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踏上返程的列车,心里不免有些酸涩,有些不舍,忆及回家过年的点点滴滴,又多了些温暖和感动。
刚入腊月那会儿,便闻到了浓浓的年味。眼里看的,是喜庆的“红”,心里想的,是暖暖的亲情。平日的辛苦、烦恼、不悦,早已如烟云,了无痕迹地消散殆尽,剩下的全是激动、兴奋和期待。
终于,揣着一张带着体温的车票,我回到了村口,母亲早已候在那儿,喊了一声我的乳名,那亲切的乡音让我滚下了一颗热泪。扶着母亲的胳膊,我一句一个小心,一句一声问候,言语间满是欣喜。
进了熟悉的院门,忽地长舒了一口气,感觉好踏实,好亲切,一切都是那样的温馨。顾不上坐下,我便从行李包里往外掏东西,这是妈的袄,这是爸的鞋,这是长寿酥……一旁的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嘴里一个劲地说,买那干啥,家里啥都有,只要恁都好模好样的,比什么都强。
父母就是这样,无论你是三十而立,还是不惑之年,在他们的眼里,你永远是孩子,在他们的心里,必须牵着挂着疼着。
晚上,母亲睡不着,坐在我床边,要我讲讲在外的工作生活怎样,并不时嘱咐,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日难,出门在外要注意安全,别累着,少喝酒,不要逞能斗气,多做善事。母亲就是这样,打我记事起,母亲就耳提面命,教导我为人处世之道。我一边应着母亲,一边宽慰母亲尽管放心,我能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自从我到家后,母亲浑身是劲儿,忙着蒸馍、炸鱼、炸麻花、炸绿豆丸子,嘴里还说着,等临走的时候,让我多带上一些,慢慢吃。
父亲啊,一天到晚,也是忙得屁股不挨板凳,只要母亲说家里什么还没买,他就乐呵呵地推出电动三轮往集市上赶。我说,爸呀,让我去吧,你在家好好歇歇。他哪里肯听,总让我陪母亲好好说说话。
我心里清楚,父亲母亲用这种特有的方式,疼爱着庇护着自己的孩子,虽辛苦些,但心里满足快乐。看他们幸福的神情,我的心里也满溢着幸福。
腊月二十七,父亲说,写春联吧,邻居刘大爷、王叔的红纸都送过来了。父亲就是这样,他总认为写的春联才有年味,自从我上了初中,每年父亲都让我提笔写春联,而且,他忙着裁纸的同时,还不忘在一旁指指点点,字要匀称,要在一条线上,内容要贴近生活等等。以后的每一年,父亲都会说一句不变更的话:今年写得比去年好。而我总在父亲的鼓励和鞭策中,追求着完美。
今年的父亲,看着我裁纸,挥毫,眼里满是欣慰,并提醒我,刘大爷有几幅双扇,王叔有几幅单扇,各家需要多少过木(横批),还不忘说上几联,让我书写。“风调雨顺年年好,幸福生活步步高”,“一家人平平安安,祥和年事事顺意”,“知书达理人人夸,孝老爱亲传佳话”,我理解父亲的对子,虽不甚工整严谨,但蕴含着浓浓的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向往和育人之情。
年三十,父亲在院子里,踱来踱去,看我把火红的春联贴得院落喜气洋洋,竟有些激动。
放鞭炮,吃饺子,看春晚,一家人热热闹闹,幸福荡漾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车子飞快地前行着,车上的我,没有丝毫的倦意,依然沉浸在过年的幸福和感动之中。愈加感觉,父母在的地方,年才有年味,回家过年,真好!
刚入腊月那会儿,便闻到了浓浓的年味。眼里看的,是喜庆的“红”,心里想的,是暖暖的亲情。平日的辛苦、烦恼、不悦,早已如烟云,了无痕迹地消散殆尽,剩下的全是激动、兴奋和期待。
终于,揣着一张带着体温的车票,我回到了村口,母亲早已候在那儿,喊了一声我的乳名,那亲切的乡音让我滚下了一颗热泪。扶着母亲的胳膊,我一句一个小心,一句一声问候,言语间满是欣喜。
进了熟悉的院门,忽地长舒了一口气,感觉好踏实,好亲切,一切都是那样的温馨。顾不上坐下,我便从行李包里往外掏东西,这是妈的袄,这是爸的鞋,这是长寿酥……一旁的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嘴里一个劲地说,买那干啥,家里啥都有,只要恁都好模好样的,比什么都强。
父母就是这样,无论你是三十而立,还是不惑之年,在他们的眼里,你永远是孩子,在他们的心里,必须牵着挂着疼着。
晚上,母亲睡不着,坐在我床边,要我讲讲在外的工作生活怎样,并不时嘱咐,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日难,出门在外要注意安全,别累着,少喝酒,不要逞能斗气,多做善事。母亲就是这样,打我记事起,母亲就耳提面命,教导我为人处世之道。我一边应着母亲,一边宽慰母亲尽管放心,我能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自从我到家后,母亲浑身是劲儿,忙着蒸馍、炸鱼、炸麻花、炸绿豆丸子,嘴里还说着,等临走的时候,让我多带上一些,慢慢吃。
父亲啊,一天到晚,也是忙得屁股不挨板凳,只要母亲说家里什么还没买,他就乐呵呵地推出电动三轮往集市上赶。我说,爸呀,让我去吧,你在家好好歇歇。他哪里肯听,总让我陪母亲好好说说话。
我心里清楚,父亲母亲用这种特有的方式,疼爱着庇护着自己的孩子,虽辛苦些,但心里满足快乐。看他们幸福的神情,我的心里也满溢着幸福。
腊月二十七,父亲说,写春联吧,邻居刘大爷、王叔的红纸都送过来了。父亲就是这样,他总认为写的春联才有年味,自从我上了初中,每年父亲都让我提笔写春联,而且,他忙着裁纸的同时,还不忘在一旁指指点点,字要匀称,要在一条线上,内容要贴近生活等等。以后的每一年,父亲都会说一句不变更的话:今年写得比去年好。而我总在父亲的鼓励和鞭策中,追求着完美。
今年的父亲,看着我裁纸,挥毫,眼里满是欣慰,并提醒我,刘大爷有几幅双扇,王叔有几幅单扇,各家需要多少过木(横批),还不忘说上几联,让我书写。“风调雨顺年年好,幸福生活步步高”,“一家人平平安安,祥和年事事顺意”,“知书达理人人夸,孝老爱亲传佳话”,我理解父亲的对子,虽不甚工整严谨,但蕴含着浓浓的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向往和育人之情。
年三十,父亲在院子里,踱来踱去,看我把火红的春联贴得院落喜气洋洋,竟有些激动。
放鞭炮,吃饺子,看春晚,一家人热热闹闹,幸福荡漾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车子飞快地前行着,车上的我,没有丝毫的倦意,依然沉浸在过年的幸福和感动之中。愈加感觉,父母在的地方,年才有年味,回家过年,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