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文言文这块玉米地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lingCour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它的博大精深,它的隽永内涵,就像是一片果实累累的玉米地,穿越它,即可以积累丰厚的学养,获得提高语文、人文等方面的硕大“玉米”。但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又存在着种种困难,特别是语言的障碍很多,从字音到词义直到句子,犹如玉米地里的重重陷阱一般,学生往往望而却步。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摘到文言文这块玉米地中“又多又好的玉米”,而不被应试教学“划得伤痕累累”呢?笔者以为,文言文教学“活”而“实”的课堂形式,当是“穿越”这块“玉米地”的最有效的方法。以下笔者以《孙权劝学》为例,谈谈文言文课堂教学既可以生动有趣,又可以扎实有效的策略。
  
  【实录片段一】
  
  读顺句子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故事是关于三国的《孙权劝学》。早读时已经预习了吧?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屏幕,看是否能读顺句子。(出示无标点的原文)大家自由读一读,能读顺吗?
  (学生开始感到惊讶:怎么没有标点符号?既而兴奋地开始大声朗读,时不时同桌或前后同学互相争论,快速查找资料,看文章下面的注释,然后相互指正。)
  
  【课堂思考】
  
  课堂开始或是检查预习或是熟悉新内容,朗读成为最基本的教学环节。通常学生预习后,对文章有些感觉了,再用无标点朗读,对学生来说,富有挑战性。一篇陌生的课文让学生自己去读准、读通、读顺是一种挑战,对有点感觉后的课文,进行无标点阅读,又是一次挑战。学生虽然进行了预习,但对文章还没有烂熟于心,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于是就会引起争议,而这恰恰是学习的最佳状态。在进行争论的时候,争论双方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一方面全神贯注地听取对方的意见,同时分析其中的正误;一方面积极思维,评论对方的见解,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争论,错误暴露出来,得以纠正,从而形成正确的记忆。而记忆正确的知识也得到了检验和应用,并得到巩固和强化。这种情况下,信息输入大脑容易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由于材料呈现的方式不同,学生会有一种新鲜感,兴致勃勃地朗读,进而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这就为穿越课文的玉米地找到了第一个通道。
  
  【实录片段二】
  
  读懂文意
  师:能够把句子读顺了,说明我们基本读懂了课文的意思。接下来大家能否把一句话一句话的意思搞懂呢?现在咱们看着文言文用自己的话一句一句说下去,把故事说一遍。如果遇到困难了,怎么办?
  生:看《词语手册》。
  生:同学讨论。
  生:看文中注释。
  生:举手问老师。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好,开始吧。
  学生自由说故事。
  师:有问题吗?或者开始不懂,后来问了同学或查了资料明白了,也可以提醒一下同学。
  生:“卿言多务,孰若孤?”这句话不会翻译。
  师:整句话都不会还是有几个字不会?
  生:有几个字不会。
  师:会的自己解决,不会的大家帮助一下。
  生:主要是“孰”的意思不懂。
  师:谁知道?
  生:可能是“谁”的意思。
  师:怎么推断的?
  生:我知道有一句话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它的意思是人不是圣人,怎么会没有过错的呢?这里是“谁”的意思,估计“孰若孤”里也是“谁”的意思。
  师:(很赞赏地)你能用另外的名句来解释推测这篇文章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很好。这就是知识迁移,这就是举一反三,这就是闻一知十。(众生自发鼓掌鼓励)
  
  【课堂思考】
  
  以上教学片段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故事,给我们两点思考。
  1. 把疏通文意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当下的文言文教学课堂上教师一字一句精讲,学生一点一滴记录;课后学生一字不差背解释,教师一人不漏抓过关,弄得学生除了能拿到几个分数外,一点兴趣也没有。如此学习,所谓的成绩提高也只是短期效应。因而,积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非常必要。著名教育专家格林在去年的《中国教师报》专访中提到:在影响教育价值的诸多因素中,有一个因素是居于核心与灵魂地位的,那就是人的主动性,它是人的素质核心,是一个人的“脊梁骨”,没有它的支撑,人是无法“站立”的。要让学生真正“站立”起来,教师必须从课堂开始,从具体的每一节里实施,把学生的主动性“激扬”出来才行。
  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从不进行串讲,既为学生快乐也为自己轻松。事实上学生在自主学习、相互探讨中学习,记忆深刻了,能力提高了,何愁考试成问题?
  2. 把学习的方法传给学生——让学生会学习。当学生互相讨论质疑,互相解决问题时,问一句:你是怎么推测的?把学生的思路理一理;当学生自觉运用迁移能力理解句意时,表扬一句:用另外的名句推测本文意思的学习方法很好,把学习方法引一引。如此引导点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学习文言文时该怎样查找资料,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文所说:“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课堂上不经意的引导和点拨,正是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习得优秀的学习方法的途径。
  读懂文意,这为穿越文言文争取了主动权和掌握了基本方法。
  
  【实录片段三】
  
  读丰故事
  师:你知道东吴时的阿蒙是个怎样的人吗?你来猜一猜。
  生:阿蒙可能不爱读书。
  师:能从课文中找到依据吗?
  生:课文中有一句“蒙辞以军中多务”,意思是,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可见,军中事务其实不多,他不想读书才这么说的。
  生:他可能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鲁莽之人,本来就不爱读书。
  生:这不可能,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鲁莽之人怎么可能掌管事务?他可能是不会读书。
  师:当时陈寿在《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这样说:“蒙识字不多,报告军情只能口传。” “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当初是“轻果妄杀”一“武将”,后来勤奋读书,并非“武将而已”而是成为一位极其出色的军事家。
  生:我从孙权的还有一句话中推测,吕蒙还可能怕学习太难了。孙权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意思是,我哪里想要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掌管经学的学官!我只要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孙权的意思是读书不难的,他要求并不高。
  师:对啊,老师也是这么猜测的。
  师:吕蒙这么想时,他的神态会怎样?会有什么动作?心里又在说什么?
  生:我想他可能说,我不读书照样可以带兵打仗的嘛。
  生:他可能说,我是一员武将,读书干什么呢?
  生:他会向孙权摆摆手说,读书就算了,现在我用心带兵打仗,没心思读书啊!
  师:老师也揣摩了一下当时吕蒙的神情,出示(教师片段写作):吕蒙一听,眉头紧皱,心想:以我今日的地位与成就,读书之事岂不多此一举?我的信条是——江山就是马上打下来的。再说,我从小就没读过书,现在让我读,那该有多难啊!但主公平时待我不薄,可不能伤了他的心!于是支支吾吾地说:“军中的正事杂务实在有点多,没时间读书啊!”
  师:文言文简简单单一句话,我们可以把人物读得如此丰满。现在我们试着也来“读丰故事”。同学们自由地读下去,读着读着有感觉了,画面出来了,就赶快拿起笔来,描绘出此时此景。
  学生自读自写。
  师:看同学们洋洋洒洒写了不少,现在来展示一下。
  ……
  师:文言文其实可以这样读:展开你想象的有力翅膀,让文字变得有温度,让语言变得有声有色,让人物一个个鲜活起来。把简单的故事读得丰满有情趣。但是,想象有一条原则,知道什么原则吗?
  生:要符合故事情节、人物性格。
  
  【课堂思考】
  
  文言文教学往往会出现就事论事,句子什么意思,就翻译成什么意思的现象,有的甚至把它“碎尸万段”(钱梦龙语),这样其实根本没有开掘文本的价值,一篇文章的丰富内涵、人物形象,远非几句干巴巴的翻译能够涵盖的。它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空白,让读者在回味咀嚼时,细细地咂出味道,慢慢地品出韵味来。这也是古代作品得以绵延千古的魅力所在。文学作品的教学应该用心灵去感动心灵,文言文也不例外,从情感体验出发,叩响语言之门,唤醒沉睡在作品中的情感体验,让它在体验的碰撞与交流中苏醒过来并与千年之后的人们产生共鸣,这才是文言文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于是,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努力让学生以文本为依托,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现一现最感人的画面;说一说最喜欢的人物;写一写最有趣的情节;笔者冠以“读丰故事”。让简洁的语言丰富起来,让文字后面的画面灵动起来。每当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兴致勃勃地讨论,心驰神往地想象,奋笔疾书地写作,声情并茂地交流……文言文教学充满了活力,学生兴味盎然地学习,文本中蕴藏的丰富情感和文化再也不必担心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
  同时,从情感体验出发学习文言作品,不仅可以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情节脉络,而且还有助于对文言字词句的理解;不必担心不着边际天马行空。
  另外,教师在这个生命体验的过程中,自己要扮好首席读者的角色,在对作品深入解读的基础上,应该阅读相关作品,在更大背景下去观照人物性格。如笔者上课前,重读了《三国志》,重点阅读 “吴书”中的“吴主传”和“周瑜鲁肃吕蒙传”,对孙权和吕蒙、鲁肃的性格为人有了更多的了解。如果再把现代的劝学故事:毛泽东劝许世友读《红楼梦》的故事引入课堂,课堂就更有活力。再如,教《陈太丘与友期》《咏雪》前读一读《世说新语》, 教《狼》前,读一读《聊斋志异》,教《关雎》《蒹葭》前,诵一诵《诗经》,教《陈涉世家》前,看一看《司马迁》……这样才可以在课堂上从容地相机引导,帮学生打开一扇扇阅读之窗,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空间。
  把故事读丰满,这一尊重学生生命体验的教学环节,是学生穿越本文时,最适合自己的也是最有效的佳途。
  
  【实录片段四】
  
  读简故事
  师:课堂的最后10分钟,我们再做一次尝试,能否把刚才读丰的故事读简单,就是看着现代文,说出文言文。
  例: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儒家经典成为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生: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师: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生:卿言多务,孰若孤?
  (起先,不够流畅,于是前后同学、同桌之间自发地互相讨论、纠正,查看原文,学生们背得不亦乐乎。渐渐地声音整齐起来)
  
  【课堂思考】
  
  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很多教师会安排背诵课文,让学生能够巩固课文,笔者也不例外。但是,笔者采用实录片断中的形式,让学生思考着背诵:看着现代文,说出文言文,谓之“读简故事”(这个名称是相对于“读丰故事”而言的)。换一种形式背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喜欢新鲜,喜欢挑战,这是天性。看课本背诵,学生的视觉与思维容易疲劳,会出现有口无心甚至产生暂时的休眠现象。而看现代文背原文,学生必须时时认真思考:这句话,用文言文来表达该怎么说?积极的思维不仅可以加快记忆,而且可以帮助大脑全面发展。美国杜克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罗伦斯·C. 凯兹表示,找到使用大脑退化部分的简单途径不仅有助于维护神经细胞,也有助于细胞上的树突和轴突接收传递信息。用新奇的方式思考和观察世界有助于改善大脑不活跃部分的功能。
  同时,看现代文背原文,加强了文言文表达形式的体验,对培养语感有着积极的作用。从文言文入手解读现代文,在丰富想象、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又回到原文上来,且不是简单地重复。这样教学完成了一次螺旋式的提升。
  综上所述,面对文言文这块“世袭领地”,只要积极改变策略,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关注作品的特有内涵,相信,我们的学生在穿越文言文这块“玉米地”时,一定会笑得更灿烂!
其他文献
[灾难突袭,一双大手一掌推开死神]    5月12日下午2点,四川崇州市怀远镇中学七年(5)班。第一节课是吴忠洪老师的英语课。  和往常一样,对于教学一丝不苟的吴老师,早早地来到了位于四楼的教室。“Beach、Beach……”2点28分,距离下课时间还有几分钟。带领着大家复习完了旧单词的吴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又一个新单词。  然而就在此时,地板剧烈地摇动起来,门窗“哐哐哐”地发出巨响,桌面上的文具被
近年来,各种选秀节目越来越多,《超级女声》《快乐男生》《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奥运真男孩》……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想以此为捷径进入娱乐圈。少数的人是成功了,他们通过这些选秀节目而一夜成名。但是许多人却在比赛结束后就销声匿迹了,更有大部分的人在海选时就被刷下来。就是那些一夜成名的人,能否在娱乐圈里长期发展,也还是个问题。  同时,选秀节目的泛滥导致一些选秀节目的内容也有待商榷。为了吸引观众,这些节
落叶在脚底细腻地碎裂,万里苍穹间划过一叶巨大的闪电,带着世间最自由的呼喊和咆哮,将夜幕撕成碎片,但终是闪了闪,便挣扎着消退。静。透明的月光柔柔地抚摩着我的面庞,空气仿佛无痕的琥珀,在毫无生气又张牙舞爪的缕缕枯枝中,凝固下来,连自己的呼吸声也悄悄地飘散,不留痕迹。  夜,无风。似乎亘古以来天地就如此寒冷。那飘走游弋的月光丝毫不能驱走严寒,倒似凝结成橙黄透明、如玉般的雪花,徐徐飞舞,冷漠地望着滚滚红尘
卢塞恩是瑞士的第三大城市,因毗邻卢塞恩湖而得名。   前不久,在城中的五谷广场发生了这么一件事:一只野鸭在花坛边做了一个窝,并孵了一只小野鸭。这本来是一件喜事,有许多网友在网上表示祝贺,市长还亲自前往探视。可是,小野鸭在出壳后的第7 天,意外地死掉了。   这一死可不得了。一个民间鸟类保护组织首先发难,责问市长:你有什么权力去探望那只小野鸭?他们推测,是市长扰乱了它们的宁静,致使小鸭受到惊吓。为了
印象里,“无厘头”这个词是周星驰的专属。仿佛在中国,只有周星驰才能把这种喜剧推向极致。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人的压力与日俱增,这就需要多一些欢笑,多一些不按套路出牌的东西。于是,无厘头电影更多地走入我们的视线,迅速变得炙手可热。  冬天已经悄然走来,银装素裹的外表下多少会有些萧条的感觉。如果此刻你的心情有一点烦躁,有一点难过,不妨去看看这些电影,让我们在这个冬季多些温暖,多些欢乐。    
给2007年23期的小娥    看了小娥的遭遇,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痛,我只有深表同情。作为《中学生博览》的忠实读者,有时候真的不  愿相信那些青涩的带着酸味的文字是真的,害的偶眼泪流的哗哗滴啊……如果我有这样一个妹妹,我一定好好待她。  我想对小娥说:人生路漫漫,生命的路上既然长了荆棘,难免会有人踩到,会刺得很痛很痛,不幸的是你踩到了,但是你要学会忘记,忘记那些记忆中曾经的痛,忘记了也许就不痛了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講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另外,不看答
One 城市很寂寞  午夜零点十五分。  QQ上只有几个人。我看见他的头像闪了闪。打开,只有两个字:好吗?  耳边听着那首《我们说好的》……  好吗?一句话就哽住了喉咙  城市当背景的海市蜃楼  我们像隔着一整个宇宙  再见都化为乌有……  我下线了。  翼,在你离开后的现在我才发现,这个城市很寂寞。  不,寂寞的是我,不是这个城市。  Two 奇迹迷路了  考完试,背起书包站在街边的那棵梧桐树下
我叫未央。  从小我就是不被关注的孩子,小时候总和表妹在一起,她大大的眼睛和雪白的皮肤很惹人喜欢。她巨大的光环把我映衬得黯淡无光。 亲戚朋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表妹总是捧着满满的糖果被大人们宠爱,而我永远坐在角落里,享受着这种不公。在大人们偶然想起我叫我名字的时候,我常常站起来头也不回地离开。  我没有漂亮的脸蛋,没有甜甜的嘴巴,我只是希望能有人关注我多一些,让我知道自己不是被遗弃的孩子。  我开始不停
让灯泡也有表情    让灯泡有表情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让各种自己喜爱的图案透着光散射到书本上惬意又浪漫,还可以亲自将绘声绘色的可爱表情作为生日独特的礼物送给挚友。  灯泡要画得好,要让它通上电“烤”上几百个小时颜料都不会像出汗一样软塌地流下来,关键的一点,是要在丙烯颜料里掺上少量乳胶漆。大部分画灯泡的高手会告诉你,掺上乳胶漆后丙烯颜料会呈粉稠状,而且容易刷得匀。丙烯颜料与乳胶漆的最佳比例是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