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拥有丰富的音乐体验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y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樂与人的生理、心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内在音乐感受。这种感受能拨动人们美的心弦,激发出精神的火花,能唤起人们对似真似假的美景,对将信将疑的世界的想象。《纲要》提出只有让幼儿拥有丰富的音乐体验,才能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去热爱音乐,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获得审美满足,促进个体和谐发展。如何让幼儿拥有丰富的音乐体验,笔者从音乐欣赏入手略陈己见。
  一、平等互动—给予幼儿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欣赏活动中的“情”从何而来?从教学内容中来,离开了教学内容,活动的情感感染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内容的选择能否引起幼儿兴趣,激发幼儿的情感是幼儿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的第一重要步骤。1、要充分挖掘现有的教材中能引起幼儿兴趣的内容。寻求与教材内容和幼儿实际需要的结合点,以激发幼儿的情感。2、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适当地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把时代气息浓、紧贴幼儿现实生活,符合幼儿“胃口”的材料充实到教学中,以提高幼儿学习的劲头和情趣。3、让幼儿参与内容的选择更能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我们采取教师提供与幼儿自选相结合。一是老师提供多种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曲目,让幼儿选择。二是幼儿自己听过自己喜欢的曲目带来与幼儿一起欣赏,共同分享自己的体验。由于在内容上的选择给了幼儿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幼儿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幼儿和幼儿之间,幼儿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互动更为密切,更为轻松。如:幼儿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动画片,《猫和老鼠》、《蓝猫淘气三千问》、《狮子王》、《宝莲灯》里的片段音乐都是非常好的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内容来源于幼儿兴趣的、幼儿需要的、幼儿自选的,幼儿会更积极,更投入地参与音乐活动。因此,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是发自内心的,对音乐的体验也是真实的。
  二、角色转换——留给幼儿亲身体验的思维空间
  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为幼儿理解与演绎音乐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要让幼儿在这广阔的空间自由地翱翔,必须给他们充分的体验空间。这时候拥有丰富音乐体验的前提。首先,教师需要弱化指导者的身份到活动中去,以参与者、分享者的角色参与活动,这能使依赖教师的幼儿变得独立,迎合教师的幼儿变得自主,自主体验才能真正开始。其次,教师不能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强加于幼儿,别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给幼儿的思维定格。如:欣赏《四小天鹅》幼儿一边欣赏,老师一边讲解:“在美丽的湖边,有四只可爱的小天鹅……”不管老师的语言多么生动,表情多么投入,幼儿多么被吸引,这种体验始终是老师强加于幼儿的。而幼儿由于没有自主体验的思维空间,多少美妙的想象被遏制了,多少音乐与心灵撞击的火花被熄灭了。如果能与幼儿一起静静地欣赏,让每个人把心中真实的感受一起分享,那该多好。如:在欣赏《洋娃娃的葬礼》,教师先引导幼儿安静地欣赏第一遍曲子后,并不着急把内容告诉幼儿,而是引导幼儿把自己的感受与他人进行交流,有的说:“听了这首曲子,我想起我被妈妈批评,心情很不好”,有的说“这首曲子速度很慢,而且很沉重,感觉很难过,很伤心。”不同的幼儿,他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当幼儿交流之后,教师只告诉幼儿曲子的题目,再次引导幼儿欣赏第二遍曲子,欣赏之后,教师与幼儿一起谈感受,幼儿的感受更加深入,有的说“这首音乐使我想起我以前养的金鱼死了,我也很伤心。”有的说:“小姑娘跟洋娃娃肯定很好。”有的说:“洋娃娃给她带来快乐,现在没人陪她,肯定很伤心。”等等。可见幼儿的语言并不优美,但是他们的体验是自主的,发自内心的,他们完全把自己的遭遇、心情与小姑娘紧紧联系在一起,产生情感共鸣。因此,留给幼儿自主体验的空间,幼儿听得更专注,想象更丰富,对乐曲的情绪,情感体验更深入。
  三、放飞幼儿—留给幼儿自主探索的活动时间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对音乐的体验是丰富的,他们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来宣泄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必须给幼儿留出一段自主活动的时间,让他们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把自主权还给幼儿。自主活动使幼儿的音乐体验极具个性化,充满创造性,而且幼儿特别喜欢,个个都积极参与,因为他们能无拘无束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表现音乐。如在欣赏《金蛇狂舞》这首曲子时,音乐一开始时,幼儿就不由自主的手舞足蹈、情绪高涨,小朋友迫不及待互相交流感受。教师灵活的为幼儿提供材料(打击乐器、服装、绘画材料等)把活动时间留给幼儿,引导幼儿自由分组,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的情绪。有一组画踢赢足球,很开心,有画过年看烟火,很热闹。有一组幼儿手拿绸带,戴项链手链脚链(串珠穿成),按节奏自由创编动作边哼边跳,开开心心庆祝新年。有一组幼儿根据音乐的快慢、音乐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协商分组进行合奏。活动中除了画、跳、打击乐合奏,还有幼儿自己编故事互相交流,人人都非常投入。凡通过自主的、兴趣十足的活动而得到的体验印象最深、回味最久。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我们因尽可能的留给幼儿自主活动的时间,要大胆、放手的让他们去实践,相信他们的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切身体验所包含的情绪。
  四、情景交融—为幼儿营造浓厚的音乐氛围
  情景的渲染会给人营造一种情感互相交融的氛围,幼儿的情感表达最直接、最容易表露。如能恰到好处的创设情景,渲染场面,让幼儿在情景中体验音乐,这种体验是一种美的超脱。如在欣赏动画片《宝莲灯》插曲《想你的365天》,教师只告诉幼儿曲子和主人公的名字,引导幼儿自己听音乐来体验。教师边放音乐,边在教室营造一种夜晚星星满天的氛围,使幼儿身临其境,情感处于积极体验和参与状态。在这种的情景之中体验音乐,幼儿情感的流露更真实更丰富,能感悟到什么是音乐美,而这种美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当欣赏完这首曲子后,孩子们似乎还在想着什么,他们还不能从音乐的意境中走出来,当他们醒来时,他们的目光是模糊的,他们的神情表达一种期盼和忧伤。有一个女孩不由自主地说“这段音乐很忧伤,沉香好象很可怜”,有的说“这是一段想妈妈的音乐,没人照顾他,他又冷又饿”,有的说“这段音乐听起来有点慢,沉香是在晚上找妈妈,星星帮他照明……”。不管孩子们想什么,说什么,他们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通过对乐曲的速度、强弱、以及特定的环境的渲染来体验音乐。把情与景,情与音乐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样的体验更直接,对作品的理解也更容易。又如欣赏《摇篮曲》教师为幼儿创设娃娃家的场景,幼儿在这种场景中欣赏会不由自主地进行角色替代,当欣赏完这首曲子之后,幼儿早已把自己当成娃娃了。因此,教师既要从乐曲的艺术角度出发,又要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创设各种有利于幼儿更深入地进行体验的各种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使幼儿的体验更轻松、更快乐。
  从更深的意义上说,丰富的音乐体验是一把金钥匙,它能开启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引领他们步入音乐的天堂,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和热爱,让他们受益终身。让我们在教学中创造更多的条件,采用更多的方法,使每个孩子真心拥有这把“金钥匙”。
  【作者单位:厦门市集美区实验幼儿园 广东】
其他文献
城市化改造工作不断进展,涉及高层建筑内部电梯以及相关机械结构的调整工作一直得到建筑人员的全面关注,其间特定情势下的安全事故与快捷运作条件需要经过系统认证和科学改良,保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的语文教材都是学生学习习作的最好典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课本为范文,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小练笔是“读写结合”的最有效的载体,阅读教学应充分利用小练笔这一独特的形式,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好的练笔,从中可看出学生是在语境中
文中针对泵用直流发电机的机壳进行了加工工艺的分析,主要阐述了以下工艺流程:确定毛坯、定位基准的确定、尺寸链的确定、切削用量的确定和工艺路线的制定,上述分析对于机壳加工
体验教育是指在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经验、新认识,并由此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个性成长的一种教育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景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珍视“体验”, 共享数学学习的快乐。  一、活化教材,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中体验学习数学  1、利用教材,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之乐。  在教学《左右》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众所皆知绘本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形式。阅读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它不仅能使孩子乐于读书、勤于思考,而且为孩子的一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绘本以其图文并重,相辅共存的故事架构方式,非常符合学前儿童阅读。欣赏绘本无疑是一种让眼睛享受、让心灵愉悦、让精神提升的美妙体验。要让幼儿在阅读中获得美感和幸福感,以适宜的就是以绘本为载体,教师的研究性阅读是关键,家长的启发式阅读是不可或缺地有力支持,幼儿通过融入式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我们面对的孩子,身上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气,就如那一个个“顽石”似乎不可逾越,而唯有爱却能融化它们。    一杯热茶暖人心   ——学习“顽石”攻破法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
腐蚀是自然界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化学现象。这种现象尤其在化工业方面出现得较多。石油钻采设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设备长时间处于一个环境较为恶劣的油田。而致使相关的
本文从市场对汽车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入手,剖析了目前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能力素质、阶梯递进”为核心的“工学结合、五级两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
园区学生,文化多元,诉求不一,在学校生活与学习中会遇到种种冲突困难,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更多的关心、关爱;当代社会,生活多变,价值差异,道德与理想的严重滑坡,现代人的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