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民族心理研究概述

来源 :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fyh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当今国内跨境民族研究的侧重点、跨境民族心理研究的方法选择、跨境民族心理研究的内容及价值取向等方面,简要阐述了民族研究的一个新的着力点——跨境民族心理研究。
  关键词:跨境民族 心理研究 必要性
  跨境民族心理研究包括各民族的民族意识、认知结构、思维方式、民族文化等对民族心理影响的研究。加强跨境民族心理研究可以实现心理调控的目标,从而可为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有效的智力保证。
  1 国内跨境民族研究的侧重点
  我国学术界对跨境民族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是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形势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陆路边疆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跨境民族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内跨境民族研究的侧重点主要体现在:跨境民族的概念研究、类型研究、形成原因研究及发展趋势研究;跨境民族的社会认同研究,其中各种研究集中在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等研究上,对跨境民族心理问题的研究往往包含在民族心理问题研究当中,缺少必要的特殊性研究。
  2 跨境民族心理研究的方法选择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民族心理学的研究不可能只使用一种研究方法。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应立足于研究课题的性质和研究实际,采用多方法多特质的研究手段。在研究范式上,应重视质的研究在民族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加强质与量的有效整合。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研究设计的整合
  研究者在同一个研究项目中要善于混合使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层面对同一研究问题进行探讨。
  2.2 研究资料分析的整合
  一项民族心理研究中同时存在有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时,可以同时收集到不同类型的原始资料,在分析资料时要注意使用不同的方法对有关结果进行分析。可灵活采用历史文献研究、蹲点实地考察、田野工作研究、典型个案分析、较大规模问卷调查、参与观察、实验、作品分析、实物收集或音影设备记录、多元统计等方法,对民族心理的多种组成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对直观真实的资料同时进行有效分析。
  2.3 主位研究与客位研究的整合
  在质的研究阶段,研究者应持主位研究立场,深入对象的文化生活空间,站在研究对象的立场上来研究、分析民族或民族心理。在量的研究阶段,则应注意与研究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站在中立的、客观的研究者的立场上研究、分析其民族心理。当然,把主位研究与客位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并非易事,因此研究者持主位研究立场,还是持客位研究立场、主位一客位综合方式,主要取决于研究者的研究取向和研究课题的性质要求。
  2.4 质性研究与计量研究的整合
  在研究的具体方法上,可灵活采用历史文献研究、蹲点实地考察、田野工作研究、典型个案分析、较大规模问卷调查、参与观察、实验、作品分析、实物收集或音影设备记录、多元统计等方法,对民族心理的多种组成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其中,研究者要特别注重深入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运用参与观察和田野研究,以得出最直观真实的资料。在研究过程中,要始终遵循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思辨和实证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群体与个案相结合、横断与纵向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
  3 跨境民族心理研究的内容及价值取向
  民族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民族心理行为及其活动规律。但关于具体的研究内容,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对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探讨最受瞩目。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民族心理进行了研究。如戴桂斌认为民族心理由民族心理素质(包括民族的性格与能力)和民族心态(如民族朴素的社会信念、价值观念及民族情趣等)两个部分组成。李尚凯认为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民族心理,可将民族心理分为民族心理素质、民族心理状态和民族自我意识三大组成部分。张世富认为民族心理应该包括民族认知、民族意识、民族情感、民族意志、民族性格、民族品德、民族气质等。这些是民族心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并认为对这些内容进行研究仍不足以说明对民族心理能有较为全面而深入的和本质的了解。
  结合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笔者认为,跨境民族的心理研究不仅仅是一个心理学的研究问题,更应该是一个民族平等、团结、发展以及共同繁荣等各种问题的心理学思索,更应该是跨境民族研究内容及价值取向的一个新课题。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就一定会结合自身实际,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体系及特色,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民族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孙志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跨界民族问题研究综述[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7(3):14-16.
  [2]韩忠太.试论民族心理研究的地位和作用[J].心理学探新,1985,(3):56.
  [3]植凤英,张进辅.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困境及出路[J].广西民族研究,2007,(4):14.
  [4]徐黎丽.关于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民族研究,2002,(6):95-96.
  [5]方芸.云南跨界民族与可持续发展——云南跨界民族研究三题[J].云南社会科学,2001,(5):52-55.
  [6]万明钢,赵国军,杨俊龙.我国少数民族心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2000~2005[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1):185-191.
  责任编辑:张 臻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计算机智能语言、语料库的发展,如今的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已经在各教学机构中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技术中心论与辅助教学论为着眼点,讨论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利弊,并有针对性地对机辅教学不足之处提出解决方案,帮助外语教师更有效地进行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 智能语言 语料库  引言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外已经有人研究采用电子计算机辅助外语
期刊
摘要:基于昆明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情况以及“国培计划”实施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需求分析,提出围绕教育教学问题,突出教师关注的热点,满足培训者的需求;创新培训模式,实现个性化引领是教师对培训的期望等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 培训 需求  1 调研目的  为切实做好2013年“国培计划”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置换脱产(小学语文)的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科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笔者所在的三本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的现状进行调研,从其现状入手,希望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对大学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找到改善这种现状的方法,从而提高三本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关键词:三本院校 大学英语 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其教学方法主要有3种:1.支架式(Scaffolding Instruction),
期刊
摘要:有效教学是当代西方教学研究中起步较早,研究成果颇丰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近年来我国教育学界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对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概念、内涵及特征等进行了理论回顾,探讨了科学取向的教学论与有效教学研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教学对课堂教学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有效教学 理论基础 概念 内涵 特征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自20
期刊
摘要:本文透过受试者对跨文化交际、人文素质培养和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看法,分析了跨文化外语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并提出了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能力 人文素质教育  引言  2000年开始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指出:“专业课程教学不但要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除了强调注意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打
期刊
摘要:中国大学的发展深受科研的困扰。日常教学对本科生科研教育重视不足、教师信心不足、学生认识不到位是重要原因。改变这种情况应当重视本科生日常科研教育,提高教师信心,改变学生认识,提升学生科研素养,加强科研技能训练。  关键词:本科生 科研教育 科研素养 科研技能  1 缘起  2013年暑假,我有幸参与了本院老师“居民健康与卫生服务利用”课题,到云南大理、昭通进行调研,承担问卷发放与回收工作。出发
期刊
摘要:推行校院两级管理既是高校迅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其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实施校院两级管理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高校管理 基层活力 对策  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是高校改革的必然趋势和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在高校就是要把师生需求作为第一要务,并作为检验教育实践活动
期刊
摘要:信仰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作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为我们提供方向上的指导,规范我们的行为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决定了它依然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性思想,而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影响着党和国家的命运与未来。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状况整体是积极健康的,但存在着部分信仰问题。本文对问题做出
期刊
摘要:本文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作者认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建立以内容为依托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念, 开设国际汉语教育专业英语运用与实践课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内容依托英语 专门用途英语  引言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自1985年在国内四所高校首次设置以来,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由稚嫩的萌芽发展为受国家重视、社会关注的一门学科。汉语国际教育本
期刊
摘要:围棋在清代的发展从鼎盛到逐渐衰落:从明末清初的发展,到乾隆和康熙期间的鼎盛,再到晚清之后的衰落萧条。本文对清代围棋运动的发展历程中的竞技事迹和棋手的传记作简单的陈述,为理清清代围棋发展的兴衰提供参考。  关键词:休闲体育 围棋运动 清代  围棋运动又名“手谈”或“楸枰”,是我国的国粹,起源于尧,另一种说法认为起源于春秋。它在我国传统文化精粹——琴棋书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清朝时发展到鼎盛,期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