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以激发学生兴趣、情感为主线,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协作、整合能力。该模式的操作流程把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过程分为六步,即:激发兴趣——自主学习——台作交流——建构知识——拓展运用——反思归纳。它以精心设计的学生活动为主轴,以学生育效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为核心,较好地适应了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关键词】 自主学习;探究;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1074(2008)04-0142-01
“主导一一主体”教学理论是数学教学整合教学模式最主要的理论依据,“主导——主体”教学理论取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奥苏贝尔等以“教为中心”的学与教理论之长,避两者之短,认为在教学的展开进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起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过程的组织、帮助和指导等主导性作用,使学与教有机的统一起来,体现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教育思想,这就是我们要谈到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以激发学生兴趣、情感为主线,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协作、整合能力:该模式的操作流程把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过程分为六步,即:激发兴趣——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建构知识——拓展运用——反思归纳。①建设情境,激发参与。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创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的问题情景;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可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问题情境要放在学生跳起来够得着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跳起来主动“摘果”。②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实际行动。”围绕问题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展示主体的个性、创造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学生发展问题、提出问题、自我创新的重要环节,是主体参与教学的重耍基础。我们认为投有主体的自由自主探究,就谈不上主体参与教学;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傲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围绕问题看书自学,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进行巡视,作个别指导,不要事事包办代替。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在教师的启发下对知识体系中蕴涵的内在联系和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合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③合作交流,竞争参与。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这是实现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的重要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助于充分展示思维过
程,暴露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主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能动地遵行知识建构,有助于思维的碰撞、灵感的激发,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④建构知识,能动参与。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概括,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要鼓励学生个体进行能动的思维、富有特色的理解与加工,并把新知识纳入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找出新知识与新方法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能动地建构完整、清晰、正确的新知识。⑤拓展运用,创造参与。新知识的运用与拓展,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层次与序列,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与创新中体悟、总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其中体验成功,感受创新的快乐。要不断引导学生:你是如何想出来的?你的根据是什么?还有别的方法吗?哪个方法更好?⑥反思归纳,提高参与。新知识的建构、拓展、运用,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否则,我们就会错失一个提高的良机。此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反思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关键所在,比较和概括不同方法的共性、个性,反思他人或自己思路受阻的原因、错误的原因,反思各自的认知转化与心得体会。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监控能力和进一步参与的能力。此环节是培养创新人才很关键的一步,也是学生适应未来学习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教学模式的表面形式多是“两头活中间静”,所谓“两头活”是指在一节课的开头和末尾课堂上的交流气氛相当活跃。“中间静”是指在知识形成后的一段时间。以上六个环节并非一种机械、僵化的模式,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六个环节可以灵活调节、变式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归纳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传动整体。自主合作教学模式整合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两种先进的学习理论,它以精心设计的学生活动为主轴,以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为核心,较好地适应了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学模式触及了学习素材的优化,师生关系的融合,学习方式的转变,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学生韵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使师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舒展,模式是值得完善和推广的,通过教学实验。笔者认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符合数学教学规律的,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感兴趣必要的数学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乌串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因此“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把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心境中进入学习状态放在首位。每课开始,老师总是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如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让学生将不同的三角形纸板的三个角剪下,拼成一个平角,并思考这是偶然,还是必然,若必然,请从理论上加以说明,从而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使这节课的学习最得了理想的效果。“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把增强学生兴趣植入整个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自学前,老师设置知识情景,刺激学生兴奋,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形成课堂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自学中,学生通过努力,掌握一点知识,解决一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探索一些规律,都会象发现新大陆一样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形成兴趣的第二高峰;自学后,老师以不同形式,针对自学中发现的问题组织讨论,学生争先恐后发言,互相辩论,甚至提出一些老师都始料不及的难题或对教材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强、敢说,自信心大大增强,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也培养了他们善于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创新意识,进而形成了兴趣的第三高峰。
2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十分关注学生数学体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自学、讨论到总结练习的各个环节,都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和参与下,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究过程。在自学过程中,老师不是出示具体的学习目标,而是在一种开放的状态下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基础和智力水平,借助教材、资料和与他人商讨,学习各自感兴趣的知识。这种方式,减少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解除、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这样,为具有特殊才能的学
生展示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为基础、智力水平较低的学生也提供了必要的学习所谓“自学与研讨”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对自学中发现的疑问的研讨为辅,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的教学过程,应用这种模式,可以正确处理好师生在课堂中的位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创新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从而增加了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3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团体精神
在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让协作、交流、表达贯穿于各个环节的活动之中,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分享信息和成果的团体精神。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一种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多元化的学习模式。改变了原有的数学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构建一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总之,“自主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笔者几年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结果。虽然这个模式,目前尚未找到系统的理论依据,某些教学环节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但是,它确实为全面贯彻“课标”新精神、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自主学习;探究;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1074(2008)04-0142-01
“主导一一主体”教学理论是数学教学整合教学模式最主要的理论依据,“主导——主体”教学理论取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奥苏贝尔等以“教为中心”的学与教理论之长,避两者之短,认为在教学的展开进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起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过程的组织、帮助和指导等主导性作用,使学与教有机的统一起来,体现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教育思想,这就是我们要谈到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以激发学生兴趣、情感为主线,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协作、整合能力:该模式的操作流程把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过程分为六步,即:激发兴趣——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建构知识——拓展运用——反思归纳。①建设情境,激发参与。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创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的问题情景;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可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问题情境要放在学生跳起来够得着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跳起来主动“摘果”。②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实际行动。”围绕问题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展示主体的个性、创造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学生发展问题、提出问题、自我创新的重要环节,是主体参与教学的重耍基础。我们认为投有主体的自由自主探究,就谈不上主体参与教学;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傲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围绕问题看书自学,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进行巡视,作个别指导,不要事事包办代替。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在教师的启发下对知识体系中蕴涵的内在联系和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合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③合作交流,竞争参与。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这是实现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的重要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助于充分展示思维过
程,暴露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主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能动地遵行知识建构,有助于思维的碰撞、灵感的激发,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④建构知识,能动参与。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概括,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要鼓励学生个体进行能动的思维、富有特色的理解与加工,并把新知识纳入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找出新知识与新方法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能动地建构完整、清晰、正确的新知识。⑤拓展运用,创造参与。新知识的运用与拓展,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层次与序列,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与创新中体悟、总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其中体验成功,感受创新的快乐。要不断引导学生:你是如何想出来的?你的根据是什么?还有别的方法吗?哪个方法更好?⑥反思归纳,提高参与。新知识的建构、拓展、运用,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否则,我们就会错失一个提高的良机。此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反思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关键所在,比较和概括不同方法的共性、个性,反思他人或自己思路受阻的原因、错误的原因,反思各自的认知转化与心得体会。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监控能力和进一步参与的能力。此环节是培养创新人才很关键的一步,也是学生适应未来学习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教学模式的表面形式多是“两头活中间静”,所谓“两头活”是指在一节课的开头和末尾课堂上的交流气氛相当活跃。“中间静”是指在知识形成后的一段时间。以上六个环节并非一种机械、僵化的模式,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六个环节可以灵活调节、变式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归纳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传动整体。自主合作教学模式整合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两种先进的学习理论,它以精心设计的学生活动为主轴,以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为核心,较好地适应了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学模式触及了学习素材的优化,师生关系的融合,学习方式的转变,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学生韵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使师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舒展,模式是值得完善和推广的,通过教学实验。笔者认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符合数学教学规律的,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感兴趣必要的数学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乌串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因此“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把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心境中进入学习状态放在首位。每课开始,老师总是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如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让学生将不同的三角形纸板的三个角剪下,拼成一个平角,并思考这是偶然,还是必然,若必然,请从理论上加以说明,从而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使这节课的学习最得了理想的效果。“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把增强学生兴趣植入整个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自学前,老师设置知识情景,刺激学生兴奋,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形成课堂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自学中,学生通过努力,掌握一点知识,解决一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探索一些规律,都会象发现新大陆一样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形成兴趣的第二高峰;自学后,老师以不同形式,针对自学中发现的问题组织讨论,学生争先恐后发言,互相辩论,甚至提出一些老师都始料不及的难题或对教材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强、敢说,自信心大大增强,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也培养了他们善于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创新意识,进而形成了兴趣的第三高峰。
2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十分关注学生数学体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自学、讨论到总结练习的各个环节,都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和参与下,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究过程。在自学过程中,老师不是出示具体的学习目标,而是在一种开放的状态下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基础和智力水平,借助教材、资料和与他人商讨,学习各自感兴趣的知识。这种方式,减少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解除、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这样,为具有特殊才能的学
生展示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为基础、智力水平较低的学生也提供了必要的学习所谓“自学与研讨”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对自学中发现的疑问的研讨为辅,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的教学过程,应用这种模式,可以正确处理好师生在课堂中的位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创新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从而增加了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3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团体精神
在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让协作、交流、表达贯穿于各个环节的活动之中,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分享信息和成果的团体精神。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一种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多元化的学习模式。改变了原有的数学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构建一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总之,“自主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笔者几年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结果。虽然这个模式,目前尚未找到系统的理论依据,某些教学环节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但是,它确实为全面贯彻“课标”新精神、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