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培养是学好历史的最佳途径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m_1978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是副科,考前好好背一背就行了”不少家长如此说,不少其他学科的老师也是如此说。把历史学科当成副科,不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不重视历史学科是很多家长、学生的通病。他们不想,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学习此学科,结果学生在中考时受到了“惩罚”。
  常言说得好: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往年有很多学生中考时,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可以,但历史成绩很低,影响了总成绩,最终与他们理想的高中学校失之交臂,确实令人惋惜。
  近年来的中考历史都采用开卷考试的方法,可为什么同学们看着书抄,还考不了高分呢?事实告诉我们:历史试题综合性非常强,学生必须要充分理解历史知识,把握历史关键的知识点,利用材料捕捉历史面貌,才能答对试题,获得高分。如果对历史事件一知半解,张冠李戴,想当然或者是时间混淆、朝代次序先后颠倒,那是不行的。古今中外几千年的历史浓缩到一张试卷上,即便是翻书也是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也是必然的。
  从目前的中招考试来看,中考时历史占50分,所以说学生要想提高总成绩,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很有必要的,“七减一,可能等于零。”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几年来,我对历届学生中考成绩反复研究发现:重视历史学习,历史成绩好的学生,相对来说他们的语文、政治成绩也相当的不错。这是因为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语文中文章的时代特征,作者的创作背景,也可以帮助学生更理性、更全面、更深刻地分析政治的综合试题。
  怎样才能学好历史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位教育工作者也许都有自己的一套理念。我的一些心得体会是:
  其一、记准关键词。什么是历史?历史就是发生在过去的对人类有重大影响的事、人或遗迹等,历史离我们很远,又贴得我们很近。她好比一个硕大无比的万花筒,色彩斑斓、千变万化。为了让学生对那些陈年往事去审视、去感知、去硬记,说实在的这太为难孩子们了,毕竟我们面对的是十几岁的娃娃。如果能激发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学历史就像听故事一样,只要记住过去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某人做了某件事,某件事对历史有什么影响就行了,再让学生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那么历史课就会生动活泼起来。比如,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纷战的局面。在记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关键词后,可诱导学生带着思考进一步学习。秦王嬴政为什么能够统一全国?他是怎样统一的?统一以后他是怎么治理这个国家的?哪些措施的采用对后世影响很大?又有什么影响?这样的问题环环相扣,学生学起来一点不会觉得枯燥;如果他们想到了其中的一点,就连带好几个问题。
  任何学科学会一点不难,想学精、学透都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如历史大件年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学生必须记牢记准。老师可以把教材当工具来教课,但不仅仅是教教材,利用教材现在的事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己利用教材发掘历史信息。从这些信息中获得自己想得到的历史知识。如:李世民(唐太宗)626年继皇位,改年号为贞观(627—649)贞观之治,善于纳谏,民族关系改善,开放交流,环环相扣又各自为题。
  其二、让学生课堂动脑也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制作表格、知识树、知识花等,来简化课本中难理解、难记忆的知识点。如文化生活可以画知识结构图从衣、食、住、行方面进行描述;诗歌、音乐、散文、舞蹈、小说、卫生、体育等用知识树来说明;清疆域图可用知识花“*”来标注等。
  为了提高历史课的兴趣性,学生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编一些顺口溜以加强记忆:如记忆战国七雄的位置;“齐在东、楚在南、秦在西、燕在北,居在中间赵魏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汉化政策有学汉语、改官制、改姓氏、通婚姻、穿汉服、行汉礼等。
  其三、历史有两个基本要素:时间和空间。学生将历史事件的时间记准后,还需要培养空间感。学生可以多看历史地图,多读历史故事,了解历史事件,知道历史人物,只有这样才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更直观地记忆历史事件与现实巧妙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趣味中探索,达到减轻记忆负担,减少学习的障碍,从而快乐学习历史知识的目的。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学生的知识面越宽越好,各学科之间应该有机的联结起来,学生可自用业余时间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多看课外书。如《图说历史》、人物传记、历史故事等方面的书籍,多看历史电视剧、电视节目《百家讲坛》、《探索发现》等等。
  参观博物馆联系地方历史、旅游红色旅游景点及人文景观,这些活动也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很大的好处。学生最能养成浏览博物馆的民间习惯,我们洛阳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底蕴深厚,可以利用节假日去旅游、去探访,也可以到外地的博物馆、文化遗址转一转。这样可以让抽象的历史变得具体,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渠道。让学生们传承历史,做历史知识的获取者,传承者,使祖国的文化光耀千秋。
  综上所述,面对纷杂的历史知识体系,激发兴趣是学好其的最好途径。记准关键词,让学生课堂上既动脑又动手,培养学生的时间感和空间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三种途径。
其他文献
新课改的重要理念是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学定教”这种教学模式。它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的理念。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符合“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所谓的导学案就是教师在课前为了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而设计的方案。它要求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内容时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既有知识的预设,又有知识的生成;既有知识的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渗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养,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结合初中生心理特征,笔者认为应有意识的构建一定的教学氛围,开展情境教学,进而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学习,产生历史思维,掌握历史知识,从而实现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本文笔者结合历史教学实践来粗略谈一下情境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 初中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一、精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命题的原则是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提高学生
期刊
摘 要:兴趣教学一直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重中之重,适当的兴趣教学方法能够满足初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富于创造性地解疑释疑对于学生理解知识框架、掌握知识结构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激情解疑中找到学习地理的乐趣。  关键词:初中地理 兴趣培养 解疑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化社会,学生能够从四面八方接收到多元化的信息,网络时代的信息发达更让学生们不再满足于教师的“照本宣科”。加之,初中时期的学生思维跳跃
摘要: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要求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时候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使是历史教学也不排除在外。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中学历史教学有着自身独特的功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指导,从而达到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历史 创新意识 培
历史是过去和现实在永无休止地对话,是过去和现在有某种深刻联系的一门学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需要“以史为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使“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借鉴历史的经验,可以提高人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科学地预见未来的能力。本文从功能、任务及价值方面探讨中学历史教育。  一、历史学科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首先,中学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人类社会的科学文化发展过程存在着继承性,因
期刊
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尽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未能真正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听众。忽视了作为独立的且处于不同状态的师生个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能,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多边、多层的交互作用,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因此,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根据现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以及现代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结合学校
期刊
初中历史教学任务重责任重大,是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初中历史教师要带领学生领略历史教学的乐趣,挖掘历史教学的魅力,并认真审视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思考和研究。  经过初中历史教学研究实践我们可以知道,学生并不怎么重视初中历史课程,再加上初中历史课程难以记忆,非常枯燥,学生情愿多花一些精力去完成数学物理化学的作业,多完成英语作业,也不愿意在历史学习上多花时间。历史教师要教好历史学科,必须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