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遇”的潜台词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lide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我国很多地区遭遇大暴雨。暴雨的等级,媒体援引官方的说法:有“50年一遇”、“百年一遇”、“200年一遇”甚至“千年一遇”。
  据媒体报道,这些暴雨动辄使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受灾,倒塌房屋从几间到几十几百几千间,死伤人数若干。受灾程度与暴雨等级成正比,那是预料之中。
  在“千年一遇”的暴雨面前,我们的某某领导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预警措施到位,防汛预案扎实,把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报道也耳熟能详。
  各地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预防、全力救灾”不假,相信受灾群众有切身体会。但是,暴雨“千年一遇”,谁能在暴雨发生后几小时内就及时提供了当地长达一千年的水文气象资料?
  “千年一遇”的潜台词,是造成的损失“无法预知”,由此推断,损失也就“无法避免”。再推而广之,有关部门和官员当然就“无责可推”啦!
  老百姓的损失,在某些官员“非常到位”的工作面前,真的可以一笔勾销吗?有关责任人,在巨大的灾害面前,真的因为“亲临”了救灾一线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吗?
  不久前,黑龙江宁安市沙兰镇105名学生惨死于山洪。黑龙江省水文局局长董淑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洪灾发生前,沙兰河上游在40分钟内,降雨量达到150毫米-200毫米,属于“200年一遇”的强降雨,山洪无法预知。但立即有人反问:那所学校为什么要建在一座长年失修的水库下方的最低洼处?为什么学校校舍没按最初计划建成楼房?
  暴雨从“10年一遇”到“百年一遇”再到“千年一遇”,但愿以后不会听到“万年一遇”的说辞!
  
  [背景提供]6月30日到7月1日,河南南阳市南召县境内普降暴雨,导致该县的7个乡镇65个行政村4.1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7.5万亩、成灾面积3.9万亩、绝收2.1万亩,倒塌房屋907间,死亡5人。据悉,此次突降暴雨千年一遇。《大河报》
其他文献
书写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语言呈现特定的化学变化。在化学方程式里,包含了参与反应物质的大量信息,如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化学计量数表示了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关系。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实验客观事实的具体呈现,一个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同时一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化学规律。对教学过程中已知的化学方程式再现,考查学生认知性学习目标中较低水平的识别、列举、辨认、比较能力。而要求学生书写特定化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