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 要:对于自然的质性书写始终是中西方诗歌的一大主题,诗人或在明秀的景物中思索存在的真谛,或在物我合一中找寻心灵的寄托。由于审美理想和哲学渊源的差异,诗人回归自然的形式和原因,情趣与意象的表达都不尽相同。对比华兹华斯与王维的诗作,我们可以从生态审美的角度去关照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王维;华兹华斯;自然观;生态文学 作者简介:康惠婷(1999-),女,内蒙古包头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
其他文献
庄子与尼采这一古一今,一东一西的哲学家,处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其思想在某些方面相似而不同.本文将从庄子与尼采所处的时代背景,二者在其著作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
摘 要: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融合和发展,促使现阶段的人们具备了更高的文化素养以及审美情趣,随着人们对文化的包容度越来越高,以及世界文化的融合,不断增加汉语言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并且随着我国近些年的孔子风潮以及古国的影响力与感染力,更是在国际文学范围内掀起了新一波的学习浪潮而成为现阶段的文化焦点。文章主要阐述在这一形势下,笔者对汉语言文化审美问题的研究,希望可以对以后在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作用。
“称号”风尚在中国起源很早.在先秦至西汉的社会生活中,诸多方面皆有加号称谓的可能,其中以对人物冠以称号的现象居多,在人物类的称号中看到较多的又是关于王侯将相的称号.
王绩是隋唐时期的一位文人,历来学者多研究其诗歌,本文着眼于他的赋研究,以《王无功文集》(五卷本)为基础,探讨其赋体文中的文学思想和作者的人生追求.
晚明文学思潮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段独特的创作高峰,末代王朝之下孕育出沉暮开新的文学新潮,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文学思潮的催化剂,丰盈灿烂的传统文化是其沃土.“三言两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是我国五言诗发展的成熟标识.本文即着眼《古诗十九首》中“草”意象的运用,根据表现作用将其划分为时节变化之怅惘、盼归未归之
“你没听说吗?就是那个楼长的女儿,昨天晚上在奥运会上拿了金牌。”记者走进奥运冠军张梦雪住的大院时,有两个老人正在讨论里约奥运会张梦雪为中国代表队夺得首金的事。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济南姑娘,一夜间成了名人,这个普通的济南家庭,也一下子热闹起来。 妈妈刘振华特意换上了红裙子,头上还戴了一根细细的红色蝴蝶结发夹,爸爸张杰生拿出一件崭新的红色上衣问妻子:“待会儿我换上这件吗?”刘振华点头同意。在他们的脸上
[目的/意义]可视故事化在实践中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特别是在网络平台,梳理并归纳可视故事化的特征、方法与应用对于数据可视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数据科学跨学科融合具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