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学生具有可支配收入低、消费需求强等特点,但这一群体长期被传统金融所忽视.大学生经济来源单一,可支配收入低;消费结构多元化,消费贷款需求增高;消费无计划性且超前消费意愿强烈;消费贷款授信额度小且还款能力有限.因此,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存在供求失衡和申请方式缺乏规范性、容易陷入高利率的贷款泥潭、被骗受害现象频发且非法催收问题严重、征信市场尚属空白等问题.通过采用调研问卷方法,深度剖析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发展嬗变与衍生问题,对我国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市场提出规制进路.
【机 构】
:
上海大学法学院,上海200444;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北京100028;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香港99907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具有可支配收入低、消费需求强等特点,但这一群体长期被传统金融所忽视.大学生经济来源单一,可支配收入低;消费结构多元化,消费贷款需求增高;消费无计划性且超前消费意愿强烈;消费贷款授信额度小且还款能力有限.因此,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存在供求失衡和申请方式缺乏规范性、容易陷入高利率的贷款泥潭、被骗受害现象频发且非法催收问题严重、征信市场尚属空白等问题.通过采用调研问卷方法,深度剖析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发展嬗变与衍生问题,对我国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市场提出规制进路.
其他文献
在数字金融场景下,替代数据有助于解决薄信用人群的信用评价问题,在现代征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替代数据对信贷市场发展的影响入手,结合国内外应用实践,分析替代数据的采集应用问题,总结提炼数据边界与数据类型,借助SWOT分析方法剖析数据应用利弊,思考构建规范的数据使用机制,同时借鉴国外监管经验提出我国替代数据的监管建议,积极引导替代数据规范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信用环境改善,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
在梳理大数据征信的前沿文献、研究基础、法律规制、算法框架等基础上,分析大数据技术在个人征信和小微企业征信中的应用研究.重点探讨大数据技术在个人征信信息保护、征信赋能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小微企业信用评级等大数据征信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并从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标准体系、推进技术融合、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完善大数据征信的对策建议.最后,针对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从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内容、完善研究组织、推动成果转化等方面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具体建议.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信用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前沿方向进行挖掘,分析不同学科领域信用研究的侧重点,发掘其共通点,为信用研究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提供新思路.研究发现,当前研究热点集中于经济与管理领域的金融、债券、投资等领域,与中小企业密切相关.此外,分析不同学科领域信用的研究热点,信用研究的学科交叉融合在未来仍具有较大的探索空间,可尝试从理论内涵、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寻找切入点.
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个人破产制度助力“诚实而不幸”的自然人经济再生,有效保障了债务人的基本生存和经济发展权利.合理的自然人征信机制能够持续监督破产债务人,在明确破产资格、划定自由财产和强化失权效力上发挥重要功能.反观个人破产视域下的自然人征信机制,存在信用信息采集范围狭窄、专门信用评价规范缺位、信用评价监督管理乏力等问题.基于实现个人破产制度法律功能的需要,探讨全面收集、合理使用和信用公平的基本原则,扩展个人破产征信信息的采集范围,设置以破产自然人为主体的信用评价机制,构建贯穿个人破产程序的
关键审计事项提炼了财报中已恰当披露的关键信息,这可能增加投资者对风险的感知,进而影响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使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5-2016年的数据,采用PSM-DID方法,研究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用MPEG、PEG还是OJ模型度量权益资本成本,沟通关键审计事项都会导致企业权益资本成本显著提高,其影响机制为投资者风险感知的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当企业的关键审计事项更多、规模更小、成长性更高、所处区域市场化进程更低时该影响更大,基于2018年实施的新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