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诱变处理对苦荬菜M1代农艺性状和品质影响的初报

来源 :草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ardeterni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空间飞行(aerospace flight,AF)和60Co-γ射线分别处理苦荬菜干种子,比较分析其M1代与对照(CK)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构成因子。结果表明,发芽率、发芽势、株高、产量、粗纤维、粗蛋白存在显著差异(P〈0.05),粗脂肪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发芽率、发芽势、产量三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株高、粗脂肪、粗蛋白存在显著相关(P〈0.05);产量与粗脂肪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主成分分析表明,苦荬菜M1代突变群体的变异主要通过产量因子、品质因子2主成分体现出来(累
其他文献
本研究于2006-2008年在江苏金沙湾乡村俱乐部进行,明确该球场有草坪杂草29科95种,其中禾本科19种,莎草科3种,阔叶草27科73种。其中春季萌发的有50种,秋季萌发的36种,春、秋季
选取东祁连山亚高山草地植被6种典型群落类型(嵩草草甸,金露梅灌丛草地,珠芽蓼-嵩草草地,高山柳-金露梅灌丛草地,禾草草地,沼泽草地),对各样地的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数量的
研究了兰州市和太原市环境空气中非甲烷烃(NMHCs)的污染状况及来源。利用Tenax-TA吸附管采样,热解析-色谱-同位素质谱联用仪(TD-GC—IRMs)测定了两个城市夏季不同功能区环境空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