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房管局长的土地权力史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40364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楼市高调调控之时,上海土地管理系统“再下一马”。
  2010年10月14日,上海市房管局副局长陶校兴因涉嫌违纪接受上海纪检部门调查。
  陶校兴现年59岁,现职为上海房管局党组成员、第一副局长,其在职10年,长期分管土地。2008年,上海市房地局的土地主管职能被划拨至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陶校兴则改为“分管行政法规和人事”。
  在上海房地系统内部人士看来,陶校兴此次落马颇有“晚节不保”的味道。据该局一位退休不久的老干部透露,陶校兴是局里颇为资深的老领导,“根据局里的相关规定,明年他就应该退休了,没想到在这个时候出事。”
  
  陶校兴的土地权力史
  
  2000年左右,松江撤县建区,时任县长的陶校兴照理应顺势成为区长(正局级),但根据上海官员升级的规定,副局级升为正局级至少需要任期满4年,当时陶校兴任县长仅两三年时间,未能满足条件。
  2000年7月,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与上海市地质矿产局合并,组建成立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陶校兴被平级调任继续担任副局级干部。这次平调,成为陶校兴官场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同年出任上海房地局副局长的殷国元,早在1995年就担任原上海房屋土地管理局的副局长,是一位房地局“老人”。
  陶校兴这位“外来和尚”很快融入房地系统。2002年分管土地的殷国元因故被转为分管拆迁,陶校兴则开始分管土地工作,其中包括土地利用处,成为原土地利用处处长朱文锦的直接上级。
  至此,殷、陶、朱构成了上海土地系统的三个关键节点。
  陶校兴平日一贯为人行事低调,但是这位长期分管土地的副局级干部的权力却不小。
  一位房地局内部人士承认,房地局在土地出让、对闲置土地处理、容积率改变等各个环节都具有巨大话语权。
  
  纵容官办公司囤地?
  
  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上海历年已经批租出去却闲置在开发商手上的土地超过6000公顷。
  按1.5的容积率,6000公顷土地就是9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是上海3年房地产供应量的总和还要多。
  这些沉睡的土地随着上海地价的飞涨而价值百倍。究其原因,不仅是开发商的责任,相关官员也难辞其咎。
  时任上海房地局副局长的陶校兴表态称,上海还将加大对剩余1000公顷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并指出已消化的2100公顷土地将成为工业用地和“两个1000万”的配套商品房和中低价商品房用地,主要由外围区县消化。
  但在这“消化”过程中,就有自称房地局老干部举报称,上海市房地局和各级政府办了多家房地产公司,囤积大量土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在中心城区,有的土地超过10年还没开发,人为制造土地供给瓶颈,以此哄抬房价谋取暴利。
  
  再掀彻查风暴
  
  在2006年末至2008年的上海市土地管理系统的彻查风暴中,官员与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寻租链条被揭开,土地审批权过于集中、土地审批制度不健全的矛盾暴露在阳光之下。
  2007年掀起的土地彻查风暴始于原上海市房地局土地利用处处长朱文锦。社保案爆发后,因被有关部门发现暗自转移名下巨额财产,朱文锦成了2007年上海土地反腐风暴中倒下的第一个“土地爷”。
  由于朱文锦与某位上海市主要领导是亲戚关系,曾被业内称为“上海第一处”,而陶校兴恰是朱文锦的直接上级。
  不过,最终2008年8月这场风暴以殷国元被宣判死缓收尾,并未有其他官员被公开调查或问责。
  房、地分家终于告一段落,同时也开启了上海房地产管理的全新时代。
  但时隔两年,陶校兴依然落马。“当时殷案爆发的时候,可能陶校兴当时还没有被暴露出来吧,他的职位很高,知道的事情也很多,不排除会牵连出其他的人和事来,或许会引发更大的彻查风暴,”有地产商猜测说。
  然而,在中央对楼市严密调控的风口浪尖之际,陶校兴的下马意味深长。
  
  延伸阅读:“土地爷”的隐秘权力
  以当时所处之职位和权力,陶校兴不仅在地产商中炙手可热,在区县一级政府中也被奉为上宾,非极力讨好不可,所谓官商都极吃得开。
  上海一区县房管局内部人士透露,2008年之前,许多区县主要领导均需与陶校兴保持好关系,上海每年建设用地土地指标分配,均通过其手中发配。
  拥有这一发配权力的陶校兴,即为上海区县领导人及大项目负责人亟须敬奉的“土地爷”。而当时,陶校兴对外也相当高调。
  一次金山区区委书记跟他说土地没啦,陶校兴当即对他说,你们有很多存量土地啊,“撤掉批文的集中到工业区的土地就有400公顷,一个区啊,400公顷什么概念。”
  2005年,上海约有3600公顷闲置土地,在通过外围的2000多公顷由各个区县处理掉之后,陶校兴采取了另外两个手段管控土地指标,一个是通过控增量逼存量,另一个是实行“批项目、核土地”的制度。
  “区县已有存量的,我就不给你了,否则你存量又放着,新的又要,那我哪有这么多土地,所以对不起,你把存量的先消化掉,再来找我争取指标吧。”其言其行,可见陶校兴其时之炙手可热。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2010.10.15
其他文献
在与恶性脑瘤顽强搏斗逾14个月后,美国政治世家肯尼迪家族族长、马萨诸塞州联邦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去世,享年77岁。随着爱德华走完人生的最后历程,肯尼迪家族的辉煌道路,也可能因之而止步……    哈佛除名生    人们提起“肯尼迪们”时,似乎总无法绕开王朝、豪门这样炫目的词汇,在爱德华年满30岁参加竞选时,其对手就曾讽刺说:“如果你不姓肯尼迪,你的参选就是一场闹剧。”  爱德华的父亲老约瑟夫是一位在
数列问题以其多变的形式和灵活的求解方法倍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历年来都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更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解决的方法有等差数列公式;等比数列公式,另外有些数列可以根据公式法:若已知数列的前 项和与的关系,求数列 的通项可用公式  求解。  但也有一些数列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对之进行转化才能得到,以下是笔者总结的五种较实用求数列通项公式方法。  一、利用累加法求通项公式  例1:已知
阿索斯半岛坐落在爱琴海北部,是一座山清水秀、寺庙遍地的美丽岛屿。每年,络绎不绝的游客怀着好奇的心情争相前往,只为窥视那神秘光环笼罩下的圣地。但令人遗憾的是,该岛只接纳男性,而女性则禁止登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阿索斯半岛是东正教教士的隐修之地,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男人国”。    唯一的“女性”是圣母像    阿索斯半岛戒备森严,威风凛凛的警察们荷枪实弹,严密监视着入岛参观的游客,如果有人想女扮男
当中国人每年吃掉的鸡近50亿只时,一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这种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是否安全?一位资深学者揭开了这个公开的秘密——他叫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2005年7月至今,他与他的课题组在山东、内蒙古、北京等多个省份,展开了一项对“养鸡场死鸡去向”的调查,其结论是:大部分死鸡被端上了餐桌。    “养殖户大都是比较淳朴的农民,他们对死鸡的去向都直言不讳——全部卖给了收死鸡的
今年2月18日,山西省原平县长梁沟镇炸毁“黑口子”的一声炮响,旁边的大三沟矿死了人。令人吃惊的是,在死伤者中,不少是“记者”。  被炸的“黑口子”,矿主叫薛小峰,是原平大牛店镇人,曾在《山西市场×报》忻州记者站工作过,后仍以“记者”身份活动,现已在逃。而大三沟“黑口子”盗采者5死3伤,其中亦有人拥有记者身份。  在太原市中心医院内科病房里,另一名“记者”王贵元,是大三沟“黑口子”老板的哥哥,也是事
【教材简析】  《老人与海》是高一语文必修Ⅲ第一单元(小说单元)的自读课文,是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授课一课时,学习本文,重点理解主人公桑地亚哥的硬汉精神,突破人物所具有的哲理性和象征意义这一难点,教育学生面对人生困厄时应坚强勇敢。  【教学目标】  1.分析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理解并感悟人物所具有的哲理性和象征意义。  2.了解本文的写作风格。  3.启迪学生正确对待人
【内容摘要】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是高中生物的一个经典实验。我校进行此实验时用30%的蔗糖溶液,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用蔗糖溶液进行实验的成功率并不高,而且发现蔗糖溶液极易污染显微镜载物台以及物镜。笔者通过设置1%~5%以及10%的Nacl溶液探究出用3%的Nacl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的成功率大幅提高。让学生比较蔗糖溶液与Nacl溶液对实验效果的影响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微课逐渐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中。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不仅能够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目光集中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从而实现教学的目标。基于此本文针对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应用方法 研究分析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教学
格鲁吉亞前总统、原苏联外交部部长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于今年7月7日去世,享年86岁。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向谢瓦尔德纳泽的亲属以及格鲁吉亚国民“致以沉痛哀悼”。苏联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接受莫斯科回声电台采访时说,谢瓦尔德纳泽生前“有能力,有才干,倾向于与社会各阶层民众合作”。  20岁加入共产党  谢瓦尔德纳泽1928年1月25日生于格鲁吉亚西部黑海沿岸一个农民家庭。他20岁加入共
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十年浩劫”的漩涡虽已逝远湮没,但人们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犯下的种种罪行始终无法释怀。作为反革命集团主犯之一的吴法宪,也由此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吴法宪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犯事”后的晚年生活如何?    追随革命队伍身经百战    1930年,年仅15岁的吴法宪在家乡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入伍两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经过战火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