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成了负担。”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应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将学习对象置于首位,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及兴趣所在,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从而更规范地进行教学和管理,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打造轻松、高效的生本课堂呢?本文试着从“并立结构字”这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片段来体现该理念。
二、教学片断
基于学生的学情,以有趣的视频为铺垫,引出“并立结构字”这个主题。通过观察及对比的方式不断渗透书写并立结构字的要领,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播放视频故事“林”:我是哥哥“木”,我是弟弟“木”, 我爱运动,所以我比哥哥高,比哥哥壮,我们一起吃饭、玩耍、睡觉。哦,太挤了,哥哥你睡过去点好吗?“木木”→“林”)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右边的“木”大一些,左边的“木”小一些。
师:是的,右稍大。(教师边说边将“右稍大”的词卡贴在黑板上)还有吗?
生2:左边的木是一点,右边的木是向外舒展的一捺。
师:说的真好,点变捺,笔画要“避让”。(教师边说边将“避让”的词卡贴在黑板上)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3:右边的木好像比左边的木稍微高一点,因为他是弟弟“木”,故事中说他爱运动,所以比哥哥“木”高。
师:你真仔细,右稍高。(教师边说边将“右稍高”的词卡贴在黑板上)刚才同学们仔细观看、认真观察、细心对比,总结出了一些书写“林”字的秘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右稍高,右稍大,点变捺。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在田字格中示范一次。(教师边写边说“右稍高,右稍大,点变捺。”)接下来,请你拿出书写纸,尝试着描一个“林”字,写两个“林”字。写字口诀要牢记于心:头要正,肩要平,身要直,脚踏实,一尺一寸要牢记,眼离本子要一尺,写字之前先观字。
生:(与教师一起背诵写字口诀,并相应矫正自己的坐姿及握笔姿势。)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相应的描写任务。
该教师将书写“林”字的秘诀及成因都编辑在有趣的故事中,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总结书写“林”字的規律。将学生自主探究的写字要领以简短易记、朗朗上口的词条形式呈现,帮助学生记忆、理解。教师到位的示范为学生的独立描写打下了良好的铺垫。教师转变了以往的“师教生学”的教学观念,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寻找发现规律,有针对性地培养书写技巧及能力,让自主学习成为高效课堂的着力点。整个导入过程自然、流畅,以江滨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基点,为本节课知识的充分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反思
从上述的教学片断分析中,可以看出执教教师具有较强的文本整合及再构建能力。一改常态的教学思路,跳出“师带生”的圈子。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切入点,寻找学生的兴趣所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研究新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教学顺序,开展有效地教学活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没有直接的传授与讲解,通过肢体视频和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书写并立结构字的要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自主练习,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促使学生保持最佳参与状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成了负担。”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应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将学习对象置于首位,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及兴趣所在,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从而更规范地进行教学和管理,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打造轻松、高效的生本课堂呢?本文试着从“并立结构字”这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片段来体现该理念。
二、教学片断
基于学生的学情,以有趣的视频为铺垫,引出“并立结构字”这个主题。通过观察及对比的方式不断渗透书写并立结构字的要领,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播放视频故事“林”:我是哥哥“木”,我是弟弟“木”, 我爱运动,所以我比哥哥高,比哥哥壮,我们一起吃饭、玩耍、睡觉。哦,太挤了,哥哥你睡过去点好吗?“木木”→“林”)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右边的“木”大一些,左边的“木”小一些。
师:是的,右稍大。(教师边说边将“右稍大”的词卡贴在黑板上)还有吗?
生2:左边的木是一点,右边的木是向外舒展的一捺。
师:说的真好,点变捺,笔画要“避让”。(教师边说边将“避让”的词卡贴在黑板上)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3:右边的木好像比左边的木稍微高一点,因为他是弟弟“木”,故事中说他爱运动,所以比哥哥“木”高。
师:你真仔细,右稍高。(教师边说边将“右稍高”的词卡贴在黑板上)刚才同学们仔细观看、认真观察、细心对比,总结出了一些书写“林”字的秘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右稍高,右稍大,点变捺。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在田字格中示范一次。(教师边写边说“右稍高,右稍大,点变捺。”)接下来,请你拿出书写纸,尝试着描一个“林”字,写两个“林”字。写字口诀要牢记于心:头要正,肩要平,身要直,脚踏实,一尺一寸要牢记,眼离本子要一尺,写字之前先观字。
生:(与教师一起背诵写字口诀,并相应矫正自己的坐姿及握笔姿势。)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相应的描写任务。
该教师将书写“林”字的秘诀及成因都编辑在有趣的故事中,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总结书写“林”字的規律。将学生自主探究的写字要领以简短易记、朗朗上口的词条形式呈现,帮助学生记忆、理解。教师到位的示范为学生的独立描写打下了良好的铺垫。教师转变了以往的“师教生学”的教学观念,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寻找发现规律,有针对性地培养书写技巧及能力,让自主学习成为高效课堂的着力点。整个导入过程自然、流畅,以江滨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基点,为本节课知识的充分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反思
从上述的教学片断分析中,可以看出执教教师具有较强的文本整合及再构建能力。一改常态的教学思路,跳出“师带生”的圈子。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切入点,寻找学生的兴趣所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研究新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教学顺序,开展有效地教学活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没有直接的传授与讲解,通过肢体视频和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书写并立结构字的要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自主练习,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促使学生保持最佳参与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