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障。当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水资源短缺;城市供水;节水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一、太原市自来水供应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障。当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为山西省省会城市的太原,水资源总量仅为5.3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为168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量的十二分之一,全省人均量的二分之一。在这样一个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城市,城市供水系统作为保障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对提高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得更为重要,同时也对城市供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市城市供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大规模采矿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的流失。山西以产煤而闻名全国,太原也一样,煤炭探明储量达185亿吨。正是由于长期以来大规模的采矿活动,导致太原的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山西的煤炭开采,把地下打得千疮百孔,形成了数不清的漏斗地形,宝贵的地下水加速流失,地表更为干旱,泉流衰竭加剧。它在产生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本来就紧缺的水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2.自备井超量开采存在很多弊端。目前,因城市供水量不足,形成众多自备井源超量开采,以弥补城市供水的不足。虽然自备井的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太原市供水紧缺状况,但过量开采加剧了地下水位沉降,含水层疏干,产水量减少,使地下漏斗形地区增大,直接威胁到地下水资源的休养生息,严重破坏了太原市的生态平衡。
3.原有给水管道不能适应当前供水的需要。随着旧城经济、文化中心的调整,周边一体化的发展,原本不发达的地区变成了商业繁华、人口密集的区域,原有给水管道逐渐不能适应当前供水的需求,在我市现有输配水管网中,大量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敷设的管道仍在运营,这部分老化管道严重影响了城市供水的安全。供水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因管道老化漏损严重,爆管事故经常发生。
三、针对我市自来水供应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1.减少煤炭生产,保护地下水。对保护太原地下水而言,关闭煤炭生产企业,可谓治本之法。太原市应积极构建长效机制,逐步退出采矿业,全面开展生态恢复治理。近期,山西省政府发布《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要求一律停止核准新建年生产能力低于120万吨的煤矿。从2004年的30万吨/年到如今的120万吨/年,再次提高煤矿准入门槛。无论是对于太原的生态环境,还是对于太原的地下水,整合关闭煤矿这个地下水“抽采大户”都是一个治本良方。
2.加大关井压采工作。为了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充分发挥引黄工程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太原市实施关井压采。按照2003年10月31日太原市建管委、市水务局制定的《太原市引黄供水关井压采实施方案》,对地下水系统进行分区管理,划分了市区范围内为禁采区,市区周边为限采区.关井压采的实施,使得城市地下水源开采由无序转为有序,城市地下水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涵养,为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备水源一律停止开采后,由市自来水公司统一供水,并提供一定的政策鼓励,大型自备水源在关井压采工作实施后,可作为城市战备及应急水源并纳入城市供水水源的监管体系范围内,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可随时开启。
3.对给水管网进行改建、扩建、新建加压站。最近的一个调查显示,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15%以上,除去正常范围内的流失率,如果能够降低10个百分点,即可节省至少52亿立方米。管网漏损率直接影响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及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管网改造等措施,力争把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较低的标准。为不断扩大供水区域,满足更多用户需求,供水企业应加大供水设施的新建来缓解水量的供需矛盾。
4.全面推行阶梯水价的实施。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完善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部署全面实行城镇居民阶梯水价制度。指导意见明确2015年底前,设市城市原则上要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阶梯水价是促进合理、节约用水的重要手段。实施阶梯式水价,在水资源紧缺情况下,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在水资源配置、水需求调节和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作用,无论是从节约公共资源,还是从供水的公益性出发,都是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建设节水型社会,达到科学、合理、节约用水的好方法。
5.全面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再生水利用率。我市市区共有6座污水处理厂,其中4座为城市污水处理厂,另外两座为工业污水处理厂。据统计,我市日排污水量约为67万立方米,日处理污水量约为42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约为62%。近年来,我市加大对污水、雨水排水管网的建设改造力度,加快实施河道,缓洪池等截污工程,确保城市生活污水、地表雨污水、工业废水的合理收集和有效回收。保障污水处理厂的污水供应,确保污水处理厂的高效运行,稳定达标排放。加快中水输送管网的建设,确保中水的有效利用,缓解淡水资源紧缺的难题。
6.加强节约水资源的宣传,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涉及到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让公众从生活的细节中行动起来,搞好宣传引导,加强奖惩机制,营造出一种人人受教育、处处讲节约、点点抓落實、时时不放松的良好氛围;在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和社区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节水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宣传和监督优势,加强对节水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揭露和暴光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和现象。
7.积极开展节水产品研发、加大节水设备的推广力度。积极推广应用节水新产品、新设备、新器具、新技术是城市节水工作的重要载体,是节水成效的直接体现。让社会认同参与,就要加强节水项目的开发与有效推广,应该利用法规制度,规定相关产品的节水标准,对一般非节水产品进行限制,同时对节水产品进行税收、投资等方面的优惠。针对洗澡、做饭、洗衣、冲洗厕所等占家庭用水量的80%以上的情况积极开发和采用节水型家用设备。对大型公共设施、大型住宅区、大型宾馆饭店等建筑物建立中水系统,鼓励实施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雨水用等等。
社会在进步,城市在发展,城市供水将会面临更多、更新的问题,总之,我们要以建设现代化供水事业为指导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民、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城市供水体系,坚持水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供水体系,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建立节水型社会。
参考文献:
[1]太原市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168立方米.太原晚报,2006-03-23.
[2]太原环境地质论文库.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保护地质环境的重要性.2012-4-25.
[3]生产一吨煤代价多少2.5吨煤炭储量2.48吨水资源.楚天都市报,2005-10-22.
[4]中国16省市重度缺水管网漏损率达15%以上.大众网,2014-05-14.
[5]刘百德.实施阶梯水价的意义及建议.给水排水动态,2010,02.
关键词:水资源短缺;城市供水;节水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一、太原市自来水供应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障。当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为山西省省会城市的太原,水资源总量仅为5.3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为168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量的十二分之一,全省人均量的二分之一。在这样一个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城市,城市供水系统作为保障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对提高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得更为重要,同时也对城市供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市城市供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大规模采矿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的流失。山西以产煤而闻名全国,太原也一样,煤炭探明储量达185亿吨。正是由于长期以来大规模的采矿活动,导致太原的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山西的煤炭开采,把地下打得千疮百孔,形成了数不清的漏斗地形,宝贵的地下水加速流失,地表更为干旱,泉流衰竭加剧。它在产生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本来就紧缺的水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2.自备井超量开采存在很多弊端。目前,因城市供水量不足,形成众多自备井源超量开采,以弥补城市供水的不足。虽然自备井的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太原市供水紧缺状况,但过量开采加剧了地下水位沉降,含水层疏干,产水量减少,使地下漏斗形地区增大,直接威胁到地下水资源的休养生息,严重破坏了太原市的生态平衡。
3.原有给水管道不能适应当前供水的需要。随着旧城经济、文化中心的调整,周边一体化的发展,原本不发达的地区变成了商业繁华、人口密集的区域,原有给水管道逐渐不能适应当前供水的需求,在我市现有输配水管网中,大量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敷设的管道仍在运营,这部分老化管道严重影响了城市供水的安全。供水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因管道老化漏损严重,爆管事故经常发生。
三、针对我市自来水供应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1.减少煤炭生产,保护地下水。对保护太原地下水而言,关闭煤炭生产企业,可谓治本之法。太原市应积极构建长效机制,逐步退出采矿业,全面开展生态恢复治理。近期,山西省政府发布《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要求一律停止核准新建年生产能力低于120万吨的煤矿。从2004年的30万吨/年到如今的120万吨/年,再次提高煤矿准入门槛。无论是对于太原的生态环境,还是对于太原的地下水,整合关闭煤矿这个地下水“抽采大户”都是一个治本良方。
2.加大关井压采工作。为了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充分发挥引黄工程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太原市实施关井压采。按照2003年10月31日太原市建管委、市水务局制定的《太原市引黄供水关井压采实施方案》,对地下水系统进行分区管理,划分了市区范围内为禁采区,市区周边为限采区.关井压采的实施,使得城市地下水源开采由无序转为有序,城市地下水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涵养,为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备水源一律停止开采后,由市自来水公司统一供水,并提供一定的政策鼓励,大型自备水源在关井压采工作实施后,可作为城市战备及应急水源并纳入城市供水水源的监管体系范围内,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可随时开启。
3.对给水管网进行改建、扩建、新建加压站。最近的一个调查显示,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15%以上,除去正常范围内的流失率,如果能够降低10个百分点,即可节省至少52亿立方米。管网漏损率直接影响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及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管网改造等措施,力争把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较低的标准。为不断扩大供水区域,满足更多用户需求,供水企业应加大供水设施的新建来缓解水量的供需矛盾。
4.全面推行阶梯水价的实施。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完善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部署全面实行城镇居民阶梯水价制度。指导意见明确2015年底前,设市城市原则上要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阶梯水价是促进合理、节约用水的重要手段。实施阶梯式水价,在水资源紧缺情况下,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在水资源配置、水需求调节和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作用,无论是从节约公共资源,还是从供水的公益性出发,都是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建设节水型社会,达到科学、合理、节约用水的好方法。
5.全面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再生水利用率。我市市区共有6座污水处理厂,其中4座为城市污水处理厂,另外两座为工业污水处理厂。据统计,我市日排污水量约为67万立方米,日处理污水量约为42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约为62%。近年来,我市加大对污水、雨水排水管网的建设改造力度,加快实施河道,缓洪池等截污工程,确保城市生活污水、地表雨污水、工业废水的合理收集和有效回收。保障污水处理厂的污水供应,确保污水处理厂的高效运行,稳定达标排放。加快中水输送管网的建设,确保中水的有效利用,缓解淡水资源紧缺的难题。
6.加强节约水资源的宣传,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涉及到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让公众从生活的细节中行动起来,搞好宣传引导,加强奖惩机制,营造出一种人人受教育、处处讲节约、点点抓落實、时时不放松的良好氛围;在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和社区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节水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宣传和监督优势,加强对节水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揭露和暴光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和现象。
7.积极开展节水产品研发、加大节水设备的推广力度。积极推广应用节水新产品、新设备、新器具、新技术是城市节水工作的重要载体,是节水成效的直接体现。让社会认同参与,就要加强节水项目的开发与有效推广,应该利用法规制度,规定相关产品的节水标准,对一般非节水产品进行限制,同时对节水产品进行税收、投资等方面的优惠。针对洗澡、做饭、洗衣、冲洗厕所等占家庭用水量的80%以上的情况积极开发和采用节水型家用设备。对大型公共设施、大型住宅区、大型宾馆饭店等建筑物建立中水系统,鼓励实施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雨水用等等。
社会在进步,城市在发展,城市供水将会面临更多、更新的问题,总之,我们要以建设现代化供水事业为指导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民、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城市供水体系,坚持水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供水体系,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建立节水型社会。
参考文献:
[1]太原市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168立方米.太原晚报,2006-03-23.
[2]太原环境地质论文库.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保护地质环境的重要性.2012-4-25.
[3]生产一吨煤代价多少2.5吨煤炭储量2.48吨水资源.楚天都市报,2005-10-22.
[4]中国16省市重度缺水管网漏损率达15%以上.大众网,2014-05-14.
[5]刘百德.实施阶梯水价的意义及建议.给水排水动态,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