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化信息传播研究的再解构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应用于文献记录,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大创举。文字传播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极大地拓宽了传播范围,正所谓“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文字可以“通之于万里,推之于百年”,它记录并传播了时代的文明和进步。传播中的文字作为一种媒介,是一种视觉符号,也是信息的载体,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传播符号所发挥的效果,而文字具有直抵心灵的穿透力,是文化信息传播的主力军。文学名著以文字为载体,以艺术化的方式浓缩了社会生活,在大众文化传媒的语境下,不断地被赏析、解构和重建,鉴赏名著亦或是改编成电影、电视剧,都在现代传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对文学艺术进行研究更能体现文化信息传播的魅力,有助于提高文化传播的内涵和文化氛围。
  《创业史》最早以连载的形式发表在《延河》杂志上,小说梁生宝买稻种情节也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结果的合理和道德的合理 ——<创业史>中对小生产者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文结合柳青的《创业史》,通对人物的研究,分析了柳青如何化解和改造小生产者在意识形态上产生的冲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发表于《人民文学》,在当时的文坛和社会上影响深远。《<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新论》一文重新解读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为将其从主流文学史中打捞出来,重新发掘其与社会历史语境构成的动态关系提供了可能性。
  《“先锋”的余华,“先锋”的爱情——对余华<古典爱情>、<爱情故事>的一种解读》一文以这两篇爱情小说为纬度,以“解构爱情”的思路来凸显余华小说的先锋性,并由此展开对先锋性文学的主体性的思考。《先锋:后巴别塔的叙事》一文以博尔赫斯对格非的影响为个案,比较两人所共同具有的“崩溃的巴别塔”式叙事、类侦探小说叙事,试图探讨20世纪80年代中国先锋派作家在以博尔赫斯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后现代作品中找到共鸣的深层原因。
  专题所选的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解析了几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了现代人的新认识、新理念,呈现大众文化传播时代当代文学作品的生命力,这正是对文化信息传播的再解构。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语感是对语言文学的一种敏锐的感知,是对语言的直觉思维.吕叔湘先生说,语感是个总的名称,里边包含语义感,就是对词语的意义和色彩的敏感;包括语法感,就是对一种语法现象是正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创设问题情境对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创设问题情境的具体方式,笔者总结得出:创设的问题情境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生活问题更容易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问题情境本身应具有实践价值性、参与趣味性和挑战性;问题情境的主旨在于促进学生探究数学的本质,掌握基本数学常识及应用。通过以上三方面使学生尽快融入问题情境中,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  一、创设生活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主动性  
期刊
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是语言文字训练体系的体现,教师应立足“思考·练习”,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习得方法、有效练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