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语言路径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167306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互鉴日益增多.作为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载体和工具,语言与传统文化具有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当前,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和语言推广中,出现了文化知识零散化、传播方式滞后化以及传播认同度不高等问题.因此,可借鉴马莱茨克传播模式,在传播媒介方面基于媒体融合丰富语言与文化的多渠道传播,在传播内容方面突出跨文化背景和文化的系统性,在传播过程方面提升传播者的专业文化素养,在传播受众方面增强受众的文化认同,通过多方位协同提升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效力.
其他文献
回顾近20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过的历程,可以发现它的概念定位与实践运动所具有的一些特征.作为一个从学术之外生成的概念,它要求实践层面的操作性以及关涉到国际国内政
广场上的舞蹈rn康世伟是一名当代艺术家,他曾经觉得广场舞很荒诞.于是拍了中国第一部以广场舞为题材的纪录片——《广场上的舞蹈》,并获得诸多奖项,受到CBC邀请在加拿大播放.
期刊
心理契约是呈现个体内心中与专业间交互责任感知机制的理论模型.检视当前研究生专业认同研究的缺漏,嵌入心理契约理论着眼于研究生“生活世界”作出有益探索.在具体阐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