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个人票据融资作为民间融资的一种独特形式,在中阳县发展十分凶猛,笔者经过实地调查对其形式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规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间融资;票据融资
一、个人票据融资的基本情况
2010年到2012年,中阳县个人票据融资的笔数和金额:300笔、113000万元;430笔,176000万元;720笔,221000万元。同期,银行系统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的笔数和金额如下:178笔、67624万元;258笔,105729万元;430笔,132673万元。个人贴现笔数占总贴现笔数的比例:62.7%、62.5%、62.6%;个人贴现金额占总贴现金额的比例:62.6%、62.5%、62.5%。
二、个人票据融资的特点
当前,个人票据融资主要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增长较快,交易活跃。在中阳县有两个大的票据贴现市场,煤炭市场和钢材市场。这两个市场由于货款支付接受的银行承兑汇票较多,因而票据来源较充分。据初步统计,目前每年的个人票据融资额在20至22亿元之间,且有逐步增长的趋势。二是手续简单,方便快捷。个人票据融资以“手续简便、当即付款”等“优惠”条件吸引了部分企业和个人,一般2-3天即可拿到所需资金。三是贴现期限只有一个。一般都确定6个月为期限,即使距到期只有一个月,也按此期限来计算。
三、个人票据融资的主要方式
1.投资收益型。投资银行承兑汇票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较好。对于资金充足的个人,可以较多地从票源企业买入票据,到期后再委托开户银行收回款项。通过这种方式,个人的收益要高于同期存款利息收益。
2.票据收购型。与投资收益型相比较,专门从事票据业务的个人,通过低价收购(较高的利率),高价卖出(较低的利率),赚取买卖差价。
3.支付货款型。个人或者企业主从票源企业买入银行承兑汇票,然后以票面金额支付货款,背书转让给有购销关系的企业。这样本企业可获得两种好处:一是以低于银行贷款利率获得资金,减少借款的利息支出;二是节省现金支出,增加了流动性。但条件是收取银行承兑汇票的企业必须是该企业的长期客户,对其有一定依赖性。
四、个人票据融资的利率水平
个人票据融资的利率一般在银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之间,随行就市。其利率的高低还取决于双方资金的供求关系和时间的紧迫性,同时受到下面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1.需票企业所购物资或商品的市场态势。如上游市场疲软,生产企业对票据的需求增加,票据的价格也将随着上升(票源企业以较低利率卖出票据)。
2.银行贴现利率。2012年底,中阳县个人贴现的利率是10%-12%,一般高于银行同期办理票据贴现的利率2-3个百分点。如2012年12月,中阳县某洗煤厂销售洗煤收到一张100万元的银行,必须用现金交税和支付工人工资,只好求助于个人贴现,第二天便取得94万元资金。
3.民间借贷利率。由于银行承兑汇票有银行信用作保证,个人票据融资利率通常要低于民间借贷利率10-12个百分点。
五、个人票据融资的主要原因
1.银行资金紧张,企业只好选择个人票据融资。受国家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影响,县域金融机构纷纷压缩信贷规模和贴现规模,为缓解资金紧张状况,部分中小企业将所持有的票据转卖给经济实力较强、资金充足的个人,以达到快速融资的目的。
2.银行贴现门槛高,中小企业难以达到。银行贴现往往偏重于大企业和有信贷业务的企业,部分中小企业得不到银行授信,更争取不到贴现;还有一些银行对小面额银行承兑汇票不予办理,也使得持有小面额银行承兑汇票的中小企业的票据无法变现,影响资金周围。
3.银行贴现时效性差,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急、快、多的特点。银行办理贴现需得到上级行的批准,企业从贴现申请到办理贴现,再到资金就位,至少得一个星期,对中小企业来说,已丧失了签约和付款的最好时机。
4.企业自身因素催生民间买卖银行承兑汇票的盛行。中小企业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往往缺少相应的购销合同、增值税发票,达不到银行贴现的要求。而对于买入银行承兑汇票的个人来说,只关心银行承兑汇票的真实性,对商品交易的真实性并不感兴趣,条件相对宽松,受到急需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的欢迎。
六、个人票据融资带来的负面影响
1.加剧了货币流动性,不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个人票据融资由企业个人自作主张,缺乏引导和规范,其资金流动存在盲目性,很容易流入一些国家限制或禁止的行业、企业,不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
2.抵减了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个人贴现使大量资金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逃避了有效的金融监管,金融部门无法监控相应的企业交易动态和资金流向,不利于金融监管部门对市场的票据流通及融资数据的准确统计,给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带来不利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
3.扰乱了票据市场秩序。个人贴现手续资料要求不齐全,有的甚至不要任何资料就贴现,扰乱了正常的票据业务市场,增加了票据风险。
七、采取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个人票据融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我国现行的《票据法》中没有明确界定个人票据融资行为的法律性质,致使个人贴现行为存在法律盲区。但是,个人贴现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需要,为此,建议有关部门从完善票据市场、拓展票据功能入手,承认其合法地位。并尽快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对个人贴现交易进行规范,维护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
2.加快金融创新步伐,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金融机构应全面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强金融业务创新,大力推广倡导信贷创新业务品种;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适度扩大中小企业贴现规模。
关键词:民间融资;票据融资
一、个人票据融资的基本情况
2010年到2012年,中阳县个人票据融资的笔数和金额:300笔、113000万元;430笔,176000万元;720笔,221000万元。同期,银行系统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的笔数和金额如下:178笔、67624万元;258笔,105729万元;430笔,132673万元。个人贴现笔数占总贴现笔数的比例:62.7%、62.5%、62.6%;个人贴现金额占总贴现金额的比例:62.6%、62.5%、62.5%。
二、个人票据融资的特点
当前,个人票据融资主要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增长较快,交易活跃。在中阳县有两个大的票据贴现市场,煤炭市场和钢材市场。这两个市场由于货款支付接受的银行承兑汇票较多,因而票据来源较充分。据初步统计,目前每年的个人票据融资额在20至22亿元之间,且有逐步增长的趋势。二是手续简单,方便快捷。个人票据融资以“手续简便、当即付款”等“优惠”条件吸引了部分企业和个人,一般2-3天即可拿到所需资金。三是贴现期限只有一个。一般都确定6个月为期限,即使距到期只有一个月,也按此期限来计算。
三、个人票据融资的主要方式
1.投资收益型。投资银行承兑汇票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较好。对于资金充足的个人,可以较多地从票源企业买入票据,到期后再委托开户银行收回款项。通过这种方式,个人的收益要高于同期存款利息收益。
2.票据收购型。与投资收益型相比较,专门从事票据业务的个人,通过低价收购(较高的利率),高价卖出(较低的利率),赚取买卖差价。
3.支付货款型。个人或者企业主从票源企业买入银行承兑汇票,然后以票面金额支付货款,背书转让给有购销关系的企业。这样本企业可获得两种好处:一是以低于银行贷款利率获得资金,减少借款的利息支出;二是节省现金支出,增加了流动性。但条件是收取银行承兑汇票的企业必须是该企业的长期客户,对其有一定依赖性。
四、个人票据融资的利率水平
个人票据融资的利率一般在银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之间,随行就市。其利率的高低还取决于双方资金的供求关系和时间的紧迫性,同时受到下面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1.需票企业所购物资或商品的市场态势。如上游市场疲软,生产企业对票据的需求增加,票据的价格也将随着上升(票源企业以较低利率卖出票据)。
2.银行贴现利率。2012年底,中阳县个人贴现的利率是10%-12%,一般高于银行同期办理票据贴现的利率2-3个百分点。如2012年12月,中阳县某洗煤厂销售洗煤收到一张100万元的银行,必须用现金交税和支付工人工资,只好求助于个人贴现,第二天便取得94万元资金。
3.民间借贷利率。由于银行承兑汇票有银行信用作保证,个人票据融资利率通常要低于民间借贷利率10-12个百分点。
五、个人票据融资的主要原因
1.银行资金紧张,企业只好选择个人票据融资。受国家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影响,县域金融机构纷纷压缩信贷规模和贴现规模,为缓解资金紧张状况,部分中小企业将所持有的票据转卖给经济实力较强、资金充足的个人,以达到快速融资的目的。
2.银行贴现门槛高,中小企业难以达到。银行贴现往往偏重于大企业和有信贷业务的企业,部分中小企业得不到银行授信,更争取不到贴现;还有一些银行对小面额银行承兑汇票不予办理,也使得持有小面额银行承兑汇票的中小企业的票据无法变现,影响资金周围。
3.银行贴现时效性差,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急、快、多的特点。银行办理贴现需得到上级行的批准,企业从贴现申请到办理贴现,再到资金就位,至少得一个星期,对中小企业来说,已丧失了签约和付款的最好时机。
4.企业自身因素催生民间买卖银行承兑汇票的盛行。中小企业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往往缺少相应的购销合同、增值税发票,达不到银行贴现的要求。而对于买入银行承兑汇票的个人来说,只关心银行承兑汇票的真实性,对商品交易的真实性并不感兴趣,条件相对宽松,受到急需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的欢迎。
六、个人票据融资带来的负面影响
1.加剧了货币流动性,不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个人票据融资由企业个人自作主张,缺乏引导和规范,其资金流动存在盲目性,很容易流入一些国家限制或禁止的行业、企业,不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
2.抵减了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个人贴现使大量资金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逃避了有效的金融监管,金融部门无法监控相应的企业交易动态和资金流向,不利于金融监管部门对市场的票据流通及融资数据的准确统计,给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带来不利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
3.扰乱了票据市场秩序。个人贴现手续资料要求不齐全,有的甚至不要任何资料就贴现,扰乱了正常的票据业务市场,增加了票据风险。
七、采取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个人票据融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我国现行的《票据法》中没有明确界定个人票据融资行为的法律性质,致使个人贴现行为存在法律盲区。但是,个人贴现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需要,为此,建议有关部门从完善票据市场、拓展票据功能入手,承认其合法地位。并尽快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对个人贴现交易进行规范,维护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
2.加快金融创新步伐,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金融机构应全面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强金融业务创新,大力推广倡导信贷创新业务品种;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适度扩大中小企业贴现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