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发挥德育功能的基本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z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正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核心,思想品德课在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各大中学在这一块上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与努力,教学效果也很显著。但是纵观当下学生的道德现状,还需要广大教师同行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尤其是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上,要不断强化德育功能。文章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究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初中思品;德育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075-01
  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想品德课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是德育工作的其它途径所不能代替的。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呢?本文试从以下几点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教师首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不断涌现,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充实知识,才能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本领,才能胜任教学。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教师,他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二是有良好的言行修养和道德觉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要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要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要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
  二、利用教材内涵德育思想指导学生行动
  思想品德课教材蕴含了众多的情感因素,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合理利用手中的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尊重和发挥人的主体性的前提下,让学生独立思考形成结论,主动去求索,使其在教材理论的指导下,用自己亲身实践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内部联系,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并将它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编写教学案例,进行思想教育。此外,教师在讲解各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还应帮助学生融汇贯通,形成知识体系,并且学会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或用自己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例如,在探究“人不能选择父母”一课时,应引导学生认识“父母赋予我们太多,我们要应该孝敬父母”,教师在备课中,分析教材蕴涵的德育情感,以“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对我们的爱———孝敬他们”为其内部情感联系。要把握这种条理清晰的情感思路,引导学生知道怎样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观点的理解及德育意识、德育情感的培养。
  三、德育思想在问题情境中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然也应是教学情境创设的积极参与者,不应把教学情境的创设只当作是教师的事,而让学生只是被动进入教师所创设好的情境中。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交流,是通过教学行为显现出来。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时,由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能够促进思维的问题,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绪氛围,此时相对理想的教学情境就形成了;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也一样能形成教学情境,如在热烈的讨论或辩论时,学生认真、积极的态度,执着追求知识的精神,将构成一种学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而这种双向交流是受教师指导和控制的。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应精心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展示教学目标,为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提供有效、广阔的平台,真正做到以情感人,情理交融,以情载理,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才能有效地灌输德育意识。
  例如,讲到“天下父母心”这一节内容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录音播放儿子给父亲的一封信,设置道德情境,形象直观地渲染某一种气氛,通过情境还可以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播放后有很多学生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的刺激,常常会激起丰富的道德情感,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产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动机将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四、展望未来发展,加强德育功能的发挥
  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转型引发的各种矛盾与丑恶现象也随之迸发,我们要正确估计、科学思考、合理引导,体现国家意志和符合社会要求,教育青少年学生认清方向,避免迷失自我,用高遠的视角、积极的心态、科学的思维来认识社会、设计人生。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相关的德育原则,注重情理法并用,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渗透措施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作为品德教师,我们也应该以自身为榜样,积极为学生树立优秀的德育典范。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历史学科教学的关注度也在逐年提升。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历史学科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被人们广泛关注。作为一名高中阶段的一线历史教师,面对着一群人生观、价值观都在成型的高中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一直注重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力求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在提高学生知识文化水平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大程度上地为社会培养全面
【摘 要】留守儿童是伴随着市场化、城市化、工业化、农民工社会流动而出现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他们在缺少父母关心教育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研究分析他们常见的心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教育措施,是教育界也是全社会亟须引起重视的课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055-02  
【摘 要】幼小衔接的字面意思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联接,也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渡时期。如果处理不好,会给孩子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核心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如何有效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交技能等适应小学生活,但幼小衔接问题是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普遍关注的,然而,它并没有被很好地解决,本文分析了当下的现状。  【关键词】多元整合式;幼小衔接;策略;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摘 要】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个人品质,树立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肩负着重任。幼儿教学主要是通过游戏来展开教学,游戏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对幼儿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本文将针对幼儿游戏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希望为幼儿教师的游戏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幼儿游戏;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
摘要:在新时期大力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也应当利用本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从而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提高其数学核心素养。笔者以北师大版本的数学课文为例,重点探究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教育;途径和方法  在应试教育制度的消极影响下,众多教育者一直比较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忽略了对学生人
【摘 要】语文教学活动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之下,高中语文教育以及培养语文素养就有了更明确的价值意义。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育的全过程都基于立德树人理念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帮助学生多元化发展,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在这种教育理念的背景之下,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成绩,还要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目标和意
【摘 要】据《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可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语法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在语法教学方面都有一些困惑和问题。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关键词】英语语法教学;中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013-01  一、教学语法是什么  在语法的历史上出现了三种:实体
【摘 要】高职学生在自媒体环境下拥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思想选择自己喜欢的事务,但是,高职学生对于社会接触较少,涉世不深,所以很有可能会被虚幻而复杂的网络世界所迷惑。在这特殊时期,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因此高职院校也开始重视自媒体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本文主要围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自媒体时代下的创新展开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自媒体;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