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关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zhou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作者在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中的体会,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公共关系教学中应积极采用“案例教学”的观点。对公关案例教学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自己的经验阐述了在公关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6文献标识码:A
  
  公共关系是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它伴随市场经济而出现,也是人类文明的必然产物。我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起步较晚,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对公共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公共关系意识淡漠,特别是对中职的学生来说,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年龄偏小,缺少社会阅历,在求职和工作中经常遇到难以与人沟通,不能正确处理自身与企业的关系的问题。因此对学生进行公关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公关意识,培养学生的公关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适应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校把公共关系学课程引入课堂,作为各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它研究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它涉及管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美学、传播学等学科。这些学科知识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运用,需要自然有机的结合,而不是知识的简单相加。而如何增强学生的公共关系意识,提高学生的公关实践能力,正是公关教学的核心内容。因此,应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记、背、考试,效果并不好。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应该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法,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对综合知识的驾驭能力有较好的效果。
  1 案例教学法的功能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二十世纪初,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形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效果很好,并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而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法是在掌握一定的公关理论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选择地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或成功或失败的公关案例提供给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比较分析,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并能结合案例背景资料进行思维的纵向延伸或横向扩展,促使学生对自己已形成的思维定势进行反思,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实现的功能是:
  1.1 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公共关系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只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才算是学习有了效果。公关案例往往会给学生提供与现实类似的一个复杂多变的背景或环境,向学生提供一系列情节和事件,有的简单,有的复杂,处理起来也会因组织和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方法各异。即使对同一问题,只要可以取得良好的结果,不同的人也可采取不同方法。这就能给学生一个极好的锻炼能力的机会:即透过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问题的实质。通过比较,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式。
  1.2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公共关系学主要研究的是社会组织如何与组织内部、外部的社会公众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从事公关工作的人代表的是组织,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因此,知道如何于不同职业、不同背景、不同地位的人交往,就要求公关人员拥有较好的社交能力。这种能力也正是中职学生非常欠缺的能力之一。通过专题案例可以使学生亲身参与到一些社交场合,如迎宾送往、介绍与握手、着装与体态等等人际交往方面的基本礼仪。当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之后,将会收益非浅。
  1.3 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观念
  在案例教学中,多是群体性的活动,任务的完成是群体相互配合的结果。这就要求学生了解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处理好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加强人与人相互之间的感情交流,更好地完成任务,从而有利于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的培养。
  1.4 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好地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
  在进行案例教学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自己未来要面对的社会的复杂性和竞争的日益激烈,而要想在工作中取得成功,具备乐观、自信的心态,胜不骄、败不馁的坚强意志是必不可少的。
  2 对于公关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2.1 对于案例本身的要求
  选择好的案例是成功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什么样的案例是好的案例呢?根据教学实践,好案例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一是真实性,只有真实的案例,特别是那些真实的细节,才能使学员犹如进入事件之中,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认真地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认真地分析各种数据和错综复杂的案情,才有实现启迪智慧、训练能力的目的。为此,教师一定选择公认的、实际发生的案例,当然也可以是教师亲身经历并总结的案例。二是完整性,案例教学法不同于简单的举例子,它有一套完整的准备实施和评估结果的过程。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准备案例及在课堂上如何引入案例;如何向学生介绍案例的发生、发展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注意教师不能带有自己的观点和倾向性;注意控制案例讨论或情景演示的发展,最后实现设置案例的目的。案例的选择绝对不是随意的。三是针对性,所选择的案例要与所讲内容一致,能全面反映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和关键问题,要针对每一重点的章节,都应选择相应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从而深刻领悟公共关系理论、积累实践经验。四是典型性,应选择那些古今中外经久不衰的典型案例,既能体现公共关系理论价值,又有公共关系实践意义。案例的内容或者它所说明的问题在公关实践中具有普遍性、代表性, 使其它社会组织从它的成功中获得启迪,或者从它的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五是启发性,案例教学,它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侧重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六是实践性,最好是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到或能想象的社会实际问题,对于一些可操作性的,如礼仪着装方面的,可以组织学生现场演示,从而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2.2 在案例课堂教学中的要求
  一是要重新设定师生的角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师,是知识的权威拥有者、传授者。而在案例教学方式下教师是组织者,是学生潜能的开发者、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学生绝不能被动的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主动或者说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公关能力。如如何有效地与别人合作,要去倾听、鼓励、发言,要尊重别人意见,接纳别人见解、质疑和争辩;要能够明确个人分工和职责,独立完成任务等等。教师把讲台当作舞台,把职场情景搬上讲台,模拟职场中的问题进行教学,而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氛围和谐、活跃。
  二是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完成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对案例分析的结果是学生“亲身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学生的“直接”经验。做好这一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所提问题,考验教师对案例掌控的能力。教师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关系到能否总结归纳出要学的公关原理,因此要求教师一方面在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和案例的基础上,针对案例提出具有相应的问题。使师生双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一步一步地得出所学理论。分析案例时教师要合理的引导,对学生们总结的答案,给出恰当的评判,保证分析沿着预定的目标进行,逐步接近案例中所包含的公关理论。
  三是可以通过模拟场景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公共关系教学中有许多实际工作,如接待、会议、餐饮、商谈等日常事务等,这些工作涉及到工作环境的布置、公关礼仪、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都可以安排学生模拟工作现场,边讲边演示。学完之后还可以学生布置场景模拟作业让学生去完成。例如,让学生处理公关危机问题,如售后服务纠纷,可以锻炼学生的紧急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对以后从事实际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先进、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研究和探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且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宝水.公共关系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段文杰.公共关系实例与运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2002年11月29日上午,“杂志创刊座谈会”在兰州隆重举行,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部分领导及省城文化、新闻出版界的专家学者、省市报刊发行部门负责人和部分作者、读者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从高中毕业立志“此生献给文学”起,我常梦见接到编辑回信。我颤抖着急急地拆开牛皮纸信封,抽出白纸黑字的信,小心展开,睁大眼睛,向信盯去,一下就醒了。再怎么闭紧眼,屏住呼吸,也回不到那梦境,看不成那信。这梦,多年来无数次地折磨着我。直到我在北京,拜识了《北京文学》的恩师们,才再没被这梦折磨。  2000年春天,我在蕲春开自行车店,大盖帽微笑着抄走存折,翻几十倍加税;闪着油亮的光头,三天两头推走自行车…
期刊
物欲横流的社会,欲壑难填的人心.这是我读完《自己埋单》这部长篇小说想到的第一句话.然而,这只是表象而已.rn小说的主人公周子浩,一个步入知命之年的男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我无从知道多年以后我身处何方,但我知道,我总会在某一个发呆时刻,想起我在这个城市走过的弯弯曲曲的路,想起那些远远近近来过我身边的人,纵使离开,依然热爱。  “来北京之前,总听人说,北京没有春天。  来北京之后,我却感受到了浓郁的春天气息。  樱花桃花玉兰花迎春花牡丹花开得如此灿烂,  阳光如此明媚,  只是多了些风,多了些沙。  我觉得,北京的春天,挺好!”  2004年春天,我曾这样写道。  在
期刊