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支架·方法——例谈“地方戏曲进课堂”课程实施策略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20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戏曲是我国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地方精神财富的象征。为推动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开发地方文化传播新途径,学校可以依托地方课程中戏曲教学资源,开展"地方戏曲进课堂"的课程开发研究。实践证明,以"具象·支架·方法"三要素构建的地方戏曲课堂教学新模式是一种有效的课程推进范例。具体来说,通过对戏曲文化进行具象分解,对课堂教学进行支架构建,对活动设计进行方法聚焦,以学生的认知为起点,以学生的特点为依据,让学生在玩玩学学中,快乐地走进戏曲的世界,传承地方文化。
其他文献
摘要“滚山珠” 是活跃在贵州省纳雍县苗族中的芦笙舞蹈,具有和苗族人民一样的历史渊源和自身的“古”、“土”、“活”、“难”、“高”几大特点,近来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得到发展。  关键词滚山珠 苗族 芦笙舞  中图分类号:J7文献标识码:A    “滚山珠”是贵州省纳雍县猪场乡一枝苗族独特的芦笙舞蹈。自80年代登上艺术舞台,就和贵州侗族大歌一样,引起了国内外高度重视。  1 历史渊源  “滚山珠”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