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芪利心汤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中草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zxx_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参芪利心汤对阿霉素诱导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依那普利(2.1 mg/kg)组以及参芪利心汤低、中、高剂量(9.975、19.950、39.900g/kg)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ip阿霉素诱导心力衰竭模型;各给药组ig相应药物,对照组和模型组ig等体积蒸馏水,1次/d,连续4周.给药结束后,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各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以及每搏心输出量(strokevolume,SV);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N端B型利钠肽(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 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丫coactivator-1α,PGC-1α)m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Bcl-2、Bax、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EF、LVFS和SV显著降低(P<0.01),血浆NT-proBNP含量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ATP含量显著降低(P<0.01),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Bcl-2和PGC-1a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Bax、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芪利心汤中、高剂量组和依那普利组大鼠LVEF、LVFS和SV均显著升高(P<0.01);血浆NT-proBNP含量显著降低(P<0.01),心肌组织ATP含量显著升高(P<0.01),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心肌组织BcL2和PGC-1α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心肌组织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Bax、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参芪利心汤能够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肌结构、能量代谢及心功能,并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GC-1α和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载药量对后交联凝胶贴膏流变学及体外经皮渗透特性的影响,考察后交联凝胶贴膏基质的载药量.方法 采用流变学技术测定不同载药量时胶料的各项流变学参数,并以祖师麻乙醇提取物为模型药物,以祖师麻甲素的累积透过率及皮肤滞留率为指标,对成品贴膏进行体外经皮渗透试验,确定基质载药量.结果 当载药量在4.0%~12.4%时,含药胶料的结构强度、黏弹性、耐温耐剪切性及抗变形能力、稳定性均符合要求,其中以载药量为6.8%时最佳;祖师麻甲素的累积透过率随载药量逐渐增大,皮肤滞留率分别变化不明显.结论 通过比较流变学及体
目的 研究洋金花(白花曼陀罗Datura metel干燥花)95%乙醇提取物的生物碱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洋金花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和纯化,并通过HR-ESI-MS、NMR等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洋金花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hydroxy-1-(4-hydroxyphenethyl)pyrrolidine-2,5-dione(1)、L-焦谷氨酸甲酯(2)、喹啉(3)、烟酸(4)
目的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对祛寒逐风颗粒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并对颗粒剂进行物理指纹图谱评价.方法 以干浸膏粉为主药,选取成型率、休止角、吸湿率、溶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选工艺参数,运用D-最优混料设计优选辅料种类.以二级物理指标相对均齐度指数、松密度、振实密度、水分、吸湿率、豪斯纳比、休止角为评价指标,建立物理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批次颗粒剂质量的一致性.结果 祛寒逐风颗粒的制备工艺为以可溶性淀粉-糊精(3∶2)为辅料,药辅比1∶2,30 mL80%乙醇为润湿剂.
目的 在葶苈子炭Descurainiae Semen Carbonisatum (DSC)中发现并分离出新型纳米类成分,并利用脂多糖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模型来研究其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马弗炉高温炭化葶苈子,并对炭化产物进行提取分离和透析得到一种水溶性的纳米类成分,命名为葶苈子炭纳米类成分(DSC nano-component,DSC-NC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DSC-NCs进行表征,并利用CCK-8实验来评价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酒蒸黄连-石菖蒲治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在线平台、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酒蒸黄连和石菖蒲的主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疾病靶点,借助DAVID 6.8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stoscope 3.8.1软件分别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