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事件中人物典型报道研究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典型人物报道作为新闻媒体的报道方式之一,发挥着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特别是在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典型人物报道的作用更加凸显。本文试通过传统主流媒体以及新媒体对“中国好人”尹建平的连续报道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典型报道存在的问题以及创作出让受众喜闻乐见的典型报道的方法。
  【关键词】突发性事件;典型报道;新媒体;尹建平
  所谓突发性事件,就是指某一事件毫无征兆的突然发生,并且会对公共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破坏的社会事件。这类事件被划分成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安全事件。 [1]由于突发性事件的突然性和不可预知性,其新闻价值也不言而喻,所以新闻媒体在进行这类事件报道时,需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为读者提供及时、详尽的信息。就目前来看,每当有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各大新闻媒体都对该类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公众对灾害的现状以及政府决策都非常关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有一种重要的新闻报道形式就是“典型报道”。典型报道是什么?经验消息往往就被称为典型报道,主要就是比较全面系统地报道某一具体部门的成功做法或典型经验,是起到用典型来指导一般的作用。教育人民和引导工作的作用通过典型报道来显现。[2]
  2016年6月底持续强降水,造成南方各地汛情紧急,引起社会高度重视,公众也对此类灾害新闻报道极为关注。“中国好人”尹建平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背景之下。现以“中国好人”尹建平的典型报道为例,分析在突发性事件发生后,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是如何对尹建平的事迹进行报道的,这一系列报道都具有哪些特点,以及报道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改进。
  一、对尹建平典型报道的分析
  (一)传统主流媒体报道中的尹建平
  2016年7月9日下午5点,持续工作了五天五夜后,54岁的马鞍山市含山县三龙村党总支书记尹建平最终因为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确认为脑死亡,不幸离开了我们。
  7月12日《人民日报》要闻版发表文章《抗洪书记的五天五夜》,整篇文章情感细腻、丰富。从叙事手法上来看,运用时间推进式的写作手法向我们讲述了尹建平同志在这五天五夜里为三龙村的群众做了哪些实事。从7月1日凌晨4点,尹建平发现雨情告急,急匆匆的赶到村委会,召集了村两委干部会议,紧急部署抢险工作。早上5时,尹书记发现小荒圩段出现了险情,于是向堤坝调运物资,抓紧对小荒圩的抢险。7月1日上午10时,三龙圩出现渗漏和管涌,洪水侵袭大堤,汛情十分紧急,尹建平在第一时间召集党员干群上埂保护圩堤。 10时30分左右,洪水将小庄、裴保等5个自然村淹没,尹建平安排专人紧急转移受灾村民。上午11时,暴雨依然不见小。为防止险情范围扩大,尹建平调来了两台挖土机,挖泥来增高圩堤,同时也进行清除淤泥工作,处理了多处险情。尹建平即使被雨淋透了,仍然在堤上不停地打电话安排专人看守圩堤。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降水量早已达到历史极值,三龙电站和唐刘电站的几台排灌机器不停地运转着,但是圩里的水仍然没有任何减退的迹象。三龙圩在经过暴雨的袭击后,曾经的农田已变成一片江河。尹建平眼睁睁地看着5000多亩农作物被水淹没,他心急如焚,担心农作物被毁,面临着绝收的危险。为了解决困境,他决定自己建立排水站。7月5日上午,尹建平来到了县镇主管部门请求增添排水机,派人购买机器的相关配件。由于时间过于紧迫,根本找不到专人来安装,他找来了村里做电工的村民现学现装。没有泵管,又请来木工,用木板自制水槽,一个临时的排水站在尹书记的统筹下在几小时内就建了起来,开始对农田进行抽水,5000多亩农田最终保住了。7月5日晚,雨势渐渐变小,险情也暂时得到了缓解,尹书记最终在同事的劝说下回到了家。哪想到尹建平刚回到家,就晕倒了。当天晚上尹建平被紧急转院到安徽医科大学巢湖附属医院,医生诊断为因劳累过度诱发的脑溢血,尹建平很快被转入了重症监护室,最后还是因为病情严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3]整篇报道的叙事结构非常清晰,让读者能够很清楚地了解到尹建平这五天五夜都做了些什么。
  《人民日报》发表的《抗洪书记的五天五夜》迅速被凤凰资讯、网易新闻、新浪新闻等门户网站转载。尹建平的感人事迹受到了媒体的关注和追踪。
  (二)主流媒体典型人物报道的特点
  1、内容彰显时代性
  “中青网”发表了一篇有关尹建平书记的评论《抗洪书记尹建平:用生命演绎忠诚绝唱》,文章读完让人激情澎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其艰难,方显勇毅”、 “为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这些都彰显了时代性。
  2、具有教育意义
  典型报道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典型报道来起到教育民众的作用,达到促进社会发展的效果。对尹建平的典型报道会改变部分受众持有的“基层党员不作为”的观念,让民众相信大多数党员干部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3、具有社会现实性
  新闻报道中的典型人物要客观真实。在对尹建平同志的一系列新闻报道中,报道的内容都是记者通過采访尹建平的家人、同事以及三龙村的村民得来的,都是一些和尹建平有着密切联系,且对其生活和工作非常了解的一群人。
  (三)主流媒体在典型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1、报道面较窄
  在突发性事件中的典型报道中,媒体聚焦的对象多是牺牲了的典型,活着的典型有时容易被忽视,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活着的典型可能会比死去的典型更具有效仿的意义和价值,因为受众可以在活着的典型身上看到更加真实的精神。
  2、缺乏独特角度
  尹建平的事迹在《人民日报》要闻版刊登以后,各大媒体纷纷关注,进行连续式的报道。报道的内容有些缺乏独特的角度,这样的报道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可能激不起受众的热情,起不到宣传和引导受众的效果。
  3、作品缺乏深度
  阅读有关尹书记的多篇报道后,内容大多包括尹书记如何抢险、如何保住五千亩农田、如何组织村民自制排水机等等,总的来看,缺少有关于尹书记的深度报道。   (四)新媒体报道中的尹建平
  微信公众号上也大量发布、转载有关尹建平的报道。但主要是地方公众号的报道,有中共含山县委宣传部创办的“美好含山”、含山县司法局创办的“含山普法”、马鞍山市委员会组织部主办的“小马先锋”、马鞍山日报社主办的“皖江在线”等新媒体在平台上发布的文章。
  从文章的传播效果来看, 读者通过公众号推送有关尹建平的文章后,让更多的社会个体广泛参与到信息传播中来,扩大信息交流和新闻传播的效果,使得新闻的影响力更大,传播范围更广。
  二、如何做好突发性事件中的典型报道
  (一)与新媒体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读者数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微信、微博、论坛等新媒体的用户数量因智能手机的普及而逐年上升。传统媒体要与新媒体实现融合,建立网络媒体渠道来适应迅速发展的媒体环境。尹建平的感人事迹之所以能够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共同努力的结果。传统媒体的深度好文加上新兴媒体传播优势,扩大了典型报道的影响力。传统媒体发布信息的速度已经跟不上受众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了,而时间是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关键,新媒体能弥补传统主流媒体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塑造生活化、平民化的典型人物
  成功的典型報道要将典型的生活进行还原,要具有真实性。从《好人尹建平:“抠门”书记的责任在肩》的报道中可以看出,叙述的内容主要是从尹建平的生活出发,家里的椅子都是尹书记捡来的,床板破烂不堪也舍不得丢掉,去县城开会还要和其他行政村干部一起拼车,塑料管子当拐棍,女儿生病,放弃缴纳社保,也不愿意向组织上张口。正是由于尹书记的勤俭节约,尽职尽责使得三龙村从一个后进村变成了一个先进村。这些生活中的细节才更让尹建平的事迹感人,令人敬佩。
  (三)重视深度采访和细节的描写
  在《从小事做起,“抠”书记带出富裕村》一文中,细节处理得非常好,比如写到尹建平的“抠”时就写到,“尹建平所谓的‘抠’,舍不得浪费公家一分钱,把公家的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三龙村开展两学一做活动时,村支部会议室内挂一条横幅,当时,有人提议去打字店打印。尹建平却说没有必要花费那些钱,于是他拿出纸笔洋洋洒洒地写下了‘学党章党规 学系列讲话 做合格党员’十五个大字。”尹建平这样的“抠门”书记才是真正为人民做实事的好干部。正是这些细节的描写才会让受众觉得报道具有真实感。
  结语
  典型报道就是塑造普通人为之尊敬的榜样,在舆论和思想高度活跃的当下,长篇大论、“高大上”式的典型报道的引导作用逐渐弱化,特别是在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受众的神经极为敏感,过分夸大的报道反而会引起受众的疑惑。要避免受众对典型报道产生负面印象,就要灵活运用媒体的传播功能,加强受众和媒体之间的互动交流,拉近受众和媒体的距离。同时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实现融合,发挥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的优势,真正保证突发性事件中的典型报道能够发挥出较好的社会效果。
  注释:
  [1]董锡波,张野.试析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自言和借言 [J].新闻研究导刊,2016(04).
  [2]童兵.典型报道:功能、不足和改革[J].新闻记者,2011(10).
  [3]朱思雄,叶琦.抗洪书记的五天五夜[N].人民日报,2016-07-12(4).
  (作者单位:含山县广播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摘要】全球化、互联网思维正在催生传统纸媒外事报道的创新转型。笔者所在城市深圳正在全力建设国际化城市,为传统的外事新闻报道带来了更多创新挑战与拓展机遇。作为一名资深外事记者,笔者通过此文试图以自身经历阐述:用世界眼光为城市迈向国际化的发展进行谋划将成为外向型城市外事新闻报道的新趋势,通过报道传递更多来自全球的有效信息,为城市管理、产业发展、市民生活提供更多国际化经验,为城市融入全球化大潮发挥媒介的
【摘 要】党报党刊一直是理论传播的重要阵地。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创立的“理论头条”微信公众号以“让理论通俗化、大众化,让理论流行起来”为宗旨,创立之后短短半年时间里,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成为构建理论传播的新路径。  【关键词】理论传播;理论头条;媒体转型  理论传播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各行各业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党报党刊一直是理论传播的重要阵地,但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党报党刊的
【关键词】视觉修辞;纪录片;修辞手法一、视觉修辞与纪录片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说道:“修辞学就是在一定场合通过思辨发现适当的说服别人的方法的能力”。修辞学研究的是能够达到既定目标的手段,是一种说服人的话语策略。对于修辞学的研究,不同历史阶段对其的关注点也不同。当下,人们认为所谓的修辞是在特定的具体环境下,通过有意识地进行话语建构和理解,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随着修辞学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地发生变化
【摘 要】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节点。中国新闻事业自外报来华得到发轫后,在辛亥革命时期达到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报刊揭露了晚清政府虚伪的“立宪”新政,并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引导国民探讨关于“国家再造”的猜想与假设,同时不遗余力地进行民主启蒙和民主传播,以达到破旧立新的目的。  【关键词】报刊;辛亥革命;报刊思想  一、报纸与革命宣传的关系  (一)报纸与革命宣传  辛亥革命并
【摘 要】基于游戏符号产生的虚拟情境互动,虽然没有现实互动的强情感介入、社会因素影响,但是其对参与者所产生的影响已经逐步从虚拟情境向现实情境延伸,对人类认知交往和社会互动产生复杂影响。移动游戏符号互动是基于游戏符号符号化、规约符号粘性化、伴随文本表演化等动因,在此基础上的移动游戏呈现行业生态混乱、价值认同消解、移动游戏成瘾等发展乱象。符号泛化是游戏深度情境互动的产物,但也需要积极引导催生价值意义
【摘 要】突发公共事件暴发后,因其与群众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群众,对媒体的宣傳要求都更高。媒体既要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群众关切,又要防止发生次生舆情,误导群众,这对媒体自身也是一场重大考验。本文以安徽经视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的融媒传播为例,谈谈如何把握融媒体语境下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时度效”。  【关键词】融媒体;突发公共事件;时度效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
[摘要]微综艺,是一种在综艺节目与短视频火爆背景下出现的综艺节目新形式。微综艺出现后,凭借自身的优势,表现出不俗的引流能力,引起各大平台、MCN机构、综艺制作公司的重视,逐渐形成行业融合新趋势。本文对这种新的节目形式进行剖析,明确其定义、类型,分析其优势以及发展隐忧,以期对今后综艺节目的内容创作和形式创新提供一点启示。  [关键词]综艺节目;微综艺;短视频;发展隐忧  2019年10月,一档由马薇
【摘要】不同于传统阅读形态,社会化阅读强调阅读过程中的互动性。社会化阅读APP是目前读者开展社会化阅读活动的重要渠道,通常具有信息聚合、个性推荐和社交功能。本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例,利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化阅读APP的使用行为特征。该研究的结果对于启发社会化阅读APP服务商思考如何提高社交功能对用户的吸引力,如何提升用户在社会化阅读过程中参与评论的积极性都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社会化阅读
【关键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重庆公交坠江事件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科技学院2018年科研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XKY028。  根据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界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1]随着
【摘 要】在媒體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广播媒体的直播节目只有不断创新、提高品质,才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本文以山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的直播节目为例,从节目策划、弘扬时代主旋律、讲好抗疫故事、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对如何发挥广播直播节目的优势,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直播节目;精心策划;主题报道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新媒体迅速崛起,传统媒体面临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