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高毒力苏云金芽孢杆菌HB-3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来源 :植物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ml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自然死亡的玉米螟幼虫体内分离获得一株对玉米螟高毒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编号为HB-3。该菌株产生菱形和方形两种晶体蛋白。纯化晶体及孢晶混合物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玉米螟具有较高毒力,LC5。分别为5.82μg/mL和5.94μg/mL,对尖音库蚊也有一定毒力,LC50分别为16.59μg/mL和17.50/μg/mL。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HB-3与已知的蜡螟亚种(Bacillusthuringiensis subsp.galleriae)基本一致,血清型为H5ab。晶体蛋白的SDS-PAGE分析表明,HB-3菌株晶体蛋白至少由分子量为133kDa、65 kDa、45 kDa和23 kDa的4种多肽组成。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 晶体蛋白; 毒力测定; 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 S 476.11
  苏云金芽孢杆菌(acillusthuringiensis,Bt)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反应细菌,杆状,能形成内生芽孢。该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资源丰富,不同地理生态环境中其群体的分布特点、基因类型、杀虫谱等具有多样性。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生态与气候条件复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作者从东北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中死亡玉米螟幼虫虫体分离出一株杀玉米螟幼虫和尖音库蚊幼虫的高毒力菌株,并对其形态、晶体蛋白、血清型分类及杀虫毒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标准菌株有苏云金亚种(H1)、幕虫亚种(HH1)以色列亚种(HH14)、HD-l(HH3ab)、阿莱亚种(HH3ac)、鲇泽亚种(HH7)、库斯塔克亚种(HH3abc)、猝倒亚种(HH4ab)、蜡螟亚种(HH5ab)。用于生理生化特性及H—血清型鉴定,均为本实验室保存。苏云金芽孢杆菌HB-3为本实验室从自然死亡玉米螟幼虫分离获得。
  
  1.2 供试昆虫
  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 Guenee)初龄幼虫、尖音库蚊(Culexpipiem Linnaeus)3龄幼虫,均为沈阳化工研究院农药生物测定中心的室内饲养敏感品系。
  
  1.3培养基和试剂
  LB固体培养基:酵母浸膏0.5%、蛋白胨1.0%、琼脂1.8%、NaCll.0%,pH7.0。LB液体培养基:酵母浸膏0.5%,蛋白胨1.0%,NaCl 1.0%,pH7.0。LB半固体培养基:酵母浸膏0.25%,蛋白胨0.5%,NaCl 0.5%,琼脂0.2%一0.3%,pH7.0。晶体蛋白裂解液:10g/LSDS,2%p—巯基乙醇(体积分数),6mol/L尿素,pH 10.0。
  
  1.4培养与观察
  将冰箱保存的斜面菌种活化后接种到LB固体培养基中,30℃培养18—24h,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取25 mLLB液体培养基于250 mL三角瓶中并接种,置30℃恒温摇床,230r/min振荡培养8 h后涂片镜检。观察菌体的运动性及鞭毛情况。
  
  1.5 伴胞晶体的分离纯化及晶体蛋白浓度的测定
  参照王瑛等的液体双相法,进行伴孢晶体的分离和纯化。发酵液中晶体蛋白浓度测定参照顾真荣,彭中允方法,将提纯的晶体配成2.0 mg/mL浓度的母液,稀释成一定梯度浓度后,经过离心处理,制成标准晶体液,用紫外吸收法测定ODH280。值,绘制晶体量与光密度值的标准曲线。将发酵液制备成样品晶孢液后按照标准晶体液的处理方法处理后,用紫外吸收法测定ODH280值。
  
  


  1.6 生物测定
  将纯化晶体和孢晶混合物制成不同浓度的感染液,测定对玉米螟和尖音库蚊的室内毒力。其中玉米螟的生物测定采用感染饲料法,每组供试幼虫30头,每个处理3次重复。于25℃饲养48h,调查死亡头数,计算LC280。尖音库蚊的生物测定参照陈在饵等的方法进行,每组供试幼虫30头,每个处理3次重复。于25℃饲养48h,调查死亡数量,计算LC50
  
  1.7 生理生化试验及H-血清型鉴定
  按高秀梨方法进行。
  
  1.8 晶体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
  SDS-PAGE凝胶制备参照F.奥斯伯的方法,浓缩胶和分离胶浓度分别为4%和10%。标准分子量蛋白组成为:116 kDa、66kDa、45kDa、25kDa和14kDa。在晶体样品中加人等量的样品缓冲液混匀,沸水煮3~5 min。10 000 r/min离心2 min,取上清液上样。采用恒压电泳,浓缩胶中电压为100V;分离胶中电压为150V。染色,脱色,根据标准蛋白计算分子量。
  
  2 结果
  
  2.1 形态与培养特征
  HB-3菌株革兰氏反应阳性,营养细胞杆状,两端钝圆,单生、双联体或以双联体为单位连成短链状,菌体大小(1.08~1.30)μmX(2.5~3.18)μm,芽孢椭圆形,孢囊微膨大,有的近中生,有的居于菌体一端(较少),大小为(0.73—1.10)btmX(1.40~1.95)pm,晶体有菱形和方形两种(图1),菱形晶体的大小为(0.72~0.85)pmX(1.02~1.36)μm,方形晶体大小为(1.07~1.19)μmX(1.06一1.23)μm,周生鞭毛,运动活跃。在平板培养基上培养,菌落为圆形,白色,边缘不光滑,不透明。
  
  2.2 晶体蛋白浓度
  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定样品280 nm下的吸光值为0.748,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其晶体蛋白浓度可达5.84mg/mL。
  
  2.3 毒力测定结果
  通过生物测定方法考察了HB-3菌株的纯化晶体和孢晶混合物对玉米螟、尖音库蚊的毒力。该菌株对玉米螟有较高的毒力,纯化晶体和孢晶混合物的LC50。值分别为5.82μg/mL。和5.94μg/mL。对尖音库蚊有一定的毒力。纯化晶体和孢晶混合物的LC50值分别为16.59μg/mL。和17.50μg/mL。(表1)。
  
  2.4 生理生化试验及H—血清型鉴定结果
  按照常规方法对菌株的10项生理生化性状进行了研究,供试全部标准菌株基本都可重复原始性状。结果见表2(附后)。
  


  从表2中可以看出,HB-3菌株在其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淀粉酶、蛋白酶、尿酶,不产生卵磷脂酶,可 以利用七叶灵、甘露糖、蔗糖、水杨苷、葡萄糖,并可生成色素。各项反应结果与标准菌株相比较,不难看出HB-3菌株与蜡螟亚种(Haab)的生化反应结果最为接近,仅菌膜的结果不一致。而与其他标准菌株相比则有较大差异。因此,初步断定该菌株属于蜡螟亚种。
  采用标准菌株H1—H14与HB-3进行了交叉凝集试验和交叉吸收试验(表3)。
  


  通过标准菌株H1—H14与HB-3的交叉凝集试验发现,HB-3只与蜡螟亚种(Haab)发生凝聚反应。从而初步断定HB-3菌株与蜡螟亚种(H5ab具有相同的鞭毛抗原因子。从表3可以看出,HB-3与蜡螟亚种(H5ab)发生凝集反应的凝集效价为20 480。从交叉凝集吸收试验结果(表3)中可以看出标准抗血清H5ab被HB-3菌株的鞭毛抗原饱和后,不再与标准菌株的鞭毛抗原发生凝集反应;同样当HB-3菌株的抗血清被相应的标准菌株的鞭毛抗原饱和后,也不再与其本身的鞭毛抗原起反应。说明HB-3菌株与其相对应的标准菌株蜡螟亚种(H5ab)具有完全相同的鞭毛抗原因子。因此,可以确定菌株HB-3属苏云金芽孢杆菌血清型H5AB
  
  


  2.5 晶体蛋白SDS—PAGE分析结果
  通过与标准蛋白带比较,可知HB-3菌株晶体蛋白主要由4种多肽组成,其分子量分别为133kDa、65 kDa、45 kDa和23 kDa(图2)。根据查阅资料”1,产生菱形和方形晶体的Bt菌株,其晶体蛋白成分主要为130~140 kDa、70~80 kDa,因此认为133 kDa、65 kDa为该晶体蛋白的活性成分。
  


  
  3 讨论
  
  本研究从自然死亡的玉米螟幼虫体内分离到的HB-3菌株不仅对鳞翅目昆虫具有较高毒力,同时还对尖音库蚊幼虫也表现出一定的毒力,表明从自然界中的死亡虫体中分离苏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说明从虫尸内筛选高毒力菌株并不一定要从目标昆虫体内分离。
  关于晶体蛋白的提纯方法普遍采用的主要有3种:液体双相法、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和碱裂解法。采用液体双相分离法可以获得理想纯度的晶体,但影响该法提纯纯度的因素较多;应用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晶体蛋白量较少且最适的蔗糖浓度梯度不易控制,孢晶混合物不能完全分离,而且离心时间长;碱裂解法操作简便,时间短,蛋白提取量大,但蛋白纯度较低,不适合晶体蛋白特性的研究,比较适合大量提取。
  本试验中认为133kDa、65kDa为该晶体蛋白的活性成分,主要根据喻子牛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的生产和应用》一书中关于Bt伴胞晶体的毒力机理部分的相关说明。书中认为一般分子量为27kDa左右的多肽主要存在于不规则形伴胞晶体中,而该类晶体一般对鳞翅目无毒,对鞘翅目有高毒力,而根据本试验观察的晶体形态和毒力测定结果,初步认为谱带中的23kDa的蛋白并不是该菌的活性成分。45kDa的蛋白多肽未见报道,因此认为分子量为45kDa和23kDa的蛋白可能是由于大分子量的蛋白降解引起的。
  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表明纯化晶体的LC50略高于孢晶混合物,说明该菌株的活性成分主要为晶体蛋白,芽孢低毒或无毒。这与很多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有所不同,可能与菌株间存在的差异有关。
其他文献
摘要 小麦叶锈病是四川冬、春麦上的常发病害,但仅在局部地区偶尔流行;叶锈菌在盆地内以夏孢子越冬,仅很少夏孢子能越夏,其主要越夏场所在海拔800~3500m地区的各类小麦上,而在1900m海拔地区、6~8月均温19.5℃的地方越夏菌量最大,呈显著优势。小麦秆锈病则是春麦区偶然流行的病害,其在盆地内常年无越冬菌源,但可在盆地内直至3 500m海拔地区的小麦上越夏,其中以1 500m以下,特别是700
期刊
摘要 有效的灭虫处理技术是防止苹果绵蚜进一步扩散危害的重要手段。本试验用48%毒死蜱处理带虫苹果枝条和幼苗以及冷藏处理带虫苹果果实,结果表明:接穗和幼苗分别经48%毒死蜱乳油15印倍液浸泡处理10s和30s,48h后可完全杀灭其上苹果绵蚜,且安全可靠;而带虫果经低温(3℃)冷藏处理40d后仍不能完全杀灭果实内的苹果绵蚜。  关键词 有害生物化学防治; 苹果绵蚜; 消毒处理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在室内分别测定了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啶虫脒乳油、40%毒死蜱乳油5种杀虫剂对甘蓝蚜的毒杀作用及对蚜茧蜂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浸渍法处理叶片上甘蓝蚜48h以后,5%天然除虫菊素、10%吡虫啉对甘蓝蚜虫的毒杀效果优于其他3种杀虫剂;用浸渍法处理蚜茧蜂蛹,除40%毒死蜱对其影响较大以外,其他4种杀虫剂处理的蚜茧蜂蛹羽化率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不显
期刊
摘要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杀菌剂对杜果炭疽病菌和杜果蒂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咪鲜胺·异菌脲对炭疽菌的毒力最高,EC50和EC75分别为0.12μg/mL和0.27μg/mL、其次为咪鲜胺。而与杜果炭疽病菌相比,4种杀菌剂对杧果蒂腐病菌生长影响差异并不明显,异菌脲对蒂腐病菌的毒力较高,EC50和EC75分别为0.35μg/mL和0.82μg/mL。采后病害防治试验表明,267μg/mL咪
期刊
摘要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北京平谷区3个桃园的125株桃褐腐病菌对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异菌脲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发现甲基硫菌灵对桃褐腐病菌的ECs。主要分布在1.0Xl0-5~0.2μg/mL,戊唑醇对桃褐腐病菌的EC50。主要分布在0.006~0.022μg/mL之间。异菌脲对桃褐腐病菌的EC50。主要分布在0.15~0.55μg/mL之间。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的桃褐腐病菌对这3种杀菌剂
期刊
摘要 用吡唑解草酯浇灌小麦,试验结果表明,50μmol/L吡唑解草酯处理抗6号小麦,可使其细胞色素P450含量达到最大值108.18pol/mg蛋白质,为对照组的1.67倍;100μmol/L吡唑解草酯处理敏18号小麦,可使其细胞色素P450含量达到最大值80.97pmol/mg蛋白质,为对照组的1.86倍。吡唑解草酯对两个小麦品种的细胞色素P450均有诱导作用,抗 6号小麦更容易被诱导,这与两
期刊
摘要 根据番茄叶霉病高抗基因Cf-9的基因序列设计3对特异扩增引物,以近等基因系和本组的多重PCR检测材料为试材,扩增cf-9基因1~2867bp之间的单拷贝片段,3对引物分别扩增出560bp,1 000bp,1 080bp的特异片段。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TaqI,HindⅢ,HinfⅠ,EcorⅠ酶切,限制性内切酶Taq工酶切特异引物SCARl扩增的560特异片段具有酶切多态性,抗病品种酶切出4
期刊
摘要 研究了豆饼粉、泥碳土、木屑、KCl和尿素按不同配比制成的4种配方的存活基质对生防菌ANIT—8098A在室内的保存、田间防效和土壤定殖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8.0%豆饼粉、46.0%泥炭土、40.0%木屑、5.0% KCl、1.0%尿素制成的生防菌制剂ANIT—3号存活基质对生防菌ANIT—8098A室内保存效果最好,经90d后保存率仍高达83.33%;生防菌制剂ANIT—3号在田间
期刊
摘要 根据菊科植物P450基因CYP75B5(GenEMBL AF313489)和CYP75B6(GenEMBL AF313488)核酸序列同源区设计引物,用RT—PCR方法从紫茎泽兰植株中获得一大小为378bp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片段。经克隆、测序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由该片段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CYP75B5和CYP75B6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具有 79.5%和85.6%的同源性,与CY
期刊
摘要 对123个柑橘衰退病毒柚分离株进行p25/Hinfl RFLP分析明确:样品中,单一P25/Hinfl RFLP组群样品占样品总量的82.9%,说明我国田间受侵染柚类中柑橘衰退病毒株系相对较为单一;RFLP组群6的样品占样品总量的79.7%,说明目前柚类生产上的优势流行株属于P25/Hinfl RFLP组群6,初步认定为强毒株系;柑橘衰退病毒株柚分离株S102、S104、S106、S10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