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水油藏ICD应用效果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

来源 :中外能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d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X油田G0油组大底水薄油藏底水能量强、油柱高度低、无连续分布的夹层,投产后面临含水上升过快甚至水淹的风险.如何有效地稳油控水以及定量评价ICD的应用效果是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针对上述问题,在ICD工作机理的基础上,结合油田实际情况,提出了采用ICD进行控水稳油,并且探索出了一套定量评价和分析ICD应用效果的方法.通过对1口调整井的控水方案设计和定量模拟发现,ICD可以实现水平井产液剖面均匀流入,控制底水油藏含水上升的速度,大大改善了大底水油藏的开采效果,使用ICD控水后单井累积产油量预计增加15%左右.W21ST4井运用该控水技术后初产达到318m3/d,初含水20%,目前已经产油18×104m3,预计累积增油达到25× 104m3.W21ST4井的成功实施开拓了新的挖潜领域,同时也为其他类似油藏调整井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其他文献
为准确掌握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剂各阶段时期脱硝性能,合理地对脱硝催化剂进行全寿命管理,依托某发电厂3号机组搭建了利用发电厂实际烟气的SCR脱硝催化剂性能检测和寿命管理中试平台,以在国内某装机容量为330 MW的燃煤机组脱硝系统上运行20000 h的脱硝催化剂和与其结构、成分相同的新鲜脱硝催化剂作为样本,在该中试平台进行脱硝效率、氨逃逸率、SO2/SO3转化率、压降等性能指标的检测,可为发电厂脱硝系统的应用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提供保障。
随着增量配电改革推进,多元利益主体涌现,主动配电网呈现供需多方互动、信息物理融合等显著特点,而传统的集中调度决策方式难以继续适用。立足于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应用的适用性和安全性,依次评述了电力系统联合调度、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电力信息安全防御等研究热点的现有进展与发展动态,旨在为解决调控资源分散、计算资源异构、安全防御薄弱等关键问题厘清思路。最后,强调了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协同发展趋势下开展主动配电网调度决策与安全防护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