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1998年9月~2005年12月收治1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定向引流组(36例)和微创组(80例)。男67例,女49例;年龄39~72岁,平均59.8岁。入院前89例有高血压病史(74.2%),入院后血压: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95mmHg。经CT确诊为幕上出血,出血量30~110ml。除外肿瘤、AVM、外伤引发的出血,其中脑叶出血13例(8.7%),脑深部出血(包括基底节区、丘脑)103例(91.3%),伴脑室出血69例(56%)。手术距出血时间4小时~2周。按照GCS評分高低和出血量大小分为两个亚组,GCS3~8分和9~15分,出血量30~80ml和80~110ml。
手术时机:超早期(7小时内)、早期(24小时内)和24小时后,根据术后6个月内死亡率、致残率,对比不同手术方式、手术时机的治疗结果。
结 果
定向引流血肿碎吸组:GCS3~8分、出血量80~110ml病例,在出血后7小时内手术死亡率51.3%,7~24小时内手术死亡率29.7%,24小时后手术死亡率18.7%,手术时机选择死亡率关联显著。
微创显微外科手术组:7小时内手术死亡率12.9%,7~24小时内手术死亡率9.4%,24小时后手术死亡率6.7%,死亡率明显下降,与手术时机选择关联不显著。GCS9~15分,出血量30~80ml病例,两种术式、不同时机对比死亡率、致残率,差异不显著。
讨 论
定向引流血肿碎吸对出血>80ml,GCS<8分,年龄>60岁病例,24小时内手术死亡率、致残率均显著增加;GCS计分9~15分,出血30~80ml,<60岁患者,两种术式,不同时机,手术安全性较好,微创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能较好地改善预后。
1998年9月~2005年12月收治1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定向引流组(36例)和微创组(80例)。男67例,女49例;年龄39~72岁,平均59.8岁。入院前89例有高血压病史(74.2%),入院后血压: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95mmHg。经CT确诊为幕上出血,出血量30~110ml。除外肿瘤、AVM、外伤引发的出血,其中脑叶出血13例(8.7%),脑深部出血(包括基底节区、丘脑)103例(91.3%),伴脑室出血69例(56%)。手术距出血时间4小时~2周。按照GCS評分高低和出血量大小分为两个亚组,GCS3~8分和9~15分,出血量30~80ml和80~110ml。
手术时机:超早期(7小时内)、早期(24小时内)和24小时后,根据术后6个月内死亡率、致残率,对比不同手术方式、手术时机的治疗结果。
结 果
定向引流血肿碎吸组:GCS3~8分、出血量80~110ml病例,在出血后7小时内手术死亡率51.3%,7~24小时内手术死亡率29.7%,24小时后手术死亡率18.7%,手术时机选择死亡率关联显著。
微创显微外科手术组:7小时内手术死亡率12.9%,7~24小时内手术死亡率9.4%,24小时后手术死亡率6.7%,死亡率明显下降,与手术时机选择关联不显著。GCS9~15分,出血量30~80ml病例,两种术式、不同时机对比死亡率、致残率,差异不显著。
讨 论
定向引流血肿碎吸对出血>80ml,GCS<8分,年龄>60岁病例,24小时内手术死亡率、致残率均显著增加;GCS计分9~15分,出血30~80ml,<60岁患者,两种术式,不同时机,手术安全性较好,微创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能较好地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