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我校始终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重要的发展目标。以“重学习”为切入点,“立师德”为制高点,“扬个性”为发展点,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教师成长之路,探索出适合我校发展的“3 3 3”校本培训模式(即将教师分为三个层次:新教师“入格”培养,青年教师“升格”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培养;为青年教师铺设三条路子:磨练教学基本功,锤炼教学技能,升华教育思想;为教师创造三种机会:学习机会,实践机会和展示机会)。
一、建立校本培训制度
把校本培训纳入学校的“一五”和“二五”发展规划,把师德、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每月举行一次生活教师和班主任培训,人人参与。学校制订《名班主任考核管理办法》和《名教师考核管理办法》,评选出校级名教师、名班主任,给予奖励表彰。为发挥名优教师的作用,学校进一步完善师徒结对子制度,让学校的名教师、名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及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研究成果的高级教师以传、帮、带的导师制形式带领一批积极要求上进的青年教师共同成长。学校还制订了《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按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突出主动发展的思想,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并加强有效的督查,在组织上、思想上、制度上、业务上、行动上保证一批教师给自己一个准确的人生坐标,确保他们实现“三年入门、五年成才、十年成熟”的总体目标,形成我校青年教师成长的长远机制。
二、创新校本培训形式
为全面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校本培训方式。
案例解读式培训。一是对校外先进教师的成功案例和优秀课例进行推介式解读,以达到学习先进的,借鉴成功的,进而发展自己的目的。二是由教师自己提供教育教学中的案例、课例,其它教师从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出发,从不同视角进行解读,达到开阔思路,增长智慧,共同进步。
听课反馈式培训。一是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提升教学智慧;二是针对教师上的某一堂课进行说课、评课以提升实践智慧。
诊断式培训。一是对教师工作的弱点进行分析诊断,在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发展设计,并通过发展帮助,发展服务,发展促进,从而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二是从反面的案例中剖析教育教学疑难和困惑,寻找突破点,以达到提升教学能力。
“学术沙龙”式培训。学校选择教师关心的主题作为“沙龙”的中心内容,教师各自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真实的交流,自由地对话,达到思维碰撞,智慧分享。
集中强化式培训。学校在明确自身和教师需要的基础上,聘请有关专家或本校在某方面有较高水平的教师,对学校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以解决学校工作中较为普遍的问题。
课题“带动”培训。通过先由骨干教师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并吸引其它教师合作参与,到人人都能独立承担子课题,人人都有课题,再到自己能发掘新课题。教师以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为基础,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进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强化校本培训过程管理
学校建立强有力的校本培训管理体系来保证培训效益的最大化。
定量,就是给教师的培训任务定量,考核量化,从而使培训由软任务变成硬任务。为此学校提出了校本培训“一读”、“二写”、“三上”、“四会”的培训要求:“一读”(坚持每天上网或从刊物上阅读有关教育信息、经验文章、名师教育专著);“二写”(每周至少写一篇教学随笔或反思日记、案例分析等,每学期至少写两份有价值的创新教案和一篇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教学论文);“三上”(每学期至少上一节不同级别的观摩课);“四会”(教学理念会应用;教学经验会总结、教学观摩会评价、教学风格会创新)。通过这些手段加速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化。学校不定期对教师的读书笔记、反思日记等进行检查,并量化登记,期末纳入考核。
求质,就是保证培训质量。学校通过建立校本培训管理机构和过程质量控制机制来保证培训的质量。学校建立了教导处、学科组的校本培训管理机构,并通过定期研讨、汇报交流,不定期督导检查等手段来保证培训过程的质量。教导处对每年的校本培训作出统一规划设计,各科组长成为本科组教师发展的设计者、促进者、帮助者,以切实促进教师的发展。校本培训实行过程管理,实施工作量化考核,并有定期不定期的信息反馈,学校把全校教师的校本培训进行年度考核、评比,纳入教师激励体系,并与评优晋级、评职挂钩。
搭台,就是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学校为教师搭建了各种展示平台,包括建立教师沙龙,教学能力大赛,推荐参加各类竞赛等,将学校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好的做法进行推广,展示个体风采,展示优秀群体。
奖优,就是每年评选表彰一批表现突出的教师。学校每年评选一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名班主任等,以骨干和典型推动和引领全校的校本培训。
经过多年扎实的校本培训工作,学校教师的教育素养逐年提升。近三年中,学校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案例、设计在区级以上发表或获奖的达200多篇,在《人民教育》、《广东教育》等期刊发表的论文也有20多篇;教师参加各类比赛获得区级以上奖励的有300多人次;课题研究成果获省、市奖励的有10多项。学校开展引领型校本培训,创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景与氛围,加快了智慧型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责任感。
(作者单位:惠州市惠阳区实验小学)
一、建立校本培训制度
把校本培训纳入学校的“一五”和“二五”发展规划,把师德、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每月举行一次生活教师和班主任培训,人人参与。学校制订《名班主任考核管理办法》和《名教师考核管理办法》,评选出校级名教师、名班主任,给予奖励表彰。为发挥名优教师的作用,学校进一步完善师徒结对子制度,让学校的名教师、名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及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研究成果的高级教师以传、帮、带的导师制形式带领一批积极要求上进的青年教师共同成长。学校还制订了《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按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突出主动发展的思想,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并加强有效的督查,在组织上、思想上、制度上、业务上、行动上保证一批教师给自己一个准确的人生坐标,确保他们实现“三年入门、五年成才、十年成熟”的总体目标,形成我校青年教师成长的长远机制。
二、创新校本培训形式
为全面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校本培训方式。
案例解读式培训。一是对校外先进教师的成功案例和优秀课例进行推介式解读,以达到学习先进的,借鉴成功的,进而发展自己的目的。二是由教师自己提供教育教学中的案例、课例,其它教师从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出发,从不同视角进行解读,达到开阔思路,增长智慧,共同进步。
听课反馈式培训。一是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提升教学智慧;二是针对教师上的某一堂课进行说课、评课以提升实践智慧。
诊断式培训。一是对教师工作的弱点进行分析诊断,在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发展设计,并通过发展帮助,发展服务,发展促进,从而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二是从反面的案例中剖析教育教学疑难和困惑,寻找突破点,以达到提升教学能力。
“学术沙龙”式培训。学校选择教师关心的主题作为“沙龙”的中心内容,教师各自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真实的交流,自由地对话,达到思维碰撞,智慧分享。
集中强化式培训。学校在明确自身和教师需要的基础上,聘请有关专家或本校在某方面有较高水平的教师,对学校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以解决学校工作中较为普遍的问题。
课题“带动”培训。通过先由骨干教师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并吸引其它教师合作参与,到人人都能独立承担子课题,人人都有课题,再到自己能发掘新课题。教师以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为基础,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进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强化校本培训过程管理
学校建立强有力的校本培训管理体系来保证培训效益的最大化。
定量,就是给教师的培训任务定量,考核量化,从而使培训由软任务变成硬任务。为此学校提出了校本培训“一读”、“二写”、“三上”、“四会”的培训要求:“一读”(坚持每天上网或从刊物上阅读有关教育信息、经验文章、名师教育专著);“二写”(每周至少写一篇教学随笔或反思日记、案例分析等,每学期至少写两份有价值的创新教案和一篇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教学论文);“三上”(每学期至少上一节不同级别的观摩课);“四会”(教学理念会应用;教学经验会总结、教学观摩会评价、教学风格会创新)。通过这些手段加速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化。学校不定期对教师的读书笔记、反思日记等进行检查,并量化登记,期末纳入考核。
求质,就是保证培训质量。学校通过建立校本培训管理机构和过程质量控制机制来保证培训的质量。学校建立了教导处、学科组的校本培训管理机构,并通过定期研讨、汇报交流,不定期督导检查等手段来保证培训过程的质量。教导处对每年的校本培训作出统一规划设计,各科组长成为本科组教师发展的设计者、促进者、帮助者,以切实促进教师的发展。校本培训实行过程管理,实施工作量化考核,并有定期不定期的信息反馈,学校把全校教师的校本培训进行年度考核、评比,纳入教师激励体系,并与评优晋级、评职挂钩。
搭台,就是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学校为教师搭建了各种展示平台,包括建立教师沙龙,教学能力大赛,推荐参加各类竞赛等,将学校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好的做法进行推广,展示个体风采,展示优秀群体。
奖优,就是每年评选表彰一批表现突出的教师。学校每年评选一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名班主任等,以骨干和典型推动和引领全校的校本培训。
经过多年扎实的校本培训工作,学校教师的教育素养逐年提升。近三年中,学校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案例、设计在区级以上发表或获奖的达200多篇,在《人民教育》、《广东教育》等期刊发表的论文也有20多篇;教师参加各类比赛获得区级以上奖励的有300多人次;课题研究成果获省、市奖励的有10多项。学校开展引领型校本培训,创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景与氛围,加快了智慧型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责任感。
(作者单位:惠州市惠阳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