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单一化和精英化,才是人类的慢性瘟疫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hipan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末,世界首例转基因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消息,震惊了整个科学圈。继“转基因食品”后,这对双胞胎所遭遇的基因编辑实验,成为又一个站在风口浪尖上的争议点。
  尽管说到基因,我们好像都知道大概是怎么回事,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此面对相关的问题,人们很容易被带偏关注点,甚至产生似是而非的伪科学谣言。在这种情况下,《基因传》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参考。
  这本书的作者悉达多·穆克吉是一名印度裔的美国医生、作家。他在2013年出版的《众病之王:癌症传》,曾被公认为癌症科普界的最佳书籍。悉达多的文字深入浅出,能把很多复杂的专业知识,用外行都能明白的方式阐述出来,并且在字里行间渗透出深刻的人文关怀,以及对人类社会和未来的深入思考。
  这本书一经诞生,便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比尔盖茨也曾在博客上撰文推荐过,说这是他当年读过的最好的五本书之一。那么,悉达多是如何给基因写传的呢?故事还得由达尔文讲起。
  这位进化论的奠基人,在1859年写出了《物种起源》的生物学家,曾深入探讨了物种起源的机制。但他的理论,一直缺少一块很重要的基石:这种变异和进化,到底是怎么在生物体内发生的?
  一直到去世,达尔文也没有琢磨出里面的门道来。但这个秘密,其实就藏在他的书房里。他的书架上,有一本1866年出版的,几乎无人问津的杂志,里面有一篇名为《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作者是一位当时默默无名的奥地利学者。
  达尔文在该杂志的51、53和54页都做了批注,但唯独没有在52页的这篇文章上留下只言片语。而该文的作者,正是近半个世纪后才受到关注,被我们称为遗传学之父的孟德尔。如果达尔文当时细读了这篇文章,也许基因的秘密,就能提前几十年为科学界所知。
  孟德尔本来主修哲学,从小受到农民父母熏陶的他,一直对植物特别感兴趣。他从1856年开始人工培育豌豆,坚持8年记录大量数据后,发现了基因的遗传和自由组合规律。这个故事我们在学校生物课上应该都学到过。
  也许是他思想太超前,抑或是豌豆这种个体太不起眼,孟德尔的论文在寄出和发表后,没有收到学术界的任何反馈。直到1900年,孟德尔去世十几年之后,他的发现才被主流科学家挖掘出来,重新研究。
  从1905年开始,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通过在实验室里研究果蝇的突变,跟踪到了它们的遗传规律,从此开创了现代遗传学研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到了今天,人类已经能够借助类似CRISPR的基因修改工具,像修改这段文字中的字句一样,快速精准地修改基因,从而让生物体发生各种变化。
  那么,我们已经变成上帝了吗?是时候制造出完美的超级人类了吗?也许我们应该看看100多年前的一段历史。
  早在1904年,达尔文的表弟、英国科学家高尔顿就举办过一个讲座,首次提出以人类的自觉选择来代替自然选择的“优生学”(Eugenics)理论,也就是借由社会的介入,选择那些“健康强壮”的基因进行繁衍。五年后他又出了一本杂志,鼓吹选择性的生育和绝育。
  尽管从一开始,就有科学家对此提出反对,但这一理论却迎合了20世纪初欧美社会的需求。一方面,当时欧洲无产阶级地位不断上升,为传统上层社会带来了威胁和焦虑。另一方面,大批量移民的涌入,也让美国充斥着种族焦虑。
  因此,优生学理论不断发展壮大,甚至在美国率先成为国家层面的激进运动。在动物学家查尔斯.达文波特的推动下,美国专设了一个委员会,计划对一大批所谓“低劣基因携带者”进行绝育,其中包括犯罪分子、癫痫患者、聋哑人、低能儿、侏儒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患者等,约占总人口的10%。
  美国8个州通过了允许强制绝育的法律。当时有一名叫艾玛的寡妇,和女儿生活在贫民窟,靠打零工维生。1920年,警察以卖淫为由抓捕了艾玛,并在测试后判断其智商偏低,关进了绝育中心。但在当时,美国法律判断低智商的标准非常模糊,像卖淫人士、叛逆青少年、抑郁症、阅读困难症等不在所谓“正常社会规范”内的人,都会被关进去,以免“玷污社会”。
  艾玛一辈子都没有从绝育中心里出来,而她的女儿卡里,尽管在校时举止成绩都很优秀,但在失去母亲又被领养后,被养父强奸并 不幸怀孕。为掩盖事实,养父母串通法院的朋友,将她污蔑为“经常情绪失控”和“滥交”的低能儿,也在1924年被关进了该中心,实施了强制绝育手术。
  距离孟德尔写出豌豆的论文仅仅62年,基因和遗传学便已成为社会控制的强大工具。
  20世纪上半叶,优生学在德国的演变,最终成了纳粹对犹太人赤裸裸的屠杀,这个故事我们应该都知道。但它具体是怎么发生的呢?20世纪20年代,希特勒在监狱中读到了《种族卫生学》,深以为然。等其上台后,1933年,希特勒颁布了《绝育法》,效仿了美国的絕育规定,并拍了一系列电影来宣扬这种“强化民族”的理论。
  1934年,每个月都有近5000名德国人被实施强制绝育,当时的美国优生主义者对此大肆喝彩。然而很快,控制范围就扩大到了“身体健康”人群。1935年,纳粹开始禁止犹太人与德国人通婚,旨在更快更彻底地“淘汰低劣基因”。
  4年后,一对狂热的纳粹夫妇主动申请将自己11个月大的婴儿安乐死,因为“它天生眼盲且四肢不全”,不能“污染德国的优秀基因库”。这对夫妇迅速成为了绝育楷模,希特勒也抓住机会,开始批量处死3岁以下的残疾儿童。到了当年9月,屠杀扩展到了青少年,犹太孩子首当其冲。当年10月,屠杀扩展到了成年人。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600万犹太人, 20万吉卜赛人,不计其数的同性恋者、知识分子、艺术家、政治异见分子,死在了希特勒的屠刀之下。   其实,这些做法,对孟德尔的遗传学说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因为没有什么基因是绝对优秀的,同样一段基因,放到不同的环境和个体中,可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千差万别。北欧曾有一位金发碧眼的捐精男子,由于特别受妈妈欢迎,诞生了20多个后代。
  但奇怪的是,尽管这位男子非常健康,但他的后代却不约而同地表现出某些天生的疾病和残疾。经过仔细分析,科学家才发现,这位男子天生携带某个变异基因,在自己身上没有表达,却会在后代身上表达出严重的疾病来。因此,就算是条件优秀的个体,也不代表其身上所有基因都是“好的”。
  而人类自认为掌握了某种基因的密码,肆意编辑和改造,会引发的后果也无人知晓。当基因重组技术于70年代出现时,人们就曾担心,如果某些邪恶的科学家,将致癌基因跟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拼重组起来怎么办?
  这就要谈到科学史上一次不同寻常的会议:阿西洛马会议。它于1975年召开,云集了世界顶级的生物专家、律师、记者和作家。那时,重组DNA已经有实现的可能性,但会议组织者之一,重组DNA技术领域的领先研究员保罗·伯格却提议,由于潜在的安全隐患,全世界的科学家应该暂停使用重组DNA技术组合不同生物DNA的一切实验,并拟出一份不同等级的自我约束公约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那些研究了大半辈子DNA重组的科学家,根本不愿意接受这种自我束缚。但漫长的争论过后,五名律师的发言,让大家冷静了下来:“大家先想想,假如不采取自我约束,某天美国某实验室出了问题,整座实验室,整所学校,可能就要关闭。公众对于感染危机的恐惧,就会迫使政府禁止一切DNA实验,不仅仅是与DNA重组有關的那些。这个打击面,是比科学家的自我约束要广得多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如今已经可以越来越精确地测定,个体患上某种疾病的几率,或是某种疾病与某个基因的关联性。我们不要忘了,每一个生物体,都是许多基因在共同作用下的产物。人类经过千百代的有性繁殖,遗传了无数老祖宗的各种基因,才有可能靠着这种多样性,对付多变的环境。
  举个例子:普通细菌是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生物,只能靠自我克隆来繁衍,每一代细菌理论上是和上一代一样的,只会产生少量的基因突变。所以,一旦生存环境变得恶劣,大部分细菌可能会很快死亡,只有恰巧发生了适合这种环境的基因突变的细菌,才有可能存活,这种概率可能是几万亿分之一。
  细菌之所以坚挺地存活到今天,靠的是极其庞大的数量和繁殖速度,一个小小的培养皿,就能培养出数万亿个细菌。而我们人类呢?能经受住一次死几十亿个的打击吗?所以,DNA 的多样性,一个开放而包容的基因社会,才是人类生存下去的关键。孤立和单一,只会是一种慢性瘟疫。
基因传: 众生之源

  作者:
其他文献
“关、停、并、转。”  在2017年上半年一次百度公司的高层管理会议上,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对一项业务作出这样的安排。  他针对的是百度贴吧,由前百度产品经理俞军及李明远打造,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每天带来巨大流量,是百度PC时代赖以生存的根基之一,但也是一系列负面事件发酵的源头。  今年1月,陸奇进入这家公司后所带来的改变,不仅关乎人工智能,为了调配百度内部所有资源,陆奇已将他推进改革的
“这个包能装下iPhone Pro吗?”  “当然不能,不然你以为iPhone SE是为什么设计的?”  大趋势是小趋势  从2015年起,iPhone和包包扯上了关系。姑娘们在买买买和晒晒晒时,最留意的事情就是包的size能否装下iPhone。除此之外,两者还有一个共同点:通过改变大小来推出新品——设计上并没有多少不同,只不过基本上iPhone越做越大,包包则越来越小。  小手袋的推出已不是新鲜
顺风耳    Beats无线耳机猴年特别版  Beats与视觉艺术家James Jean合作设计单品,在耳机的头梁和耳罩外侧以灰色和白色等深浅不一的色彩描绘出烟雾升腾的图案,富有中国传统动画元素的祥云图案让人联想到孙悟空。这款耳机依旧保留了Beats耳机的传统特色,可折叠式的设计方便用户外出携带使用,蓝牙连接功支持各类智能手机,其内置可充电电池,续航时间在12小时左右。招财  星巴克猴年钱罐   
再大的惊吓都是好的,只要命在,像什么蹦极跳、过山车,玩过之后都有类似恐怖片带给人的满足感。直立行走的死尸,躲在墙缝里的异形生物,住在一墙之隔的吸血鬼……动物伪装出可怕的模样是为了恫吓敌人,而更高等的人类,却善于虚构出可怕的东西来取悦自己。  现实中,至少理論上,谁都有这方面的需要。但也有例外:加沙人不需要,他们每天都过着恐怖片里的日子;一线警察、士兵什么的不需要,他们想来一发极限体验不难;法医和部
人们在群体中寻找安全感,也在群体中放纵自己,做出那些自己一个人很难做到的事情。  春节后又一波中国游客在国外丢人现眼的报道出来。加拿大航班上占人家空姐的座位睡觉还撒谎,被警察请下飞机。在济州岛机场乱丢垃圾,满地狼藉无法下脚。值得庆幸的是,今年还没到大闹外国机场的档次,毕竟有进步。  我估计又是旅游团干的。拿在机场乱丢垃圾来说,我也算每年都旅行,去过十几二十国,还真的很少见单个中国游客随地乱丢垃圾的
2016年,马云提出了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概念。从前的“互联网 ”商业模式正逐渐被分解、挑战。作为大健康行业里的“绿瘦”,比同行们提前几年就完成了“数据驱动”改造,并开始执行“新体验”战略—体验前移、多元触点、一对一管家式服务。“绿瘦”的野心,早已经不在瘦身产品的销量之上,  而是要把自己的存在感嵌入到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6年10月,马云在杭州云栖大会上为中国商业带来了线上与线下融
我近来出差甚多,见到的媒体同道甚众,脸盲症又复发了。上回在广州,碰到一位同行,他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我晓得是新近认识的面孔,于是打哈哈曰:老兄啊,厦门一别,甚是挂念啊。他一怔,说:我们是在泰州分别的。我做如梦初醒状:哈哈,对对,千垛菜花,我们都是采花贼。默然半晌,我心想他是江南口音,必是上次泰州之行中的金陵媒体,于是又没话找话说:你们南京最近很热吧?他又是一怔,说:南京热不热我不清楚,我是从杭州过来
2017年7月24日至30日期间,时值广州四季酒店五周年店庆,愉粤轩将再次携手久负盛名的杭州西子湖四季酒店金沙厅,凡光临愉粤轩选择“江南印象”菜单的宾客均有机会赢取杭州西子湖四季酒店豪华住宿两晚(包含翌日早餐两份);同时关注广州四季酒店官方微信并参与相关活动,也有机会获得免费菜肴等美食礼遇。不想错过金沙厅美食的宾客即日起可以开始预订愉粤轩的座位。盛夏篮球名人堂  伴随一段热力四射的花式篮球及啦啦队
9月28日,亚洲领先的化妆品零售集团莎莎宣布进军天猫国际,莎莎首家天猫国际体验店——“Sasa莎莎海外旗舰店”正式上线,并在莎莎于香港的首间概念店Sa Sa Supreme举行莎莎天猫国际旗舰店开幕盛典,现场全球口碑好货、明星大咖齐齐上陣。广大消费者今后不仅可以在香港莎莎实体店购买,更加多了一条方便快捷的线上购物窗口——莎莎天猫国际旗舰店。
2002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张悦然坐在教室里,一连串带有各种计算机专业术语的英文从她耳边经过,没有一丝停留,或者说,她根本没想留住它们。她才睡了两个小时,天蒙蒙亮时,她刚刚钻进被窝。  她又进入到了那种失控的写作状态里。只要一坐在电脑前,她就好像溺水的人抓住了自己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再也不愿放开。从黑夜写到天明,如果不是意识到接下来还要上课,恐怕她还会一直这样坐下去。  落在椅子上的衣服兜里突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