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樂与人的生理、心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内在音乐感受。这种感受能拨动人们美的心弦,激发出精神的火花,能唤起人们对似真似假的美景,对将信将疑的世界的想象。《纲要》提出只有让幼儿拥有丰富的音乐体验,才能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去热爱音乐,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获得审美满足,促进个体和谐发展。如何让幼儿拥有丰富的音乐体验,笔者从音乐欣赏入手略陈己见。
一、平等互动—给予幼儿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欣赏活动中的“情”从何而来?从教学内容中来,离开了教学内容,活动的情感感染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内容的选择能否引起幼儿兴趣,激发幼儿的情感是幼儿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的第一重要步骤。1、要充分挖掘现有的教材中能引起幼儿兴趣的内容。寻求与教材内容和幼儿实际需要的结合点,以激发幼儿的情感。2、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适当地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把时代气息浓、紧贴幼儿现实生活,符合幼儿“胃口”的材料充实到教学中,以提高幼儿学习的劲头和情趣。3、让幼儿参与内容的选择更能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我们采取教师提供与幼儿自选相结合。一是老师提供多种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曲目,让幼儿选择。二是幼儿自己听过自己喜欢的曲目带来与幼儿一起欣赏,共同分享自己的体验。由于在内容上的选择给了幼儿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幼儿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幼儿和幼儿之间,幼儿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互动更为密切,更为轻松。如:幼儿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动画片,《猫和老鼠》、《蓝猫淘气三千问》、《狮子王》、《宝莲灯》里的片段音乐都是非常好的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内容来源于幼儿兴趣的、幼儿需要的、幼儿自选的,幼儿会更积极,更投入地参与音乐活动。因此,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是发自内心的,对音乐的体验也是真实的。
二、角色转换——留给幼儿亲身体验的思维空间
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为幼儿理解与演绎音乐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要让幼儿在这广阔的空间自由地翱翔,必须给他们充分的体验空间。这时候拥有丰富音乐体验的前提。首先,教师需要弱化指导者的身份到活动中去,以参与者、分享者的角色参与活动,这能使依赖教师的幼儿变得独立,迎合教师的幼儿变得自主,自主体验才能真正开始。其次,教师不能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强加于幼儿,别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给幼儿的思维定格。如:欣赏《四小天鹅》幼儿一边欣赏,老师一边讲解:“在美丽的湖边,有四只可爱的小天鹅……”不管老师的语言多么生动,表情多么投入,幼儿多么被吸引,这种体验始终是老师强加于幼儿的。而幼儿由于没有自主体验的思维空间,多少美妙的想象被遏制了,多少音乐与心灵撞击的火花被熄灭了。如果能与幼儿一起静静地欣赏,让每个人把心中真实的感受一起分享,那该多好。如:在欣赏《洋娃娃的葬礼》,教师先引导幼儿安静地欣赏第一遍曲子后,并不着急把内容告诉幼儿,而是引导幼儿把自己的感受与他人进行交流,有的说:“听了这首曲子,我想起我被妈妈批评,心情很不好”,有的说“这首曲子速度很慢,而且很沉重,感觉很难过,很伤心。”不同的幼儿,他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当幼儿交流之后,教师只告诉幼儿曲子的题目,再次引导幼儿欣赏第二遍曲子,欣赏之后,教师与幼儿一起谈感受,幼儿的感受更加深入,有的说“这首音乐使我想起我以前养的金鱼死了,我也很伤心。”有的说:“小姑娘跟洋娃娃肯定很好。”有的说:“洋娃娃给她带来快乐,现在没人陪她,肯定很伤心。”等等。可见幼儿的语言并不优美,但是他们的体验是自主的,发自内心的,他们完全把自己的遭遇、心情与小姑娘紧紧联系在一起,产生情感共鸣。因此,留给幼儿自主体验的空间,幼儿听得更专注,想象更丰富,对乐曲的情绪,情感体验更深入。
三、放飞幼儿—留给幼儿自主探索的活动时间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对音乐的体验是丰富的,他们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来宣泄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必须给幼儿留出一段自主活动的时间,让他们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把自主权还给幼儿。自主活动使幼儿的音乐体验极具个性化,充满创造性,而且幼儿特别喜欢,个个都积极参与,因为他们能无拘无束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表现音乐。如在欣赏《金蛇狂舞》这首曲子时,音乐一开始时,幼儿就不由自主的手舞足蹈、情绪高涨,小朋友迫不及待互相交流感受。教师灵活的为幼儿提供材料(打击乐器、服装、绘画材料等)把活动时间留给幼儿,引导幼儿自由分组,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的情绪。有一组画踢赢足球,很开心,有画过年看烟火,很热闹。有一组幼儿手拿绸带,戴项链手链脚链(串珠穿成),按节奏自由创编动作边哼边跳,开开心心庆祝新年。有一组幼儿根据音乐的快慢、音乐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协商分组进行合奏。活动中除了画、跳、打击乐合奏,还有幼儿自己编故事互相交流,人人都非常投入。凡通过自主的、兴趣十足的活动而得到的体验印象最深、回味最久。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我们因尽可能的留给幼儿自主活动的时间,要大胆、放手的让他们去实践,相信他们的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切身体验所包含的情绪。
四、情景交融—为幼儿营造浓厚的音乐氛围
情景的渲染会给人营造一种情感互相交融的氛围,幼儿的情感表达最直接、最容易表露。如能恰到好处的创设情景,渲染场面,让幼儿在情景中体验音乐,这种体验是一种美的超脱。如在欣赏动画片《宝莲灯》插曲《想你的365天》,教师只告诉幼儿曲子和主人公的名字,引导幼儿自己听音乐来体验。教师边放音乐,边在教室营造一种夜晚星星满天的氛围,使幼儿身临其境,情感处于积极体验和参与状态。在这种的情景之中体验音乐,幼儿情感的流露更真实更丰富,能感悟到什么是音乐美,而这种美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当欣赏完这首曲子后,孩子们似乎还在想着什么,他们还不能从音乐的意境中走出来,当他们醒来时,他们的目光是模糊的,他们的神情表达一种期盼和忧伤。有一个女孩不由自主地说“这段音乐很忧伤,沉香好象很可怜”,有的说“这是一段想妈妈的音乐,没人照顾他,他又冷又饿”,有的说“这段音乐听起来有点慢,沉香是在晚上找妈妈,星星帮他照明……”。不管孩子们想什么,说什么,他们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通过对乐曲的速度、强弱、以及特定的环境的渲染来体验音乐。把情与景,情与音乐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样的体验更直接,对作品的理解也更容易。又如欣赏《摇篮曲》教师为幼儿创设娃娃家的场景,幼儿在这种场景中欣赏会不由自主地进行角色替代,当欣赏完这首曲子之后,幼儿早已把自己当成娃娃了。因此,教师既要从乐曲的艺术角度出发,又要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创设各种有利于幼儿更深入地进行体验的各种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使幼儿的体验更轻松、更快乐。
从更深的意义上说,丰富的音乐体验是一把金钥匙,它能开启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引领他们步入音乐的天堂,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和热爱,让他们受益终身。让我们在教学中创造更多的条件,采用更多的方法,使每个孩子真心拥有这把“金钥匙”。
【作者单位:厦门市集美区实验幼儿园 广东】
一、平等互动—给予幼儿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欣赏活动中的“情”从何而来?从教学内容中来,离开了教学内容,活动的情感感染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内容的选择能否引起幼儿兴趣,激发幼儿的情感是幼儿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的第一重要步骤。1、要充分挖掘现有的教材中能引起幼儿兴趣的内容。寻求与教材内容和幼儿实际需要的结合点,以激发幼儿的情感。2、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适当地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把时代气息浓、紧贴幼儿现实生活,符合幼儿“胃口”的材料充实到教学中,以提高幼儿学习的劲头和情趣。3、让幼儿参与内容的选择更能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我们采取教师提供与幼儿自选相结合。一是老师提供多种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曲目,让幼儿选择。二是幼儿自己听过自己喜欢的曲目带来与幼儿一起欣赏,共同分享自己的体验。由于在内容上的选择给了幼儿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幼儿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幼儿和幼儿之间,幼儿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互动更为密切,更为轻松。如:幼儿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动画片,《猫和老鼠》、《蓝猫淘气三千问》、《狮子王》、《宝莲灯》里的片段音乐都是非常好的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内容来源于幼儿兴趣的、幼儿需要的、幼儿自选的,幼儿会更积极,更投入地参与音乐活动。因此,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是发自内心的,对音乐的体验也是真实的。
二、角色转换——留给幼儿亲身体验的思维空间
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为幼儿理解与演绎音乐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要让幼儿在这广阔的空间自由地翱翔,必须给他们充分的体验空间。这时候拥有丰富音乐体验的前提。首先,教师需要弱化指导者的身份到活动中去,以参与者、分享者的角色参与活动,这能使依赖教师的幼儿变得独立,迎合教师的幼儿变得自主,自主体验才能真正开始。其次,教师不能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强加于幼儿,别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给幼儿的思维定格。如:欣赏《四小天鹅》幼儿一边欣赏,老师一边讲解:“在美丽的湖边,有四只可爱的小天鹅……”不管老师的语言多么生动,表情多么投入,幼儿多么被吸引,这种体验始终是老师强加于幼儿的。而幼儿由于没有自主体验的思维空间,多少美妙的想象被遏制了,多少音乐与心灵撞击的火花被熄灭了。如果能与幼儿一起静静地欣赏,让每个人把心中真实的感受一起分享,那该多好。如:在欣赏《洋娃娃的葬礼》,教师先引导幼儿安静地欣赏第一遍曲子后,并不着急把内容告诉幼儿,而是引导幼儿把自己的感受与他人进行交流,有的说:“听了这首曲子,我想起我被妈妈批评,心情很不好”,有的说“这首曲子速度很慢,而且很沉重,感觉很难过,很伤心。”不同的幼儿,他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当幼儿交流之后,教师只告诉幼儿曲子的题目,再次引导幼儿欣赏第二遍曲子,欣赏之后,教师与幼儿一起谈感受,幼儿的感受更加深入,有的说“这首音乐使我想起我以前养的金鱼死了,我也很伤心。”有的说:“小姑娘跟洋娃娃肯定很好。”有的说:“洋娃娃给她带来快乐,现在没人陪她,肯定很伤心。”等等。可见幼儿的语言并不优美,但是他们的体验是自主的,发自内心的,他们完全把自己的遭遇、心情与小姑娘紧紧联系在一起,产生情感共鸣。因此,留给幼儿自主体验的空间,幼儿听得更专注,想象更丰富,对乐曲的情绪,情感体验更深入。
三、放飞幼儿—留给幼儿自主探索的活动时间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对音乐的体验是丰富的,他们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来宣泄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必须给幼儿留出一段自主活动的时间,让他们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把自主权还给幼儿。自主活动使幼儿的音乐体验极具个性化,充满创造性,而且幼儿特别喜欢,个个都积极参与,因为他们能无拘无束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表现音乐。如在欣赏《金蛇狂舞》这首曲子时,音乐一开始时,幼儿就不由自主的手舞足蹈、情绪高涨,小朋友迫不及待互相交流感受。教师灵活的为幼儿提供材料(打击乐器、服装、绘画材料等)把活动时间留给幼儿,引导幼儿自由分组,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的情绪。有一组画踢赢足球,很开心,有画过年看烟火,很热闹。有一组幼儿手拿绸带,戴项链手链脚链(串珠穿成),按节奏自由创编动作边哼边跳,开开心心庆祝新年。有一组幼儿根据音乐的快慢、音乐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协商分组进行合奏。活动中除了画、跳、打击乐合奏,还有幼儿自己编故事互相交流,人人都非常投入。凡通过自主的、兴趣十足的活动而得到的体验印象最深、回味最久。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我们因尽可能的留给幼儿自主活动的时间,要大胆、放手的让他们去实践,相信他们的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切身体验所包含的情绪。
四、情景交融—为幼儿营造浓厚的音乐氛围
情景的渲染会给人营造一种情感互相交融的氛围,幼儿的情感表达最直接、最容易表露。如能恰到好处的创设情景,渲染场面,让幼儿在情景中体验音乐,这种体验是一种美的超脱。如在欣赏动画片《宝莲灯》插曲《想你的365天》,教师只告诉幼儿曲子和主人公的名字,引导幼儿自己听音乐来体验。教师边放音乐,边在教室营造一种夜晚星星满天的氛围,使幼儿身临其境,情感处于积极体验和参与状态。在这种的情景之中体验音乐,幼儿情感的流露更真实更丰富,能感悟到什么是音乐美,而这种美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当欣赏完这首曲子后,孩子们似乎还在想着什么,他们还不能从音乐的意境中走出来,当他们醒来时,他们的目光是模糊的,他们的神情表达一种期盼和忧伤。有一个女孩不由自主地说“这段音乐很忧伤,沉香好象很可怜”,有的说“这是一段想妈妈的音乐,没人照顾他,他又冷又饿”,有的说“这段音乐听起来有点慢,沉香是在晚上找妈妈,星星帮他照明……”。不管孩子们想什么,说什么,他们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通过对乐曲的速度、强弱、以及特定的环境的渲染来体验音乐。把情与景,情与音乐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样的体验更直接,对作品的理解也更容易。又如欣赏《摇篮曲》教师为幼儿创设娃娃家的场景,幼儿在这种场景中欣赏会不由自主地进行角色替代,当欣赏完这首曲子之后,幼儿早已把自己当成娃娃了。因此,教师既要从乐曲的艺术角度出发,又要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创设各种有利于幼儿更深入地进行体验的各种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使幼儿的体验更轻松、更快乐。
从更深的意义上说,丰富的音乐体验是一把金钥匙,它能开启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引领他们步入音乐的天堂,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和热爱,让他们受益终身。让我们在教学中创造更多的条件,采用更多的方法,使每个孩子真心拥有这把“金钥匙”。
【作者单位:厦门市集美区实验幼儿园 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