的思想活力和提高创新能力等,不断的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师队伍适应实施创新教育的需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三)学生的参与是核心。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因素的相互协调。三大因素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学生没有参与课堂活动中就等于这节课是老师的“独场秀”。老师上一节没有学生参与的课,不能称之为是上课,在这样的课上学生不会有任何收获,根本达不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更谈不上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研讨的教学过程。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思维也更加的活跃,从而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结论
  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需要, 同时也是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体育教育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 注意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坚强毅力和拼搏精神, 更要注重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他们成为一个发展全面的人才。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热情洋溢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为本的审美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和欣赏,从而发现美、感受美、享受美、创造美,让美在课堂中流淌,让情在课堂中徜徉。  一、把握诵读,体验情感美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侯传达出来。”美读,能把抽象
本文从旧桥的加固设计、新旧桥混凝土收缩徐变变形差异对连接后结构性能的影响、连接部位的构造设计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能为今后的旧桥拓宽和加固提供借鉴。
不可否认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确实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但是仍需要面对着众多挑战,特别是在教学管理方面,而班级管理作为教学管理的基础更应该备受关注。因此本文就我国课改后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探讨,并结合我国的教育情况提出了相应地解决措施,对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工作的推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课改后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缺乏相应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