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的潜在作用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Sky_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美感、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与各位同仁共勉。
  【关键词】音乐欣赏;陶冶情操;抽象思维;审美能力
  在音乐欣赏课中,对欣赏教学的研究日益深化,教师的教学水平在逐步提高。这里我们就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 有无抽象思维的必要
  音乐欣赏是否需要给抽象思维留有位置?对这个问题,有些中学音乐教师的认识是不确切或不明确的。他们通常把学生失去欣赏音乐的兴趣归咎于用抽象思维的方式思考音乐,认为欣赏音乐只是感性体验的事,中学生年龄段不适宜讲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学应突出直观性。他们讲述音乐喜欢从标题着眼,把想象中的视觉形象描绘得有声有色,或者讲一个天花乱坠的故事,让学生按图索骥。
  苏联教育学专家、心理学家赞科夫认为,现代心理科学并没有为“儿童思维要具体”的结论提供任何根据。他并不否定直观在小学生思维中的巨大作用,但他认为不能把直观形象的表象看作是学龄初期儿童思维的主导成分。相反,他指出只有抽象和概括方面的进步,才能首先表明学龄初期儿童的思维里所发生的变化。(注 :李玢:《世界教育改革走向》第124页,97中国社会科学版)小学生尚且需要克服思维中固有的片面性,中学生为何就该在音乐学科中轻视理论知识的主导作用呢?
  诚然,形象思维是音乐欣赏的重要思维方式,人们欣赏音乐时往往不很明确但却敏锐地感到音乐形象中有某种东西、某种意义打动和吸引自己,这是一种美感的直觉能力。但这不等于说音乐欣赏只需要单一的思维方式。思维科学告诉我们,抽象与形象两种思维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结合为用的,扬长避短,各显其能。其生理依据是人类左右脑半球之间有两亿条排列得很规则的神经纤维,每秒钟之内可以在两半球之间往返传输四十亿个神经冲动,共同完成思维活动。(注:新科丛书《关于思维科学》第114-115页,86上海人民版。)
  美国作曲家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把音乐欣赏分为共时性的三个阶段,在其中第三阶段即“纯音乐的阶段”里,听赏者“必须更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尤其重要的是,为了追随作曲家的思路,必须懂得一些音乐曲式的原理。”(注: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第10-11页,84人民音乐版。)科普兰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理想的聆听者是同时既能进入音乐又能超脱音乐的,他一方面品评音乐,一方面欣赏音乐……因为作曲家为了谱写自己的乐曲,也必须进出于自己的乐曲,时而为它所陶醉,时而又能对它进行冷静的批评。”(注: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第10-11页,84人民音乐版。)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篇幅是在讲述音乐的表现手段。
  各门艺术都有其形式结构方面的要求,音乐作为一种抽象艺术在这方面最为突出和严格。对音乐形式因素方面的思索评价当然是逻辑思维。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形式因素并不仅仅是感性材料,而是经过理性的组合后成为审美体验的载体,这种载体可以是形象的,也可以是非形象的。自律性的音乐更具抽象性,但比那种负担着表象效能的他律性音乐在诉诸人的感受性方面毫不示弱,甚至更直接、更强烈、更深刻。斯特拉文斯基甚至指出,在音乐理解中,只存在着对“手段”的理解,而无有他哉!(注:蒋一民:《音乐美学》 第173页,91人民版。)这种观点是否失之偏颇姑且不论,至少它强调了音乐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审美教育实 践与经验告诉我们,一个能用概念性的音乐术语正确描述音乐的结构逻辑的学生,比只会随心所欲地用具象的客体比拟音乐的学生,在对音乐表现手段的关注上要更投入,因而,对音乐的理解有更多“音乐的”凭附。在审美观照的活动中,他们往往可以超越音响的客观实在和表面形象,把握住充溢着生命的音乐内涵的独特传达方式,感受到充分反映出艺术家创作个性的审美体验。这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珠联璧合的境界,不正是音乐欣 赏教学所追求的吗?
  2. 如何看待审美的主观性
  俗话说,趣味无争辩。一位中学音乐教师在黑板上抄了一个公式:审美逻辑=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另一位老师给中学生听各种管弦乐器演奏的音乐后让他们描述音色感受,结果如其文章所写:“由于听觉上的差别,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主观评定'。”这一切似乎告诉了我们,审美感受是纯主观的,欣赏音乐本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认识到审美个性的存在,这丝毫没错。问题在于,如果音乐欣赏中根本不存在审美评价的客观标准,唯个人对个别音乐作品的体验为是,那么,音乐欣赏教学岂非在浪费时间?
  音乐作为审美对象,并不是一种清晰可辨的物体,也不像理论文章中的概念、范畴那样具有逻辑的严格规定性,它往往是多义的、朦胧的。因此,它可以召唤接受者在欣赏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审美主体在欣赏过程中的创造作用不应被无限夸大。
  英国音乐理论家戴里克。柯克在《音乐语言》一书中谈到音乐文本的客观性质,他认为音乐形象有不确定的一面,也有确定的一面。谁要是把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解释成一首“骂人的诙谐曲”或一首“压抑的田园曲”,“我们一定会认为他是个一知半解、无乐感、对贝多芬无同感的人”,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有病态的情感。”(注:戴里克。柯克:《音乐语言》第33页,81人民音乐版。)这个乐章尽管未用《葬礼进行曲 》之类的标题而只标着Allegretto,欣赏者或许会对将该乐章描绘成“含蓄的悲歌”还是“沉重的哀曲”持不同意见,但通常不会认为把它说成“嬉笑怒骂”或“乐彼之园”是合性合理的,因为作品的音乐形式特征会对欣赏者适当的情感反应与想象施加某些限制。
  可见,音乐作品本身具备固有的意味和价值,尽管这种意味和价值具有相对性,但决非欣赏者认为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因此,在欣赏教学中,无论是以教师的趣味与想象限制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还是到另一个极端,一味鼓励学生“自由想象、任意感受”,以致教师放弃指导,都是不可取的。
  收稿日期:2013-04-12
其他文献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充满生命活力的,充满了人文关怀、师生零距离对话平台、问题探索、知识魅力的课堂。新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构建新的语文课堂,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赏识学生,激励学生树立自信  教育是培育人的事业,课堂则是走出人的地方。我们农村小学语文课堂能走出什么样的人一直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特别关注与期待的
期刊
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突破“内容关”和“语言关”,一直是语文教师极为关心而又棘手的问题。而信息技术凭借声音、图片、影像、动画、文字等诸多优势,为传统的作文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整合的尝试。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动力。学生只要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走进生活
期刊
【摘 要】语文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同时还应给学生创造机会,多方交流,多接触好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喜爱交流和阅读中去感悟语文的魅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开放;对话;感悟  记得在课程改革伊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对我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久久地在我心中回荡,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
期刊
在高中阶段,我对新课改有一定的认识,感觉教师是新课改的主体,对工作在一线的教师而言,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课堂教学。在此,我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1. 知识与符号  在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中,正整数集记作N+或N+,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细心的学生就有疑问:原本表示自然数集,在右上角或右下角分别添加+怎么就能表示正整数集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面对这样的小问题尤其是数学符号的选用,考虑到教学时间,用约定俗
期刊
在高中阶段,有许多学生对写作文感到为难,他们认认为作文很难、很不好写,不爱写,不敢写。究其原因,我认为这种情况主要是他们缺乏写作兴趣,兴趣是写作的基础,是驱使他们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对学生的写作起最活跃、最现实、最直接的作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句话准确地道出了兴趣对写作的重要性。  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课教学中,常常为学生们设计一些生命方面的情景,让他们了解世界和人生的本质,以促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生命化教育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树立“生命化课堂”的观念。生命课堂是基于教育的生命意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创设出新的生活经验,使生命融入新质,从而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因此,我们要提高生命化教学意识,创
期刊
【摘 要】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显得愈来愈重要。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就“高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1. 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
期刊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种不断开发知识,创新和发展思维的过程。它随时都有可能节外生枝,突然出现意外的障碍或美丽的图景。面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涌动出来的各种奇思怪想和各式各样的变数因素,我们要尽可能地对教学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生成性资源作一番充分的估计,有的放矢地进行开发和整合。同时,要独具彗眼,用自己的教学底蕴、教学智慧,及时捕捉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资源,并灵活驾驭,使课堂教学自始至终洋溢
期刊
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高三的学生已积累了大量的英语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和自学能力。进入高三英语总复习后,由于他们从未经历过真正意义的总复习,学生普遍反映英语学科的内容浩如烟海,词汇量大,语言点泛,语法规则多,不知如何复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研读了有关资料后,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和自己的教学体会,深感学习管理在高三英语总复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若能使学生自觉重视学习管理,这将有助于学生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试以自己对素质教育理论学习心得及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经验:一、 要加强思想认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二、面向全体学生,尊重、热爱、理解学生;三、注重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做人能力;四、开展课外活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人文精神;全面发展  语文学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