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tm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思想品德课取消纸质考试的今天,更应该将学生的品行考核纳入学生的成长中,正如银行将诚信纳入一个人的信誉中一样。让学生拒绝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思想品德课教学包含着“知、情、意、信、行”转化的环节,这些环节的转化必须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实践。只有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的体验,才会有心灵的触动。
  关键词:思想品德;实践性教学;体验
  【问题描述】
  一天,我在办公室里,一名学生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对他的班主任说:“老师,孙宇航和周德润打起来了。”“为什么?”老师问。“因为周德润杯子里的水把孙宇航的衣服弄湿了,然后两个人就打了起来。”……我听了以后,心想:之前的品德课白上了,明明学了冲动的危害和应对,可到了实践这环节时,那些背得滚瓜烂熟的知识完全被抛到九霄云外。作为一名品德老师我感到汗颜、羞愧……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弊端是“重说教”“轻实践”,因而使学生产生“知、行”脱节、“说、做”不一的现象。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象呢?
  【理论分析】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一门“致力于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得和养成的课程”,它不能仅仅通过做练习、考试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成果,还要看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的有关内容之后,在实践中面对真实的境遇和冲突所做出的自主选择和自觉行为,这种选择和行为的优化,就是思想品德課教学的价值体现。
  【问题解决策略】
  一、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实践性
  教师教学的选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要选取学生关心的、与时代精神相符合的、社会生活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情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初三思想品德课上,结合2014年我国的一些重大时事:通过青奥会、抗洪救灾等事件讲授民族精神;通过新农合、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另外,还要联系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思想行为的问题,如中学生的从众心理、追星族、青春期的冲动、逆反心理等。
  二、开放课堂,让学生走向社会
  课后组织学生亲身参加活动,让理论知识回归社会生活,指导社会生活。通过具体的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在道德实践中深化对道德原则的认识,从而达到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习惯的育人目的。如,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民族精神。比如,在讲授《看社会 辨是非》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利用双休时调查、走访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列举出真、善、美及假、恶、丑,从而懂得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让学生在感受中提高认识,去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道德素养。
  三、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探索更多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增强其教学实效性的新方法、新手段。为上好《关爱大自然 保护大自然》一课,我带领学生来到学校周围的河边,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河两岸本来是绿树成荫、河水清澈,但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把垃圾都倒在了河边,树木也被乱砍滥伐了,所以现在到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垃圾,河上游的工厂也随意向河中排放污水。这一场景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我们要从自我做起,来保护自己的家园。接着便让学生向附近居民发出了《保护环境 爱护家园》的倡议书。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学生看到了现状,认识到了人类必须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否则将会危及自身的生存。
  让学生到实践中去感悟、去体会,比教师在课堂上洋洋洒洒地说教、父母在家中一再强调要有效得多。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也就是说,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开放课堂,加强教学的活动性,并使实践活动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寓知于行,学生通过不断地有目的地实践,行为品德必将会由量的积累产生质的飞跃,真正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王荣发.“实践性:德育教学的本质要求”,《求实与创新——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教学研究论文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62-63.
  作者简介:赵玲华,女,1982年11月出生,本科。现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赵店中学任教。在思想品德教学方面实行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其他文献
电子电工教师要教会学生好的学习方法,电子电工作为重点的难掌握的基础课程,知识点多,解题方法很多,学生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都有难度,教师要教育学生学好这门知识,重视知识的学习和复习过程,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渗透考试大纲,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考试大纲是指导学生学习和复习的标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研究电子电工的考纲,带领学生发现考纲的知识点很多,分类也很详细,教育学生明白重点和难点,
这学期重新带高一,对于学生和课程都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暑假在上教育硕士的课程中,有一门课是大家相互交流对于英语学科的困惑和心得的。我们几个工作还不到两年的教师自然而然成为发问的对象,从怎么讲解词汇到如何管理学生都成了小组讨论的话题。幸运的是,同在一个课堂有经验的教师很乐于与我们分享他们的经验。  其中一位老师提到他有一位同事鼓励学生鞋日记而且坚持反馈。虽然记周记的方式看似与考试关系甚远,但他的学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自身的阅历以及知识储备量较低,很多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不能够有很好的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将语文抽象化的元素生活化,让学生在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从而达到绝佳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生活化语言帮助学生理解  由于语文中有许多书面语的表达,这些表达有的是由古代汉语转化而来,因此有一些词语或者句子是很难理解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将这些不易理解的词语转换成生活化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儿童要认识世界,必须依靠词。它“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当词语未与学生精神领域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时,它们在学生的心中是了无生命的,是心灵之树旁一片枯萎的叶子”,而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语)。可以说
摘 要:写作是英语学习输出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作不仅是对所学语言知识的巩固和语言技能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通过分析当前初中英语写作中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合作式教学指导下的英语写作训练的途径和方法,目的是为英语写作训练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合作式教学;初中英语;英语写作训练  作为英语基本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的写作是促进学生对基础语言知识
学习地理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与地球发生着复杂的关系:人类不断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以谋求生存、生活条件的改善,同时,又将废物排放于周边;自然环境又以自身的规律在不停地形成和转化一定的物质,并且不因人类的存在、需求而改变。这样人类与自然之间就存在着一种相生相克的特殊关系,我们学习地理,就是要学会与地球和谐相处,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所谓相克,即人
摘 要: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使学生充分获得语言实践的机会,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关键词:有效;阅读;技能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技能的教学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设置有效的问题和练习,是开启学生思维、提高阅读技能的重要手段。  一、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学生对阅读能否产生浓厚的兴趣是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教
摘 要:作文教学虽有一定的方法可以遵循,但是方法显然很关键。  关键词:高三作文;方法;能力  到了高三,高考备考就进入了一个极其关键的时期,作文备考又是高考语文备课的重中之重。在这高中剩下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得到一个更高的分数,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抓。  一、紧扣要求,提高能力  作文分值的提高,我们首先要明确高考对作文的要求,这样在采取措施的时候才能有据、有针对性,才能更高
摘 要:早读是英语课堂必不可少的延续与补充,利用早读课读单词、背句子、练习听力等,不仅能强化记忆,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英语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因此,提高英语早读课的有效性是广大英语教师关心的问题及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英语;早读课;评价;反馈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亦是如此。“一日
中考成绩是一所学校的窗口,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荣与耻,也是考察学校办学好坏的重要一环,同时也系着千家万户父母的心,而成绩的取得与我们每一位教师密切相关,尤其是初三教师,而整个初三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中考总复习,俗语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  物理习题教学是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的一种主要形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习题课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确切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