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教育是近年来备受大众关注的问题。对于地处浙西南山区的庆元而言,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财政收入有限,很多幼儿园都是由民房改建而成,再加上教师队伍福利待遇偏低,教师“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普遍存在。至2017年底,该县27所农村幼儿园中,公办仅有6所;而民办园则普遍存在规模小、条件差、保教质量低下等现象。补齐庆元的学前教育短板迫在眉睫。
2018年1月25日,“支持庆元开展农村学前教育补短板改革试点”写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一年多来,这座大山里的教育工作者们迎来了他们前所未有的突破,而那些“含苞待放”的幼儿也将在今后的时间里,迎来更加阳光、幸福的童年。
“短板”当补,该怎么补?庆元着眼于布局规划、资源供给、师资建设和课程改革等方面,做好“加减法”,提出“三加”“三减”“三助力”的“三三模式”,推进改革。
“三加”——加出办园热情。一是做好幼儿园布点调整与改造提升,增加优质幼儿园,解决农村幼儿就近入园、方便入园的问题。目前庆元城区的3所规划园正处于建设中,西部乡镇计划新建、改扩建4所等级园。此外,以政府托底举办的方式,投入2300万元建设淤上、安南、举水、荷地、新窑等5个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新增学位720个。二是建立待聘幼儿教师储备库,将幼儿编制数额与中小学统筹管理使用,推进“县管园聘”改革,增加教师数量和薪资待遇。2018学年,招录首批幼儿储备库教师30名,计划至2020年增加100名幼兒教师,每人每年由财政补贴2万元,将民办园的持证非编教师年收入提高至社会岗位平均工资。此外,出台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政策,对完成外出90学分集中培训的教师每人补助3000元;对取得高一级学历的,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取得教师资格证的给予3000元奖励。三是以“名园+民办园”的方式,组建了县中心园和实验园学前教育集团,从办园理念、办园文化、课程开发等方面加强对民办园的指导,实现规章制度同建立、园务管理同规范、教师培训同开展、保教质量同提升。
“三减”——减去发展羁绊。一是关停“低小园”。规模小、条件差、保教水平低的幼儿园一直制约着学前教育的发展。为了更好发展学前教育,庆元克服各方阻力关停了坑西、蒲潭和喜之郎3所“低小园”。二是消除“小学化”。结合区域和幼儿园实际,在校本课程中溶入香菇、廊桥等地方文化元素,推进课程游戏化、生活化、园本化,消除“小学化”倾向。三是取缔“高海拔”。改革前,庆元27所农村园中,在四层楼及以上办学的“高海拔”幼儿园有8所,家庭作坊式的有16所,存在管理不便和严重安全隐患等问题,县政府联合多部门开展执法检查,对9所不符合要求的幼儿园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关停3家整改不到位的幼儿园。
“三助力”——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出台制度,保障改革。庆元县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办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逐步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学前教育监管评估、多元办园、成本分担、农村兜底等体制机制有序运行。二是设立奖惩、倒逼机制。建立了县学前教育改革联席会议制度,编办、人事、财政、发改、国土、住建、教育等部门明晰责任,挂图作战,每季度评选“金牛奖”和“蜗牛奖”,并与年终考核相挂钩。三是走访宣传,全民行动。组织工作人员、乡镇街道干部进村入户宣传改革工作,编写改革专刊,广泛宣传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政策法规,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庆元新增省一级幼儿园1所,开工建设省二级幼儿园2所,改扩建乡镇幼儿园5所,新增学位1080个,持证教师留住率达99%,幼儿毛入园率达98.2%,全县超过82%的适龄儿童在城区相对优质幼儿园入园,学前教育补短改革翻开了庆元教育工作的新篇章。
2018年1月25日,“支持庆元开展农村学前教育补短板改革试点”写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一年多来,这座大山里的教育工作者们迎来了他们前所未有的突破,而那些“含苞待放”的幼儿也将在今后的时间里,迎来更加阳光、幸福的童年。
“短板”当补,该怎么补?庆元着眼于布局规划、资源供给、师资建设和课程改革等方面,做好“加减法”,提出“三加”“三减”“三助力”的“三三模式”,推进改革。
“三加”——加出办园热情。一是做好幼儿园布点调整与改造提升,增加优质幼儿园,解决农村幼儿就近入园、方便入园的问题。目前庆元城区的3所规划园正处于建设中,西部乡镇计划新建、改扩建4所等级园。此外,以政府托底举办的方式,投入2300万元建设淤上、安南、举水、荷地、新窑等5个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新增学位720个。二是建立待聘幼儿教师储备库,将幼儿编制数额与中小学统筹管理使用,推进“县管园聘”改革,增加教师数量和薪资待遇。2018学年,招录首批幼儿储备库教师30名,计划至2020年增加100名幼兒教师,每人每年由财政补贴2万元,将民办园的持证非编教师年收入提高至社会岗位平均工资。此外,出台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政策,对完成外出90学分集中培训的教师每人补助3000元;对取得高一级学历的,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取得教师资格证的给予3000元奖励。三是以“名园+民办园”的方式,组建了县中心园和实验园学前教育集团,从办园理念、办园文化、课程开发等方面加强对民办园的指导,实现规章制度同建立、园务管理同规范、教师培训同开展、保教质量同提升。
“三减”——减去发展羁绊。一是关停“低小园”。规模小、条件差、保教水平低的幼儿园一直制约着学前教育的发展。为了更好发展学前教育,庆元克服各方阻力关停了坑西、蒲潭和喜之郎3所“低小园”。二是消除“小学化”。结合区域和幼儿园实际,在校本课程中溶入香菇、廊桥等地方文化元素,推进课程游戏化、生活化、园本化,消除“小学化”倾向。三是取缔“高海拔”。改革前,庆元27所农村园中,在四层楼及以上办学的“高海拔”幼儿园有8所,家庭作坊式的有16所,存在管理不便和严重安全隐患等问题,县政府联合多部门开展执法检查,对9所不符合要求的幼儿园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关停3家整改不到位的幼儿园。
“三助力”——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出台制度,保障改革。庆元县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办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逐步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学前教育监管评估、多元办园、成本分担、农村兜底等体制机制有序运行。二是设立奖惩、倒逼机制。建立了县学前教育改革联席会议制度,编办、人事、财政、发改、国土、住建、教育等部门明晰责任,挂图作战,每季度评选“金牛奖”和“蜗牛奖”,并与年终考核相挂钩。三是走访宣传,全民行动。组织工作人员、乡镇街道干部进村入户宣传改革工作,编写改革专刊,广泛宣传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政策法规,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庆元新增省一级幼儿园1所,开工建设省二级幼儿园2所,改扩建乡镇幼儿园5所,新增学位1080个,持证教师留住率达99%,幼儿毛入园率达98.2%,全县超过82%的适龄儿童在城区相对优质幼儿园入园,学前教育补短改革翻开了庆元教育工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