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消散》中的翻译策略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1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Disappearance 这部小说是由圭亚那驻华大使所著,中文版本《消散》更是广受欢迎。本文选取了词语以及语句为研究样本,简要分析了其翻译策略,即归化和异化相互渗透、融入,以及创新性的翻译,使译本《消散》成功再现了原著的意蕴同时,又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为推动两国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极大贡献。
  【关键词】《消散》 归化 异化 翻译策略
  一、引言
  《消散》是首部被译成中文的圭亚那小说,由著名译者胡宗峰教授翻译而成,曾被作为国礼送给国家领导人,可见这部小说意义之重大。Disappearance作者是戴维·达比丁,2010年开始担任圭亚那驻华大使,其作品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驻华大使所著的长篇小说。中文译本《消散》之所以在国内大受欢迎,译者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译者的高超翻译水准和翻译策略,才使得译文为原作添彩。译者胡宗峰教授是陕西省翻译协会主席,翻译过很多著名作品,比如贾平凹老师的《黑氏》《土门》,其翻译的《废都》也即将出版,在翻译界享有极大声誉。
  小说的时间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圭亚那刚从英国的殖民地中独立出来,英国曾把圭亚那作为殖民地统治长达两百年之久,圭亚那人民过着被蹂躏、欺压的生活,独立之后,人民的思想还没有从阴影中完全摆脱,在此背景下展开小说脉络。故事发生在圭亚那独立之初,在英国肯特州沿海的一个小村庄,主人公是一位非洲裔的圭亚那年轻工程师,负责海防工程的技术工作。全文以第一人称“我”为视角站来叙述,大部分的意蕴是从对话之中获取的,“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冲击——卢瑟福太太的面具,“它们似乎充满了怨恨,唤起了人对原始暴力的模糊记忆”;皮尔斯的抱怨,“你就不能找一个好点的工头来吗?找一个手里有鞭子,眼睛里有火的,像以前殖民时期一样”;与脾性乖戾又洞明世事的老工斯瓦米斗智斗勇,“也许斯瓦米是对的,人类的力量无法阻挡来自边远地区或眼前大海的腐蚀”;以及与充满矛盾但本质温顺的克里斯蒂交流角逐。圭亚那虽然独立了,但是殖民时期的阴影依然笼罩,人们找不到自身的定位。文化身份的寻求,后殖民主义的人文情怀都在小说中得到彰显。
  二、归化与异化在翻译中地位
  归化和异化是文学作品中两种常见的翻译策略,所谓归化,按《辞海》的解释,归化就是“入籍”……而归化翻译的本质……“洋味”不显,“重神似不重形似”,甚至是“得意忘形”。而异化就是指保留源语言的原汁原味。简单来说,归化就是要尽量使译文接近目标文化语,而异化就是尽量保留源语言文化。众所周知的一个例子,就是《红楼梦》的两个译本,一个是由杨宪益夫妇所译,另一个是霍克斯译本。一般认为,杨宪益夫妇译本主要是异化策略,尽量保留中国传统文化,让国外读者体会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学,而霍克斯译本则是以归化为主导翻译策略,更加贴近西方读者的阅读口味,迎合西方读者的期待视野。研究发现,霍译“有时比杨译对中国文化因素的传达要求更高”。也就是说,有些地方,霍克斯归化为主导的翻译比杨益异化为主导的翻译更加保留了中国文化的韵味。所以如果要使译文保留原汁原味并不一定非要采用异化策略,而归化也并不一定损坏了原作意蕴。陕西省翻译协会秘书长高敏娜等翻译的《青木川》,在翻译书名的时候也曾犹豫,青木川是地名,如果采用直译,虽然对地名直译是目前惯用的翻译手法,但是,在此处会失去原著所要传达的味道,最终把书名译为Greenwood Riverside。因此,有时候并不是只有直译才能传达原汁原味的源语言文化。“归化与异化属于宏观的决策层……直译和意译属于微观操作层,主要针对的是在既定策略下具体的语言转换方法和理据……异化不等于直译,归化不等于意译”。所以,不能简单从选择归化还是异化的翻译策略上来判断译文的好坏。好的译本除了要准确传达原作思想、作家想要表达的内涵,还要照顾到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比如葛浩文翻译的《浮躁》,其译文中既有归化也有异化,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字切换,包含文化之间的交流,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语境要求,相对应地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
  三、译文中归化与异化的巧妙结合
  一个成功的译著既保留原著的原汁原味,又要顾及到目标语读者的接受。在《消散》中,可以看到很多有中国味的表达,例如“金口玉言”、“建言献策”、“故弄玄虚”等。这些都是译者为了接近目标语——中文所采用的归化策略,使译文在目标语读者中更加容易被接受。在使用归化策略的同时,译者也恰当地使用了异化策略,来保留原著中的风味,比如“黄金国”、“太阳慢慢入睡了”等。
  以下是选取的是译文中运用归化策略的例子。比如,Rejoice被译为“普天同庆”,so I could not be sure被译为“我吃不准”,demand ——召唤,secure point——保护神,nothing——不值一提,scraps of records——蛛丝马迹,now——眼下,Papa——头儿,sweet woman——相好的,broken English——蹩脚的英语,bushman——粗人等,都是归化策略下所采用的意译手法,更加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例一: He had not the slightest hint of divinity in this state of alcoholic collapse喝醉了一倒头,一点儿德性都没有
  例二:Where did he go to?’ I asked hesitantly,not wishing to sound too inquisitive.“他去了那里?”我有些犹豫的问,不想让人听来太多事儿。
  例三:Rutherford was typically sincere and down-to-earth.卢瑟福太太很厚道,也很实在。
  例四:I was the measure of all their colossal energy.我就是这些巨大力量的克星   例五:The man can’t ran nothing around here那家伙在这屁都干不了
  在例一中,divinity被译为“德行”,符合中文读者的表达习惯。例二中,too inquisitive被译为“太多事儿”更是中文中常见的表达。例三中,sincere被译为“厚道”,是根据上下文语境所采用的归化策略下的意译手法,而用“实在”来对应down-to-earth,更是消除了中国读者在阅读国外作品时的陌生感。例五中的译句非常接近中文表达方式。
  除了以上的归化翻译策略以外,译者还恰当融合了异化策略,使译著在更好符合中国读者阅读习惯的同时,又能够保持原著的风貌。
  例一:The British had shipped them from India to the West Indies,high-caste and low,Hindu and Muslim,all lumped together in a brown porridge.
  英国人把他们从印度水运到了西印度,这些人不管是等级高还是低,不论是信印度教或伊斯兰教,都被搅成了一锅棕色的粥。
  例二:‘Eldorado,eh?’ he beamed.
  “是不是黄金国?”他神采飞扬。
  例三:you never know what they’ve got up their sleeves
  你永远也不知道他们的袖筒里藏的是什么。
  例四:Slowly it fell asleep,slipping off the edge of the sky towards the sea.
  太阳慢慢的入睡了,滑过天边,坠入了大海
  例一中“一锅棕色的粥”就是异化策略下所使用的直译手法,保留了原著中所要传达的意蕴。例二Eldorado被译为“黄金国”,这个词原意就是“(早期西班牙探险家想象中存在于南美洲的理想中的)黄金国”,所以此处是直译,保留了原著中的风貌。“太阳慢慢入睡了”,保留了原文中语境的静谧之感。
  四、创新性译法
  除了归化异化策略,在译著中还出现了不少创新性表达。Freddo被创新地译为“能人弗雷德”,更加符合上下文语境,易于理解。此外,plastic ruler根据上下文被译为“傀儡主子”
  例一:“and the traces of grey in his hair only added to his appearance of mature confidence. ”
  两鬓的几缕灰发让他显得更加成熟和自信。
  例二:holding them up to the sun and marvelling
  举着它在阳光下惊讶的端详
  例一中,增译了“两鬓”,例二中,增译了“端详”贴切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易于中国读者接受。
  五、小结
  表面上看起来,归化异化两种翻译策略似乎水火不容,但是在实际的翻译实践中,只有把两种翻译策略相互融合,才能实现优势互补,译出优秀的作品。《消散》译本之所以取得成功与译者高超的翻译水平,对文学翻译的敏锐感觉,以及归化异化的恰当融合、相互渗透,适当的翻译创新是紧密相关的。这些因素使译本《消散》成功再现了原著的意蕴同时,又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为推动两国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极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建忠.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
  [2]王宏印.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3]班荣学.乡土文学文化翻译的归化与异化—《浮躁》英译本个案分析[J].西安:西北大学学报,2011.
  [4]David Dabydeen.胡宗锋译.Disappearance[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摘要】性别是影响翻译实践的一大重要因素,女性主义更是影响女性译者翻译实践的核心要素。事实上,自女性主义兴起以来,其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便成了学界探讨的热点,也产生了不少成果。文章立足于此,从男性、女性译者的具体翻译实践出发,就女性主义对英语翻译的影响做了相应的探究,并指出了女性主义对英语词汇翻译、英语对话翻译以及英语语态翻译的具体影响。  【关键词】英语翻译 女性主义 词汇 对话 语态  语言作为人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日益发展,网络环境变得日趋成熟,并且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同时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此,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网络中自由搜索与学习相关的信息,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受限于时间、地点之类的因素。但是,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以及在学生学习中应采用哪种有效的策略,成为我们应关注
【摘要】现代英语教学总离不开情景教学。它是上好一堂英语课所必不可少的方法和手段。本文从分析情景教学的设置有利有弊入手;提出慎设情景,才能做到扬利驱弊,以景促学,发挥情景教学的最大作用。同时阐明在情景设置中如何做到扬利驱弊。  【关键词】教学 慎设情景  现代英语教学中总离不开情景的设置。情景设置的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一堂英语课的质量的好坏,它是上好一堂英语课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情景教学,在我看来
英语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国家使用的官方语言,是应用最广泛的第二语言,是国际通用语之一,已成为一种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学习英语可以扩大知识面,开拓眼界,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有自身的特点和学习规律,记忆、积累以及听说实践对学好英语是非常重要的。现阶段,英语课是中小学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对于缺少外语交流环境的学生们来说,把握课堂是提升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达成
【摘要】做一个有智慧的“懒”老师,不光可以解放自己,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新课程在推进的过程中,让广大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用全新的理念重新审视教师这个角色。是否是燃烧自己如蜡烛的老师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老师。课改应深入发展,让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转化教师的观念,真正做一个事倍功半的懒老师。  【关键词】小学英语 智慧引领 提高效益  《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 “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
在作文课的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组织材料,而且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语言,使语言得到锤炼.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要在锤炼语言方面下苦
【摘要】英语是医专学生的必修科目,主要是为了培养医专学生的英语素质。传统的医专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导致了医专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使得英语教学的目的得不到实现。因此,文章主要通过创新医专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医专学生 创新模式 课堂教学  自我国推行教育改革以来,将素质教育作为中心,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指出需要遵循教育规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
【摘要】鉴于人称代词在自然语言中的重要性,语言学界对人称代词的研究向来十分重视,人称代词成为各语言学流派关注的研究问题之一。原生英语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原生汉语中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英汉语人称代词的系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英语和汉语具有不同的衔接方式,以实现行文的流畅与连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英汉语句法及人称代词使用频率的差异,适当增加人称代词的使用,从而使英语习作更加连贯
【摘要】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一种自觉的能动的心理状态,它是学习和工作的潜在动力。孔子曰:“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的培养是优化非智力因素的措施之一。  【关键词】兴趣培养 职业教育 教材 教法 学法  不断变化的时代需要老师创新,也赋予我们教师新的职责,我们要做到以下方面: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