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1:谁去开家长会?
答案:若平时总是妈妈接送宝宝,让爸爸也露一回小脸儿吧!
很多幼儿园老师说:现在出席家长会的90%以上都是妈妈或奶奶。但应当由谁去开家长会呢?
老人去开家长会?老师一般不主张祖辈来开家长会,老人记忆力不好,很多人又没有记笔记的习惯,经常老师重点交待的五六件事,老人有一半记得就不错了。另外老人一般比较“护犊子”,个别交谈时,老人对老师表扬大孙子的话记得特别清楚,回去把孩子夸成一朵花;但老师批评孩子、要求做改进的话,老人就自动把它忽略掉了,这样开家长会的效果就消失了一大半。
总是妈妈去开家长会?这会说明这家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中是缺席的,这样不好,不利于夫妻双方在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时态度保持一致。因此有经验的老师主张:要是妈妈平时接送多,就让爸爸去开家长会,反之亦然。
爸爸去开家长会?这是好方式!这会有利于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因为女性家长在孩子的日常管教中,倾向于“抓小放大”,对孩子的安全啊、冷热啊、饭吃得怎样啊,学了多少拼音和数字啊,都有过细的、有时是不切实际的要求;老师要是面对三四十个这样的女性家长,有时情绪就会起毛刺,觉得家长是在吹毛求疵,不自觉地就会感到委屈,“家长比教学督导还严厉呢,我这是何苦呢”;而男性家长一般不会关注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他会关心“我家孩子在幼儿园愉快吗?最近有没有学会啥新本事?发言大胆吗?”有位爸爸一来就让老师介绍:“谁是江凇云小朋友的家长?我儿子说那是他最好的朋友,我想见见他家长!”正好,江凇云小朋友也是爸爸来开家长会,结果这两位爸爸开完会还在一起叙谈了好一会儿。可见,很多爸爸以开放的心态来开家长会,不仅视其为与老师沟通的手段,也视其为与其他家长沟通的手段,对老师的要求没有那么细碎,而是懂得换位思考,只抓一个大方向,这有利于家长会的气氛变融洽。要知道,开家长会的最高境界,不是家长与老师唱对台戏,而是双方要借此机会结成教养孩子的同盟。
问题4:与老师探讨孩子的哪些问题?
答案:比起教育问题,大班以前更应当关注保育。
有些妈妈在家长会上的提问让老师哭笑不得,比如孩子才上小班,她就会问:“老师,你看我家孩子要是论学习能力,能在班上排第几?”这位家长显然好胜心很强,对老师在挂出表扬的十几张画上统一盖上五角星很不满:“应该打分嘛,分出高下,才有利于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这种说法显然是外行,因为在孩子刚学会用蜡笔涂色时,激发其兴趣和想象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在5周岁之前,孩子在幼儿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保育—帮助他健康成长,在身心各方面汲取养分,之后,才是教育—留存他天性中最好的一面,而不是帮助他成为前几名。
所以,内行家长会在孩子升入大班前,更多地跟老师探讨保育问题:比如,如何预防运动出汗后感冒,运动前应当给孩子塞小毛巾,运动中及时脱去外套,运动后及时更换湿了的内衣等。比如,如何解决孩子在午休前半截睡不着,后半截睡不醒的问题。经家长建议,老师们不再一吃过午饭就赶孩子们上床,而是带孩子散步20多分钟再安排午睡,就很好地解决了“入睡难”的问题。再比如,如何预防孩子在幼儿园憋大便造成的大便干结,妈妈可跟老师讨论如何给孩子在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多吃芹菜、南瓜、山芋、韭菜等利大便的食物,怎样教会孩子自己穿脱裤子,“解决问题”后自己擦屁股,而且每次入厕后都有意识检查自己的内衣有没有掖进裤腰里。
问题2:如何提建议?
答案:要使老师接受你的建议,态度很重要。
每个提问的家长都认为自己提的是合理化建议,应当得到满足;而且,家长认为自己交了那么高的保育费和学费,那是花钱买服务,提要求时可能就傲慢了点儿。但问题是幼儿园老师可不是上菜的服务生,她们把自己定义为“知识分子”,觉得应当受到更多的尊敬。这种认知上的错位,往往使家长会开着开着就充满火药味。
其实,要使老师接受你的建议,态度很重要。若是将心比心,体会到一个孩子都可能令你抓狂,两位主课老师和一位保育员阿姨面对的却是三四十个孩子,照应不周也很正常,就会同情老师的疲惫和力不从心,就会对老师匆忙中还能表现出来的细致抱有感恩。以感恩之心来与老师沟通,在提问时经常说:“老师都是教育内行,我下面这个问题可能很外行……”“我知道家长一提要求,老师就会跑断腿,所以,要让老师额外关注我家孩子时我是很惭愧的,不当之处要请老师原谅……”家长这样说了以后,老师紧绷的神情松弛下来,也露出有点“惭愧”的表情,就很可能采纳你的建议。
问题3:抱着怎样的心态去开?
答案:不要指望一次家长会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有家长赌气称“再也不去开家长会了”,“又解决不了多少问题……上次开家长会反应的问题到现在还有一半没有解决。”孩子听了眼泪汪汪。这样的赌气是很不成熟的表现,因为穿得整整齐齐去出席家长会,不只是为了集中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基本情况、了解幼儿园下面的教学安排、了解老师有什么需要家长配合的,还是对孩子很重要的精神支持—你看我爸多帅呀,我妈多美,多么温文有礼呀!他们关心我才会双双来开家长会!
不要指望一次家长会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也不要指望所有的建议老师都有权处理。比如,关于伙食调整的问题,老师要与营养师和大师傅商量;有的家长特别讲究口味,但在专职营养师那里,不见得口味好就是营养全面;另外幼儿园不是给三五个孩子做饭,要给三四百个孩子做饭,菜谱的可实施性一定要强,这就注定使某些好建议不能实施,家长要体谅;再比如,孩子在某个“放假月”的月初,哪怕入园一天,也要收半个月的保育费,这是不合理,但这是物价局的规定,一时半会儿改不了,你可以建议老师到了12月底或6月底提醒大家一下,下个月月初的一两天孩子有人带就可以不上幼儿园了,老师把放假事宜都交待清楚,等于提前放假,就在客观上解决了这一矛盾。
家长会上的意外状况 很多开过很多次家长会的资深妈妈提供了好经验,一起来看看吧—
1 开完会想问问孩子情况根本挤不上去,老师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应对1 还是每天接送宝宝时面对面跟老师交流比较好。早上入园时找老师沟通,不是深谈的良机,此时老师很忙,要观察每个宝宝的情绪,检查必带的东西是否带齐等。你可以选择在过了下午四点半,大部分宝宝都被接走了,老师的情绪完全放松下来,这时的沟通会比较深入,双方也会谈得很轻松开心。
应对2 没有必要在家长会之后去凑热闹,平时可以在QQ群上跟老师反映孩子的情况,你也可以好好利用《家园联系手册》,一般每个周末孩子都会带《家园联系手册》回家,你可以认真阅读老师的评语,然后记录孩子在家的新表现,与老师探讨如何教育孩子。
应对3 不少家长发现,他们提出的问题有很多是重复的,而老师一遍遍解释得口干舌燥。所以后来老师让我们交头接耳一阵,把5个典型性的问题写下来让她集体解答,这样不仅提高了答疑解惑的效率,也节省了双方的时间。
2提问中涉及孩子的小隐私,引发下面一阵哄笑……
应对1 幸而老师很有经验,老师说,这个问题我们会后单独交流;老师还请其他家长保守秘密,不要把小孩尿床的毛病四处声张,老师说:“孩子也有自尊心,他们的自尊心是一生进步的基础,要像呵护幼芽一样呵护它。”
应对2 针对哄笑,老师说:“其实你们是忘了自己的幼年了,这种尴尬的小毛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我小时也有过……”很感激老师帮我解了围。
3家长会成了老师寻求特殊关系的招标会,很明显看出老师对地位、权利不同的家长是冷热不均的……
应对1 是有这种情况,但不多。我女儿上了四年幼儿园就遇上过一位这样的老师,当时我和孩子爸爸商议要不要给老师送点礼,以弥补下我们不能帮老师办事的遗憾。后来还是决定算了,因为送礼很难避开孩子,会让孩子也变世故。还好,因为我家孩子偏外向,能说会道,性格讨喜,老师还是喜欢她的,虽然不会事事迁就她。其实眼光放长远点,老师因为跟家长私交好,处处迁就孩子,不见得对这个孩子的发展有利。
应对2 如果处成了朋友,老师家里有难处,家长能帮的一定会帮。但这种利益交换我们是很不以为然的。但是不必在孩子面前抱怨,让孩子过早地知道人生的不公正是妨碍他的进取心的。后来我们替孩子换了一个幼儿园。
4一说到课后兴趣班的收费问题,老师和家长都有点小激动……
应对1 后来园长出来做解释,把每小时的收费算给我们看,钢琴兴趣班一小时是32元,绘画、感统、舞蹈是一小时是28元,而且规定一个老师所带的学生不能超过8个。园长说,请大家平心想一想,你们在外给孩子请钢琴家教,一小时多少钱?大家就安静了。
应对2 后来也是园长出来做解释,第一是说老师绝对没有动员孩子上课,如果孩子4点多放学后有丰富的活动,老师主张他们不要占用上课名额,因为要去外面请专业老师,我们的老师还要留下来做辅助性的工作,人手实在紧张,场地也不够;第二是通报了收来的费用都是怎么用的,包括园里自己给老师解决加班津贴,把收来的钱添置了一台钢琴和孩子汇报表演要穿的裙子。解释得心平气和,大家都很服气。
答案:若平时总是妈妈接送宝宝,让爸爸也露一回小脸儿吧!
很多幼儿园老师说:现在出席家长会的90%以上都是妈妈或奶奶。但应当由谁去开家长会呢?
老人去开家长会?老师一般不主张祖辈来开家长会,老人记忆力不好,很多人又没有记笔记的习惯,经常老师重点交待的五六件事,老人有一半记得就不错了。另外老人一般比较“护犊子”,个别交谈时,老人对老师表扬大孙子的话记得特别清楚,回去把孩子夸成一朵花;但老师批评孩子、要求做改进的话,老人就自动把它忽略掉了,这样开家长会的效果就消失了一大半。
总是妈妈去开家长会?这会说明这家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中是缺席的,这样不好,不利于夫妻双方在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时态度保持一致。因此有经验的老师主张:要是妈妈平时接送多,就让爸爸去开家长会,反之亦然。
爸爸去开家长会?这是好方式!这会有利于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因为女性家长在孩子的日常管教中,倾向于“抓小放大”,对孩子的安全啊、冷热啊、饭吃得怎样啊,学了多少拼音和数字啊,都有过细的、有时是不切实际的要求;老师要是面对三四十个这样的女性家长,有时情绪就会起毛刺,觉得家长是在吹毛求疵,不自觉地就会感到委屈,“家长比教学督导还严厉呢,我这是何苦呢”;而男性家长一般不会关注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他会关心“我家孩子在幼儿园愉快吗?最近有没有学会啥新本事?发言大胆吗?”有位爸爸一来就让老师介绍:“谁是江凇云小朋友的家长?我儿子说那是他最好的朋友,我想见见他家长!”正好,江凇云小朋友也是爸爸来开家长会,结果这两位爸爸开完会还在一起叙谈了好一会儿。可见,很多爸爸以开放的心态来开家长会,不仅视其为与老师沟通的手段,也视其为与其他家长沟通的手段,对老师的要求没有那么细碎,而是懂得换位思考,只抓一个大方向,这有利于家长会的气氛变融洽。要知道,开家长会的最高境界,不是家长与老师唱对台戏,而是双方要借此机会结成教养孩子的同盟。
问题4:与老师探讨孩子的哪些问题?
答案:比起教育问题,大班以前更应当关注保育。
有些妈妈在家长会上的提问让老师哭笑不得,比如孩子才上小班,她就会问:“老师,你看我家孩子要是论学习能力,能在班上排第几?”这位家长显然好胜心很强,对老师在挂出表扬的十几张画上统一盖上五角星很不满:“应该打分嘛,分出高下,才有利于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这种说法显然是外行,因为在孩子刚学会用蜡笔涂色时,激发其兴趣和想象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在5周岁之前,孩子在幼儿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保育—帮助他健康成长,在身心各方面汲取养分,之后,才是教育—留存他天性中最好的一面,而不是帮助他成为前几名。
所以,内行家长会在孩子升入大班前,更多地跟老师探讨保育问题:比如,如何预防运动出汗后感冒,运动前应当给孩子塞小毛巾,运动中及时脱去外套,运动后及时更换湿了的内衣等。比如,如何解决孩子在午休前半截睡不着,后半截睡不醒的问题。经家长建议,老师们不再一吃过午饭就赶孩子们上床,而是带孩子散步20多分钟再安排午睡,就很好地解决了“入睡难”的问题。再比如,如何预防孩子在幼儿园憋大便造成的大便干结,妈妈可跟老师讨论如何给孩子在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多吃芹菜、南瓜、山芋、韭菜等利大便的食物,怎样教会孩子自己穿脱裤子,“解决问题”后自己擦屁股,而且每次入厕后都有意识检查自己的内衣有没有掖进裤腰里。
问题2:如何提建议?
答案:要使老师接受你的建议,态度很重要。
每个提问的家长都认为自己提的是合理化建议,应当得到满足;而且,家长认为自己交了那么高的保育费和学费,那是花钱买服务,提要求时可能就傲慢了点儿。但问题是幼儿园老师可不是上菜的服务生,她们把自己定义为“知识分子”,觉得应当受到更多的尊敬。这种认知上的错位,往往使家长会开着开着就充满火药味。
其实,要使老师接受你的建议,态度很重要。若是将心比心,体会到一个孩子都可能令你抓狂,两位主课老师和一位保育员阿姨面对的却是三四十个孩子,照应不周也很正常,就会同情老师的疲惫和力不从心,就会对老师匆忙中还能表现出来的细致抱有感恩。以感恩之心来与老师沟通,在提问时经常说:“老师都是教育内行,我下面这个问题可能很外行……”“我知道家长一提要求,老师就会跑断腿,所以,要让老师额外关注我家孩子时我是很惭愧的,不当之处要请老师原谅……”家长这样说了以后,老师紧绷的神情松弛下来,也露出有点“惭愧”的表情,就很可能采纳你的建议。
问题3:抱着怎样的心态去开?
答案:不要指望一次家长会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有家长赌气称“再也不去开家长会了”,“又解决不了多少问题……上次开家长会反应的问题到现在还有一半没有解决。”孩子听了眼泪汪汪。这样的赌气是很不成熟的表现,因为穿得整整齐齐去出席家长会,不只是为了集中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基本情况、了解幼儿园下面的教学安排、了解老师有什么需要家长配合的,还是对孩子很重要的精神支持—你看我爸多帅呀,我妈多美,多么温文有礼呀!他们关心我才会双双来开家长会!
不要指望一次家长会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也不要指望所有的建议老师都有权处理。比如,关于伙食调整的问题,老师要与营养师和大师傅商量;有的家长特别讲究口味,但在专职营养师那里,不见得口味好就是营养全面;另外幼儿园不是给三五个孩子做饭,要给三四百个孩子做饭,菜谱的可实施性一定要强,这就注定使某些好建议不能实施,家长要体谅;再比如,孩子在某个“放假月”的月初,哪怕入园一天,也要收半个月的保育费,这是不合理,但这是物价局的规定,一时半会儿改不了,你可以建议老师到了12月底或6月底提醒大家一下,下个月月初的一两天孩子有人带就可以不上幼儿园了,老师把放假事宜都交待清楚,等于提前放假,就在客观上解决了这一矛盾。
家长会上的意外状况 很多开过很多次家长会的资深妈妈提供了好经验,一起来看看吧—
1 开完会想问问孩子情况根本挤不上去,老师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应对1 还是每天接送宝宝时面对面跟老师交流比较好。早上入园时找老师沟通,不是深谈的良机,此时老师很忙,要观察每个宝宝的情绪,检查必带的东西是否带齐等。你可以选择在过了下午四点半,大部分宝宝都被接走了,老师的情绪完全放松下来,这时的沟通会比较深入,双方也会谈得很轻松开心。
应对2 没有必要在家长会之后去凑热闹,平时可以在QQ群上跟老师反映孩子的情况,你也可以好好利用《家园联系手册》,一般每个周末孩子都会带《家园联系手册》回家,你可以认真阅读老师的评语,然后记录孩子在家的新表现,与老师探讨如何教育孩子。
应对3 不少家长发现,他们提出的问题有很多是重复的,而老师一遍遍解释得口干舌燥。所以后来老师让我们交头接耳一阵,把5个典型性的问题写下来让她集体解答,这样不仅提高了答疑解惑的效率,也节省了双方的时间。
2提问中涉及孩子的小隐私,引发下面一阵哄笑……
应对1 幸而老师很有经验,老师说,这个问题我们会后单独交流;老师还请其他家长保守秘密,不要把小孩尿床的毛病四处声张,老师说:“孩子也有自尊心,他们的自尊心是一生进步的基础,要像呵护幼芽一样呵护它。”
应对2 针对哄笑,老师说:“其实你们是忘了自己的幼年了,这种尴尬的小毛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我小时也有过……”很感激老师帮我解了围。
3家长会成了老师寻求特殊关系的招标会,很明显看出老师对地位、权利不同的家长是冷热不均的……
应对1 是有这种情况,但不多。我女儿上了四年幼儿园就遇上过一位这样的老师,当时我和孩子爸爸商议要不要给老师送点礼,以弥补下我们不能帮老师办事的遗憾。后来还是决定算了,因为送礼很难避开孩子,会让孩子也变世故。还好,因为我家孩子偏外向,能说会道,性格讨喜,老师还是喜欢她的,虽然不会事事迁就她。其实眼光放长远点,老师因为跟家长私交好,处处迁就孩子,不见得对这个孩子的发展有利。
应对2 如果处成了朋友,老师家里有难处,家长能帮的一定会帮。但这种利益交换我们是很不以为然的。但是不必在孩子面前抱怨,让孩子过早地知道人生的不公正是妨碍他的进取心的。后来我们替孩子换了一个幼儿园。
4一说到课后兴趣班的收费问题,老师和家长都有点小激动……
应对1 后来园长出来做解释,把每小时的收费算给我们看,钢琴兴趣班一小时是32元,绘画、感统、舞蹈是一小时是28元,而且规定一个老师所带的学生不能超过8个。园长说,请大家平心想一想,你们在外给孩子请钢琴家教,一小时多少钱?大家就安静了。
应对2 后来也是园长出来做解释,第一是说老师绝对没有动员孩子上课,如果孩子4点多放学后有丰富的活动,老师主张他们不要占用上课名额,因为要去外面请专业老师,我们的老师还要留下来做辅助性的工作,人手实在紧张,场地也不够;第二是通报了收来的费用都是怎么用的,包括园里自己给老师解决加班津贴,把收来的钱添置了一台钢琴和孩子汇报表演要穿的裙子。解释得心平气和,大家都很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