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检验的应用假设检验的应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uen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假设检验是数理统计学中根据一定假设条件由样本推断总体的一种方法,具体作法是:根据问题的需要对所研究的总体作某种假设,记作H0;选取合适的统计量,这个统计量的选取要使得在假设H0成立时,其分布为已知;由实测的样本,计算出统计量的值,并根据预先给定的显著性水平进行检验,作出拒绝或接受假设H0的判断.
  【关键词】数学归纳法;归纳原理
  一、引 言
  假设检验是抽样论断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根据资料作出一个总体指标是否等于某一个数值,某一随机变量是否服从某种概率分布的假设,然后利用样本资料采用一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出有关检验的统计量,依据一定的概率原则,以较小的风险来判断估计数值与总体数值(或者估计分布与实际分布)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是否应当接受原假设选择的一种检验方法.
  用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其结论有的完全可靠,有的只有不同程度的可靠性,需要进一步加以检验和证实,通过检验对样本指标与假设的总体指标之间是否存在差别作出判断,是否接受原假设.这里必须明确,进行检验的目的不是怀疑样本指标本身是否计算正确,而是为了分析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从这个意义上,假设检验又称为显著性检验.
  二、预备知识
  在统计学界有一个很有趣的典故,叫女士饮茶.据说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剑桥的一个夏日的午后,一群人围坐一起享用下午茶.在闲聊中,有一位女士坚称把茶加进奶里,或把奶加进茶里,不同的做法,会使茶的味道品起来不同.她能通过品茶,说出是先加的茶还是先加的奶.假设现在让服务生随机配制了10杯奶茶,有的是先加的茶,有的是先加的奶,然后让这位女士进行鉴别.如果这位女士准确鉴别出8杯奶茶的配制顺序,你认为这位女士是有这种特殊味觉呢,还是没有这种特殊味觉呢?统计上构造了一种特殊的方法——假设检验,对这类问题作出判断.
  三、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与概念
  1.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我们继续以女士饮茶为例,阐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在该案例中,我们面临两种判断可能,统计上把这两种可能的结果称作为假设.
  假设一:该女士没有特殊味觉,她从10杯奶茶中指出8杯奶茶的配置顺序,纯属偶然;
  假设二:该女士有特殊味觉,她从10杯奶茶中指出8杯奶茶的配置顺序,属于确切判断.
  显然,这两种假设都有可能发生.无论我们作出何种判断,都有猜对的概率,也都有猜错的概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一个作出判断的原则.
  一个假设检验问题就类似于一个司法审判问题.在女士饮茶这个假设检验问题中,没有特殊味觉,不能区分奶茶的配置顺序是绝大多数人的正常状态,所以我们事先假定该女士没有特殊味觉,在假定该女士没有特殊味觉的情况下,测算该女士10杯奶茶能有效区分出8杯配置顺序的发生概率.只有当这个概率非常非常小,小到几乎不可能发生时,我们才推断该女士不是普通人,她具有特殊味觉,否则都认为没有显著证明该女士具有特殊味觉.这就是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2.假设检验的概念
  ①原假设与备择假设.在一个假设检验问题中,首先需要确定的是两个假设条件,一个称为原假设,一个称为备择假设.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不是任意确定的.通常把观察现象原来故有的性质或没有充分证据不能轻易否定的命题设为原假设,记作H0;通常把该观察现象新的性质或不能轻易肯定的结论为备择假设,记作H1.
  在女士饮茶案例中,由于普通人通常是没有特殊味觉,不具备区分奶茶的配置顺序,所以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分别为:
  H0:该女士没有特殊味觉,不能有效区分奶茶的配置顺序
  H1:该女士有特殊味觉,能有效区分奶茶的配置顺序
  很多假设检验问题剥离它的应用背景,实质是对总体分布参数空间Θ的两个不相交的子集,分别记作Θ0,Θ1.这时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可以分别记作
  H0:θ∈Θ0H1:θ∈Θ1
  在女士饮茶案例中,这位女士每次品茶就是一个伯努利实验,品茶结果X服从两点分布.
  品尝结果X
  说对奶和茶的放置顺序
  说错奶和茶的放置顺序
  概率
  P
  1-P
  通常,普通人没有能力鉴别奶和茶的放置顺序,即P=12,而如果该女士有特殊味觉,则P>12.所以本例中,Θ0=P|P=12,Θ1=P|P>12.
  原假设和备择假设等价于
  H0:P=12H1:P>12.
  ②检验统计量.假设检验的目的就是要根据样本提供的信息,判断是原假设成立还是备择假设成立.由于样本中蕴含的信息量非常丰富,而我们通常只需要其中的部分信息进行判断.所以假设检验的第二步是对样本信息进行加工,即构造适当的统计量,利用这个统计量的数值进行判断.这个统计量称为检验统计量.
  检验统计量的构造原理与区间估计统计量的构造原理类似.一个好的检验统计量通常具有明确的抽样分布,借助该统计量的分布特征和样本取值,我们可以作出判断是接受原假设还是拒绝原假设.
  在女士品茶案例中,这位女士每次品茶的结果记作Xi
  Xi=1,正确判断茶和奶的放置顺序0,错误判断茶和奶的放置顺序
  记Y=∑ni=1Xi,Y实 际上是这位女士品尝n杯茶后,正确判断出茶奶配置次序的次数.在此统计量Y即可作为本例的检验统计量,它服从二项分布B(n,p).
  P(Y=y|p)=CynPy(1-P)n-y,y=0,1,2,…,n
  ③接受域和拒绝域.有了检验统计量之后,我们需要确定一个界限,这个界限可以将检验统计量的取值空间划分为两个区域.其中一个区域是原假设为真时,样本通常会落入的区域.如果检验统计量的样本值落在这个区域里,我们就判断接受原假设,所以该区间称为接受域,即接受原假设的区域.
  另一个区域是原假设为真时,样本落入该区域的概率非常小,小到几乎可以认为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发生.而在备择假设成立时,样本落入这个区域的概率就很大.如果检验统计量落在这个区域里,我们将拒绝原假设,认为备择假设成立,所以该区间称为拒绝域,即拒绝原假设的区域.
  在女士饮茶案例中,如果该女士确实有特殊味觉,能有效区分奶和茶的配置顺序,那么在品尝n杯茶后,她判断正确的次数Y应该大于普通人随机猜对的次数.所以可以找到一个界限K,当Y≥K时,我们将拒绝原假设,认为该女士具有特殊味觉.这时拒绝域为:
  W={(X1,…,Xn),Y=∑ni=1Xi≥k}.
  当Y  W-={(X1,…,Xn),Y=∑ni=1Xi  假设这位女士能准确到8杯奶茶的配置顺序,则当显著性水平取0.05时,检验统计量落入接受域,这意位着我们没有95%的把握拒绝原假设,所以认为该女士没有特殊味觉,不能有效识别奶和茶的配置顺序.
  而当显著性水平取0.1时,检验统计量落入拒绝域,这意味着我们有90%以上的把握拒绝原假设.认为该女士具有特殊味觉,能有效识别奶和茶的配置顺序.
  【参考文献】
  [1]陈魁.应用概率统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陈家鼎.概率统计讲义[J].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3]沈恒范.概率论讲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66.
  [4]贾俊平.统计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要】TSP问题是一个经典组合优化问题,而最短路径算法多样,却因其复杂性不具有最优算法.本文在目标改进的基础上以江苏省地级市为例,利用MATLAB和LINGO软件模拟出最优路径图,改进算法确定回路,运用搜狗地图获取数据建立并求解数学模型以展开研究.  【关键词】TSP问题;动态规划;LINGO;优化算法  一、背景介绍  货郎担问题也叫旅行商问题,即TSP(Traveling Salesman
学习习惯是学生的一种学习品质,一个好的学习品质是实现高效课堂学习的坚实前提,是达到理想学习效果的有效推力,高效学习,从习惯开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更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尤其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養,为实现理想课堂学习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引导学生巧妙审题,培养学生良好审题习惯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错,而审题不清是学生出错的一大原因.很多学
【摘要】有了情境,学生可以触景生情,在现实的情境中感受计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引发学生思考,同时,有效的情境还有利于难点大的突破,便于学生理解算理.利用中国结这一熟悉而操作性强的情境,为学生的探究搭起了脚手架,让学生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去寻找算理,引导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巧设情境;算理;探究  分数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与运算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主要
【摘要】0能不能做除数,在数学教科书里总是把它说成“0做除数无意义”而被处以“死刑”.科技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这个古老而又基本的数学问题,是应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我认为应把0从“0做除数无意义”中解放出来,这对于人类从理论上,从客观上认识宇宙,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经过我多年的探索和论证,将“0做除数有意义”的结论和想法写出来,诚心与各界人士切磋,以求为祖国的数学事业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
【摘要】“让学习真正发生”是对学习走向深度的积极探索.数学学习中深度学习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情感态度三个维度来看,是基于主动学习,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互学、个人反思等学习过程,达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长久保持、灵活运用,最终使学习者学会学习,热爱学习.为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可以“深入教材、整体建构”为基础,以引导小学生“深度加工知识”为核心,以“深度教学”成全“深度学习”.  【关键词】
【摘要】复习课是温故而知新的教学过程,复习课的地位也不言而喻.相比于新授课的细致入微,复习课中更重要的是做好对学生知识的条理化和系统化,帮助其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并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在复习课中例题的选取利用就需要经过仔细斟酌,绝不能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变成对某些特定题型的练习.  【关键词】数学复习课;最近发展区;例题编排  一、问题提出  在高三复习课中,很多教师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相互合作探讨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进而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数学;培养兴趣;发散思维  伴随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数学学科的教学改革正向前迈着坚实的步伐. 新课程标准注重体现“以学为本、兴趣教学”的教学思想
【摘要】当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它是以选用原版教材,采用两种语言授课的模式教学,强调借助于外语,不仅要能学得该学科先进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学好专业英语.现在一些独立学院也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双语教学实践.本文从笔者教学实践出发,对独立学院开展双语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开展双语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双语教学;独立学院;双语教学探讨;教学模式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
期末复习,往往都是教师带领学生先复习知识点,然后一起做题,从而达到复习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般会只顾着做题而忽略知识点,特别是当复习了较多章节的内容时,学生会产生倦怠感,从而复习的效果较差.此时不妨换个角度,将复习的课堂交予学生.笔者执教的苏教版七下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期末复习一课,立足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以重捡碎片为主线,适当拓展、演变,使其源于常规复习又不拘泥于常规复习,让学生在自己
◆习题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之“解方程”第一课时“作业本”P45第2大题.  ◆典型习题呈现  54-x=24  解:54-x x=24 x  54=24 x  54-24=24-24 x  30=x?  126÷x=42  解:126÷x÷126=42÷126  x=0.3×  習题特点与分析  这道题安排在解简易方程的第1课时后的课堂作业本中.这一课时前学习了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