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情境中的政治规划:哈特、奈格里后社会主义方案解析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y0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确认现代性及其危机到出现了后现代帝国主权的历史轨迹,伴随着现代性革命叙事的终结,最后至大众政治学的形成,展示了《帝国》替代性革命政治规划出场的内在逻辑。作为政治主体的大众、大众的政治策略和大众的政治诉求构成的大众政治学,宣告了哈特和奈格里后社会主义方案的正式出场,从而再现了当前以他们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者对全球化时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所作的新颖而大胆的探索。
其他文献
周公创制"仁"字并实施"仁政",是中国儒家践"外王"而兼"内圣"的真正创始人。宋明理学突现儒门"心性"侧面,改"周孔并称"为"孔孟并称"。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从孔子开始讲,影响巨大。但傅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民族精神为其重要来源之一,苏武精神作为时代化、具体化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民族气节和个人志节层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苏武精神的时代价
作 为台湾五院之一的“监察院”,原本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最近却因为刚刚卸任的前“院长”王建煊一再地对它进行炮轰,成了媒体的焦点。为什么“监察院”会被自己的前“掌门人”攻击?  被“院长”炮轰  王建煊,安徽合肥人。台湾当局前“财政部长”、“立法委员”、新党领导人,2008年接受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提名担任“监察院”院长。任职“财政部长”期间,敢于与不法财团对抗,最后被迫下台,因此获得一个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