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如何“以学生发展为本”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也是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落脚点。
  如何才能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目标呢?
  
  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让全体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当今先进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生存的环境已经信息化,信息已成为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要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就必须主动地吸收信息营养。这种信息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全过程。
  
  二、要欣赏孩子不时进发出的智慧火花,启迪创新思维。使学生的人格、智力、技能全方位发展
  我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在运用计算机时有惊人的创新能力,这些创新思维的出现,通常只是灵光一闪。稍纵即逝。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发现,及时抓住学生的创新灵感,适时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特别是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启发他们不妨多换几个角度去想,打破思维定势。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样—来,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掌握了电脑绘图工具的使用技能,更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其情商和智商全方位发展。
  
  三、要丰富教学内容,弘扬学生个性,让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总是无法跟上信息技术前进的步伐。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和课堂,否则,就会挫伤那些天资聪颖、创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教师一定要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适当选取教材以外有关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中来,引导学生不断钻研,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四、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让学生获取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正在成为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话题。计算机毋庸置疑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和资源,成为教与学的平台。所以,信息技术教学应重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使之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手段。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将不再是仅仅传授知识,而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和创新,以及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团队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学生一旦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将会终生受益。
  
  (责编 木 子)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社会性软件的概念、分类和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在教学中通过引入社会性软件及其理念促进外语教学思想的变革和教学实践的发展。
针对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一炼钢厂转炉冶炼合金化操作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并开发了转炉合金优化控制系统,能够自动按照生产计划中某一熔炼号对应的钢种生成相应的备选合金方案,并根
包钢焦化厂管理系统后台,提交速度慢,在经过长时间的分析和测定后,通过对系统IO问题、Oracle session问题的探索,提出了解决问题有效措施,为优化Oracle数据库提供技术参考。
在英语短期强化训练中,学员普遍认为听力能力最难提高。本文针对短期强化训练教学的具体特点,初步总结出利用网络资源作为辅助、听说相结合、课堂教学和学员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