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初中课程深层次改革倍受关注,政治课程也实现着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可是,政治课教学如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做到让学生主动参与、乐学、爱学、积极实践,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一个需要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 政治课教学 学习需要 满足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Political Course Should Meet the Need of Student Learning
XU Yongyu
(Longchi Middle School, Liuhe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211500)
AbstractAt present,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And political course puts more emphasis on student development. But finding the way in which political course can meet student learning needs and let student participant and like studying is a question worth researching.
Key wordspolitics teaching, learning need, satisfaction
当前,初中课程深层次改革倍受关注,初中教育努力实现着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学习需要的历史性转变,学习需要产生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与合作。需要促进人的自觉行动,由被动为之转化成主动为之,需要是自我实现的前提。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那么,学生在学习领域里的需要应该有这样几个方面。
安全感的需要。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需要感到安全,感受到在学习的环境中其生命健康和人身自由有充分保障的权利。如果失去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感,学生将会感到无法摆脱的恐惧和焦虑,进而将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行为,并有可能使其身心受到伤害。
被接纳的需要。正常的人都有被他人接纳的需要,这也是一种归属感,归属于某一群体或组织。“如果没有足够的被接纳和归属感,那么人类将如同被剥夺了水和食物一样,逐渐耗尽直至死亡”。学生需要受老师的关注,并且希望老师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尊重、鼓励、肯定、平等、公证地对待他们,学生在群体中需要被老师和同学接纳,需要找到归属感。
被重视的需要。学生需要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自己是重要的,参与课堂教学是有价值的。感受到他们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感受到他们是被别人需要的,感受到他们所做的努力是必需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是被欣赏的。学生一旦认为自己在课堂上是无关紧要的成员,他们就会放弃或失去参与竞争和取得进步的动力。
被认为有能力的需要。任何人都希望被别人承认是有能力的,学生需要被老师和同学认为是有能力承担责任的,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一个人能力是多方面的,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感到自己有“能力”的学生会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只有强烈的自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各种困难,才能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是有思想的。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在《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中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的纤维可以让这苇草更结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都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获得成功,在学习的过程中展现自身的价值,实现自我。
求实——开启学习需要的智慧之门。面对当前政治课教学中出现的花样繁多的浮躁课,精心安排的表演课,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课件制作,我们特别需要一个求真务实的精神。
“求实”首先是目标实。看一节政治课上得好不好,能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重要方面看教学是不是紧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清,目标单一,目标多泛化,重点、难点不突出等,其教学效果是要打折扣的。
其次是内容、方法实。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内容+好的呈现方式+好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明,教材处理不好,教学方法乱用,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此,政治老师应该在备课环节上多下功夫。
另外,还有学习指导实,即教会学生学习。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不能杂乱无章,是有规律可循的。全国劳模、著名小学特级教师丁有宽是“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模式”的倡导者,他总结读写结合教学的基本经验为四条:“杂中求精,打好基础”(有的);“乱中求序,分步训练”(有序);“华中求实,突出重点”(有点);“死中求活,交给规律”(有法)。指导学生有法,学生贵在得法,学习指导实也就是规律和方法的指导实。
趣味——产生学习需要的磁石。布鲁纳曾指出:“使学生对一门课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之知道这门学科值得学习。”经济、政治、文化是影响我们生活的三个重要因素,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帮助我们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人生选择,值得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学习需要的磁石。让学生感到政治课值得学习是政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怎样才能把课上得象磁石吸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呢?教育家于漪认为:“(1)课要有新鲜感,不能老是一副面孔;(2)课要有趣味性;(3)课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使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的喜悦;(4)课要有时代的活水,使学生感奋。”(《于漪与教育教学探索》)政治教师应力求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善于运用幽默机智,深入浅出的教学语言和情景设置使政治课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
尊重——形成学习需要的内引力。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尊重学生。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学生,能由衷地欣赏和赞美学生的优点、长处,接纳学生的缺点和不足,看到每个学生不同的才能;其次,不做有损学生人格的事情,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尊严感和归属感。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感觉到跟着这样的老师走能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学习需要得到满足。当教师对这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心你……”学生便会在心灵深处回应:“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心你……”
鲜活——保持学习需要的持久动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政治课教学要想保持鲜活不衰的魅力,需要有时代的“活水”。知识在变,生情在变,时政在变,这一切都要求政治教师转变观念,善于学习,将新知识、新事例充实到课堂教学中,需要老师与时具进,勇于创新,不断探讨,不断实践,焕发创造激情,适应时代需要,让学生保持学习需要的持久动力。
总之,在教学中,政治教师要目中有人,不断创造机会,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政治教师要走进学生心灵,播种下热爱学习的种子,并让她开花、结果。
关键词 政治课教学 学习需要 满足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Political Course Should Meet the Need of Student Learning
XU Yongyu
(Longchi Middle School, Liuhe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211500)
AbstractAt present,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And political course puts more emphasis on student development. But finding the way in which political course can meet student learning needs and let student participant and like studying is a question worth researching.
Key wordspolitics teaching, learning need, satisfaction
当前,初中课程深层次改革倍受关注,初中教育努力实现着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学习需要的历史性转变,学习需要产生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与合作。需要促进人的自觉行动,由被动为之转化成主动为之,需要是自我实现的前提。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那么,学生在学习领域里的需要应该有这样几个方面。
安全感的需要。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需要感到安全,感受到在学习的环境中其生命健康和人身自由有充分保障的权利。如果失去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感,学生将会感到无法摆脱的恐惧和焦虑,进而将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行为,并有可能使其身心受到伤害。
被接纳的需要。正常的人都有被他人接纳的需要,这也是一种归属感,归属于某一群体或组织。“如果没有足够的被接纳和归属感,那么人类将如同被剥夺了水和食物一样,逐渐耗尽直至死亡”。学生需要受老师的关注,并且希望老师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尊重、鼓励、肯定、平等、公证地对待他们,学生在群体中需要被老师和同学接纳,需要找到归属感。
被重视的需要。学生需要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自己是重要的,参与课堂教学是有价值的。感受到他们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感受到他们是被别人需要的,感受到他们所做的努力是必需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是被欣赏的。学生一旦认为自己在课堂上是无关紧要的成员,他们就会放弃或失去参与竞争和取得进步的动力。
被认为有能力的需要。任何人都希望被别人承认是有能力的,学生需要被老师和同学认为是有能力承担责任的,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一个人能力是多方面的,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感到自己有“能力”的学生会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只有强烈的自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各种困难,才能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是有思想的。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在《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中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的纤维可以让这苇草更结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都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获得成功,在学习的过程中展现自身的价值,实现自我。
求实——开启学习需要的智慧之门。面对当前政治课教学中出现的花样繁多的浮躁课,精心安排的表演课,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课件制作,我们特别需要一个求真务实的精神。
“求实”首先是目标实。看一节政治课上得好不好,能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重要方面看教学是不是紧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清,目标单一,目标多泛化,重点、难点不突出等,其教学效果是要打折扣的。
其次是内容、方法实。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内容+好的呈现方式+好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明,教材处理不好,教学方法乱用,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此,政治老师应该在备课环节上多下功夫。
另外,还有学习指导实,即教会学生学习。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不能杂乱无章,是有规律可循的。全国劳模、著名小学特级教师丁有宽是“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模式”的倡导者,他总结读写结合教学的基本经验为四条:“杂中求精,打好基础”(有的);“乱中求序,分步训练”(有序);“华中求实,突出重点”(有点);“死中求活,交给规律”(有法)。指导学生有法,学生贵在得法,学习指导实也就是规律和方法的指导实。
趣味——产生学习需要的磁石。布鲁纳曾指出:“使学生对一门课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之知道这门学科值得学习。”经济、政治、文化是影响我们生活的三个重要因素,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帮助我们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人生选择,值得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学习需要的磁石。让学生感到政治课值得学习是政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怎样才能把课上得象磁石吸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呢?教育家于漪认为:“(1)课要有新鲜感,不能老是一副面孔;(2)课要有趣味性;(3)课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使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的喜悦;(4)课要有时代的活水,使学生感奋。”(《于漪与教育教学探索》)政治教师应力求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善于运用幽默机智,深入浅出的教学语言和情景设置使政治课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
尊重——形成学习需要的内引力。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尊重学生。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学生,能由衷地欣赏和赞美学生的优点、长处,接纳学生的缺点和不足,看到每个学生不同的才能;其次,不做有损学生人格的事情,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尊严感和归属感。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感觉到跟着这样的老师走能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学习需要得到满足。当教师对这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心你……”学生便会在心灵深处回应:“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心你……”
鲜活——保持学习需要的持久动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政治课教学要想保持鲜活不衰的魅力,需要有时代的“活水”。知识在变,生情在变,时政在变,这一切都要求政治教师转变观念,善于学习,将新知识、新事例充实到课堂教学中,需要老师与时具进,勇于创新,不断探讨,不断实践,焕发创造激情,适应时代需要,让学生保持学习需要的持久动力。
总之,在教学中,政治教师要目中有人,不断创造机会,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政治教师要走进学生心灵,播种下热爱学习的种子,并让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