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河庄油田河148—70区块沙三中油藏产能建设方案研究

来源 :中国化工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Wang9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河148-70地区构造上属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西段郝家鼻状构造,其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的沙三中亚段为主要含油层系。本文通过对该区沙三段储层进行精细油藏描述,确定了有利的目的层,落实了储量规模,然后综合使用油藏、地质方法,对该区块进行了产能建设方案的设计。
  关键词:对比标志,油藏描述,产能建设
  一、工区概况
  河148-70地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龙居乡,构造上属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西段郝家鼻状构造,南为河146地区,东为河90断块,北为河4断块,西为河148区块。开发目的层系沙三中5。
  二、油藏地质特征
  1. 地层特征
  本区钻遇的地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平原组、上第三系明化镇组、馆陶组,下第三系东营组、沙河街组。其中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的沙三中亚段为本区块的主要含油层系。
  根据确定的对比标志,结合构造、试油试采等资料的基础上,完成评价区对比剖面。将主要含油层段沙三中划分为五个砂组,沙三中1、沙三中2、沙三中3、沙三中4、沙三中5。中5砂组为主力含油层段。
  2. 构造特征
  为实现该区构造及断层精细解释,主要利用完钻井的地层对比结果,制作声波合成地震记录进行了层位标定,进行该区构造解释。工区整体表现为一构造单斜带,地层西南倾,向东北抬起。地层倾角50~80。区内仅在局部被1条小断层切割。
  3. 沉积特征
  河148地区沙三中储层是东营三角洲自东南向西北不断推进,在古地形低洼区形成深湖-半深湖相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砂体。
  沙三中段巖性组合为大套暗色泥岩为主夹粉细砂岩。
  4. 储层特征
  通过对河148地区已完钻井钻遇沙三中5砂体及油层厚度进行数理统计,在对砂体进行精细对比的基础上,按沉积旋回将该地区沙三中5砂体进行划分,确定50、51、52、53、54等5个主力含油小层。河148-70地区沙三中5砂体发育轴向为东南—西北向,最厚37.9m,平均厚度15m。油层有效平均厚度9m。
  5. 流体性质
  6. 温度及压力系统
  根据测试资料,该区原始地层压力44.3MPa,压力系数1.4-1.5.,为高压油藏。地层温度135.7℃,地温梯度为4.2℃/100m,属于正常温度、高压系统。
  7. 油藏类型
  综上所述,河148-70地区为埋藏深、高压、低渗透、低饱和、稀油、岩性油藏。
  3 油藏开采特征
  3.1 油井初期具有一定的自然产能,产能差异较大
  12口试采井中,初期自喷井11口,常规投产井1口;
  除去1口压裂投产的-X58井,初期自然产能大于20t/d的油井3口,产能10-20t/d的井6口,产能小于10t/d的井2口。产能在平面上的分布表明核部产能高,边部及油层薄差部位产能低。说明该区油井初期具有较好的产能基础。平均比采油指数为0.0954t/d.MPa.m。
  3.2 油井压裂改造效果好
  统计河148断块压裂投产井10口,平均单井初期日油11.2t/d,目前平均生产106天,单井日油7.2t/d,累油1000t。
  后期压裂井8口,压裂前平均产能1.2t/d,压裂后初期平均18t/d,目前平均生产117天,单井日油8.5t/d,累油917t。
  3.3 油藏天然能量弱,弹性产率低
  根据河148-X21井系统试井结果, 2008年7月,地层压力为33.65MPa,每采出1%的地质储量压力下降值10.6MPa,弹性产率1105t/MPa,按物质平衡法,当压力降至饱和压力时,弹性采收率只有4.4%。按照弹性能量划分标准,该区属于天然能量微弱的油藏。
  三、油藏工程设计
  1. 开发层系的划分
  本方案工区内主力油层为沙三中5,纵向上物性差异不大。油层纵向上主力含油砂体叠加连片,具有相似的储层性质、相同的流体性质及压力系统,因此确定采取一套层系开发。
  2. 开发方式的确定
  本区属于异常高压低渗透油藏,初期具有一定能量,但属于封闭砂体且规模较小,油藏能量下降较快。
  从试采井以及邻区河143主体生产状况来看,由于地层能量的下降导致油井产能大幅度递减,初期月递减达到6.3%,油藏弹性产率仅为1105t/MPa,弹性采收率4.4%,因此适时进行注水开发,保持一定的地层压力对于提高该类油藏开发效果至关重要。
  (1)构造简单,主力储层分布相对稳定,有一定规模
  (2)岩石亲水,驱油效率高
  (3)储层敏感性不强
  (4)本区沙三中油藏水井吸水能力较好,单井日注40m3/d。
  (5)同类油藏邻区河143沙三中注水效果明显
  因此,本区注水开发具有可行性。
  3. 开发井网及井距的确定
  本区主力含油小层叠合连片,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储量规模,因此采用规则面积井网进行开发。
  同时从2008年河148沙三中5试采井生产情况来看,初期有11口井自喷,说明油藏初期具有一定的天然能量,因此,初期宜采用反九点井网部署,充分利用油藏天然能量。
  根据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的低渗透油藏极限供油半径公式,计算极限供油半径为128m,则技术极限井距为256m。即若不采取其它措施,技术上油水井井距最大为256m。
  考虑对油井进行压裂投产,采用250×350m正方形井网,可以满足注采井距要求。
  4. 产能方案部署
其他文献
摘 要:保护油气层技术是提高油气井产量和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石油工业中一项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多部门并贯穿整个油气生产过程的重要技术。正确识别油气层,掌握储集层的结构特点和岩性特征是分析储集层损害机理、保护油气层的重要前提。本文从储集层类型的角度出发,对不同的储集层类型从其定义、岩石组成特点和结构特征等方面来分析其潜在的损害因素。  关键词:储集层类型 岩石组成 损害机理
摘 要:超稠油油藏由于原油粘度高、对温度的敏感性强,普遍采用注蒸汽热采开发。针对超稠油油藏的特点及其在举升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本文通过系统的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克服超稠油油藏在举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稠油油井的正常生产。文章中对超稠油油藏注采一体化举升工艺作了介绍。  关键词:超稠油油藏 注采一体化 配套  一、超稠油油藏注汽采油一体化管柱举升工艺技术  胜利油田累积探明稠油面积  1、特超
摘 要: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后期,水驱油藏开发面临着新增可采储量不断减少、特高含水井数持续增加、措施增油量下降、液油比突升、成本效益变差等诸多不利因素。为了更好地提高采收率,提高三次加密新井的产能,本文论述了对某推广区块综合调整方案的认识,探讨了如何减缓产量递减的问题。  关键词:精细调整 综合调整方案 产量不降  一、概况  (1)油水井生产情况  (2)区块目前现状  从注采现状来看,水驱储量控
摘 要:随着现代工业不断发展,煤气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煤制甲醇便是其中的代表。经过大量实践积累发现,在煤制甲醇之中,合理选择煤气化技术是重中之重。目前,以HTW流化气化工艺为代表的诸多煤气化技术各具优缺点,因而在实际应用环节应予以综合考虑。本文基于煤制甲醇之中煤气化技术的运用进行相应探讨,以便参考。  关键词:煤制甲醇 煤气化技术 运用  1.煤制甲醇之中常见煤气化技术介绍  1.1HTW流化气
摘 要: 在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开发过程中,由于气窜发生时,井下流体的组分发生变化,相态也就随之发生变化,因此研究相态变化时监测和预防气窜的着力点。本文调研了国内外对凝析气藏循环注气相态变化问题的研究以及几种较为成熟的气窜识别方法。  关键词:凝析气藏 循环注气 相态变化 气窜识别  一、调研目的和意义  对于循环注气开发至中后期则必然发生气窜现象,影响凝析油采收率。气窜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地层多孔介质的
摘 要:乐安油田草13断块是岩性构造普通稠油油藏典型代表,经过20多年的开发,由于受储层物性、原油物性、构造、底边水内侵、汽窜等因素影响开发难度逐渐增大。近年来,一系列调剖堵水技术、精密筛管防砂完井技术等在生产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稠油油藏 差异化 氮气泡沫调剖 凝胶 注采两难  1、油藏基本概况  乐安油田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与滨州市博兴县之间,构造位置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草桥—
摘 要:张家垛油田开发的是阜宁组致密砂岩油,目前采用HF井(大斜度井+分段压裂)的开发方式,为中石化增储上产的重点区块之一,但是固井质量一直不稳定,给勘探开发带来了困扰。本文总结分析了张家垛油田HF井的固井现状,探讨了影响固井质量的因素,并对如何提高HF井的固井质量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张家垛油田 固井 扶正器 水泥浆体系 前置液  1 油田概况  张家垛油田位于苏北盆地海安凹陷西部、曲塘次
摘 要:固井是钻井生产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固井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不仅影响钻井生产运行的效率,同时也对油气井的开采质量和寿命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从提高固井效率和质量的角度,谈如何通过固井生产运行效率和质量的优化,来促进钻井生产运行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钻井生产运行 固井 质量 效率  钻井生产运行包括了钻井、固井、录井、完井和修井等环节,其中固井是钻井过程中要完成的主要步骤。油气井的深度可
摘 要:压裂是目前低渗透油藏投产和措施改造的重要技术手段。正确地评价压裂效果是勘探开发低渗透油藏的重要工作,过去往往以产量变化来评价压裂效果,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产量提高,还有没有潜力再提高或为什么压裂无效果,则缺少定量的评价。利用试井方法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试井资料计算出来的裂缝半长、裂缝传导系数、无因次裂缝传导系数、表皮系数等参数,再结合压力曲线形态特点就可以对压裂效果进行评价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对能源资源需求越来越多;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能源资源,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如果油气开采的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的钻井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了一系列的弊端,制约到开采效率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将精细管理应用过来。  关键词:精细管理 钻井技术 发展  为了提高钻井施工的速度,很多的石油工程都对传统的开采工艺进行了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