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写字课例分析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ohan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成了负担。”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应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将学习对象置于首位,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及兴趣所在,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从而更规范地进行教学和管理,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打造轻松、高效的生本课堂呢?本文试着从“并立结构字”这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片段来体现该理念。
  二、教学片断
  基于学生的学情,以有趣的视频为铺垫,引出“并立结构字”这个主题。通过观察及对比的方式不断渗透书写并立结构字的要领,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播放视频故事“林”:我是哥哥“木”,我是弟弟“木”, 我爱运动,所以我比哥哥高,比哥哥壮,我们一起吃饭、玩耍、睡觉。哦,太挤了,哥哥你睡过去点好吗?“木木”→“林”)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右边的“木”大一些,左边的“木”小一些。
  师:是的,右稍大。(教师边说边将“右稍大”的词卡贴在黑板上)还有吗?
  生2:左边的木是一点,右边的木是向外舒展的一捺。
  师:说的真好,点变捺,笔画要“避让”。(教师边说边将“避让”的词卡贴在黑板上)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3:右边的木好像比左边的木稍微高一点,因为他是弟弟“木”,故事中说他爱运动,所以比哥哥“木”高。
  师:你真仔细,右稍高。(教师边说边将“右稍高”的词卡贴在黑板上)刚才同学们仔细观看、认真观察、细心对比,总结出了一些书写“林”字的秘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右稍高,右稍大,点变捺。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在田字格中示范一次。(教师边写边说“右稍高,右稍大,点变捺。”)接下来,请你拿出书写纸,尝试着描一个“林”字,写两个“林”字。写字口诀要牢记于心:头要正,肩要平,身要直,脚踏实,一尺一寸要牢记,眼离本子要一尺,写字之前先观字。
  生:(与教师一起背诵写字口诀,并相应矫正自己的坐姿及握笔姿势。)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相应的描写任务。
  该教师将书写“林”字的秘诀及成因都编辑在有趣的故事中,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总结书写“林”字的規律。将学生自主探究的写字要领以简短易记、朗朗上口的词条形式呈现,帮助学生记忆、理解。教师到位的示范为学生的独立描写打下了良好的铺垫。教师转变了以往的“师教生学”的教学观念,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寻找发现规律,有针对性地培养书写技巧及能力,让自主学习成为高效课堂的着力点。整个导入过程自然、流畅,以江滨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基点,为本节课知识的充分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反思
  从上述的教学片断分析中,可以看出执教教师具有较强的文本整合及再构建能力。一改常态的教学思路,跳出“师带生”的圈子。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切入点,寻找学生的兴趣所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研究新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教学顺序,开展有效地教学活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没有直接的传授与讲解,通过肢体视频和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书写并立结构字的要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自主练习,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促使学生保持最佳参与状态。
其他文献
一、创设预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新课导入时,其目的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新知识点的学习上来,并建立与以前的知识结构的实质性联系。针对学生来说,只靠言语描述,要做好这一点是不容易。而如果借助多媒体,提供色彩鲜艳、图象清晰的画面,提出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造成强烈的悬念,使学生疑中生趣,很容易达到主动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此时多媒体技术就为我们提供了方便,不用费太多的语言去描述,也不用手拿很多的
期刊
在《大众文摘·2005年第5期》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应试教育引发兄妹杀戮》,读完后心中隐隐作痛。  故事并不复杂,讲的是盖州市郊区的什字街镇北台村堂兄妹三人(王劲、王霄和王姣,前两者同班,后者矮一级)从小学习成绩优秀,不论是平时测验还是期末考试,他们总是将别的同学远远地甩在后面。于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成了大人之间的竞争,常常牵动各自父母的心。只要是考试,他们总要急不可耐地详细询问孩子的学习成绩,
期刊
最近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这本书使我懂得了:引导学生读书,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引导孩子读书呢?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孩子天性是喜欢读书的  当下,我们的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迷恋游戏,不在少数,这意味着教师在培养阅读兴趣上薄弱,只要给孩子一些阅读上的诱惑,让读书变成一件有意思的事,孩子很容易就喜欢上阅读。我通常引导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看的书。面对浩瀚书海
期刊
人生来就有一种惰性,也有一种积极性,惰性和积极性在不断地作斗争。建立课堂上的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为学生战胜惰性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搭建平台。竞争就好像是饭菜中的油和盐,没有了竞争生活也就无滋无味,极其平淡,失去色彩。  大多数中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自我意识和表现力很强,很想和很需要在大众场合表现自己。只是有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要求严格,经常受训斥,从来也没有得到过表扬的环境中。大人初次做一件事
期刊
引子——看《舌尖上的中国》,兴致盎然,蠢蠢欲动,仿制一篇,供大家打个牙祭一笑……  粗衣短打扮,文火煮相思。为君烹佳肴,且待欢情愿。  当老师最大的好处就是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可以弥补平时由于工作繁忙而亏欠的家庭守护。利用这个假期,我也算是潜心研究,精心备课,耐心上课,做了几道小菜以侍奉家中的两位女主。  都知道做菜讲究的是色香味俱佳,而我口味儿清淡,绝无一日不可无肉之福可享,且做炖肉做鱼确需技巧与
期刊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这样的理念:那就是课堂是动的、活的、情境化的、富有个性的,一堂堂优质的语文课如涓涓泉水滋润禾苗,因此竭尽全力上好每一堂课,让每堂课都焕发生命活力,就成为我们语文课堂的第一要义。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有提高,学有创意,学有追求,就是他们无限的快乐,这样的语文课堂就是他们幸福的课堂,那么,怎样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幸福的课堂呢?  一、要有把书读得有滋有味的课堂  读书,是
期刊
内容摘要: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并非是人们印象中的正直忠厚、仗义疏财的形象,而是一个热衷功名、利欲熏心的无情无义之人,且看原著中对林冲形象的深入解读。  关键词:林冲形象 解读 无情无义 利欲熏心  林沖是《水浒传》中一个重要的角色,出身枪棒师家庭,曾做过八十万禁军教头。平素武艺高强,爱结交好汉,也颇有些仗义疏财的举动,加之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八尺,故人称"豹子头"。这一形象深受读者
期刊
课例1:  文:你知道禽流感吗?  杜:知道呀!截至2月12日,浙江2014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已达到84例。  文: 2月15日,湖南省卫生厅通报,该省有10人确诊病例。  杜:截至2月16日,江苏共有13人,死亡4例。  杜:那我们怎么才能远离它呢?  杜:请欣赏相声——《禽流感》。  ……  甲:什么是H7N9禽流感?  乙:简单。  甲:你说的哦。  乙: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
期刊
摘要:近几年,学校就学的人数锐减到每个班级不足三十人,小班化教学的课题应运而生。揭开小班化教学的神秘面纱,小班化的班级人数少,她更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小班化教学,要求我们的教育是一种“精致”的教育,即是一种更优质,更注重个性,更关注个体存在的教育。  关键词:精致  今年我校六年级学生班级学生人数少,达到了小班化教学的标准。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少,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辅导,学
期刊
一则微博的思考:最近在网上看到新浪微博网友发出的一组图片,题为《我们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内容是:有位教师到日本学校访问,并与孩子们共进午餐,真实体验了一番日本学生的校园生活,他由衷发出感慨:“我们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从组照上可看出:中日两国的孩子一起用餐,他们的行为举止却有极明显的差别,形成鲜明的对比。从用餐的细节看,日本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懂得文明礼貌、垃圾分类、爱惜粮食、互助友爱、自己动手等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