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资者日益成熟和理性,风险掌控能力已逐渐成为不少投资者选择基金公司的重要因素,尤其在资本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震荡的时候,这一点表现得更为突出。
对基金公司来说,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在控制风险和获取收益之间找到平衡点,不因过度冒险而损害持有人的利益,为持有人创造稳定持续良好的回报。对整个基金行业来说,风险管理也是行业发展的基石,只有全行业树立起严谨的风险管理形象才能得到投资者真正认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建信基金董事长 江先周
著名的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对待这个定律,风险管理者不能有丝毫放松的思想,要时刻提高警觉,防止事故发生。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黑天鹅”事件等带来的投资风险将会比之前更加频繁地出现在A股市场。对于基金管理公司来说,风险管理近乎成为发展的第一要务。这既是为其自身的发展保驾护航,更深层的意义还在于为投资者控制投资风险,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于那些看重持有人利益的基金公司,必然将风险管理工作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
记者走访建信基金后了解到,建信基金在公司治理上秉承风险控制先行的理念,将风险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到基金的营销、设立、运行等每个环节中,从组织机构和运作规则上确立了风险管理的地位,保持风险管理的相对独立性,从而保障了风险管理职能的高效执行。
受益于严谨的风险管理体系,建信基金自成立以来未出现过一起重大的风险事故,公司各项业务得以稳健发展,在短短数年间成长为一家无论业绩还是规模均在业内排名前列的基金公司,并能够为投资者创造可持续的业绩回报。
风控能力构成核心竞争力
风险管理工作对公司成长有着重大影响,在基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公司曾经成长性很好,但一次恶性违规事件就足以彻底消除投资者对它的信任。风险管理的成功与否,就像一个人的健康一样,是生存的基础。
——建信基金督察长 路彩营
风险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在风险到来之前能够紧急刹车,而是通过自身体系的建设,杜绝产生风险的源头。
目前,建信基金的风险管理工作采用4层递进式架构:第一层次是公司股东会和监事会对公司进行全面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第二层次是公司董事会层面对公司运作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第三层次是公司管理层对公司和基金运作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第四层次是公司各业务部门对各自业务中潜在风险的自我检查和控制。从投资研究到风险管理,整个过程都是团队的力量在起作用,力求把风险控制到能够有效管理的范围内。
在中国这样的新兴资本市场,对于资产管理行业而言,风险控制是一个需要与时俱进的过程,业务发展和行业监管的任何一次细微变化,都必须要在风险控制的相关制度上得以体现。为了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近年来建信基金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相关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基金持有人利益,包括由《投资决策委员会议事规则》《股票池管理制度》《债券池管理制度》组成的投资决策制度;由《风险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限制性证券管理办法》等组成的投资风险管理制度;以及《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等。建信基金公司还不断梳理相关风险制度和管理流程,查漏补遗,以准确了解受托资产管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完善的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础,并且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内化到建信基金公司以及该公司员工的行为准则中,成为了该公司卓越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险管理创造价值
投资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寻找收益和风险平衡点的艺术和科学。好的投资组合是建立在对风险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资金进行优化配置,使组合承担的每一分风险都能创造最大的价值。这一过程的实质是通过风险模型帮助基金经理建立优化组合,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下获得最大的收益。建信基金并不是不能冒险,而是不能冒不可驾驭之风险。
——建信基金风险管理部总监 吴洁
风险控制大师莱利海特曾经说过,只要你能算出入市成功或失败的概率,就能找到战胜市场的办法。获取投资收益离不开对投资风险的管理,在基金管理过程中,管理风险本身就是投资的一部分,基金管理人需要在识别和控制市场风险的同时,获取风险收益。可以说,投资,就是在收益与风险之间寻找平衡点。
在建信基金,风险管理贯穿投资管理过程的始末,包括对既有股票池的筛选和分类,对投资组合中资产配置、行业配置、个股比例的要求与建议,以及投资事前参数设置,事中指标监控,事后的业绩评价、归因分析等。
具体而言,在股票池建立时,所有的备选投资标的都必须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以限制性证券为例,它们可以进入股票池,甚至可以作为投资标的。但在此之前要履行严格的评估流程。哪怕只是进入普通股票池也需要经过研究员的答辩及投资决策委员会的审批。目的是让基金经理对限制性证券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更谨慎的判断。
在基金经理进行资产配置时,要公司已对旗下管理的股票型和配置型基金进行了事前的风险预算范围设定,并对基金投资组合的行业配置比例相对于比较基准的偏离程度和个股的投资比例实施监控,即使投资经理再看好某个行业或某只股票,也不能逾越比例限制。以此来控制基金在运作过程中的风险。
当出现由于金融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化,或因证券发行人经营出现不利因素而带来的潜在损失时,建信基金还会借助金融工程手段,结合研究团队对宏观经济形势、金融市场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的分析和判断,及时通过将资产在现金、债券、股票等资产类别间的配置调整和分散化组合投资,控制投资风险,减少对投资管理的不利影响,并利用数量化的风险控制和绩效评价工具监控投资操作。
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带来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避免因风险失控造成的短期剧烈波动。基金经理能够在相对更有把握、更可控的领域承担风险,力争获得超额收益,避免在基金管理过程中出现极端性的赌博行为。历史经验显示,当基金业绩大起大落时,会对投资者的情绪造成较大冲击,部分投资者会因为在高点追入而损失惨重。因此,像建信基金这类具有较强风险控制能力和风险控制意识的基金公司,能够创造可持续性的、安全边际高的收益,更适合作为投资者长期追随的对象。
对基金公司来说,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在控制风险和获取收益之间找到平衡点,不因过度冒险而损害持有人的利益,为持有人创造稳定持续良好的回报。对整个基金行业来说,风险管理也是行业发展的基石,只有全行业树立起严谨的风险管理形象才能得到投资者真正认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建信基金董事长 江先周
著名的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对待这个定律,风险管理者不能有丝毫放松的思想,要时刻提高警觉,防止事故发生。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黑天鹅”事件等带来的投资风险将会比之前更加频繁地出现在A股市场。对于基金管理公司来说,风险管理近乎成为发展的第一要务。这既是为其自身的发展保驾护航,更深层的意义还在于为投资者控制投资风险,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于那些看重持有人利益的基金公司,必然将风险管理工作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
记者走访建信基金后了解到,建信基金在公司治理上秉承风险控制先行的理念,将风险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到基金的营销、设立、运行等每个环节中,从组织机构和运作规则上确立了风险管理的地位,保持风险管理的相对独立性,从而保障了风险管理职能的高效执行。
受益于严谨的风险管理体系,建信基金自成立以来未出现过一起重大的风险事故,公司各项业务得以稳健发展,在短短数年间成长为一家无论业绩还是规模均在业内排名前列的基金公司,并能够为投资者创造可持续的业绩回报。
风控能力构成核心竞争力
风险管理工作对公司成长有着重大影响,在基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公司曾经成长性很好,但一次恶性违规事件就足以彻底消除投资者对它的信任。风险管理的成功与否,就像一个人的健康一样,是生存的基础。
——建信基金督察长 路彩营
风险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在风险到来之前能够紧急刹车,而是通过自身体系的建设,杜绝产生风险的源头。
目前,建信基金的风险管理工作采用4层递进式架构:第一层次是公司股东会和监事会对公司进行全面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第二层次是公司董事会层面对公司运作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第三层次是公司管理层对公司和基金运作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第四层次是公司各业务部门对各自业务中潜在风险的自我检查和控制。从投资研究到风险管理,整个过程都是团队的力量在起作用,力求把风险控制到能够有效管理的范围内。
在中国这样的新兴资本市场,对于资产管理行业而言,风险控制是一个需要与时俱进的过程,业务发展和行业监管的任何一次细微变化,都必须要在风险控制的相关制度上得以体现。为了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近年来建信基金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相关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基金持有人利益,包括由《投资决策委员会议事规则》《股票池管理制度》《债券池管理制度》组成的投资决策制度;由《风险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限制性证券管理办法》等组成的投资风险管理制度;以及《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等。建信基金公司还不断梳理相关风险制度和管理流程,查漏补遗,以准确了解受托资产管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完善的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础,并且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内化到建信基金公司以及该公司员工的行为准则中,成为了该公司卓越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险管理创造价值
投资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寻找收益和风险平衡点的艺术和科学。好的投资组合是建立在对风险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资金进行优化配置,使组合承担的每一分风险都能创造最大的价值。这一过程的实质是通过风险模型帮助基金经理建立优化组合,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下获得最大的收益。建信基金并不是不能冒险,而是不能冒不可驾驭之风险。
——建信基金风险管理部总监 吴洁
风险控制大师莱利海特曾经说过,只要你能算出入市成功或失败的概率,就能找到战胜市场的办法。获取投资收益离不开对投资风险的管理,在基金管理过程中,管理风险本身就是投资的一部分,基金管理人需要在识别和控制市场风险的同时,获取风险收益。可以说,投资,就是在收益与风险之间寻找平衡点。
在建信基金,风险管理贯穿投资管理过程的始末,包括对既有股票池的筛选和分类,对投资组合中资产配置、行业配置、个股比例的要求与建议,以及投资事前参数设置,事中指标监控,事后的业绩评价、归因分析等。
具体而言,在股票池建立时,所有的备选投资标的都必须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以限制性证券为例,它们可以进入股票池,甚至可以作为投资标的。但在此之前要履行严格的评估流程。哪怕只是进入普通股票池也需要经过研究员的答辩及投资决策委员会的审批。目的是让基金经理对限制性证券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更谨慎的判断。
在基金经理进行资产配置时,要公司已对旗下管理的股票型和配置型基金进行了事前的风险预算范围设定,并对基金投资组合的行业配置比例相对于比较基准的偏离程度和个股的投资比例实施监控,即使投资经理再看好某个行业或某只股票,也不能逾越比例限制。以此来控制基金在运作过程中的风险。
当出现由于金融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化,或因证券发行人经营出现不利因素而带来的潜在损失时,建信基金还会借助金融工程手段,结合研究团队对宏观经济形势、金融市场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的分析和判断,及时通过将资产在现金、债券、股票等资产类别间的配置调整和分散化组合投资,控制投资风险,减少对投资管理的不利影响,并利用数量化的风险控制和绩效评价工具监控投资操作。
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带来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避免因风险失控造成的短期剧烈波动。基金经理能够在相对更有把握、更可控的领域承担风险,力争获得超额收益,避免在基金管理过程中出现极端性的赌博行为。历史经验显示,当基金业绩大起大落时,会对投资者的情绪造成较大冲击,部分投资者会因为在高点追入而损失惨重。因此,像建信基金这类具有较强风险控制能力和风险控制意识的基金公司,能够创造可持续性的、安全边际高的收益,更适合作为投资者长期追随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